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青年 | Nanjing Youth Art Project
艺术征集项目 Open Call
关注南京本土青年力量
Focusing on Nanjing Youth Art Power
策划人:张雨卓
Curator:Yuzhuo Zhang
时间 | Time:
长期征集 | Ongoing
合作方 | Partner:
CAM 当代艺术搬运工
“南京青年”艺术征集项目 | 前言
关注南京本土青年艺术力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有一些标签:六朝古都、历史名城、水墨重镇、高校云集、商圈发达、国际同步、海归云集、人才辈出......作为富庶江苏的省会,古称金陵的“南京”,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像一股“旧的新流”在当代艺术领域受到关注。“旧”是因为南京在很久之前就已介入当代艺术,“新”是因为近年来出现一批新的“声音”。
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阴差阳错,如今的南京是少有的集合和配备各门类当代艺术机构、大型项目与活动及多种文艺类平台于一身的“全系”城市,同时拥有美术馆、画廊、拍卖行、艺博会、独立空间、艺术学院、艺术刊物、艺术媒体等,该地区也生活着很多优秀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藏家、画廊主、经纪人、媒体人、艺术工作者、艺术生、艺术爱好者等等。
以上文字容易令人产生一种错觉或假象:南京的当代艺术生态和发展应该非常蓬勃。可事实是南京的当代艺术事业很像一杯“温开水”,半温不火,总欠着一股劲,使得南京始终作为附属品,徘徊在中心和边缘之间。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政治、经济、历史、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深厚的传统底蕴带来的壁垒,高校在某些方面的理念滞后,藏家群体的培养与拓展尚需时间,大众的接受度和关注度相对保守,本地区长期以往养成的大众性格及心理状态,相关组织和机构的视野局限,南京艺术工作者的协同共生尚需加强,非一线地区的艺术界向往权力中心却忽视本土性之常态情况,艺术家本身的原因等等。在此,简短的文字无法仔细论证上述原因及相互间的关联性,以及由这些原因所造成的对于南京当代艺术发展方面的影响。另外,时间自然是一个原因,社会发展,包括当代艺术在南京的前行需要更多的时间。
作为一名90后策展人,我在中国和美国均接受过艺术硕士教育,在中外策划过一些当代艺术项目。在南艺本硕阶段学习多年,出于对南京的熟悉感,我在2020年初辞去洛杉矶的艺术馆工作后,很自然选择了南京作为国内工作的首站。我曾工作于商业背景的美术馆、学院美术馆、私人艺术馆、独立空间、画廊(一级市场)、拍卖行(二级市场)、艺术自媒体等,也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参与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及活动。我非常庆幸于过去疫情这三年生活工作于南京,接触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前辈与同行,尤其是本地区的不少中青年当代艺术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亦对我有很多帮助、启迪、指教与提携,遗憾的是很多南京及周边区域的优秀艺术家较少有机会出现在专业机构和公众的视野里。目前南京地区一些成规模的当代艺术资本及机构较少融入本土力量,展览的构成也多来自南京之外,本地区的艺术组织者在项目的策划中,又很容易忽视本土力量。我在南京的时间不算长,对于本地域当代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过往,会持续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于是我希望将视线放在自己更为熟悉的青年当代艺术群体。这也是我发起“南京青年”艺术项目的初衷,希望本地区的更多的“青年艺术之声”能够被听到。
文章开篇所言之“旧的新流”目前来说还是略显尴尬,势单力薄,但我相信不少南京及周边地区的青年当代艺术力量的融入有望在未来“破局”。“南京青年”艺术项目,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持续发掘优秀的本地区青年当代艺术家,分享其艺术作品、创作状态、思想关注及其创作与南京这座城市之间的关系,也将联动美术馆、画廊、艺术空间、学校及媒体,呈现与“南京青年”主题相关的艺术展览及活动。
征集对象:
1.现生活工作于南京地区的艺术家,以1975年及以后出生,专注于当代艺术创作为主。
2.籍贯为南京或曾经生活工作于南京地区,对于南京有着深厚情感,符合上述年龄条件的艺术家。
项目提供:
由项目发起人及本平台团队投票确定推介的艺术家及作品,以自媒体“当代艺术搬运工”作为主要平台,以图文作为主要形式,在微信公众订阅号上进行艺术家个人推文的发布。
由项目发起人、其它策展人及评论家给每位艺术家提供数百字不等的作品评论文字,以提供不同的作品解读视角。
除了线上的推文和传播,本项目试图建立并持续积累本地区的青年当代艺术家数据库,并在未来与不同的机构与平台合作,推出线下展览及活动。
项目形式:
线上平台推送
线下展览及活动
征稿时间:
长期持续征集
投稿要求&方式:
作品类型:以当代艺术为主,不限材料、媒介,具体包括:绘画(油画、壁画、版画、插画、水墨、数字绘画等)、装置、雕塑、摄影、影像、声音、行为(文献或视频等形式)、多媒体、数字(科技)艺术、元宇宙/数字艺术及其它艺术表达方式。
作品数量:10张-15张不同的艺术作品,作品图片+文字(在作品图片的名称上务必标注:序号、作品名称、艺术家姓名、材料、创作年代、尺寸;例如《夜晚》张三 综合材料 2017 100x120cm)。
作品要求: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保证作品版权为本人所有,因投稿资料及作品引发的一切法律后果由投稿人独自承担。
作品图片要求:作品图片格式为JPG,图片大小,不小于2MB,不超过8MB,请严格按照此图片大小范围,调整好图片,作品图片清晰完整。如有需要,作品图片请标注版权,注明拥有者或拍摄者。
作品描述(可选):每件作品可以word的形式提交作品描述、自我陈述、其它评论文字。
艺术家个人照片:2-3张个人近期照片(JPG格式、图片大小3MB以内)。如有需要,照片请标注版权,注明拥有者或拍摄者。
艺术家个人简历:个人介绍、个人履历、学历背景、参展经历(时间、展览、空间名称、地点,例如:2023 “xxx 新媒体艺术展” XX美术馆 xx市 xx省 xx国)、收藏经历、获奖经历、创作侧重及特点简述
其它图片:提供5-7张工作室、创作状态、过往展览、活动现场的照片(JPG格式、图片大小3MB以内)。
作品视频:提供视频详情页链接和腾讯视频链接。请上传时长小于1小时的视频,支持主流的视频格式,超出限制的视频请到腾讯视频上传,再将视频链接通过邮件发送至:yzhang1616@163.com。
注意:编辑不易,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感兴趣及入选的参与者和投稿者务必严格按照上述要求编辑和整理好资料后,将压缩包发送至yzhang1616@163.com。
投稿者请将以上资料压缩成一个文件包发送到yzhang1616@163.com, 并注明“南京青年+投稿人姓名”字样。
策划人介绍
About the Curator

张雨卓
Yuzhuo Zhang
张雨卓,92年生于江苏无锡宜兴(陶都),双硕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史专业及MICA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策展专业。在洛杉矶、巴尔的摩、费城、纽约、华盛顿、北京、上海、广州、珠海、南京、无锡、台州等地策划数十场展览及活动。曾作为马里兰艺术学院GradEx展览协会的组织者在马里兰州策划多个艺术项目。18年策划美籍意大利先锋艺术家Lucio Pozzi在马里兰州的首个独立艺术空间行为项目A Declaration in Patchameena。19-21年与日本艺术家Naoko Wowsugi以及美国岩石城VisArts艺术中心联合发起“Empathy Zone同感地带”艺术项目。(由美国华盛顿DC的Commission on the Arts&Humanities支持)22年策划江苏宜兴第一个美术馆级当代艺术群展“变奏——新千年以来的青年艺术”。曾任职于洛杉矶18街艺术中心、洛杉矶当代艺术展览馆(LACE)、德基美术馆、南艺美术馆、南京经典拍卖、南视觉美术馆、BananaArtSpace等。目前正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南京和洛杉矶。
文章来源:当代艺术搬运工,特别感谢江苏恩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