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阿甘本《至高的清贫》丨关于生活与规则之关系的启示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阿甘本《至高的清贫》丨关于生活与规则之关系的启示录 崇真艺客


阿甘本《至高的清贫》丨关于生活与规则之关系的启示录 崇真艺客

“书摊计划”由拜德雅图书工作室发起,致力于人文社科新书联动宣推。同时,我们在微店专门辟出用于分销相应图书的PAI书摊”,旨在让读者与书更好地相遇。目前,已有34家出版机构加入:大雅、鹿书、三辉、六点、精神译丛、光启书局、新民说、我思、鹦鹉螺、湖岸、斯坦威、领读文化、艺文志、薄荷实验、后浪、重庆大学出版社、万有引力、东方出版中心、世纪文景、新行思、明室、新经典、七楼书店、好·奇、大风文化、华章同人、文化发展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微言、乐府、纸上造物、长江文艺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十分欢迎更多出版机构一起来玩,详情请加微信lonzr25咨询(添加时请务必注明“书摊+出版机构名”)。


今日推送#书摊计划#第101期:我思新书至高的清贫乔吉奥·阿甘本 著;邱捷 译)。 


阿甘本《至高的清贫》丨关于生活与规则之关系的启示录 崇真艺客




○●○●

规则与生活

§1.2 规则的诞生

滑稽地模仿,这常常意味着对某种现象的最透彻的理解。1534年,在《巨人高康大骇人听闻之生平》[1]的结尾,作者拉伯雷讲述了主人公高康大为了答谢在他不太靠谱的事业里同舟共济的修士而差人建造修道院的故事。这座修道院将冠名“德廉美”。作者详细描述了修道院的建筑结构(en figure exagoneen telle fa.on que à chascun angle estoit bastie une grosse tour[六边形构造以便每个角上都竖起坚固的圆形塔楼])(Rabelais,第41页)、住宿安排、人员着装风格以及年龄规定,然后又讲解了“如何规范他们的生活方式”(comment estoient reigléz leur manière de vivre),一切都极尽戏仿修道院规则之能事。如同所有讽刺性的模仿,在这里,该由时辰颂祷和祭礼的节奏精心打造的修道院规程得到了精准反转,顿时成为一目了然的杂乱无章:


在这个世界的修道院里,什么都以小时为单位、为限制、为支配,所以规定不再有任何时钟日晷的存在,所有事情都相机而行;因为高康大常常说,他所了解的最大的浪费时间就是计算时间。这有什么好处?世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人们用钟声而不是用理智和理解的言传身教来管理。(Rabelais,第37页)
他们的全部生活不为法律或规则所转移,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自由。他们觉得该起床了就起床,想喝酒、吃饭、工作、睡觉了,就去做;没人会叫醒他们,没人会强迫他们干什么,无论为了喝酒、吃饭或其他。高康大就是这么规定的。他们的规则只有这一条:依你所愿(FAY CE QUE VOULDRAS)。(Rabelais,第60页)

有人说“德廉美修道院是反修道院”。但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地将有序逆反为无序或者将规范扭转为失范的问题。至于规则,虽然压缩成了一句话,但规则存在,而且有制定人(ainsi lavoit estably Gargantua[高康大就这么规定的]),这条规则虽说为所有人解除了所有义务,也给予了所有人无条件的自由,但它的目的却与修道院规则的目的和谐一致:“修道院”(koinos bios[共同生活]),一种人人共处的完美生活。如同一条古老的规则说的那样,“一心一意快乐地生活在同一所房子里”(unianimes in domo cum iocunditate habitare):


有了这种自由,大家值得称道地相互效仿起来,竞相去做个人觉得愉快的事情。如果有人说“我们喝吧”,那么大家都喝了;如果有人说“我们玩儿吧”,大家都玩了;如果你说“我们去田野里戏耍吧”,所有人就都去了。Rabelais,第61页)


其实,这条概括性的规则也不是拉伯雷的发明,我们追溯到早期修道院规则的作者之一奥古斯丁,在对使徒约翰[2]的第一封书信[3]的评论中,奥古斯丁用高康大式的短句真诚地将基督徒的生活守则总结为“爱并且做你想做的事”(dilige et quod vis fac)。人们一般认为“萨拉巴”[4]的贬称始自卡西亚诺[5]的说法,而上述奥古斯丁的规则却呼应了“萨拉巴”僧侣的生活方式——兴之所至和随心所欲(pro lege eis est desideriorum voluntas)是“萨拉巴”派僧侣修行追随的唯一规则。拉伯雷式的戏仿,表面滑稽可笑,实际上却如此严肃,以至于人们可以拿“德廉美修道院”的故事与方济会创办一个新修会来做比较(Gilson,第265266页):普通的生活,通过彻底以规则自居,废止且抹去规则。



注释

[1] 《巨人高康大骇人听闻之生平》(Vie très horrifique du grand Gargantua):也译《高康大的故事》,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巨人传》(La vie de Gargantua et de Pantagruel)的第一集(共五集),作者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ois Rabelais14931553)。

[2]天主教译名为“若望”,基督教新教译名为“约翰”。

[3]第一封书信:指《约翰一书》。

[4]萨拉巴:努西亚的圣本笃时代之前的一种基督教隐修士生活,这些僧侣因未有任何规则约束或大师经验效仿而全无遵教守规之说,被基督教世界视为“劣等修士”。“萨拉巴”名称起源于古埃及科普特语,含义无确考。

[5]卡西亚诺(Giovanni Cassiano360435):也译约翰·卡西安,或称为“苦修者约翰”“罗马人卡西恩”,基督教僧侣和神学家,因其神秘主义著作闻名于基督教的西方和东方教会,他将基督教修道思想和实践引入西方中世纪早期的宗教世界。



○●○●

阿甘本《至高的清贫》丨关于生活与规则之关系的启示录 崇真艺客


阿甘本《至高的清贫》丨关于生活与规则之关系的启示录 崇真艺客

阿甘本《至高的清贫》丨关于生活与规则之关系的启示录 崇真艺客


PAI书摊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