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家的这段日子,你是如何度过的?是否想念出游撒欢儿的时光?年前,余德耀美术馆曾特邀艺术史学家田珠莉(Julie Chun)为大家带来专题讲座。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场讲座,从1921年洛杉矶郊外的一片豆田出发,带你们去温暖明媚的威尔希尔大道走一走,见证“奇迹一英里”近百年的发展旅程。
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彩色明信片
Color photo by Ellis-Sawyer
主持人:余德耀美术馆当前展览“制作中:艺术与电影的工作场”意在探索洛杉矶电影产业和艺术工作室体系的发展及其影响。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田珠莉女士,从她的视角来切入关于洛杉矶这座城市的美术馆和艺术生态。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珠莉女士。田珠莉是一位美籍艺术史学家,2011年移居上海,是余德耀美术馆长期的支持者,同时她也活跃于上海很多不同的艺术机构,通过批判性的思考来观察上海和全球艺术的发展及演变。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田珠莉女士。
田珠莉:谢谢大家。首先想问大家,有多少人去过美国,有多少人去过加州,又有多少人去过洛杉矶?太棒了,很多人都去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洛杉矶是我们称之为郡的一个区域。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地方,也称为“奇迹一英里”(Miracle Mile),其实这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表达,因为它不只有一英里:“奇迹一英里”是延伸于费尔法克斯大道(Fairfax Avenue)和高地大道(Highland Avenue)之间一条长1.5英里或2.4公里的威尔希尔大道(Wilshire Boulevard)。
从图中可以看出,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所处的“博物馆大道”区域离市中心非常远,市中心几乎处于环形的高速公路内。如果驱车前往,需要15分钟,大约14公里的里程。洛杉矶市中心非常有魅力,既有洛杉矶湖人队的主场斯台普斯中心,也遍布金融中心和高楼大厦。
从历史上看,洛杉矶市中心建筑密集,当时洛杉矶大约50%的人口居住在那里。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很多移民,特别是来自美国中西部农村和墨西哥的移民。1920至1929年之间,洛杉矶的人口从57.7万增长至120多万,增长了一倍多。到1930年,来自墨西哥的移民人数达到9.7万,洛杉矶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墨西哥城”的称号。

洛杉矶市中心的历史老照片,图为潘新广场(Pershing Square),1910
由Charles C. Pierce拍摄(1861-1946)
加州历史学会特藏,南加州大学图书馆惠允
洛杉矶市中心现景,Melpomenem/Getty Images惠允
“奇迹一英里”的发生,离不开一位名为阿尔瓦·沃伦·罗斯(A. W. Ross)的地产商。1921年,他以5.4万美元的价格在威尔希尔大道购买了18英亩的土地进行开发。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并称之为“傻瓜罗斯”和“罗斯的豆田”。为什么人们那么无礼?大部分原因和市区交通系统的局限性有关。在1917年到1920年代,洛杉矶市中心已有一个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但这仅限于市中心区域。下图是1925年好莱坞地铁开通运营的照片,有趣的是,这条线路并未通到好莱坞,只是因为“好莱坞”听起来很有趣。同样,地铁线路远没有到达威尔希尔大道,罗斯购买的土地上只有豆田和油井。

太平洋电气铁路上的好莱坞地铁开通运营,1925年
据罗斯说:“我去找富裕的人”。罗斯认识很多富人朋友,他试图说服他们投资他的项目,却都失败了。但罗斯依然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尽管这些朋友只是嘲笑他并“祝他好运”。事实上罗斯并非空有梦想,也是一个执着的实干家。他开始建造店面,并以非常便宜的租金租给别人。九年之后,这个街道慢慢成型,拥有了更多的商店和住宅。到这里,我们有一个疑问:这片土地在建设之初是否有核心规划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对罗斯来说,唯一的目的就是吸引人们到这个郊区来。起初收效甚微,但最终发生了罗斯都没有预料到的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转变?给一个小提示:你能看到这里的加油站么?没错,洛杉矶见证了汽车文化的兴起。人们不仅能够购买私家车接送家人,公共汽车也得以将路线延伸至原来无法企及的范围。正因为如此,居住在市中心的人们终于有办法来到“罗斯的豆田”。

对于罗斯而言,另一个重大转机是,一家名为“戴斯蒙德”(Desmond's)的高档百货商场决定在威尔希尔大道开设分店,此举改变了游戏规则。为什么呢?因为在此之前,百货商店或任何店面的橱窗面对的是步行走过的顾客;但随着汽车文化的兴起,戴斯蒙德意识到他们必须能够吸引快速驶离的汽车。所以,他们采用大量的灯光照明和光彩夺目的陈列来装饰橱窗、门面,改变了原有的广告方式。
戴斯蒙德百货大厦,1937年
Mott-Merge藏,加州州立图书馆惠允
罗斯知道他已经成功了,当时一座名为迈耶西格尔(Meyer Siegal)的商业建筑正在建造,在竣工前,就已经有75%的出租率。正是在上世纪30年代,“奇迹一英里”在威尔希尔大道上初露锋芒。洛杉矶的发展似乎顺风顺水,但当我深入研究,我疑惑于,洛杉矶是如何在美国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依然保持繁荣。同时间,在美国的其他区域,大量的工厂倒闭,工薪族失业,妇女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领取救济粮。事实证明,洛杉矶是一个独特的例外。
用于房屋销售的临时广告牌“HOLLYWOODLAND”,1935年
国立太平洋证劵银行藏,洛杉矶公共图书馆惠允
我们现在熟知的好莱坞标识(Hollywood),起初非特指好莱坞,而是为了一个叫做“HOLLYWOODLAND”的新住宅设计。大萧条期间,有一个行业发展的很好,那就是电影业,这对洛杉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即使到今天,好莱坞的电影工作室离“奇迹一英里”也只有11.6公里。当经济下行,有三个行业反而迎来生机:一是啤酒,当男人失业的时候,他们经常“借酒消愁”,由于葡萄酒和威士忌较贵,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啤酒;二是化妆品,女性往往通过打扮自己来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衣服、鞋、包都贵得多时,化妆品成了最优选;第三就是电影业,电影票价上涨是因为人们希望暂时摆脱现实困扰,看电影逃离现实。从那个时候开始,好莱坞就成了洛杉矶的象征。1978年,他们拆除了临时房屋标志,取而代之的是标志性的“好莱坞”地标。
梅百货公司,1949年
随着公共交通和私人汽车的不断发展,洛杉矶市中心到威尔希尔大道的车程越来越短了。1938年,美国最大的连锁百货公司梅百货(May Company Department Store)决定从罗斯那里租赁一个比较大的单元。当时罗斯对梅百货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让他们建一个大型停车场。这一举措将鼓励更多来自遥远地区的人来“奇迹一英里”购物。下图中可以看到,梅百货的停车场几乎是建筑的三倍大。当停车场人满为患,越来越多的购物者来到这里,人们意识到当年“罗斯的豆田”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商业区,这是一个崛起的奇迹。这就是“奇迹一英里”名字的由来。

此后,威尔希尔大道继续扩大发展不同的商业,包括南加州最大的杂货连锁店之一拉尔夫超市(Ralphs)。在这张20世纪40年代的明信片中,展现了威尔希尔大道的样貌。大家仔细看图中右下角的这家小店,招牌上写着“上海进口商店”(Shanghai Importers)。似乎上海,也参与了威尔希尔大道的历史进程。
展现了威尔希尔大道奇迹一英里景观的明信片,20世纪40年代
洛约拉玛丽蒙特大学图书馆,档案与特别收藏部门惠允
20世纪20年代的变化是戏剧性的。在不到35年的时间里,至今仍屹立于此的洛杉矶最高塔楼之一——李塔大厦(Lee Tower)拔地而起。始建于1958年,21层楼高,这在处于地震多发地段的洛杉矶是非常了不起的。
“奇迹一英里”在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多个里程碑:这里是美国第一个使用计时交通灯的地方,这里也是最早建立左转车道的地方,以减少车祸。这也从侧面表明,威尔希尔大道的车流量很大。这种推论是正确的,各类休闲景点和商业街区的设立,人们蜂拥而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大量博物馆在此设立。但随着房价成本的不断攀升,就如其他大城市一样,一些美术馆,比如塞拉美术馆(Cella Gallery)只能搬到其他地方去;由于地铁紫线的建设,建筑设计博物馆(Architeture & Design Museum)也不得不腾空;温德博物馆(Wende Museum)也只能另寻他处。

既然上海的天气这么冷,那我就带你们去温暖明媚的威尔希尔大道走一走,我们的旅程从威尔希尔和费尔法克斯两条大道相交的一角开始。第一站是彼得森汽车博物馆(Petersen Automotive Museum),由出版业巨头罗伯特和玛吉·彼得森夫妇建立,他们想把自己的珍稀汽车收藏带到“博物馆大道”,于是买下了这栋建造于1962年的日本精武百货(Seibu Japanese department store),这栋大厦曾在1965年的时候被奥尔巴克(Ohrbach)收购,从1965年到1986年,这里是奥尔巴克百货公司(Ohrbach’s Department Store)。1992年,彼得森先生以11,111,111.11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座大楼。我想收藏汽车的人们是有点古怪,也许中国的单身民众会喜欢这串数字。彼得森先生聘请了KPF(Kohn Pedersen Fox)建筑设计所,并于2015年耗资9000万美元全面翻修。这是一个巨大的汽车博物馆,展示着各种类型的汽车,从经典款车型到最新款、最时髦的概念款车型。

彼得森汽车博物馆
大卫·泽茨摄于2015年12月1日
接下来,我要带你们去的博物馆已经不在这条大道上了,这张照片摄于2014年。这是建筑设计博物馆(A+D Architecture & Design Museum),在2010年搬到“奇迹一英里”。但五年之后,因为洛杉矶地铁系统想在这栋建筑所处的位置修建新的地铁线路“紫线”,所以美术馆只能另觅他处,在2019年搬到了东第四大街900号。

另一间我们要讲的博物馆离彼得森汽车博物馆不太远,它被称为当代工艺博物馆(Craft Contemporary),最初叫工艺民俗艺术博物馆(Craft and Folk Art Museum),因为那里有很多手工艺藏品。这座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是一个多功能的商业空间,楼下是商店,楼上是居民住宅。1975年作为工艺民俗艺术博物馆开放,曾在1995年翻新过,但依然保留着1930年的原始建筑风貌。有多少去过洛杉矶的人曾去过这个小博物馆呢?下次去洛杉矶的时候一定要去参观这个很小但非常独特的博物馆哦。

从民俗艺术博物馆出发,穿过马路去拉布亚沥青坑博物馆(La Brea Tar Pits)。早在19世纪,开发商就试图清理这片区域来修建街道,然而他们发现这片区域地表层的油非常厚,非常黏。这种油被称为天然沥青,许多恐龙化石得以保存了下来。之所以名为拉布亚沥青坑,是因为在西班牙语中,“Brea”就是“Tar(沥青)”的意思。事实上,在洛杉矶有很多街道和地区都是用西班牙语命名的,因为当时有很多西班牙传教士。1977年,乔治·佩奇先生(Mr. George C. Page)创建了地质博物馆。如果现在去参观,你还会看到考古学家在挖掘和处理来自旧石器时代的骨骼化石。
拉布亚沥青坑博物馆的旁边曾是一个公共墙项目,温德博物馆及档案馆(Wende Museum and Archive of The Cold War)。温德一家对于冷战时期的历史相当着迷。在柏林墙倒塌时,他们来到柏林并将一些柏林墙带回洛杉矶。之后,他们委托艺术家在柏林墙上作画,所以有了大家看到的肯尼迪(Kennedy)和里根(Reagan)总统的画像。但现在博物馆已经移至卡尔佛城(Culver City),墙体也在LACMA对面彼得森汽车博物馆和当代工艺博物馆之间重新安置。
现在,让我们一同去大道上最大的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这不是私人博物馆,而是完全由洛杉矶政府资助、赞助人捐赠的公共非营利性博物馆。博物馆的任何收益最终还是要再投资到博物馆的项目中去,而不是分给股东当作红利。他们的管理团队是由45个成员所组成的理事会和15个终身理事会成员组成。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的历史前身不在“奇迹一英里”大道上,而是洛杉矶历史、科学和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History, Science, and Art)的一部分,位于博览会公园(Exposition Park)内,于1910年成立。1965年,LACMA的艺术类藏品移至位于威尔希尔大道的三栋建筑:艾哈曼森大楼(Ahmanson Building)和哈默大楼(Hammer Building),以及宾中心(Bing Center),这些建筑皆以捐赠者姓名命名。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当时作为“奇迹一英里”上最大的博物馆,成为了洛杉矶的地标之一。

随着LACMA日益增长的藏品数量,尤其是那些来自私人捐献的藏品。为了更好的保管20世纪的艺术作品,安德森大厦于198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后于2007年更名为美洲艺术博物馆(Art of the Americas)。随着LACMA在规模、建筑和设施上的不断扩大、提升,人们开始称之为“LACMA园区”而不仅是博物馆。我非常喜欢“园区(Campus)”这个词,因为可以联想到高中和大学校园;一直以来我都坚信,博物馆最大的使命之一应该是教育公众,而不是娱乐。

说到这里,你还记得那个拥有大型停车场的梅百货么?1994年,LACMA收购了这家百货公司,花费2500万美元进行翻修;1998年作为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的西区正式开放。地产商埃利·布罗德(Eli Broad)及其夫人伊蒂萨(Edythe)于2008年捐赠了6000万美元,用于修建LACMA中的布罗德当代艺术馆。2010年,雷斯尼克夫妇(Stewart and Lynda Resnick)捐赠4500万美元建造了雷斯尼克展览馆。这两座建筑都用于当代艺术的展览。
奥斯卡电影博物馆
奥斯卡电影博物馆惠允
“奇迹一英里”上最新到来的是奥斯卡电影博物馆(Academy Museum of Motion Pictures),此时此刻,它正在建造中,并将于2020年底开放。奥斯卡电影博物馆以3610万美金的价格购买了原梅百货建筑区域55年的使用权,截止目前已花费3亿美元重建。这座由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操刀设计的博物馆,配备有360度IMAX影院。这个博物馆将致力于好莱坞和电影产业的历史。这将为LACMA这片区域吸引不同类别的观众群体。
LACMA原有的三栋建筑也需要翻新了,他们聘请了瑞士建筑设计师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重新设计博物馆。卒姆托拆除了原有的建筑,并将对面原来的停车场区域合并在一起。他设想下的新LACMA建筑,将横跨繁华的街道,看上去就像漂浮在大道上空的一座雕塑。这个概念确实非常惊艳,但在某些方面,也充满了关于其成本过高和空间实用性的争议。新馆建成后,美术馆的员工还将在馆外的一栋楼办公,并将仓库、档案馆和图书馆移至洛杉矶的其他地方。

当我们在奇迹大道上转了一圈之后,我想以美国艺术家克里斯·伯顿(Chris Burden )2008年所创作的艺术装置作品作为结束语。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路灯,名为《城市之光》(Urban Light)。伯顿在洛杉矶各地收集老旧的路灯,有很多路灯是20年代至60年代在桥上使用的。艺术家请工程师在这些电灯上面安装了太阳能板,加州的阳光非常充沛,路灯在白天就能吸收很多的光照,晚上会自动点亮在日出时关闭。每周7天,一天24小时伫立在这里,欢迎来访LACMA的游客。

摄影:杰克·兰窦
以上我们看到的是“奇迹一英里”大道上所有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但如今博物馆区域一直延伸到了洛杉矶的市中心。起初,洛杉矶市中心只承担了城市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功能,没有发展博物馆区域的计划。但为了支持当代艺术的发展,1983年,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MoCA)在富裕阶层的赞助支持下于格兰特南大道(S. Grand Avenue)开幕。虽然不在“奇迹一英里”的范围内,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卫策展方式与展览内容为其广获好评。马路对面就是华特·迪士尼音乐厅,是华特·迪士尼的遗孀为向丈夫致敬所造,由著名建筑师法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于2003年对外开放,洛杉矶的居民对这座建筑毁誉参半。

作为MoCA的基金会主席,埃利·布罗德先生正计划在格兰特大街 (Grand Avenue) 构建一条格兰特大街艺术长廊(Grand Avenue Arts Corridor)。2015年,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对面的街道上,紧挨着华特·迪士尼音乐厅,布罗德博物馆(The Broad)正式对外开放。公众对于布罗德先生的收藏,其中最大的不满在于他的收藏有着非常典型的白人男性收藏倾向,即他所收藏的艺术品基本都来自非常著名的白人男性艺术家。好在他愿意倾听这些反对的声音,并且聘请了优秀的策展人和展览制作团队。今年夏天,我去布罗德看了“民族之魂:黑人权利时代的艺术”(Soul of a Nation: Art in the Age of Black Power)这个展览,它探索了1963年到1983年期间的黑人艺术作品。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展览了。这很重要,因为洛杉矶的社群组成是多样化的,这与韩国、日本或中国不同,在美国的大城市,特别是纽约和洛杉矶,它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和不同经济阶层的人组成。对于美术馆或博物馆而言,了解自身的受众群体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这是很关键的。
最后,我想借用每次往返洛杉矶机场路上看到的一句横幅来结束今天的讲座:“想象一个洛杉矶……那里的所有人,无论背景,无论出生,都有一个称之为家的地方,一个获得优质教育和良好就业的机会。”借由艺术之名,不仅是绘画或雕塑,还包括舞蹈、音乐、诗歌、文学和电影,我相信,除了美术馆、博物馆,包括我在内的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努力为一个更好的社会做出改变。从一个无人注目的愿景开始,预见“罗斯的豆田”。谢谢大家!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