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展作品介绍 Exhibited Works
张旭《古诗四贴》阴阳
Zhang Xu《Gu shi si tie》(yin yang)
180x97cmx2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2013
陈光武,观念艺术家,其作品具有独创性与代表性,被乌里希克先生誉为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通过在不断重复中转换传统语言模式,形成了独特的书法创作语言。他将大量的古汉字文本一层覆盖一层直至使人无法辨认,每一层都保持其内部精准性和连贯性,不同的层次又能在墨色上相区别。由于重叠而形成的张力,表现出一种对抽象的追求以及异于传统的概念,创造出了独属于陈光武的书法艺术语言及创作系统。
其作品一方面延续了书法作品的书写性,作品看似有着书法的字形以及书法用笔的形式,却通过展开书法文字的空间建构 字形与字义的表达实现了作品的现代性。另一方面,阴阳层面的交互为作品带了多个层次。在第一层阳面中,尽管字形已经成为了抽象化的线条,但仍可以看到传统书法字形的余留。第二层阴面中的文字基本上不可读,但是字形的边缘却在反复的晕染之中留下了令人着迷的痕迹。第三层是在阴面的底下,那一层留下的不是痕迹的痕迹,因为艺术家并没有去接触那下面一层,而是通过控制上面一层的空白,更多让空白起作用。看似无意,却有着最为丰富微妙的变化。
《古诗四帖》作为张旭的代表作品,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陈光武在转换这篇作品的时候传承了张旭狂草飞舞的气势,着墨跌宕起伏,把中锋笔法纯熟的运用到了阴阳两张的画面中,看似随性赋形却又畅意的表现了原文古诗四帖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的意境。
著名艺术批评家栗宪庭评论:“超越了传统书画,达到超越个人情感更广大的境界上。陈光武的作品曾在柏林、纽约、曼彻斯特、香港等多地的美术馆、博物馆举办个展。也被众多国家级美术馆、艺术机构及藏家收藏,其中包括:乌里希克,凯伦斯密斯,德意志银行,柏林国家博物馆亚洲艺术博物馆,瑞士诺华制药公司、香港M+美术馆等。
马丹,1985出生于中国云南,毕业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师从毛旭辉,现生活工作在云南。
马丹的作品取自云南的自然风光,肥硕的叶子,鲜艳的花朵好似卢梭作品中的秘境。背对观者的小女孩在现实与梦境中不断穿梭游离,超脱干现实的荒诞带着“原始主义”的影子,把人带到一个似梦非梦的神秘国度,表达了艺术家不同时间段对于自我和世界的思考。艺术家用“模仿自己”的方式来试图了解自己,小女孩也是她本人的缩影。随着艺术家的成长,画中的小女孩已经从艺术家个人转换为其女儿,拥有了更多的视角,逐渐从画面的主角变成了故事的旁观者,观察着周围事物的变化。马丹在自己创造的艺术世界中,保留住一颗质朴、单纯的心,在画中流露着有氧的喜悦之情。
马丹作品的力量和独创性更在于她对存在哲学的探索,以及对美学、色彩、纯粹性和诗意的追寻,透过绘画的结构与表现将其融为一体。正是这一点,让她在今日的艺术舞台上脱颖而出。
马丹与艾米李画廊合作十余年来,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其中包括法国、意大利等。参加在美国、法国、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及地区举办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作品被来自全世界各地藏家、艺术机构收藏。作品多次入选艺术画册及出版物中,两次成为台湾“艺术家”杂志封面艺术家(第468期和第530期),2019年,艺术家的十年精选画册也在诚品书店出版发行。
他的摄影作品有时动人心弦,有时诙谐有趣,有时泼辣大胆。他的作品一直记录著当下的轶闻,但却永不拘泥于小事的细枝末节,倘若摄影的动作是出于本能,那么每一张照片都是研精极虑后的呈现。作品的构图与光影效果显示了萧戈作为艺术家的天赋直骨。
在他的视线中,小小的语境变成了一个世界本身,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尽头的宇宙,里面正进行着不停歇的芭蕾,一场无声的舞蹈,如此生机勃勃。我们联想到了莫奈与他吉维尼的奇幻花园;一个精巧布置的大自然的微观缩影,是画家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亦是他书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正如莫奈在描绘他的睡莲池塘,摄影家的目光摆着,以适应悬垂的视点,好似空中俯视。图片底部的水面上倒映着天空,就如镜面的反射。有时,水面变得浑浊起来,让整幅画面向抽象化偏移。
伟大的艺术家们各善其道,却给我们示范了同一件事:无须为远行而游。美就在我们的掌心,而我们的眼让这份美发光发亮。这就是萧戈在做的事情。
茹小凡1954年生于中国南京,自1983年起在巴黎生活工作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86年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88年,1990年获马德里委拉斯贵兹学院完奖学金,1996年被收入LAROUSSE当代艺术家字典,PASCALE LE THOREL 编译。
凭借其双重文化的背景,茹小凡的创作也具两面性。他运用中国绘画中的虚实来表现现代经济社会带
来的空虚。与中国画相反的是,茹小凡作品的色彩绚丽、铺天盖地,没有留出虚空运行之气,有气而无灵、有形而无神、有色而无味。画中可见之物向我们关上了不可见之物的大门。那半透明的线条和形状犹如幽灵一般出现在画面上,并非像中国山水中象征着基本动力并赋予群山以活力的云气。这是些简单的视屏,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幻影,它们指点出命运痛苦的前景--无止境的欲望。
孔宁,1958年出生在边境城市满洲里,目前生活在北京。作为跨界艺术家,孔宁的生活经历涉及写作、电影、油画、行为艺术、装置、短片、纪录片、诗歌等。在近20年的艺术生涯里,孔宁一直致力于创作表达生命和生态环境主题的艺术作品,其中,用色大胆的油画作品被私人藏家及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从未经受过系统绘画训练的孔宁,她的绘画是自发的,凭其大胆的用色,有力的线条和出色的表现力,不断冲击我们的视觉感官。她画中怪异的人物形象,冷漠的表情,形成孔宁特有的绘画风格,一种纯粹的精神。摒弃掉生活的枷锁,是绘画让孔宁重获新生。
伊格尔·奥泽里 Yigal Ozeri1958年出生于以色列,现工作生活于纽约。自 1988 年以来就一直活跃在国际艺术市场中,曾在纽约、洛杉矶、慕尼黑、伦敦、巴塞尔、维也纳、萨尔茨堡、以色列、巴黎、墨西哥、马德里、秘鲁和香港等世界地举办个展,他的作品现已被美国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海法现代艺术博物馆,哈德逊山谷当代艺术中心,弗雷德里克·R·韦斯曼基金会,肯尼迪艺术中心(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公共图书馆等艺术机构和私人永久收藏。
奥泽里的作品被无数当红明星所定制及收藏,包括美国著名演员、作家及脱口秀主持人琥碧·戈柏,于2019年9月在美国新泽西州南部的非裔美国人传统博物馆( The African American Heritage Museum of Southern New Jersey ) 揭幕,参展作品时估值约为25万美元。
近年来,先拍照然后再画布上临摹照片的绘画风格非常盛行。这种被称为“照相写实主义”流派画作在真实度上与照片无异。乍看奥泽里的作品会以为是摄影而不是绘画,只有经过仔细的观看后,观者才会看到并发现另他绘画作品栩栩如生的笔触,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奥泽里把“照相写实主义”式的具象绘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除了精通绘画技法外,他的作品还去除了静止和不动感情,而是在现实与幻想的空间中冥想,并且游于物理和形而上学层面之间。艺术家奥泽里非常擅长捕捉女性的神韵,并用特别的绘画技巧让这些面孔跃然纸上,再配上精心的构图。他的灵感大部分来自于电影,充满了幻想和青春,他的作品表现了几乎梦幻般的现实,空灵的眼神与大自然交相辉映,使看过的人都很难忘怀。
艾米李画廊于4月28日至5月1日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呈现艺术家陈光武、孔宁、马丹、茹小凡、萧戈、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i、伊格尔·奥泽里Yigal Ozeri的作品及刘野、毛旭辉、秦艾、克莱尔·巴斯勒 Claire Basler、达明·赫斯特Damine Hirst、大卫·歌诗坦David Gerstein的版画作品,届时欢迎您莅临展位B11。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