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腔调——凯旋路30号的记忆》第三届艺术大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主办单位 | SPONSOR
2023年8月19日(PM16:00 开幕)——2023年10月6日Aug. 19th,2023 — Oct. 6th,2023新华网、腾讯、网易新闻、雅昌、艺术头条、搜狐网、在艺、今日头条参展艺术家(Exhibitied artists)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白雪 | Bai Xue
蔡小松 | Cai Xiaosong
曹刚 | Cao Gang
陈立平 | Chen Liping
陈小丹 | Chen Xiaodan
仇凤发 | Qiu Fengfa
高捷 | Gao Jie
胡珂 | Hu Ke
孔繁强 | Kong Fanqiang
乐坚 | Le Jian
刘庆安 | Liu Qingan
马杰 | Ma Jie
王建国 | Wang Jianguo
王远 | Wang Yuan
吴军 | Wu Jun
徐潔 | Xu Jie周小平 | Zhou Xiaoping
朱燕青 | Zhu Yanqing
邹东方 | Zou Dongfang
感 言
腔调决定格局。
——策展人
看得到美的是眼睛,留得住美的是手,记录美的人也是很美的。让生活有诗意,希望人人都能留住美的风景。
——白雪
在藝術層面上做對,在美術層面上做好。
知難、行難、知行合一更難,喜迎困難其樂無窮。
——蔡小松
只是热爱。
——曹刚
我做的雕塑是希望能用一个相对静止、不太复杂的形体,来包罗千言万语;呈现出朴实稚拙的雕塑语言。
——陈立平
用花和骨头砌长城,年复一年。
——陈小丹
艺术创作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仇凤发
首谢邹东方林依峰俩位提供了一次我们三十多年老同学相聚的机会。虽然聚会的由头有点时下安福路的感觉,亦或一帮油腻大叔大姐长枪短炮对着金莲猛按快门,其形式总有那么一点点的油腻感,因为我们这些人都不是什么职业艺术家,平日对艺术顶顶多是个票友。但以艺术作品为媒介来聚会,也多少有点会稽文人雅集的味道,究其原因还是三十多年前那个即不像学校也不像居民住宅的“凯旋路30号”这块牌子让我们重聚合欢,是啊!人老了都有往回看的习惯。
——高捷
做做白相相。
——胡珂
毕业卅载,激荡三十年,时代巨变,唯初心不变。
——孔繁强
画家对于自己在艺术探索过程中追求没有把握的事物总是一条道走下去。
——乐坚
我选择钢板材料制作雕塑,最看重的原因是创作的便利性,我一直坚信艺术创作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材料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艺术的价值在于通过不同的想象和尝试,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 就我而言,在劳心劳力创作的过程之中,常常会发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我很享受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快感……板块的分割、形体的变化、空间的转换等各种变化因素就像魔块的组合,让我觉得有趣而又神往……
——刘庆安
艺术来源与内心的本真。
——马杰
凯旋路30号是我们共同的门牌号。
——王建国
与多年未见的大学同学一起参加此次展览非常荣幸!感谢老同学,也是本次展览的组织与策划人邹东方,让我们能够共同汇聚在一起,参与这次有“腔调”意义的活动。时光如梭,各位的事业有成,“腔调”斐然使得同代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也或将延续至下一代!回想大学生活历历在目,很高兴能够在这个时代遇见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事业顺顺利利!
——王远
有的人把一块地当作一个世界,有的人把一个世界当作一块地,没有对错。画也是如此......
——吴军
感受流动、感恩赐予。
——徐潔
从单纯到复杂,再从复杂到单纯,艺术如此,人生如此。
——周小平
构筑情怀,大美无疆。
——朱燕青
不断的让随意的形,变化再变化。手随心意,心随生活,在创作中体验艺术的快乐!
——邹东方
198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198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尃门学校,日本和光大学研修生。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多次参加上海江南之春美术大展,获得过优秀奖,上海市民大展,上海第十一、十二届版画展。多次作品被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收藏。《田韵》系列之六 套色木刻 120x45cm 2019年1964年生于上海,199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从事水墨工作至 今,生活在北京与洛杉矶。
《敲空作响 击木无声》 纸本水墨 138x69cm 2022年
《山水》 纸本水墨 82×62cm 2021年出生于上海,198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从事美术基础教学二十余年,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和市级美展;从事雕塑艺术抽象语言的探索与实践并出版个人作品集。1987年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专业,本科学位1999—2001年就读并完成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班课程1995年—2017年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盛开 No.2》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23年196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几荷》68x68cm 纸本设色 2022年早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寒窗数载,一度励志艺术,逐于一九九二年借上海美术馆举办:“高捷30回个人艺术展”。因时局轻文重商,心灰意冷,随波经商,虽位商海,然常艺淫,直至弃商,归隐手作,潜心创作。高捷善手作鸟笼钧、鸟笼具、折扇、茶、香道具,所涉题材,崇尚学究,常为低俗文化赋予深度并使其精致化,惯用旧有主题和形式典故,以求在较有文化素养的阶层中引起适当的回应。
《檀香木上的“汉简”》 140X80cm中国现代雕塑家、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艺委会委员、著名设计师,早期从事象牙雕刻工作,后任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陶研所。1984年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奖——金杯奖获得者,当代紫砂界最具影响力设计者之一。90年代初结缘紫砂,继而从事于紫砂创作设计,主要从事雕塑创作、紫砂设计研究,致力于为紫砂行业推波助澜和传统手艺保护事业,其创作理念、美学思考得到了业界大力追捧,信念的坚持、文化的自觉是他作品风貌的反应,走过人生一半,他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传统艺术作了美学把握,强调做艺术先做人,通哲学、宗教、绘画、摄影、文学等才能彻底拯救“智识饥荒”和“精神饥荒”,然,他并不把手艺当猎物,艺术在于欣赏感悟而不是炫技,是不断开拓自我而不是固步自封,这是他治艺以来的深刻实践理论。
《上海女人》 52X30X20cm 玻璃钢 2012年199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科伊藤隆道空间造型研究室客座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系副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副主任,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日本环境艺术学会会员,国际设计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无字碑—山水1号》1961年生于上海,198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1999年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任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艺术总监
《空间》 90X100cm 布面丙烯 1999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第二届/第四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获铜奖)、入选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大展、入选1998/2000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入选上海50年优秀作品大展、入选上海国际雕塑邀请展、入选第六届/第八届上海美术大展、入选上海雕塑艺术邀请展、入选第21回JAALA国际交流展、入选第二届日本TSA现代美术三年展。
《生长系列》 56x30x25cm 不锈钢着色 2023年
《风景》 90x65cm 布油画油 2015年
《紫檀与金属》 紫檀木、紫檀杉、金属 尺寸可变 2013年1965年8月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中心主任,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锦灰堆》 纸上油画 40x80cm 2006年
《山水画二》 80x120cm 布上报纸 2022年
《中国娃娃》 布面油画 100X100cm 2018年2022 获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2002 获德国纽伦堡造型艺术学院“开放的艺术空间”硕士学位1999 获德国纽伦堡造型艺术学院 MEISTERSCHUELERIN“雕塑大师级学生”学位《枕头与椅子·八世》 58x45x61cm 树脂 2021年1961年2月3日 九三学社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支社社员。1979.09-1982.07上海工艺美术学校,79届日用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1985.09-1989.07上海大学美术学院,85届工艺美术系环境艺术专业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环境艺术及室内设计工作,主持各类重大项目设计。

《砖韵》 100x80cm 棉绳、丙烯综合材料 2023年

邹东方|Zou Dongfang

《海的遐想》 L·23cm W·22cm H·30cm 综合材料 2023年
本次展览时间为2023年08月19日——10月06日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