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A“摩登巴黎1914—1945”展览现场。
黄金年代的巴黎,是海明威笔下的“流动的盛宴”,是徐志摩口中的“熏酥硬骨头的野鸭绒的垫褥”,是无数创作者趋之若鹜的璀璨之都,更是无数后代人们想象中的乌托邦……
随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展“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的开幕,“烟囱PSA”将撷取那个“摩登年代”里的熠熠生辉的传奇之人与传世之物,通过图文和影像的形式,带领大家穿越百年,挖掘彼时巴黎的先锋精神和美学范式,获得全新的启迪与灵光。
让·普鲁维:自学成才的建筑师

让·普鲁维肖像。图源网络。
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建筑师,是预制房屋的领头人,也是20世纪家具和建筑的创新先驱……这位拥有众多名号的传奇人物就是——让·普鲁维(Jean Prouvé)。普鲁维是一位充满“反骨”的创作者,他的设计技能不仅局限于一门学科,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参与了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和家具设计,柯布西耶称他为“将建筑与工程融为一体的建筑师”。
现在,展览“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正在PSA呈现,在领略巴黎四十年间辉煌璀璨的历史遗产和创作领域的丰硕成果之隙,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设计师的传奇经历。
出身艺术世家,从铁匠开始的设计之路
当人们想到法国巴黎,脑中或许会涌现出摩登、格调、高贵、罗曼蒂克等等词汇。巴黎不单单是历史之城、节庆之地、首善之都,同时也是创作重镇。当来自欧洲大陆的自由的风吹过世界的众多角落,播下自由的种子,更加传递出巴黎活跃的创作氛围——20世纪初,普鲁维便出生于此。
普鲁维成长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维克多·普鲁维 (Victor Prouvé)是画家、雕塑家和雕刻家,母亲玛丽·杜哈明 (Marie Duhamel)是钢琴家。普鲁维父亲的好友埃米尔·加莱(Émile Gallé)是新艺术运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南锡学派的创始人。埃米尔·加莱对年轻时的普鲁维影响颇深,设计应同时具备艺术与工业的双重属性——这种超前的理念在幼年时期便深入他的观念之中,并深刻地塑造了他的思维方式。

让·普鲁维的教父埃米尔·加莱,新艺术运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南锡学派的创建者。图源网络。
1917年,普鲁维从南锡艺术学校毕业,最初的普鲁维并没有直接走上艺术道路,而是“独辟蹊径”,选择做一名铁匠学徒,学习金属工艺。正是这段经历,使他对铁、铝等金属材质的特性了如指掌。随后的几年里,普鲁维创立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金属作坊兼工作室,开始制作精炼的铁艺台灯、吊灯、扶手,并着手设计家具。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设计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少年时期的“铁匠”普鲁维。照片©the Centre Pompidou and Adagp。
拥有金工建筑背景的普鲁维并不迷恋浪漫主义风格,反而偏好机械钢铁路线,他的作品特别重视结构、材料及工艺技术。钢、铝材质的选择以及普鲁维独具特色的建筑设计,为巴黎黄金时代带来了全新的美学革命,工业机械时代的现代主义美学随之兴起。1929 年,让·普鲁维与柯布西耶、夏洛特·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马莱特·史蒂文斯(Mallet-Steven )等人在法国共同组织了现代艺术家联盟(UAM),并一起发表了著名的宣言:“我们喜欢逻辑性,均衡感和纯粹性。”

Jean Collas,1930年装饰艺术博物馆Marsan展馆UAM第一次展览入口。图源网络。

现代艺术家联盟(UAM)成员合影。图源网络。
量产住宅:建造预制房屋
由“铁艺师”到“建造师”的转变不仅是普鲁维自身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更预示了未来建筑行业将迎来更多可能性。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全面致力于现代建筑行业的贡献者,一位有着杰出才能的设计大师。普鲁维的设计不仅仅是注重形式,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材料本质、连接和生产的方式及可行性等问题的探索上。他致力于打造“一种在景观上不留痕迹的建筑”,如他所说:“我们需要预制房屋。它们是新的达达主义。但是为什么要在工厂中制造,因为我们不只是要组装房屋的一个或多个小构件,而是使所有构件与完全机械安装的构件相对应,而无需在现场进行任何生产。我们必须向公众表明,预制房屋是一个舒适的住所,应突破常规。”

图左:让·普鲁维肖像。图源网络。
图右:让·普鲁维在加利福尼亚州麦克斯维尔让·普鲁维工作室的办公室,1955年。© 蓬皮杜中心-MNAM/CCI-康定斯基区图书馆。RMN-大皇宫。
1930年代的法国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空前的大萧条和世界大战的双重阴影笼罩着法国,“理性”与“进步”的信念摇摇欲坠,和平的神话仅存在于乌托邦的幻梦中。战争、动乱导致大量难民居无定所,一处可以栖居的住所成为无数难民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彼时,普鲁维开始了预制屋的探索,他主张打造一种可移动、可拆卸的预制屋。他凭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战后流离失所的人建造了一个个“家”。

让·普鲁维,《6 x 6米可拆卸住宅》,1944年,钢板、木材和玻璃。© 帕特里克·塞根画廊。

PSA“摩登巴黎1914—1945”展览现场。
在全世界都需要廉价、快速建造的住房的时代,普鲁维无疑是预制房屋的领军者。他提出“移动建筑”“组合屋”等概念,尽管在今天看来我们觉得并不稀奇,但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的确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之后的若干年里,普鲁维陆续为军方设计了可拆卸的军营,以及专门用于二战后安置平民的装配式住宅。他还设计了一座用于非洲的铝制预制件住宅——热带之家,解决法国非洲殖民地住房和民用建筑短缺问题。

“热带之家”(Maisons Tropicales)设计草图。图源网络。



工业批量化生产的移动房屋“热带之家”(Maisons Tropicales)。图源网络。
普鲁维特别注重结构、材料以及工艺技术,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一种“手工的扎实感”。他并没有延续彼时法国设计风格中虚假、时尚,以及刻意造型的风尚,而是从机械量产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实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畅想——栖居,为了最多的人数。
训斥浮华:打造实用家具
对于家具设计,普鲁维同样有着独到见解,他始终笃信,设计不应该孤芳自赏,而是应该与产业、生活接轨。普鲁维对家具的设计理念延续了一如既往的简约、经济、实用原则。秉承“家具和房子的建造没有区别”的观点,让·普鲁维基于机械生产和实用建筑主义相结合的原理,打造了一批兼具经济性、轻便性和可扩展性的实用家具。


让·普鲁维工作室的部分设计作品。图源网络。
1931年,普鲁维赢得了南锡大学城学生宿舍家具设计的竞标项目。他为学生们设计了一整套起居家具,包括书桌椅、床、置物架以及扶手椅。他设计的扶手椅造型简洁,且符合人体工学。为了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普鲁维还精心打造了“标准椅”,这种椅子的椅腿由折叠钢片制成,椅腿的上部加宽,往下逐渐变细,以便将重量传导到地板上,这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巨大反响。时至今日,让·普鲁维设计的诸多家具都成为了经典之作,在世界各处被复刻、销售。

让·普鲁维的Grand Repos扶手椅。1928-1930年设计,1980年由Tecta生产。图源网络。

让·普鲁维设计的标准座椅,现由Vitra生产。图源网络。

PSA“摩登巴黎1914—1945”展览现场。

PSA“摩登巴黎1914—1945”展览现场。
让·普鲁维的确是一位全才型建造者,他对现代家具和建筑风格都影响深远。这不仅取决于他超越时代的设计理念,更在于他帮助民众、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目前,展览“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正在PSA呈现,让我们透过普鲁维的作品,感受一场摩登巴黎与魔都上海的跨时空相遇!
相关展览
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
Paris Moderne 1914—1945:
Architecture, Design, Film, Fashion
展期:2023年7月22日-10月20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楼大厅、2楼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策展人:让-路易·科恩(Jean-Louis Cohen)、帕斯卡·莫里(Pascal Mory)
时尚策展人:凯瑟琳·奥尔默(Catherine Örmen)
展陈设计:Diller Scofidio + Renfro
摄影师:安东尼奥·马丁内利(Antonio Martinelli)
平面设计:何见平
展览正价票:80元
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0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展览“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从丰富交织的视角回溯现代性在巴黎上世纪黄金年代的萌生与蓬勃。展览由知名建筑史学家让-路易·科恩(Jean-Louis Cohen)、建筑师帕斯卡·莫里(Pascal Mory),以及时尚史学者凯瑟琳·奥尔默(Catherine Örmen)共同策展,由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筑事务所(DS+R)担任展陈设计,何见平担任平面设计。

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即购票
//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互动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