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下午,罗湖美术馆迎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观察与发现: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漫谈”。本次讲座邀请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何枫,她向现场听众分享了她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心得与经验。
作为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罗湖美术馆馆长于延丰,在讲座开始前,与观众们一起回顾了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画多样性,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手法上有写意和工笔两种风格等。提及近现代涌现出众多水墨人物画大师,如任伯年、蒋兆和。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杨之光、深圳的王子武等更是该领域的杰出代表。并向观众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何枫教授,为本次讲座做前期铺垫。
学术主持 于延丰
讲座中,何枫教授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讲座主题:“人物画创作涉及到画什么和怎么画的两个问题,我们今天主要围绕着画什么来展开。”她强调观察与发现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何枫教授为听众们详细阐述了直觉感知在素材收集中的重要性,这一过程常常通过速写和影像来实现,将生活中的微妙感受记录下来,并在创作中发挥作用。
主讲人 何枫
通过与观众分享自己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何枫教授生动演示了触发她创作灵感的微妙感受。例如,她的作品《毛毛雨》通过速写转换为创作,用水墨把湿润的天气感觉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中。而作品《等待》则通过巧妙取舍,使画面背景只保留必要的意境,让观众的想象空间更为丰富。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她对生活中细节的敏感触觉,让每个日常场景都充满着艺术的灵感和情感。

何枫教授的创作风格也经历过转变。从大学期间的工笔画训练到后来更加偏向用墨块和墨团的画法,她越来越注重作品的留白,力求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想象。同时,她强调创作的重要性,指出创作首先要有一个创作的意识,将生活看作一张画,从中观察和发现需要创作的元素。创作意识让她更加关注素材的收集与整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文本、声音、速写、摄影等来收集和整合素材。指导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方法。
随后,现场观众与何枫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涉及工笔画与水墨的不同表现力、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艺术教学以及艺术探索等话题。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与教授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艺术的奥秘和美妙。




互动听众
期间,王子乐与观众一起分享了何枫学生黄几的画作,深入解读了画作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并赞许何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声音、触觉、嗅觉等与绘画相结合的探索方式,使画作更具意境和感性。
王子乐老师
而后,广州美术学院的李周卫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指出何枫教授作品的安静、不急躁,将中国画的表现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她认为何枫教授打破了传统男性画家的沉重风格,以个人的敏感感受探索并形成独特的语言,彰显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李老师对何枫教授的教学及其学生作品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画面传递出的造型、意境和塑造感都体现了何枫教授在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的指导,展现出个人独特的性格。
李周卫老师
罗湖美术馆馆长于延丰在讲座结束时对何枫教授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她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展现了现代水墨人物画的独特魅力。在他看来,何枫教授通过丰富的创作实践,生动地讲述了观察与发现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性,给观众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何枫教授的讲座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的精彩漫谈,她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经验带领听众深刻领略到水墨艺术的魅力。未来,美术馆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全民美育,让市民与艺术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希望通过这样的公共教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提升大众审美素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