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刘晓峰|丹青雅言:古画对宁波地域文化之构建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23年7月15日下午,丹青雅言:古画对宁波地域文化之构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的学术讲座第二场,在宁波美术馆报告厅如约而至。这是一场基于宁波特展中独有“舶交海上 墨妙东传”板块而策划的讲座,特邀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书画器物研究所主任、博士、副研究馆员刘晓峰老师为大家开讲。
刘老师从“舶交海上 墨妙东传”板块开始了此次讲座,他认为它此板块设计极为巧妙,既呼应了大系,有展示了宁波。他将此板块作品分为三部分:一是宁波画家画的作品,二是著名画家画宁波的作品,三是宁波地区现存的著名作品。围绕这些展品,他提出了绘画与地域的问题。绘画作为展现地域风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对地域文化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
接着,围绕艺术与宁波,刘老师从古画对于四明山水林泉之构建,对于甬上忠烈精神的构建,对于宁波书斋意象之构建,还有古画鉴藏与地域文化遗产为大家展开讲述。在古画对于四明山水林泉的构建之中,刘老师以王蒙的《太白山图》为例,从艺术家生平、创作背景,结合画史、画论、画技等多方面知识为我们详析了画家怎样表现宁波的山水。在引领大家欣赏王蒙营造的二十里松径、重山叠叠、活水回环的画面中,指出“画实景并非照实复制,而是写出胸中所想,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亲身感受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可望、可居、可游。
张苍水是明末清初时的宁波忠烈之士,为其造像是后人纪念他的重要方式,是绘画主要功能的重要体现,亦是刘老师为我们讲述的古画对于甬上忠烈精神的构建的实例。除了纸上造像以外,为了延长传播效力,人们还将忠烈之像予以刻石转换。此外,宁波当地藏家有意识收藏忠烈主题,并对同类作品进行重组、再造从而建构出甬上新的忠烈主题。
《勘书图》(五代•王齐翰),《文苑图》(五代•周文炬)《春山读书图》(元•王蒙)……都是历代绘画中与书相关的题材。宁波也有着悠久的藏书文化,是著名的藏书之地,亦有很多读书图。从《修到梅花馆图》,到《息游园十二图》,再到《别宥斋勘书图》,刘老师的讲述让我们发现了宁波地区读书图创作程式中的变化及特点,揭示了读书图题材的扩展,家族传承与读书荣耀在读书图的结合以及藏书家书斋内外生活……这些特点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宁波书斋意象。
最后,刘老师与大家一起赏析了《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宋•黄庭坚),《双树坡石图》(元•吴镇),《杖策寻春图》(清•陈洪绶)等几幅天一阁馆藏精品,从其艺术价值、艺术特点,美术史的位置等诸方面,反映了古画鉴藏与地域文化遗产、文化自信的关系。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局部 宋•黄庭坚 天一阁藏
接地气的讲座,也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回应。讲座刚结束,刘老师就被大家团团围住,就“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哲学”“中国画与水彩画的碰撞”“如何提升普通大众美学的鉴赏力”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2.因美术馆停车场车位紧张,请绿色出行。自驾车辆请停往附近停车场。
3.请文明观展。未经批准,任何馆外机构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教学、临摹及视频直播等可能造成人员聚集的活动。
4.为确保安全,维护参观秩序,在参观人流高峰期间,本馆将实行分时段、限量参观方式,请理解与支持。
本部(江北区人民路122号)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四、周日 9:00-17:00(16:30停止进馆)
周五、周六 9:00-20:00(19:30停止入馆)
周一休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服务质量反馈电话:0574-87661712
周二至周日 9:00-16:30(16:00停止进馆)
周一休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574-82817989转601
0574-82817981
扫码预约参观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