


群展
《那就让我们也都成为公民》
展览日期
2023年4月20日–5月26日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六 10:00–18:00
画廊地址
24 Grafton Street, London
卓纳画廊欣然宣布在伦敦空间举办群展《那就让我们也都成为公民》(So let us all be citizens too),展览由沃克街52号的资深总监埃博妮·L·海恩斯(Ebony L. Haynes)策划。是次展览探索并庆贺了战后美国艺术家鲍勃·汤普森(Bob Thompson, 1937-1966)所留下的丰富遗产,包括他充满动态的具象风格以及他的色彩使用。
与此同期,画廊位于纽约的沃克街52号空间正举办鲍勃·汤普森个展《那就让我们都成为公民》(So let us all be citizens)。
《那就让我们也都成为公民》展览现场,卓纳伦敦,2023年
——鲍勃·汤普森
鲍勃·汤普森在他的工作室里创作,1964年
图片来自鲍勃·汤普森的文件资料,1949-2005年;
由史密森尼学会美国艺术档案收藏。
这场展览汇集了数个世代的当代国际艺术家们,他们与汤普森之间的美学关联既鲜明又令人惊叹,其中包括许多艺术家的绘画和纸本作品:艾玛·艾莫斯(Emma Amos)、迈克尔·艾尔米塔什(Michael Armitage)、贝蒂·布莱顿(Betty Blayton)、薇薇安·布朗(Vivian Browne)、贝弗利·布坎南(Beverly Buchanan)、刘易斯·哈蒙德(Lewis Hammond)、辛西娅·霍金斯(Cynthia Hawkins)、马库斯·贾马尔(Marcus Jahmal)、丹妮尔·麦金尼(Danielle Mckinney)、卡西·纳莫达(Cassi Namoda)、克里斯·奥菲利(Chris Ofili)、诺德琳·皮埃尔(Naudline Pierre)、乔治·纳尔逊·普雷斯顿(George Nelson Preston)、德文·特洛伊·斯特罗瑟(Devin Troy Strother),以及彼得·威廉姆斯(Peter Williams)。
正在沃克街52号举行的同期展览《那就让我们都成为公民》,呈现了汤普森的一组绘画,聚焦于他深受爵士乐影响的创作风格,以及他如何用这种方式来调动绘画史中的新观众。

在抽象创作占据着美国艺术的主导地位时,汤普森对色彩、线条和具象展开了独特的思考。在他短暂但又充满活力的职业生涯中,汤普森发展了一种重要且新颖的具象风格,深受爵士乐、抽象表现主义和神话主题的影响。

在诺德琳·皮埃尔(Naudline Pierre,1989生)的绘画、雕塑和画作中,她描绘了一个充满了痛苦、狂喜、启示、诅咒和救赎等戏剧内容的异世界。皮埃尔大尺幅的画布同时具有幻想的、圣经式和神话内容,这些作品通常以一个反复出现的核心女性形象为构图的中心,并且会让人想起诸如戈雅(Francisco de Goya)、卡拉瓦乔(Caravaggio)和埃尔·格列柯(El Greco)等艺术家的作品。
这些画作以明亮的宝石色调渲染而就,展现了皮埃尔对颜料的巧妙处理:满是丰富的纹理质地,几乎纯色的油画颜料涂抹,以及精巧微妙的细节。在这件作品中,一位有着金色翅膀的人物,似乎在帮助一个正被黑色火焰吞噬的女性角色。在周围没有身体、长着翅膀而长发飘逸的生物的环绕之下,画面中央仰卧着的人物以平静、自信的目光凝视着画外的观众。
在提及汤普森的影响时,皮埃尔曾说道:“汤普森感觉就像是我自己血统谱系的一部分。他就像个遥远的家庭成员。你可以吸收某个人的影响,而且用不同的方式流露出这种影响流露。当然,比如色彩的质感、人物三维面向的扁平化、身体之间的交叠,还有为了构图而删减细节。他的作品中有许多的想象,我也对那些看起来真实的事情不太感兴趣,而对于那些看起来虚构的事更感兴趣。我没法不去思考种族问题。在日常的存在中,我感觉到的是像我这样的人从没看到过的空间。但我也想为这样的空间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自由,突破以前所做的一切。”
美国艺术家、艺术教育者兼社会运动家贝蒂·布莱顿(Betty Blayton,1937-2016)以其充满活力的、有如万花筒般的抽象绘画而著名。布莱顿自称为一名“精神层面的印象派画家”,她创造了充满活力的作品,其中融合了各种广泛的影响,包括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家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和保罗·克利(Paul Klee),此外还包括“唯灵论”、超验的思想、爵士音乐以及战后美国画家萨姆·吉列姆(Sam Gilliam)的作品。
这幅画以布莱顿标志性的圆形画为形式,她从1960年代就开始采用这一形态。据艺术家所言,“圆形对我来说很有象征意义。圆形是永无止境的,生命也往往以这种方式贯穿到一个人的各个存在阶段……从婴儿时期开始就一直如此。”在这幅作品中,拉长了的形态汇聚到构图的中间,呼应了作品的标题《抵达中心》。
克里斯·奥菲利(Chris Ofili,1968年生)创造了繁复的、万花筒般的绘画和纸本作品,它们巧妙地杂糅了抽象与具象。奥菲利在九十年代以其复杂、有趣、多层次的绘画而崭露头角。在这些作品中,他标志性地涂抹了包括树脂、闪光剂、拼贴以及常常包括了大象粪便在内的各种材料。他的作品生动而极具象征性,且时常是神秘莫测的,它们借鉴了奥菲利自2005年的居住地——特立尼达岛上繁茂的风景和当地的习俗。
奥菲利在这幅双联画中描绘了一幕希腊神话的场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必须将一个珍贵的金苹果奖品授予他认为最美丽的女神——雅典娜、赫拉或是阿芙洛狄特,而此事日后成为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
作品《帕里斯的评判》以奥菲利独树一帜的鲜艳色调和蜿蜒缠绕的奇幻人物为特点,所基于的是汤普森1963年的同名绘画——而当时的那件作品则参照了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的《帕里斯的评判》(约1528年,现珍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不过,汤普森用鲜活、宝石般的色块取代了德国文艺复兴大师作品中的人物和风景。
薇薇安·布朗(Vivian Browne,1929-1993)创作的绘画明朗鲜艳,她反差强烈的调色在具象和抽象之间自由流畅地移动着。布朗是1969年“黑人紧急文化联盟”(Black Emergency Cultural Coalition)的创始人,也是女性主义团体“异端”(Heresies)的成员之一,她相信艺术创作所具有的政治力量。1985年,她曾公开宣言:“黑人艺术是政治性的……如果不是政治性的,那它就不是黑人艺术。”
这件作品出自布朗主要的系列《非洲》,创作于是她在1971年前去非洲大陆旅行之后。画面由高度抽象的风景画构成,它们捕捉了艺术家对自己的游历所做出的情绪性的回应,标志着她的实践从具象向抽象的转变。有关这个系列,艺术家曾说:“作品表达的是一个抽象的想法——不是抽象一件特定的事,而是对特定的感觉、特定的环境和经验的一种抽象……颜色得到了尤其的突出,还有对图案的运用,因为其中充满了我在非洲看到或是做出回应的一切。”
肯尼亚裔英国艺术家迈克尔·艾尔米塔什(Michael Armitage,1984年生)的绘画作品赋予了东非的真实或想象的历史一种形态,他建构了细致入微、深入人心的形象,它们事关东非地区无数当代日常生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这些极具影响力的构图以独特繁茂的色调渲染而就,它们生动地结合了有关新近社会事件的参考、艺术史的经典、艺术家东非的创作出身背景,以及他自己的记忆,与此同时,还为精神性和象征性的事物创造了空间。
这件绘画描绘了一片肥沃的草绿色土地——也许是在肯尼亚——它被围拢在一片旋转的、阴霾的灰色天空之下。在画面底部,一名孤单的女性向外看着观众,她的背部被装满茶叶的篮子和包袱的重量所压折。正如艺术家描摹的那样,这个女性看起来好像在观赏一幕幻景:在她上方漂浮着两颗超现实的比人更大的头颅,它们用焦橙色和棕色的笔触渲染,在脖子的位置联结在了一起。作品将生动的、几乎摄影性的现实感与不食人间烟火的元素都混合在一起,由此建构了一个与自身的谜团和不确定性高度吻合的叙事。
《那就让我们也都成为公民》展览现场,卓纳伦敦,2023年
艾玛·艾莫斯(Emma Amos,1937-2020)是一位先锋艺术家、教育者和活动家。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画家和高超的色彩大师,她致力于对艺术史的现状提出质疑,创作了一系列充满活力并且在智识层面非常严谨的作品。阿莫斯的创作以其独特的叙事性绘画风格挑战了西方艺术传统的规范,它们的色彩表现力极具特色,使她的构图充满了活力,推动了有关欲望和差别的视觉边界。
以上这件罕见的绘画作品来自艾莫斯的早年创作时期。作品由蔚蓝色、赭色、日光黄和鲜艳的绿色渲染而成,建构了如抽象风景般的画面。它属于艾莫斯创作于六十年代的《态度》系列,该系列以自画像为主的画作庆祝了自由和性相关的主题。在此,观者可以看到一条将画面结构一分为二的腿之轮廓;及位于画布左侧的人物的双腿与臀部。
丹妮尔·麦金尼(Danielle Mckinney,1981年生)聚焦创作色调丰富的氛围性绘画,以凸显所描绘的黑人女性形象。麦金尼的作品常常强调依偎着身处奢华的居家空间中的黑人女性,捕捉了她们异常私密而孤独的时刻,让人得以窥见其内心世界。为了创作出这些色调细腻的绘画,麦金尼会先用黑色颜料在画布上打底,然刻画人物及周遭环境。
麦金尼深受许多艺术家的影响,包括巴克利·亨德里克斯(Barkley L. Hendricks)、弗朗西斯科·德·祖巴兰(Francisco de Zurbarán)、雅各布·劳伦斯(Jacob Lawrence)和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等。她从他们不同的绘画技巧中汲取灵感,更从劳伦斯和亨德里克斯充满脉动的作品中获取能量,由此确立了黑人形象在艺术史典籍中的地位。在这幅作品中,一个年轻的女孩将头依靠在好像放置在厨房餐桌的双手之上。这个女孩身穿白色泡泡袖的裙子,涂着明亮的粉色指甲油,显得非常平静。
常驻纽约的艺术家马库斯·贾马尔(Marcus Jahmal,1990年生)以一种他称之为“滤镜现实主义”的风格创作绘画。他的画布色彩丰富地描绘了既熟悉又超现实的场景,包括风景、肖像和静物。正如超现实主义的传统那样,他也进行“自动画作”的实践,并从广泛的素材来源中提炼图像,包括照片、记忆和自己的日常生活,随后再将之直接绘于布面。
在这里,一个孤独的人物双腿交叉着端坐在一截木头上。他一手拿着一把斧子,同时把脸埋进自己的另一只手掌中。在他周围的物件似乎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包括一条沿着树干蜿蜒爬行的绿色的蛇,还有一具某种动物的骨架。这幕稀疏空旷的场景中,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息。
尽管汤普森在二十八岁时英年早逝,其艺术生涯只有从1958年持续到1966年的短短八年,但他仍旧留下了独特的、与当时占据主流的抽象表现主义相去甚远的作品。他的绘画大胆地挪用了艺术史的经典构图,极富特点地突出了鲜活的色彩、平整但又相互交错的平面,并将古典的人物形态重塑为奇幻的外观,以展露出愉悦又动荡的人类境况。
——鲍勃·汤普森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