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引言:“鼎”是中国古代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即一般意义上的夏朝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明清。《红楼梦》中描述荣宁两府为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也从侧面说明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深入人心的权势、地位和富贵的象征。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清 孙温《红楼梦图册》 大连旅顺博物馆 藏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鼎


在夏商周三代,鼎出现在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用鼎来划分社会阶层并达到维系政权的目的,是夏商周三代礼制建设的意义。”

据《史记·封禅书第六》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夏禹统一各个部落之后,铸九鼎;《墨子·耕柱》记载,“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说的是夏启用制作陶范的方式铸鼎,两者都记述了夏已有制作青铜鼎。二里头遗址发掘出的夏晚期的网格纹青铜鼎,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象征了王权礼制的萌生。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网格纹青铜鼎 通高20cm 口径15.3cm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藏)

鼎收口、圆腹、平底、锥状三足,
腹饰不规整的方格纹,
口沿上有两个半环状耳,

腹部饰以很不规整的带状阳线网格纹。

商代,青铜鼎是重要的礼器,用以祭天祀祖,缅怀先祖功绩。商代的三足和四足青铜鼎高大、雄健、厚重。最为著名的四足鼎是商代武丁时期的后母戊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整器重832.84千克。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后母戊鼎 高133cm 口长112cm 口宽79cm

(国家博物馆 藏)

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
下承四柱足,
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

足上部均置扉棱。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子龙”青铜鼎  高103cm 口径80cm 

(国家博物馆 藏)

器厚立耳,微外撇,
外侧饰两周凸弦纹,折沿宽缘,

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

西周用奇数鼎与偶数簋配套成为礼仪的主祭礼器所谓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高级士三鼎两簋、低级士一鼎。“明贵贱、辩等列”,鼎作为礼器调节王权内部的秩序,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毛公鼎 高 53.8cm 口径 47.9cm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藏)

腹内刻有近五百字铭文的毛公鼎,

歌颂了周王布施德政、文治武功和恩赏大臣的功绩。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卫“青铜簋 高20cm 口径19.8cm 

(国家博物馆 藏)

盖内和器内底铸有对铭12行123字,
记载了王在康宫太室给卫赏赐物品,卫拜谢赏赐,
铸此簋祭祀先父甲公,
每日早晚以祭品的馨香祭享众神明,

祈求子孙万代永受福祉。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五祀卫鼎 高37.2cm 口径32.7cm 

(陕西历史博物馆 藏)

鼎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
下腹向外倾垂,
鼎外底积结着厚厚的一层烟炱,

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鼎,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成为礼器的象征之一,见证了三代礼制的发展与健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宋对三代青铜器的仿制

有宋三百余年,统治者崇尚复古,提倡经学以恢复礼制,不断从上古时期寻找王朝政权“奉天承运”的合法性,体现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表现除了因循古制,修订礼典、制作朝堂雅乐等,还表现为大量制作仿古器,用于皇家祭祀。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北宋“大晟夷则”铜编钟 高27.5cm 宽18cm

(开封博物馆 藏)

甬部为双夔形,舞和篆部饰潘纹,
正面中部阴刻篆书“大晟”二字,
背面刻“夷则”,

器形古朴典雅,纹饰优美,篆刻工整。

宋宫廷对青铜鼎的仿制,以北宋徽宗时期最为深入。崇宁四年,宋徽宗赵佶即位五年后,耗巨资铸造九鼎。“用金甚厚,取九州水土内鼎中”,作为国家正统的象征。九鼎用铜二十二万斤,并饰以黄金。

大观初年,宋徽宗设置议礼局“诏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属”,系统性地收集古器,并参考各代金石学研究成果,于宣和五年敕撰完成《宣和博古图》,著录其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并以此为模本,重新铸造礼器。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宋 政和六年铜铏鼎 高22.8cm 口径19cm

(国家博物馆 藏)

政和六年铜铏鼎,
由宋代礼制局参照内服收藏古器铸造,

仿商后期及西周早期青铜鼎,形制典雅优美。

上仿以崇古,下伪以图利,但铜禁、罚铜的国策、铜资源匮乏等诸多原因,使得宋代往往缺乏足够的材料制作仿古铜器,于是民间大量使用陶瓷等材料代替铜,催生了仿古瓷的兴盛。由此,鼎作为礼器形成陶瓷鼎与青铜鼎并行的存在方式,并一直沿用至清代。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宋代瓷质仿古鼎式炉

宋代的祭祀活动分为皇室国祭和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的家祭。南宋官窑如郊坛下窑、老虎洞窑等往往较为严格地遵照商周青铜鼎的造型、纹样制作鼎式炉;而耀州窑、龙泉窑、越窑、吉州窑等皆有生产以当时流行的瓷器纹样的鼎式炉。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南宋官窑鼎式炉 日本静嘉堂文库 藏 

(原为清代圆明园旧藏)

圆腹身,三足矮小,立有两耳。

宋代的瓷质仿古鼎式炉除了祭祀作为香炉使用,也用于插花,或与烛台、瓶等组合作为供器使用,体现了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诉求。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耀州窑 青瓷刻花三足炉 
通高27.3cm 口径20cm 腹围75cm 

(陕西历史博物馆 藏)

方唇平沿,束颈,广肩,圆鼓腹,
腹底承以兽头兽爪状三足,
口沿有对称的长方形耳贴唇曲折向上。
通体装饰华丽,沿颈圈刻有三叶草纹和方回纹一周,
肩上刻云纹圈带,腹部堆贴模印变形夔纹,
间饰以瓦楞与竹节扉,
兽形足气势凶猛,力量感强。

通体施青釉,青中泛白,亮丽温润。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耀州窑 青釉刻花鼎式炉 高30.2cm 

(美博典藏馆 藏)

炉方唇宽沿,颈部微敛,腹略鼓呈下垂之势,
腹壁厚实,形制厚重,
有着安宁庄重的特征。
两个高大的立耳位于底部三足的间隙之中,
形成优美的视觉比例和精确的力学构造。
三足的底端为面积较大的蹄足,扩大了受力部位,
构成更为稳定的支撑结构,增加了器物的稳定性,

给人以敦实沉雄的美感。

宋代仿古鼎式炉的基本形制为双耳、三足、圆鼎身,三足背饰三角形突脊。三代的青铜鼎较少带盖,因此宋代绝大多数的鼎式炉不设炉盖,为敞口香炉,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表面釉色、纹饰及足的形态。

宋代的瓷质仿古鼎多为对夏商周三足圆鼎的模仿,这也与瓷器的制作工艺有关,圆鼎相对方鼎更适合批量制作。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龙泉窑 青瓷鼎式炉 高12.4cm,口径12.1cm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藏)

敛口、宽沿外折,圆腹、三空心柱状足,
沿上设对称的绳纹耳,
颈与腹之间以一道弦纹相隔,胎细坚致。
器形古朴端庄,釉面匀净,

釉色莹润,釉色粉青,有细小开片,底无釉。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龙泉窑 青釉兽耳衔环直口深弧腹鼎式炉 
高11cm 口径11.1 cm 

四川宋瓷博物馆 藏)

直口、双立耳,上腹斜直、下腹弧收,
腹壁饰铺首衔环,三蹄足。
梅子青釉,有大开片。

造型朴素大方,古拙典雅,

线条曲直有致,精致工巧。

宋代的仿古瓷鼎把鼎的实用功能、造型和工艺合为一体,突出瓷的釉色之美、肌理之美,且品种繁多、装饰手法多样,仿古而不泥古,崇尚自然天成,追求拙朴的意境,体现了简洁典雅的时代风格。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吉州窑 南宋黑釉玳瑁纹鼎式炉 

(江西吉安永和镇吉州窑址出土)

平沿外折,尖圆唇,沿面立长方形双耳,
直颈、溜肩、鼓腹,贴塑三乳状足,足尖外撇,
通体施玳瑁纹黑釉,足尖露黑白色胎。

站在宋代,遥望夏商周,

青铜鼎是国家、社稷的隐语。

仿古鼎蕴含宋人对上古时期礼制德行的追求;

站在现代,回望宋代,瓷鼎代表中古文明的巅峰,

蕴含大宋三百年的盛世图景。

华夏文明,渊源流长,

无论历史的脚步走到哪里,

人们最终的期盼,

仍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有德的天下大同

... ...


参考文献:

《宋史》

《墨子》

《红楼梦》

《左传》

《石林避暑录话》

《青铜鼎在中国古代礼制中的作用》

《宋代宫廷雅乐的复古之风》


| 展讯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瓦舍勾栏出玉瓷——宋代三州窑瓷器展

 

出品人

陈晖

 

主办方

美博美术馆·典藏馆

 

展览时间

2023年4月29日起至8月27日(周一闭馆)


展览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黎明路88号美博美术馆·典藏馆


票价

50元



欢迎各位前来观展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 开馆时间: 周二至周日
10:00 - 17:00(周一闭馆)
| 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黎明路88号  美博美术馆

美博典藏馆 | 宋代鼎式炉——仰望三代的天下大同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