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荟萃:中国书画网上拍卖 | 即日起至6月2日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佳士得呈献 “丹青荟萃:中国书画网上拍卖”,汇聚全球显赫私人珍藏,包含了美国王植波家族、香港任真汉家族、华丽罗凝女士旧藏、新加坡黄民辉博士家族以及印度艺术家辛哈旧藏等,共计一百件众多名家绘画及书法作品,拍品将于5月25至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出,盛邀阁下莅临品鉴,亲赏画作之美。本辑特选数幅来自重要收藏的精选拍品,与君共赏。
王植波(1925-1964),生于上海,学贯中西且热爱书法,年幼即拜师于邓散木门下习书法篆刻,其书法造诣早负盛名,为当代著名书法家之一。1950年代举家迁居香港后,投身电影事业。植波亦擅丹青,曾举办书画展览,颇得文艺界好评。金庸在香港创报时,特邀植波赐予墨宝,《明报》报头二字即植波手书。其夫人翁木兰女士(1927-1998),别名翁梅影,为同期电影红星,亦长于绘画,特别是花鸟国画,曾随高逸鸿习艺。王氏夫妇的掌珠旦旦,别名王曦,自幼亦喜好艺术,师从赵少昂、彭袭明、周士心等。1965年,旦旦被张大千收纳为其最后一位入室弟子。次年,即随大千老师赴巴西八德园习艺凡3年之久,并深得大千老师倚重。旦旦先夫张师郑(1942-1975),原名耀祖,与旦旦同期在八德园学艺,书画作品甚获大千先生赏识,1971年与王旦旦结为连理,可惜英年早逝,遗留作品不多。此辑书画手迹集诸家赠予王氏家族作品,见证书画家与王氏家族二代之交谊。本收藏多件作品于2022年佳士得中国书画秋季拍卖中呈现,并取得佳绩。
拍品编号1663
张大千(1899-1983)
《彦会图》
设色纸本 镜框
89.2 x 45.5 cm.
1965年作
估价:港元 400,000 - 600,000

拍品编号1661
吴湖帆(1894-1968)
《荷塘》
设色纸本 镜框
57 x 31.7 cm.
1944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 - 250,000

拍品编号1652
林风眠(1900-1991)
《芦塘鹭鸶》
设色纸本 镜框
39.5 x 47.5 cm.
估价:港元 300,000 - 400,000
此画之欧洲藏家于1980年代生活在香港,对西方艺术甚有研究。居港期间对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兴趣,进而收藏,足迹遍及中港艺廊与拍卖场。他把藏画雅致地挂在府邸当眼位置,以供日夕欣赏。1990年代举家带同藏画移居欧洲,藏品后于家族中传承。
拍品编号1610
黄永玉(1924年生)
《荷塘晨曦》
设色纸本 镜框
67.5 x 68 cm.
1984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 - 200,000
任真汉,原名任瑞尧,广州人,幼时随父亲移居台北,在台湾知名画家蔡雪溪(1884-?)的“雪溪画馆”习画,与台湾著名画家郭雪湖(1908-2012)为师兄弟关系。1925年返回广州于“赤社”美术研究会学习西画素描,一年后至日本京都接受美术教育。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后,任氏改名为真汉,并回到广州开始教授油画。抗战爆发后迁居香港并在此度过余生,此期间绘画创作转向中国水墨画创作,同时做为“庚子画会”的负责人,以传承及创新中国水墨画为宗旨。任真汉亦和金庸(1924-2018)、饶宗颐(1917-2018)、郑家镇(1918-2000)等知名艺文人士组成香港艺文社,影响了港、台艺文发展。
拍品编号1696
任真汉(1907-1991)
《金鸡报晓》
设色纸本 立轴
47.9 x 66.5 cm.
1971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 - 25,000

拍品编号1697
黎雄才(1910-2001)
《松瀑双骑》
设色纸本 镜框
97.1 x 45.4 cm.
估价:港元 80,000 - 150,000
罗凝女士,别号华丽、翠莹,毕业于广州执信女子中学,为广州名士罗博闻先生之次女,为上世纪香港1960、1970年代小说作家。罗博闻先生兼习书画有成,爱好收藏历代名家墨宝。罗凝女士继承父亲对于书画艺术之喜爱,亦建构了质量皆丰的收藏,拜入赵少昂蝉嫣室,受教犹深,并随杨善深学习,转益多师,能画山水花卉草虫。此次 “丹青荟萃:中国书画网上拍卖” 隆重呈献数件由岭南艺术家赵少昂、杨善深创作之佳构,皆来自罗凝女士之珍藏。
拍品编号1631
杨善深牡丹手绘瓷盘
粤东瓷厂烧制
直径 30.9 cm.
估价:港元 30,000 - 50,000

拍品编号1629
杨善深(1913-2004)
《绽放》
设色纸本 镜框
25.5 x 21 cm.
估价:港元 25,000 - 35,000
新加坡黄民辉博士家族收藏|拍品编号1655-1659黄民辉博士(1941-2008)乃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受人尊敬的教授,亦是组织发展和领导力领域的先驱。黄博士在致力学术之余,亦对艺术鉴赏和收藏保有热情,乃新加坡学术界和艺术收藏界之知名人物。黄博士的艺术收藏品类广泛,跨越不同文化和风格,但是他始终对中国书画艺术最为热爱。他于1970至1990年代经常往返上海、北京和香港各地,与艺术家往还交流,期间获得众多作品。他尤其对画家的创作过程感兴趣,常常观摩画家作画,在此过程中直接自画家获得作品,跨越不同创作时期。他大力支持画家的生活和创作,与诸多画家形成跨越几十年的友谊,其中尤以朱屺瞻和陆俨少为重。本收藏另有数幅作品将于2023年5月31日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中呈现。
拍品编号1656
朱屺瞻(1892-1996)
《山青水碧》
设色纸本 立轴
84 x 67.5 cm.
1984年作
估价:港元 40,000 - 60,000
澳门绅商何廷光(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字穗田,广东香山人,为澳门《知新报》创刊总理。何氏少时入籍葡萄牙,并支持维新与革命思想。1896年康有为(1858-1927)到港澳活动,何廷光深受其革新思想影响,投资创办澳门《知新报》,作为维新派人士在华南地区的舆论机关,与清末维新派人士有密切交流,同时也在澳门设立医院、学校和企业,是清末民初澳门社会的风云人物。
拍品编号1688
梁启超(1873-1929)
《楷书九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两幅
每幅:239 x 38.5 cm.
1896年作
估价:港元 100,000 - 200,000
辛哈(1929-2007),印度著名艺术家,于1957至1959年期间,受印度政府派遣为文化使者前往中国,目的是建立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除了传播印度艺术之外,辛哈亦藉此机会向齐白石和其他著名艺术家学习中国艺术,如陈半丁、吴作人、罗铭、李可染等。佳士得2017年秋季曾拍卖多件辛哈旧藏的李可染作品多幅(拍品1295-1299)。1957年,齐白石介绍辛哈与李苦禅认识,他们之后在北京的同一个画室里工作了一段时间,期间辛哈向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展示和教导印度的绘画元素,并同时从李苦禅学习了写意画法的技巧与写意花鸟的各种形态。佳士得于2021年春季拍卖中呈现辛哈收藏多幅李苦禅作品(拍品1119-1123)。本场专题另有李苦禅佳作四幅将一同于2023年5月31日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中呈现。
拍品编号1676
李苦禅(1899-1983)
《依样画葫芦》
设色纸本 镜框
102.5 x 34.5 cm.
估价:港元 30,000 - 50,000

李苦禅(左)与辛哈1957年至1958年间在李氏北京的画室
5月25至30日 上午10:30 至 晚上06:30
版权所有 © 2023佳士得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