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艺术空间合作艺术家柒先生SETH及傅百林受邀参加2023年「时间引力」成都双年展,带来最新和最具代表性的装置、摄影及雕塑作品,作品呈现于由项苙苹策展的“心之所向”单元。
·
展会日程
2023.07.16 - 2023.11
·
展会地点
成都市美术馆,天府艺术公园

万有引力,看不见摸不着,却结结实实地在那儿并将人类牢牢地固定在地球上。根据2023成都双年展“时间引力”的逻辑,我们将之延伸至另外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不可忽视的特别存在一一人心之引力,并设置“心之所向”版块。人心之念力,如万有引力一般具有强大的力量,一切个体的行为无非是其心念的体现,而整个人类历史、社会、文化等无非也是人类群体心念的显现、实现和化现。不同于万有引力把人束缚在地球上,心之所向能够让人类的心灵和想象放飞,从而摆脱地球的束缚,探索更为遥远和广阔的宇宙。
求乐避苦、求安避危始终是人心之所向。而人体获得痛苦快乐、接受外界刺激的方式是多维的:色、声、香、味、触、法,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作用渗透手身心。艺术作品通常浓缩表现了某种人类情感、思想和审美,对于人们的刺激更为强烈,相比之下,我们的日常显得稀松平常,容易被忽略。当然,本版块展品的选择并没有拘泥于“眼、耳、鼻、舌、身、意”的简单对应,作品也更多涉及、延展到个体与居室、建筑、城市、自然的关系,并探索着放下自大心、分别心、贪婪心,平等、平和地对待他人、其他物种,也包括了从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到深层的内心变化、升华、以及从游戏活动到修行般的创作行为。
艺术不只是用来欣赏膜拜的,而是切切实实与身体、生活和日常活动息息相关。艺术有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代艺术的重要特点是一切皆有可能,一个行为、一段文宇、一张图表等等,一切皆可成为艺术,一切媒材具有了战为艺术品的潜质,所有人也都具有了成为艺术家的可能 (约瑟夫•博伊斯宣称“人人都是艺术家”)。
所有的艺术,本质上都是个人的体验,而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不同途径去体验的能力正是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通过观展过程中对自身眼、耳、鼻、舌、身、意的一番检阅,希望观众能够更加关注并认真对待自己的身心。终究,人生不过是一段时空旅行、一场心的修行,愿人人修得一副健康的皮囊、一颗柔软的真心、一个美满的人生。
柒先生 SETH
CHENGDU BIENNALE
柒先生,原名朱利安•马兰,1972年生于法国巴黎。
作为一位城市艺术家,染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墙绘创作,并开启了一种基于童年世界和想象的绘画风格。
他的作品往往以双重阅读的方式呈现,孩子形象成为他所画环境的代言人。2003年,他开始了世界之旅,与来自不同文化的艺术家们交流,这些环球创作的经验让他有幸加入了 “新探索者”团队。五年中,他的环球创作经历在法国Canal+ 电视台播出的一系列纪录片中被分享出来。从那时起,染先生受邀在世界各地的画廊、基金会和博物馆做艺术项目,创作了一系列当代艺术装置并举办了沉浸式展览。

在柒先生的彩色世界里捉迷藏:彩色旋涡男孩
Hide and Seek in SETH's Colorful World-Calipete
树脂
154 cm × 140 cm x140 cm
2022

在染先生的彩色世界里捉迷藏:云朵男孩
Hide and, Seek in SETH's Colorful World - Nuage
树脂,综合材料
113.2 cm x84.4cm x 80.5cm
2023

在柒先生的彩色世界里捉迷藏:捉迷藏男孩,捉迷藏女孩
Hide and Seek in SETH's Colorful World- Cache Cache
树脂
110 cm x 114.4 cm x 50.4 cm
2023
这组雕塑作品是艺术家寻找自我的一种体验,他将每个人内心那个等待被发现、等待被看见的小孩具象为雕塑。观众进入白色空间,在彩色积木拼成的隔培中,两个躲猫猫的孩子如同观众心中那个和自己捉迷藏的孩子。他们在这些巨大的色块中穿梭、寻找、游戏、迷茫、思考、躲藏、欢笑。隔墙的两侧,一个孩子坐在彩色积木顶端,探入云端,另一个孩子则将头探到地面升起的彩色漩涡中。
傅百林 FU Bailin
CHENGDU BIENNALE
傅百林,生于浙江,现工作、生活于上海。蝉联两届“中国十佳摄影师”荣誉称号。
主要展览包括2016年上海雅巢画廊《沧海观》、2017年上海 Liangproject Co Space 《时间的缝隙》、上海临港当代美术馆《域•见:临港国际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2021 年上海M艺术空间《时间的分岔》、2023年春美术馆《海上新族-请问我时间如何流逝》和明珠美术馆《重返自然》。

树 No.8
Tree No.8
摄影,纸本
187.5 cm × 150 cm
2022

树 No.9
Tree No.9
摄影,纸本
187.5 cm × 150 cm
2022
《树》系列作品关注自然表现与文化参与,以及传统工艺与当代表达之间的关系。在摄影与绘画之间,探索二者的边界:以艺术家所创造的“明室暗房”为作品创作的指导方法,用水墨个人影像、手工染色作品,使绘画与摄影材料之间相互手涉.浸入与对话。

潜影 No.5
Latent Image No.5
木头,灯箱,胶片
50 cm x40 cm x 39.8 cm
2023

潜影 No.1-6 展览现场
这是一组名为 《潜影》的综合材料作品,成都双年展是这组作品的首次亮相。
在影像制作中,卤化银因光化作用产生的潜在影像,被称为潜影。装置以木结构制造一个可模拟镜头透视的空间,将多张底片所定格的森林形象错位、重置,调动观众有关森林的视觉记忆,让印象中的密林“潜影”浮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展览现场


成都美术馆外景© 成都美术馆公众号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