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昆曲 浮生六记 /
“至真至深的情感,永远是所有时代的人内心所渴望的东西。”古往今来诸多经典,昆曲《浮生六记》为何能够打动人心?
或许是因为沈复的痴心,因为日复一日对芸娘的思念,未随时光流转而消逝半分,反而愈加延绵不绝;或许是因为芸娘这一“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的性格丰满,充满变化,总是给人以惊喜,偶尔又在意料之外,既俏皮可爱,又端庄持重,还时而英姿飒爽。这舞台上可爱的一对,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百转千回,难以忘怀。
深情的施夏明,是否本色出演深情的沈复?
常饰演端庄闺门旦的单雯,如何打破自己的角色定式,演绎一个多面的芸娘?
通过本篇文章,以及7月11日为观众特别打造的主创分享会,听听主创和主演创作时的心路历程。

施夏明 / 深情人演深情戏


施夏明多次表示,初读剧本时,第一折《回煞》中沈复久盼芸娘魂魄归来而不遇的种种举动曾让他落泪不已。他再次回溯自己如何演绎在绝望中等待亡魂的沈复时,终叹出那一句“我尝了你舌尖上的味儿,你何不现身,尝尝我心尖上的味儿。”说罢,施夏明眼角已泛起泪花。
《浮生六记》也许并不吃功,但却是一台非常注重表达人物情感的戏。尽管我台前幕后演了无数遍,但每当我走近沈复的内心,还是会一次又一次的被他的痴心深深打动。
戏中的沈复始终处于对芸娘的无尽思念之中,但在施夏明的演绎下,这种绵延不绝的思念有着明显的层次起伏和变化。
在改编时,我们就特别注意了对人物情绪的把握。不同于原作的时间构架,昆曲《浮生六记》采用了倒叙手法,五折——余韵。大幕拉开芸娘就已辞世,接着再一层层剥洋葱似的让观众知道“死而复生”的芸娘其实是幻象,都是沈复将一汪痴情付诸笔尖,凭着回忆重新创造出的人物。
悲情戏怎么演,可能是每位演员都会反复琢磨的难题,施夏明也是如此。如何将沈复这一角色立于舞台之上,他也曾反复体验、不断琢磨。《纪殁》一折中,沈复日复一日地经历着芸娘的离去与重生,即便是寻常人也会从最初的嚎啕大哭转而变为最终的冷静麻木,施夏明抓住了这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将无数次痛失发妻的内心变化展示得淋漓尽致。单雯评价他,“小明本身就是个深情的人,很适合演深情的沈复。”
单雯 / 闺门旦挑战俏皮角色


在剧中,单雯演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芸娘,她和老搭档施夏明依旧默契,仅凭一个眼神,就知道如何与对方配合。但对于饰演芸娘,单雯却倍感压力。
芸娘是个鲜活俏皮的角色,她不完全是闺门旦,饰演这一角色时,我从大六旦等其他行当汲取了表演技巧。比如,芸娘的眼神应是灵巧活泼的,不能局限于端庄稳重;念白不能过于委婉拖沓,须得干净简短;身段步伐也要灵动一些,快节奏一些,这样人物才能立住。
从沈复的角度来看,昆曲《浮生六记》充斥着悼念亡妻的悲恸情愫,整台戏最亮眼的,大概是矛盾冲突最强烈的《纪殁》。但从芸娘的视角而言,单雯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第二折芸娘在书中复活的瞬间。
在沈复左等右盼、失落至极的时候,忽闻一声“沈郎”,芸娘便鲜鲜活活地站在了沈复面前。那一刻,灯光转暖,舞台仿佛活了过来,变得空灵生动。
此外,逛水仙庙灯会也是单雯钟爱的一折。
在“庙会奇遇”里,我要演出芸娘故作男子之态的模样,和丈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挽着手观赏花灯,与众多熟人打招呼。这是用留白的艺术手法来处理的一场戏,台上只有我和施夏明两个人,靠着台词和身段表现穿梭人群的既视感,亦真亦幻,非常有趣。
马俊丰 / 痛失所爱,用文字将她复活


文字有着强大的、无形的、远远超出日常生活的力量。当我看到一个早于自己多少代的文学家,用自己的文字使自己的爱人“复活”的故事,对我们从事文艺工作的人来说,有着巨大的激励,这种激励也成为我想做这个戏的种子,去歌颂艺术的伟大。
看剧本的时候,在排练场、在演出的时候,马俊丰反复在哭,控制不住,也不想控制这种情绪。它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当看到施夏明、单雯演得如此之好,用如此细腻的方式,把两个鲜活的生命带到你面前的时候,便抑制不住地不断流泪。
沈复与芸娘,上一秒还在携手逛庙会,向观众展示着打情骂俏的小儿女态,下一秒就遭遇了生离死别。这种极致地拉扯,或许换做任何一人,都难以不被触动。
其实,芸娘在剧中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人世,她已经是沈复的回忆,是被他写出来的。而沈复写着写着,便不忍再写,因为不写也就不见离别。“我承受不住这么深刻的撞击,一下子就被打动了。”马俊丰颇有感触地说。
罗周 / 奇幻昆曲,演绎千百遍的生死轮回


传统戏曲剧本常常出现梦境、幻境、仙境等虚幻场景,而戏曲舞台的虚拟写意特性也很擅长演绎这类剧情。但类似《纪殁》一折中的“时间轮回”却十分少见。
编剧罗周脑洞大开,她在剧本中将这段描写为:芸娘被困在她死亡的那一天,并就此循环往复,“一日一别离”,只有沈复忍下悲痛,永诀爱妻,提笔写出芸娘的结局,才能打破这个略显残酷的局面。这种无限循环往复的时空展现,对昆曲来说无疑是一大难点,这也令《浮生六记》成为了昆曲中的“科幻大片”。 施夏明对这一设计有着自己的理解:
时空循环的设定在影视剧中比较常见,导演可以通过镜头剪辑或者空间切换达到视觉效果上的时光流转,但是戏曲表演和影视剧拍摄完全不一样。如何在《浮生六记》中真正诠释出这个新鲜的时空架构,让我们主创团队思考和尝试了很长时间。由于演员直接面对台下的观众,所以我们利用兰花的凋零—重绽—再凋零来暗示时间循环的节点,也通过改变重复念白的节奏和语调来区别前后的不同之处。
编剧罗周曾在创作手记中写道,“从写作趣味上说,我尝试写个奇幻昆曲,这是感性的要求;从写作意图上说呢,与其说这是个奇幻故事,不如说是用看似奇幻的形式,包裹住了我真正关注的:《浮生六记》之诞生,那从沈复胸中呕血而出的灼热温度、怦然跃动。”
从剧本到舞台,施单二人所演绎的《浮生六记》亦虚亦实、悲喜交织,不仅生动再现了恩爱夫妻之间的生活情趣,也完美诠释了沈复内心深深的痛苦与孤独。施夏明打趣道,“我在《纪殁》中演的就是寂寞。”未来,他们还将不断打磨这台大戏,继续为观众讲述沈复与芸娘的唯美爱情。
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特别活动


昆曲《浮生六记》
主创分享会
- 时间 -
2023年7月11日(周二)19:30
- 地点 -
上海大剧院·别克艺术空间
(G2口进场)
- 嘉宾 -
导演 马俊丰
梅花奖得主 施夏明 沈复饰演者
梅花奖得主 单 雯 芸娘饰演者
- 参与方式 –
凡购买过
2023/7/27-7/29昆曲《浮生六记》
任意一场演出票
即可参与预约
活动免费,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可通过上方小程序预约
活动简介

携手长三角演艺机构,集结海峡两岸文艺精英,金童玉女原班人马重聚,昆曲《浮生六记》将在2023年的这个夏天再度回归上海大剧院。
这部制作精良的剧目以2.0版与观众“焕新”相逢,它以典雅空灵的舞台、别致精巧的设计、秀美俊逸的服装,向世界展示了古典文学之美、昆曲之美和传统中国生活情趣之美。
7月11日,昆曲《浮生六记》的主创团队将与观众分享整部作品的作品创作动机,畅谈台前幕后的趣事和剧里剧外的真实感受。
嘉宾介绍
导演 马俊丰
沈复 饰演者 施夏明
芸娘 饰演者 单雯
演出推荐

上海大剧院出品
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出品

昆曲《浮生六记》

Kunqu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2.0版
时间:2023/7/27-7/29(周四-周六)19:15
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票价:180/280/380/480/680
购票入口
上海大剧院官方平台
线下票务中心|微信小程序|天猫旗舰店


大剧院小程序
官方购票
大剧院天猫店
官方购票
官方授权票务渠道
大麦 | 猫眼 | 美团|大众点评 | 票星球
玩库|smart上海
早鸟票(辉雅文化)|父母邦
购票优惠
/ 会员权益 /
享受VIP会员9.5折优惠
/ 银行卡折扣&满减 /
仅限上海大剧院票务中心购票
建行持卡人享受9.5折优惠
/ 主演 /
施夏明 饰 沈 复
单 雯 饰 芸 娘
由腾腾 饰 半 夏
李鸿良 饰 王 婆
裘彩萍 饰 沈 母
顾 骏 饰 张禹门
监制 / 张颂华
出品人 / 张笑丁
联合出品人/ 李鸿良
制作人 / 林恺
原著 /〔清〕沈复
编剧 / 罗周
导演 / 马俊丰
执行导演 / 倪广金
艺术顾问 / 张继青
艺术指导 / 石小梅、胡锦芳
作曲 / 孙建安
舞美设计 / 张庆山
灯光设计 / 胡耀辉
服装造型设计 / 赖宣吾
编曲 / 李哲艺
♫
一 盼煞 / 二 回生 / 三 诧真
四 还稿 / 五 纪殁 / 余韵
/ 剧情梗概 /
妻子芸娘夭殁,沈复悲难自胜。回煞之夜,苦等苦盼,终不见亡魂来归。母亲为他另觅半夏为妻,沈复拒不接受,若痴若狂,沉浸在失偶的痛殇之中。又假藉笔墨,将他与芸娘的点滴往事,娓娓述来……沈复心随笔行,忽闻一声“沈郎”,惊见已然亡故的芸娘,竟娇娇楚楚、真真切切,推门而入,再度回到他身旁……
*艺术家阵容等节目信息以现场演出为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