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Beirut, Nadim Karam states:
“I grew in this city. I also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I died here more than one time......”
关于贝鲁特,Nadim Karam说:
“我在这个城市成长。我也有印象,我不止一次地死在这里……”
爱,关乎生命;爱,是深沉的……
Nadim Karam爱他生长的城市和国度,爱他生活着的世界。
落日残阳下,他让艺术作品坚定地站立在这片土壤之上,像是在灾难中挺身而出,引领迷茫的人群......用艺术从颓废里孕育新的希望!

“云”游第十三站
The Gesture
贝鲁特

贝鲁特,是黎巴嫩的首都,位于贝鲁特省的地中海沿岸,拥有该国最大的海港。贝鲁特不仅是黎巴嫩政府所在地,同时对黎巴嫩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当地还有许多著名出版社、剧院,夜生活丰富,因此也成为了这片区域内的文化中心。

然而,在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中东城市,不稳定性,在持续多年的政治格局波动中悄然滋生着……
黎巴嫩当地时间2020年8月4日下午6时左右,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巨大爆炸,且爆炸连续发生两次。筒仓内的2750吨硝酸铵(NH4NO3)发生爆炸,仓库内部还存放了大量的烟花和爆竹,这使得情况雪上加霜。
据统计,大爆炸导致了近30万人无家可归,死亡人数接近200人,超过6500人受伤,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震惊世界。

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港口的仓库存在着事故隐患,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已经面临粮食短缺、政局动荡等多重危机......此次大爆炸不仅炸开了码头和仓库,还把城市隐藏着的很多潜在危机暴露了出来,让人们认识到看似热闹而悠然的城市其实是多么的脆弱和暗潮汹涌…….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身为贝鲁特人的艺术家Nadim Karam,用雕塑作品The Gesture对此次大爆炸作出了他的回应。

雕塑被安装在爆炸现场的地面上,使用的是从大爆炸中回收的残破废弃的旧机械金属,共历时九个月完成。
雕塑在各领域专家的支持下实施,各方人士贡献了材料、人力或专业知识。



雕塑命名为The Gesture,作为纪念性雕塑本身,它具有悲痛悼念的“姿态”。与此同时,雕塑的形态是一个站立的巨人手中拿着一朵小花,象征性的表达还让作品向城市和世界展示着团结和希望的“姿态”。

雕塑作品由爆炸港口的钢铁“残骸”构成,而在爆炸现场还有许多丧生者的残骸,亲人和挚友生命的丧失是贝鲁特人难以抚平的伤口……因此,这样一座雕塑的出现不免也受到了反对的声音。

一部分黎巴嫩人认为纪念性雕塑是对伤亡者的放弃,他们认为艺术除了哀悼和超越什么也做不了;还有一些人也怀疑雕塑的纯粹性,他们认为艺术家在为政府粉饰罪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艺术因为它一半的艺术属性,仿佛置身事外有些格格不入,但城市艺术能够提出问题,引导人们思考,推动人们前行,用最善意和最公正的方式展示着艺术家对于世界的解读。

夕阳余晖,一片破败的土地,高高伫立着的,是这个民族的希望,更是一种对美好的渴盼。这是无需怀疑的动人心绪。

Nadim Karam
纳迪姆·卡拉姆
Nadim Karam1957年生于黎巴嫩,是一位雕塑家、画家、城市艺术家和建筑师,Nadim Karam将他在日本习得的建筑学、空间学理论与他自己的中东文化背景相融合,在世界不同的城市开展大型城市艺术项目。
Nadim Karam在城市环境中使用他的特有的形式语言来叙述故事,并以一种异想天开的方式唤起集体记忆,不懈探寻着“每个城市的梦想”。他用作品审视着城市和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赋予城市自己的个性。他已经在墨尔本、布拉格、迪拜、贝鲁特、伦敦、东京和日本奈良等不同城市呈现了临时和永久性的城市艺术装置。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
“媒介是人的延伸。”
「Public Art On Air!」希望成为一扇公共艺术之窗,延伸你的感官,释放你的灵魂。做一只鸟,或一条鱼,让我们一起“云”游世界吧!

© 罗浮紫公共艺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