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
刘毅“涌动的意识”澳门驻地项目个展现场_图片致谢李佩祯
今年艺术家刘毅两次前往澳门进行驻地研究,此次个展“涌动的意识”以澳门填海为主题,过影像装置、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展示了填海的多面性,探讨了填海对城市与人类生活的影响。展览不仅是一次对填海现象的探讨,更是一场关于生态、哲学、人类学等多维视角的对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然与人类的契机,以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充满神话与现实交织的世界,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展览于澳门独立艺术空间牛房仓库展出,将持续至5月28日。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刘毅_太阳神和月亮女神_布面丙烯_80x120cm_2023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刘毅_月亮宝珠_布面丙烯_80x120cm_2023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刘毅_生命之力_布面丙烯_120(H)x150cm_2023


“海洋文明作为一种文明形态,最早反映在表现先民的神话中。神话的创造与创造神话的人们的生存环境之间,存在著非常密切的关系,是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刘毅的作品基于十五个神话故事与传说,从珊瑚女孩到海洋守护者,这些故事将人类与海洋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示了填海所带来的生态变化及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通过对比古老神话与现代科技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人类对填海的认知和态度的演变。从古代神话中敬畏自然、寻求和谐共生的精神,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对自然的控制欲望,更是一种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呈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

——策展人 吴方洲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刘毅_海岸线与新大陆_装置,澳门地图、蜡岛_2023
填海造地是一种海洋城市建设活动,这不仅会改变海岸线的形态,还会对原有的生态结构、环境面貌和城市文化产生长远的影响,刘毅选用清代澳门古地图1889城市全貌地图,上面放置石头形状的蜡烛,将这一历史时期的城市空间转化为了当代的视觉艺术形态,同时,蜡烛作为一种材料,具有易融化和易变形等特性,在海平面上留下新的海岸线,两端的岛屿不断延伸靠近,将填海造地的过程转化为了视觉上的变形和形态的变化,感受在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中形成新大陆。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刘毅_海神_影像_2023
在社会不断改变的环境下,人类对海洋的认知和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信俗的弱化、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都让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海洋神话的信仰。人类与海洋的交互关系并未因此而消失。在人文意义上,海洋依然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交往方式的基点。对海洋神话的重新解构,海神们在海洋中制造海浪和美丽的珊瑚,与人类产生着交互。人类给予海洋砂石和填海造地,而海洋也赠予我们一片片美丽的海浪和海洋文化的遗产。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
艺术家刘毅于展览现场


/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

刘毅:涌动的意识

神话、自然与人类的共生

展期:2023年4月28日-5月28日
地点:牛房仓库,澳门


/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

向上滑动阅览

刘毅199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2016年毕业于中国美院获硕士学位,目前在杭州生活。“中国早期美术电影与实验动画”是她的主要的研究方向,其先后创作了《天演论》《混沌记》《度口》《身寄虚空》《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白水郎》《无需经营的清晨与黄昏》《火》等影像作品,《春江花月夜》《渔樵耕读》等跨界舞台作品。她通过动画、多媒体、空间装置等创作方式反映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并在展览空间中去探寻更多的可能性。刘毅的作品不拘于常见的窠臼,让观者发现有别于现实的平行世界。她的影像作品与装置作品在全球多家美术馆与重要机构展览: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瑞士巴塞尔展览中心,爱沙尼亚共和国塔林动画节、塞浦路斯尼科西亚博物馆,日本新千岁机场,香港六厂CHAT,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五棵松美术馆,苏州寒山美术馆,首尔市立美术馆等。2017 年,刘毅的作品《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继入选并展映于荷兰国际动画节之后,又获得华时代全球短片节“终审团特别推荐奖”。2018年受韩国首尔美术馆邀请,参加“SeMA 南麂”艺术家驻地项目。2019年受邀参加The Royal Abbey of Fontevraud,Anjou艺术家驻地,同年受邀塞浦路斯动画电影节评委,并在塞浦路斯完成个人驻地项目展览。作品曾被澳洲白兔美术馆,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香港M+博物馆等收藏。

主要展览包括:刺猬的困惑,浙江美术馆,杭州(2022);鸦群里,那只白鸽,aA29 Project Room,米兰(2021);流动的盛宴,塞浦路斯(2019);凡百一新,百子亭艺术中心, 南京(2020);一棵树(&)五十个想 ※ 法,天目山路398号,杭州(2020);上海印象,Hussenot画廊,法国(2019);“扔到风里去”,香格纳M50,上海(2018);“云中渔歌”,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2017);“想象力工厂,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寒山美术馆,苏州(2017);“叙事曲——动漫美学当代艺术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2017);“度口——刘毅个人项目”,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艺术亭台,上海(2017);“流光意彩”,香格纳新加坡个展,新加坡(2017);“奇想阁——动漫美学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2016);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深圳(2016);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2013);第十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厦门(2013);“有限的知识”,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CMC Gallery(2013);第九届中国独立电影节,南京(2012)。


关于「牛房仓库」艺术团体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

 「牛房仓库」艺术团体(前称婆仔屋艺术空间)由2001年开始策划活动,成立于2002年,2003年迁至牛房,是位于澳门莲峰庙与普济禅院两大寺庙之间的一个独立艺术空间,前身为市政养牛场。2018年至2021年间,牛房仓库搬迁至和隆街15号,并将之定名为「后牛房实验场」,也意味着「后牛房时代」的开始,与多个澳门以外地区进行交流合作,并计划进行多个驻场艺术家计划。2022年起,牛房仓库游走不同展览及表演空间,如市政牧场、望厦山房、澳门艺术花园及「川 ‧ 艺术空间」等,策划的展览和演出不少以当代艺术为主,鼓励个人创意和实验精神,策划的展览和表演以强调跨媒体及实验性的当代艺术为主,继续承担澳门实验艺术发展的交流平台角色。近年曾主办「MIPAF澳门国际现场艺术节」、「EXiM澳门实验录像活动」、「珠三角」系列「驻场艺术家计划」及「艺术–城市–人专题系列展」等展览。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
艺术家 | 刘毅澳门驻地项目“涌动的意识”正在展出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