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天,我们特别邀请来自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40余名师生,走进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参与“艺术的分贝”系列美育课程,并联合武汉市艺术学校,通过环境舞蹈打造跨学科、跨领域的多感官艺术体验。这种创新、跨界、融合的艺术形式,不断拓展着艺术的边界,给予观者非同一般的视觉盛宴。

来到武汉美术馆(琴台馆)的展厅内,宣教部李霞先为学生与老师们介绍了2022武汉双年展的部分作品。
△宣教部李霞和手语老师一起为学生导览





师生们近距离体验了艺术家郑达的作品《机械的自在之语》,学生们握住作品操作杆,借助医学传感器,感知自己的心跳。
作品的光影装置随着心跳的搏动亮起,与心跳的强弱相呼应,学生们第一次通过光影感知自己的心跳,感到很新奇。

蓝色的灯光不时映照在他们的脸上,不少学生伸出手按住自己的脉搏印证装置的准确性,在灯光闪烁的节奏中感受着科技与艺术的力量。
作品《mosculp》将运动轨迹捕捉叠加,构成一幅幅惊艳的画作,学生们被这绚丽多变的画面吸引,模仿着作品中展示的动作,让设备捕捉着他们的运动轨迹。


△学生代表接受采访
来自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一名学生表示,双年展的许多作品对她而言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新奇事物,非常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近距离接触世界级的艺术作品,给了她许多绘画上的启发。
艺术作为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找到情绪的出口,从而获得心灵的疗愈。

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校长卢建飞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今天到场的大多数都是学校的艺术生,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亲身体会艺术创造对人与社会的价值。
通过此次的美育活动,在体验和互动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聆听“艺术的分贝”,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


武汉市艺术学校的学生们现场热情邀请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学生参与到他们的舞蹈中,大家亲昵地围绕在一起,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手语愉快地交流,“艺术的分贝”悄悄产生着作用,大家在欢乐涌动的氛围中倾听到彼此的心声。

△副馆长裴少菲接受采访
武汉美术馆副馆长裴少菲在活动现场讲到,长期以来武汉美术馆一直在积极探索美术馆成为艺术疗愈空间的可行性。
今天特别为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与武汉市艺术学校的学生搭起桥梁,让学校的美育课程与武汉美术馆之间产生亲密互动,通过跨学科艺术体验拉近美术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年轻的心在这里交流碰撞,艺术,不用言语,却更胜言语。
今后,武汉美术馆将不断延展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开创美育新景致,为艺术疗愈深入大众提供更多可能。
E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