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张永和、陈伯康、程泰宁、崔愷、何镜堂、胡倩、胡如珊、川俣正(Tadashi Kawamata)、李存东、李翔宁、李兴钢、刘家琨、柳亦春、辛美沙(Misa Shin)、汤朔宁、王澍、袁烽
*按嘉宾英文姓氏首字母升序排列。
时间:2023年8月25日 10:00-12:00(上半场);13:30-15:30(下半场)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三楼剧场
关于论坛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全球首次回顾展“矶崎新:形构间”将于2023年8月26日至11月19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通过模型、手稿、装置、绘画、影像等多种媒介,全面呈现了矶崎新漫长创作生涯中不同阶段的设计作品以及他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
在展览开幕之际,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主办的 “矶崎新:形构间”展览开幕暨亚洲现代性建筑文化论坛,邀请了崔愷院士、何镜堂院士、程泰宁院士、张永和、刘家琨、王澍、李兴钢、川俣正等著名建筑师、艺术家与学者,参与主题分享及圆桌对谈,围绕矶崎新跨越东西方的思想谱系及其延伸出的亚洲现代性发展启示,展开丰富而深入的交流。

▲论坛流程图,可保存原图查看。
2023.08.25
10:00-12:00 上半场
主持:
李翔宁
展览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胡倩
矶崎新+胡倩工作室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10:00-10:15
致辞: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李存东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辛美沙
矶崎新工作室代表董事长
10:15-11:30
主题演讲: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川俣正
艺术家
李兴钢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程泰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教授
11:30-12:00
圆桌嘉宾:
崔愷、李存东、何镜堂、李兴钢、程泰宁、袁烽、汤朔宁
袁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汤朔宁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13:30-15:30 下半场
13:30-13:35
开场致辞:
陈伯康
展览策展人,荷兰Nieuwe Instituut馆长兼艺术总监
主持:
胡如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系主任
13:35-14:20
主题演讲:
王澍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张永和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刘家琨
家琨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14:20-15:30
圆桌嘉宾:
王澍、张永和、刘家琨、胡倩、柳亦春
柳亦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创始合伙人
关于嘉宾
*按嘉宾英文姓氏首字母升序排列。

张永和
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MIT荣休教授。曾在中国和美国求学,于1984年获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硕士学位。自1992年起开始在中国实践,1993年在美国与鲁力佳创立非常建筑。他曾荣获诸多奖项,如200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2006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学院建筑奖,2016中国建筑传媒奖实践成就大奖,2020ArchDaily中国建筑年度大奖等。他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多所建筑学校任教,2005-2010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2012-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评委。

©Yoha Jin
陈伯康
荷兰Nieuwe Instituut的馆长兼艺术总监,该馆是位于荷兰鹿特丹的国立机构,亦是一所有关建筑、设计与数字文化的主题博物馆。生于美国的陈伯康曾出任中国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策展实验室主任、美国“设计迈阿密”(Design Miami) 策展总监及北京设计周的创意总监。此外,他曾是香港M+博物馆设计与建筑领域的首席策展人,负责主理博物馆有关设计和建筑的馆藏和项目发展。

程泰宁
建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筑境设计主持人。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9月起起任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004年获中国建筑师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

崔愷
出生于北京,建筑学家。2000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何镜堂
广东东莞人,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建国70周年“全国最美奋斗者”获得者,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胡倩
生于上海,日本早稻田大学建筑学学士及硕士,日本一级注册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1996年于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就职,2005年任矶崎新中国工作室负责人,2011年矶崎新中国工作室更名为矶崎新+胡倩工作室,并为联合创始人。主要作品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中心、上海交响音乐厅、湖南博物院、青岛桂园、上海九间堂会所、甘肃定西一中、美特斯邦威时尚产业园区、高岛屋蒲蒲兰绘本馆、朱家角谭盾“水乐堂”、郑州新区龙湖金融岛CBD副中心商业、办公楼、公寓、景德镇万能达瓷厂博物馆、阳江江城一小城南校区扩建。中文翻译作品《反建筑史》(原作:矶崎新)(2001年)。

胡如珊
于2004年与郭锡恩共同创立了如恩设计研究室,胡如珊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学士学位,辅修音乐。除了设计实践以外,胡如珊也活跃于教育与研究领域。2023年,她被任命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建筑系客座教授。2023年,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建筑设计评论教授,2021年和2019年为约翰·C·波特曼建筑设计评论教授。2022年和2018年,胡如珊在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担任埃罗·沙里宁访问教授及诺曼·福斯特客座教授。2021年,同济大学任命胡如珊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系主任。

川俣正
(Tadashi Kawamata)
生于1953年。28岁时,他被选为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此后,他参加了卡塞尔文献展和众多国际展览。他在欧洲和世界各地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川俣正的作品超越了艺术范畴,延伸至建筑和城市规划、历史、社会学、日常交流甚至医疗等领域。1998至2005年,他于东京国立艺术大学任教授,2007至2019年,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任教授。2000 年荣获日本艺术基金会当代艺术鼓励奖,2013年获日本教育部美术奖。

李存东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园林景观分会理事长,多个专业杂志编委,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及博士生导师。

李翔宁
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建筑评论家委员会(CICA)主任委员,国际建筑杂志Architecture China主编,并曾任教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多所国际高校。

李兴钢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大型复杂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十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大型复杂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创立了以“胜景几何”理论和“工程建筑学”方法为核心的建筑与环境交互设计建造理论方法技术体系,主持完成了以北京“双奥”主场馆“鸟巢”、“雪游龙”、“雪飞燕”等为代表的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绩溪博物馆、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唐山第三空间综合体、首钢工舍等代表作品,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创新体系。

刘家琨
家琨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刘家琨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等众多国际展览,并担任英国伦敦蛇形美术馆2018位于北京的首个国际展亭委任项目的设计师,多次在中外重要国际期刊出版。曾获得建筑实录中国奖、亚洲建协荣誉奖、远东建筑奖、WAN世界建筑新闻奖,德国设计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并应邀在法国巴黎建筑与遗产城博物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巴黎夏佑宫等多所院校及机构开办讲座。

柳亦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创始合伙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客座教授。《建筑师》和《建筑学报》杂志编委。曾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亚洲建协建筑奖金奖、RIBA国际杰出建筑奖、“自然建造”实践成就奖等。

辛美沙
(Misa Shin)
矶崎新工作室代表董事长,东京辛美沙画廊董事、创始人。她的职业经历包括:茨城县艺术家驻留计划 ARCUS 项目总监、东京森美术馆开发经理以及日本最大的艺术博览会——东京艺术博览会执行总监。她曾在东京艺术大学和冲绳县立艺术大学教授艺术管理课程。

汤朔宁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集团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分会副会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副会长等。设计代表作品有中国卫星网络有限公司雄安总部基地(央企疏解至雄安的第一号工程)、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主会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馆等重大工程项目,获得国际奥委会体育建筑设计金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行业奖等60余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王澍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业余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当代新人文建筑的代表性学者,中国新建筑运动中最具国际学术影响的领军人物。曾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和浙江省杰出创新人才。

袁烽
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士(FAIA),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理事委员,Architectural Intelligence期刊主编。
相关展览

矶崎新:形构间
Arata Isozaki: In Formation
展期:2023年8月26日-11月19日
地点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7楼
策展人:李翔宁、陈伯康
展陈设计:日埜直彦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协办:矶崎新+胡倩工作室(上海)
合作:矶崎新工作室(东京)、MISA SHIN GALLERY(东京)
首席赞助商:涵碧·紫金城
支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熙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鸣谢:城投宽庭、野村財団、吉野石膏美術振興財団
//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互动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