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斐:多托邦
Cao Fei: Duotopia
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
2023年4月29日-8月19日

“曹斐:多托邦”(Cao Fei: Duotopia)展览现场
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
2023年4月29日-8月19日
摄影:Timo Ohler
二十多年来,曹斐的作品一直对艺术、媒体、科技和未来进行前沿思考。她的艺术项目采用多样化的媒介和创作方式,探索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交织其中的超现实与奇观,以探讨在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作为人类意味着什么这一由来已久的问题。

“曹斐:多托邦”(Cao Fei: Duotopia)展览现场
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
2023年4月29日-8月19日
摄影:Timo Ohler
曹斐在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空间的大型个展“多托邦”(Duotopia)将整个展厅改头换面,并展出数件首次在海外放映的新作品,这些作品深入探讨了元宇宙、虚拟现实以及人机意识互动等议题。

“曹斐:多托邦”(Cao Fei: Duotopia)展览现场
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
2023年4月29日-8月19日
摄影:Timo Ohler
在画廊下层展厅展出的一组全新影像作品为整个展览奠定基调,其中每件作品都着眼于元宇宙在连接和创造上具有的可能性。进入展厅后,观众将首先看到《元纪录》(Meta-mentary,2022),该作品通过对普通人的采访,了解他们对元宇宙和遥远未来的看法。

曹斐(Cao Fei)
《元纪录》(Meta-Mentary),2022年
高清视频,9:16,彩色有声,28分17秒
“曹斐:多托邦”(Cao Fei: Duotopia)展览现场,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2023年4月29日-8月19日,摄影:Timo Ohler
一组相邻的玻璃橱窗和屏幕回顾了艺术家创造的首个虚拟城市——“人民城寨”(RMB City 2007-2011),及其首个虚拟化身“中国翠西”(China Tracy)。这些创作共同展示了曹斐长期以来对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日益模糊的边界的探索。

“曹斐:多托邦”(Cao Fei: Duotopia)展览现场
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
2023年4月29日-8月19日
摄影:Timo Ohler
展览同名作品《多托邦》(Duotopia, 2022)被置于引人注目的大型悬挂式横幅之间,呈现了曹斐在元宇宙构建的第一个建筑作品。该影像展示于水平屏幕上,观众则需要躺在地板上进行沉浸式体验,仰头观看“多托邦”的环形结构在一片泛着红光的天空中漂浮和旋转。

曹斐(Cao Fei)
《多托邦 - 第一期》(DUOTOPIA – 1st Edition),2022年
3D渲染视频,9:16,彩色有声,循环播放
2分40秒
这一建筑的下部结构形似巨大的水生动物,似乎连接着海洋与空气,正如“多托邦”中的“多”所代表的多种未来、环境和美学可能性的叠加。

曹斐(Cao Fei)
《Oz 05》,2023年
彩色打印,Diasec装裱
145 × 200 cm
在“中国翠西“和”人民城寨“诞生15年之后,曹斐在《Oz》(2022)中为“多托邦”想象了一个全新的虚拟化身。该作品在《多托邦》不远处的垂直屏幕上呈现,屏幕造型令人联想到手机。姿态优美、雌雄同体、具有同样与水相关的仿生触手,“Oz”散发着一种宁静的气息,暗示着一种充满希望的永恒。

曹斐(Cao Fei)
《Oz》,2022年
双屏数字视频,9:16,彩色有声,循环播放
1分36秒
音乐:马海平
作为与元宇宙的对比,曹斐的三个近期项目以其家人和朋友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经历为主题,并通过精心布置的假墙、道具、照片和纪念品在空间上进行区隔。这些创作都将观众置于更加日常的现实环境中,但仍保留了艺术家标志性的超现实主义和戏剧性元素。

“曹斐:多托邦”(Cao Fei: Duotopia)展览现场
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
2023年4月29日-8月19日
摄影:Timo Ohler
《不安之岛》(Isle of Instability, 2020)记录了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艺术家和家人在新加坡的一段居家隔离时期。在包括消毒液和政府文件在内的一系列必需品之中,一段影像描绘了艺术家在其客厅中为其女儿消遣娱乐所建的一座“岛屿“,同时展示着荒凉的高速公路与城市街道等场景。

曹斐(Cao Fei)
《不安之岛》(Isle of Instability),2020年
多媒体装置:《不安之岛》,2020年,高清视频,16:9,彩色,有声,10分01秒 & 《新加坡日常生活品》(Singapore Daily),2022年,高清视频,16:9,彩色有声,10分01秒
尺寸可变
由爱彼当代艺术创作项目(Audemars Piguet Contemporary)委托创作

曹斐(Cao Fei)
《不安之岛》(Isle of Instability),静帧,2021年
装置作品《假期》(A Holiday,2023)由露营野餐、人造绿植、栅栏、一段于2022年在北京拍摄的影像以及其他物品组成,反映出人们出于长期远距离生活的限制与压力,而产生的对于自然的迫切需求。

曹斐(Cao Fei)
《假期》(A Holiday),2023年
多媒体装置:《假期》,2023年,高清视频,16:9,彩色有声,90分钟 & 《仍活着》(Still Alive),2023年,高清视频,16:9,彩色有声,13分05秒
尺寸可变

曹斐(Cao Fei)
《假期》(A Holiday),静帧,2023年
曹斐的最新影像作品《仍活着》(Still Alive,2023)在其继父因新冠并发症而不幸离世之际,表现了她母亲沉重的悲痛。

曹斐(Cao Fei)
《仍活着》(Still Alive),2023年
高清视频,16:9,彩色有声
13分05秒
在画廊的上层展厅中,曹斐展出了两件探索时空概念并对历史和地缘政治进行虚构的影像作品。在《新星》(Nova, 2019)的非线性叙事中,一名中国科学家在其爱慕的苏联科学家的协助下,与其他研究人员试图攻克时间旅行的难题。

“曹斐:多托邦”(Cao Fei: Duotopia)展览现场
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
2023年4月29日-8月19日
摄影:Timo Ohler
在一次孤注一掷的行动中,他意外地将自己的儿子困在了另一个时空连续体中。身着太空服的儿子试图找到回家的路,徘徊于一系列复古未来主义的场景中。在曹斐丰富多彩的装置中,带有怀旧色彩的细节则与这些场景相呼应。

曹斐(Cao Fei)
《新星》(Nova),2019年
高清视频,彩色有声
109分53秒

曹斐(Cao Fei)
《新星 11》(Nova 11),2019年
纸上喷墨打印
110 × 150 cm
在曹斐的影像新作《套娃宇宙》(MatryoshkaVerse, 2022)中,她拍摄了内蒙古满洲里这一独具魅力的边境城市的纪录片片段,而研究员和宇航员的形象也再次短暂出现。

曹斐(Cao Fei)
《套娃宇宙》(MatryoshkaVerse),静帧,2022年

曹斐(Cao Fei)
《套娃宇宙》(MatryoshkaVerse),2022年
双屏高清视频,16:4.5,彩色有声
37分38秒
在巨大的俄罗斯套娃建筑和游乐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元素与俄罗斯元素的融合。满洲里及其周边景观为一种形而上的探索提供了丰富土壤——这一探索的主题包括多民族主义,文化杂糅和人类历史不断铭刻在地球上的复杂方式。

曹斐(Cao Fei)
《套娃宇宙 02》(MatryoshkaVerse 02),2022年
纸上喷墨打印
105 × 157 cm

套娃宇宙(Cao Fei)
《套娃宇宙 07》(MatryoshkaVerse 07),2022年
纸上喷墨打印
105 × 157 cm
作为一种截然不同的乌托邦,《套娃宇宙》和展览中曹斐的所有项目一样,反映了全球发展在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快速变化,以及跨越这些鸿沟使人们相连的连接点。
曹斐
Cao Fei
1978年生于广州,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她的重要个展包括:罗马MAXXI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2021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1年;蛇形美术馆(Serpentine Galleries),伦敦,2020年;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巴黎,2019年;“何鸿毅家族基金会中国艺术计划”(Robert H. N. Ho Family Foundation Chinese Art Initiative),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18年;大馆当代美术馆(Tai Kwun Contemporary),香港,2018年;杜塞尔多夫K21当代艺术博物馆,201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当代艺术中心,2016年;分离派美术馆(Secession),维也纳,2015年;博尼范登博物馆(Bonnefantenmuseum),马斯特里赫特,2015年;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伦敦,2013年。曹斐是2021年德意志交易所摄影奖(Deutsche Börse Photography Foundation Prize)的获得者。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画廊和艺术家相关资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