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越国王造阿育王塔
2001年4月,浙江省博物馆展出了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文物,内中的鎏金银质塔颇引人注目,塔通高35厘米,透过塔身镂空处,可看到内有金质容器,据认为可能就是金棺,棺内应供奉有钱弘俶的佛螺髻发(注1)。

一、以阿育王典故所造的吴越王金涂塔
我国以阿育王典故所造舍利塔可见唐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所记∶(注3)
初西晋会稽鄮塔者……晋太康二年有并州离石人刘萨诃者……得病死,苏见一梵僧语何曰∶汝罪重,应入地狱,……今洛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古塔及浮江石像,悉阿育王所造,可勤求礼忏,得免此苦……如言南行至会稽海畔,……三日间忽有宝塔及舍利从地涌出,灵塔相状青色似石而非石……五层露盘,似西域于阗所造,面开窗子,四周天铃,……绕塔身上并是诸佛、普萨、金刚、圣僧杂类等像。
说的是并州离石(今山西吕梁地区)人刘萨诃(字慧达)原来是个横行乡里的人物,一日得病而死,梦见一位外国和尚对他说,你的罪孽深重,应该下地狱。现在洛下、齐城、丹阳、会稽等处的古塔及浮江石像都是阿育王所造的,可多礼拜请求赦免。刘萨诃南行到了会稽海边礼拜,三日间忽有宝塔及舍利从地涌出,灵塔相状青色似石而非石……五层露盘,似西域于阗所造,面开窗子,四周天铃,……绕塔身上并是诸佛、菩萨、金刚、圣僧杂类等像。

阿育王塔也几度转移,唐会昌毁佛之际,移往越州官库,宣宗时又移往越州开元寺,后又移回育王寺,贞明二年(916年)吴越王钱镠及弟钱铧又将此塔迎往杭州罗汉寺,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俶降宋,翌年僧统赞宁又奉此塔移往汴京,此后便下落不明(注4)。
吴越王钱弘俶(929-988年)也仿阿育王的典故造了八万四千座鎏金铜塔,也称吴越王塔,因塔身涂金,也称金涂塔,又因塔内藏有《宝箧印陀罗尼心咒经》所以又称为宝箧印塔。南宋志磐《佛祖统记》卷四十三“运通塞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十月条都记有∶(注5)
吴越王钱俶,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铜精钢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印心咒经,布散部内,凡十年而讫功。
1957年金华万佛塔和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以及近年的杭州雷峰塔都出土了多尊方形小塔(注6),因塔底部刻有吴越王造塔的铭文,可推断这些小塔应即是当年吴越王所造的八万四千塔的一部分。这批八万四千座金涂塔的造型都基本相同,尺寸在16厘米左右,吴越王钱氏曾亲自目睹过鄮山阿育王塔的原形,想来这些金涂塔是按照鄮山阿育王塔的样式制作的。但可注意《三宝感通录》中描述此塔“绕塔身上并是诸佛、菩萨、金刚、圣僧杂类等像”,似乎并没有点出佛本生图,而传世品和出土的这几座塔,四面都雕刻有佛本生故事。(图3-4)


鄮山阿育王塔的形式早在唐代就有复制品。唐鉴真和尚渡日第三次失败后(天宝三年,744年)受到明州太守的关照,安顿于鄮山阿育王寺,鉴真和尚对阿育王塔肯定也曾瞻仰礼拜。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终于第六次渡日成功,随同僧众二十四人,带去了佛舍利、佛雕像、绣像、佛经、法器等。内中就有“阿育王塔样金铜塔一区”,所谓“塔样”,应该就是九年前瞻礼过的鄮山阿育王塔的临摹品。
据日本真人元开(淡船三海)《唐大和上东征传》(此书成于公元779年)描述阿育王塔的形式∶(注7)
此塔非金、非玉、非石、非土、非铜、非铁、紫乌色,刻镂非常,一面萨王子变,一面舍眼变,一面出脑变,一面救鸽变,上无露盘,中有悬钟,埋没地中,无能知者。
据此则与《感通录》描述稍有不合,《感通录》称有五层露盘,而《唐大和尚东征传》称上无露盘;《感通录》仅云有诸佛、菩萨、金刚、圣僧杂类等像,《唐大和尚东征传》则列举出了四种本生故事画。看来后者更接近现存的金铜塔形制。安藤更生认为道宣恐怕没见过实物,但我认为道宣明确说此塔类西域于阗所造,还应是见过实物的,只不过记载疏略而已。
阿育王式塔在日本发现多座,1918年(大正七年)和歌山县东牟娄郡那智的经冢遗址出土了一座,据一同出土的文物分析应为平安时代后期的11世纪之物。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福冈市今津誓愿寺、京都府相乐郡金胎寺、大阪长野金刚寺等均收藏有传世的这种塔(注8;图5) 。之所以日本流传这么多的金涂塔,在瞿中溶《总胜集》中记有∶
今吴越王钱弘俶造铜塔,四片合成,外绘梵箧故事。尝以五百遣使颁日本,其它皆瘗于十三州一军之内

此外清代王昶《金石粹编》和张燕昌《金石契》(注9)、冯云鹏《金石索》中也都著录了数件吴越王金涂塔(图6)。在这些塔底部均刻有铭文∶
吴越国王钱弘俶敬造八万四千宝塔乙卯岁记


图7 吴越国乙丑岁(965年)钱弘俶造铁阿育王塔
1957年浙江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乙卯岁为955年,乙丑岁为965年,苏州虎丘塔地宫出土的铁铸金涂塔铭记为宋太祖建隆二年,即961年。日本释道喜于公元965年撰有《宝箧印经记》,记录他在中国见到吴越王所铸塔,高九寸余,四面铸镂佛、菩萨像,塔上四角像马耳一样,塔内经卷上印有“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钱弘俶本宝箧印经卷八万四千卷之内安宝塔之中供养,回向已毕,显德三年丙辰岁记也”(注10)。显德三年为公元956年。若此条记载可靠的话,看来钱弘俶在950年至960年的十年间确实造了一大批金涂塔,《佛祖统记》记凡十年而讫功,看来是可信的。
近年来在河北省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下地宫中也发现了一件属款乙丑岁铁制的宝箧印塔(高16.7厘米)其底部铸有铭文十五字,与金华万佛塔出土的铁质宝箧印塔样式和铭文完全相同(注11),但顶部轮杆较短,相轮直径也较大,与金华万佛塔的铁质塔大概是同模所出。估计这类宝箧印塔,因铸造数量庞大,当年很可能也曾作为向中原的后周进献的礼物之一,以后被纳入佛塔地宫的(图8)。
图8 北宋 阿育王铁塔
塔底阳铸铭文:“吴越国王俶/敬造宝塔八万/四千所永充供/养时乙丑岁记”
高19.7厘米 长10.3厘米 宽9.9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目前所见这类宝箧印塔铭文只有两种,即乙卯岁和乙丑岁。钱氏因国力软弱,未曾建元,使用五代年号,后来又使用北宋年号,所以这些吴越国的官造舍利塔,大概是心理上的原因,一般不书后周年号,多是用干支纪年。
目前所见国内出土及日本流传的数尊塔都是方形束腰、四角有蕉叶,但细部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塔的四面经变故事图有几种不同的组合。除《唐大和尚东征传》所记的塔的四面共有舍身变、舍眼变、出脑变、救鸽变共四种外,在张燕昌《金石契》所记则为尸毗王割肉贸鸽、慈力王割耳燃灯、萨埵太子投崖饲虎、月光王捐舍宝首四种经变故事,没有出脑变和快目王舍眼变,而是增加了慈力王割耳和月光王捐宝首变。
在日本的数尊金涂塔上也发现有慈力王割耳燃灯和捐宝首故事(注12)。据此可推知吴越王塔因数量大,铸造前后延续时间长,所以有多种类型和本生故事,质地也有铁、铜之分。
据金华万佛塔出土的十五尊金涂塔可知,铸造方法均为塔身与塔基相连,四面分铸四块,塔刹和四角马耳也为分铸,然后组装在一起。
吴越王金涂塔由于带有浓厚外来样式色彩,典故流传久远,也有许多各种质地的仿制品。宁波阿育王寺还收藏有一尊木雕塔,样式与吴越王塔完全相同,1976年安徽青阳县塔基地宫也出土了一件相同的塔,塔外面的记事银牌有“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纪年(图9;注13)。
图9 南宋 金铜阿育王塔
1967年安徽青阳城关镇红旗街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佛塔地宫出土
安徽省博物院藏
《金石契》中还载有一件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弟子夏承原并妻林一娘合家眷属舍净财铸真身舍利塔,造型样式也完全仿自吴越王塔,应是民间所造。
由于此塔带有浓厚的外来色彩,典故流传久远,也有许多伪品,如日本新田收藏的一尊署款唐天佑二年(905年)铭金涂塔,年代早于吴越王金涂塔五六十年。工艺技法柔弱,人物造型绵软,衣饰呈明清样式,且塔身相轮和四角蕉叶都是铜皮打制而成的,应是清、民国初年时代的仿品(注14;图10)。日本《中国工艺图鉴》还载有一件据说民国十六年(1928年)四川龙安江油县某废寺出土的款署“宋祥符元年(1008年)”的金涂塔,与新田藏品造型和纹饰极为近似,此件的真伪也颇可考虑。但这类民间仿制品和伪品应该区分开来,受吴越王塔样式的影响后来制作的且明确有与时代相符的纪年款的金涂塔不能说是伪作,但明显时代风格很晚却属以五代、宋年款的金涂塔则显然是伪品了。
图10 唐天佑二年款伪品 新田收藏
目前吴越王所造的金涂塔除去民间仿造品外还没发现更早于955年(乙卯年)的,而最晚的则为965年(乙丑年),确实是前后十年,可知史载是可靠的。
注 释:
1、郑嘉励:《走进雷峰塔地宫》,《中国文物报》2001年7月18号。
2、10、12、13、常青:《中国古塔的艺术历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3、《大正藏》卷52“史传部”。
4、安藤更生:《鉴真大和上传之研究》,平凡社昭和三十五年。
5、《大正藏》卷49“史传部”。
6、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金华万佛塔塔基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5期。
7、真人元开:《唐人和尚东征传》,中华书局1979年。
8、冈崎让治:《钱弘俶八万四千个塔考》,《佛教艺术》第76号。
9、张燕昌:《金石契》,乾隆四十三年刻本。
10、11、出光美术馆:《地下宫殿の遗宝》,中国河北省定州北宋塔基出土文物展,八波浩一解说。
14、台北故宫博物院:《金铜佛造像特展》图录,1987年。
二、吴越王金涂塔样式的演变
下面再来谈谈吴越王金涂塔样式的演变,前述道宣所说的类似西域于阗样式的塔,到底什么样是西域于阗样式塔呢?法显《佛国记》七“到于阗国”∶
彼国人民星居,家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许。
可知于阗造佛塔风气颇盛,文中的“最小者”,语气上推测,疑应为“最大者”,若最小者都高达二丈,那大者不知几何,自不能称为小塔了。
斯坦因在和阗调查了几座覆钵塔,从于阗、鄯善地区佛塔造型来看,于阗佛塔样式与犍陀罗的覆钵塔样式相似(注1)。但由于被称吴越王式塔的造型确立于公元950年以后,样式上尽管与犍陀罗式覆钵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还不完全一样,关键是吴越王塔覆钵部分已经退化。
此种方形单层的塔式四十年代日本村田治郎在《“支那”的佛塔》(注2)书中已有精辟的论述。中国的佛塔尽管也可追溯到印度山奇大塔,即覆钵式塔身,上有平头与相轮,下为基座,但与吴越王塔样最有亲缘关系的应是北魏,如云冈第14窟的浮雕单层覆钵塔,可注意覆钵下方有外翘的蕉叶和方形塔身(图2) 。又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第一层塔身上的龛门,也是这种覆钵下左右有二蕉叶形(图3)。



金铜佛像和石佛像的光背上方,往往出现这种方形单层塔。如太和元年(477年)阳氏造金铜佛坐像光背背面顶端,即有这种单层小塔,拱形龛楣,两侧有立柱,覆钵顶,两端有蕉叶,为北魏有明确纪年的方形塔(注 3;图5)。







图11 安阳宝山灵泉寺唐代佛塔
灵泉寺从隋至宋代这种单层小塔的覆钵顶表现的很为明确,而五代吴越王塔覆钵顶退化,轮杆加长,四角端如直立马耳形,成为一种固定的格式。尽管此时中国已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多层多檐的木塔、砖塔、石塔,但吴越王式塔已不再有太大的变化,成为人们公认的以阿育王典故所造的金涂塔的典范,一般多称为宝箧印经塔。五代后历代都有模仿这种小金涂塔之作,而地面大型吴越王式塔则在江南沿海地区至明代仍可见到,一般为石制,有的制成二、三层、如浙江普陀山普济寺多宝塔为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5年)所造,高约20米。另有广东潮州开元寺吴越王式塔,高4.2米,约为明代之作(注9)。
上文叙述了吴越王塔的演变脉络,简而言之,即印度的山奇大塔的底座部分升高成方形单层塔身,覆钵部逐渐退化,终成目前所见的吴越王式方形单层塔。特别是四角端的所谓蕉叶形角翘的演化痕迹在中国是有清晰脉络可寻的,但在山奇大塔和犍陀罗的方座覆钵塔上(图12),这四个角翘却极难发现,意味深长的倒是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建筑和墓碑、石棺上常能见到这种方形四角的基本构成 。
图12 犍托罗的小型石舍利塔(2-3世纪)



图16 青铜方形容器(高为20厘米,土耳其考古博物馆藏)
注:本文原载《东南文化》2002年第4期。
注 释:
1、殷光明:《北凉石塔研究》,台湾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2000年。
2、村田治郎:《支那の仏塔》,东京富山房,昭和14年。
3、4、金申:《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文物出版社,1994年。
5、青州博物馆编:《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
6、《中国の石仏》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品图录,1979年。
7、李淞:《陕西佛教艺术》,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
8、河南古建所:《宝山灵泉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9、常青:《中国古塔的艺术历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追记:
本文写毕,偶阅王小红撰《钱弘俶与金涂塔》(载《文物天地》1998年4期),文中共列举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福建、浙江、江苏出土和征集的金涂塔共25座,主要集中于吴越国版图,以今浙江省发现为多。又引瞿中溶《总胜集》云:“今吴越王钱弘俶造铜塔,四片合成,外绘梵箧故事。尝以五百遣使颁日本,其它皆瘗于十三州一军之内”。故而此塔多见于吴越国境内,且为何多尊发现于日本也得到了解释。据目前传世和出土品而言,乙卯年所铸均为铜质塔,铁质塔都铸于乙丑年。所论言简意赅,颇可一读。笔者赴杭州细观了此次出土的银质阿育王塔,黎毓馨同志亲为案内,所得良多。
金申老师历代佛像鉴赏高级进阶班
联系人:
南山禅13834223302(同微信)
1. 费用3000元/人
包括:授课费用、证书费用、鉴定费用(每人限3件)
学员结业时
赠金申老师书法作品一幅,合影留念,颁发结业证书
2. 小班制,限席40人
即刻报名,进入学员群
3. 开课时间:暂定于2023年5月27日-29日
4. 报到时间:2023年5月26日
5. 上课地点:石家庄市区
6、食宿自理(可协助安排,费用自理)
| 特别推荐 |
▼


▼

▼
本平台收集甄选了近
2T
高清版古代书画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
本平台收集整理了
百余部
晚清民国时的摄影图片及相关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
《达古斋古证录》
1930年出版、内容共计700余页
以图文形式将著者所经眼的各类珍玩分门别类列名
揭示了许多古物造假方法和鉴定经验
是二十世纪初古玩考证的最为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此书出版年代久远,印刷数量有限
如今在古书市场售价便宜的也在四五千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研究
南山供秀平台特翻拍整理了此书全部内容
——————————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南山供秀】
感谢有您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