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暑,处,止也。在酷热暑气逐渐消退的时节,抓住悠闲夏日的尾巴,一起来一场上海art tour吧。
西岸美术馆
West Bund Museum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


左:凯斯·凡·东根,《比莉肖像》,1920年,布面油画,100×81厘米 ©Adagp, Paris, 2023. Crédit photographique: ©Centre Pompidou, MNAM-CCI / Philippe Migeat / Dist. RMN-GP;右:查克·克洛斯,《阿恩》,1999-2000年,布面油画,259x213厘米 ©Chuck Close. Crédit photographique: ©Centre Pompidou MNAM-CCI / Georges Meguerditchian / Dist. RMN-GP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推出重磅常设展“肖像的映象”。继广受好评的常设展“时间的形态”、“万物的声音”之后,西岸美术馆“现当代艺术史三部曲”于此进入终章,从“时间”、“万物”到聚焦于“人”,全新常设大展以“肖像”为线索,探索现当代艺术发展史,通过呈现不同身份、领域或社会地位的肖像讲述社会的发展过程,同时描绘了“肖像”这一创作手法的历史发展及在艺术史中的转变。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1月5日。
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



左:傅山,《草书七绝诗》屏(选一),清代,绫本,上海博物馆藏;右上:克里斯蒂安·多特雷蒙,《小雪轻舞的粗糙地源》, 1973年,宣纸水墨,55.3×74.6厘米,巴黎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Photo credit: ©Centre Pompidou, MNAM-CCI/Georges Meguerditchian/Dist. RMN-GP. Copyright Artwork : ©Adagp, Paris;右下:胡安·米罗,《蓝天上的人与鸟之舞;火花》,1968年5月25日,布面油画,173.6×291.6厘米,巴黎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Photo credit : ©Centre Pompidou, MNAM-CCI/Service de la documentation photographique du MNAM/Dist. RMN-GP. Copyright Artwork : ©Successió Miró / Adagp, Paris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推出年度特展“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展览将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讨论过的超现实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关系,藉由胡安·米罗(Joan Miró)、安德烈·马松(André Masson)、赵无极等诸多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大师的作品,着重展现这一艺术流派的抽象特性,另辟维度审视超现实主义,引领观众步入追寻20世纪人类思想文明轨迹的精神之旅。展览在甄选法国蓬皮杜中心重量级藏品的基础上,得到上海博物馆的鼎力支持,董其昌、八大山人、恽寿平、龚贤等大家的多件传世之作同场亮相,由此开启一场真正的东西方美学对话。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9月24日。
姚清妹:鼹鼠




左:姚清妹,《奥勃洛莫夫》,2022-2023年,但频道视频、彩色、有声,图片致谢艺术家与西岸美术馆;右:姚清妹,“房间”系列作品《房间(1):裹》,2022-2023年,但频道视频、彩色、有声,图片致谢艺术家与西岸美术馆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推出联合策展项目姚清妹个展“鼹鼠”。作为艺术家在中国的首个美术馆个展,姚清妹延续其一贯对于行为艺术与影像的探索,通过为西岸美术馆创作的近十件全新影像作品,邀请观众步入身体与空间的多重景观,感受虚构与现实的交融,在叙述和沉思之间游走。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9月3日。

西岸美术馆姚清妹个展“鼹鼠”展览现场,2023年4月29日至9月3日,摄影:Alessandro Wong,图片致谢艺术家与西岸美术馆
龙美术馆
Long Museum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冈瑟·弗格:路与径

冈瑟·弗格,《无题》,2007年,布面丙烯及油彩,200x400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Serge Hasenböhler
2023年8月26日至10月25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推出艺术家冈瑟·弗格(Günther Förg)在亚洲的首场大型回顾性展览“路与径”。弗格在绘画实践中使用抽象艺术语言,借鉴现代艺术及建筑的修辞,演绎出色彩、形式及构图的无尽演变,对绘画的手势与原则进行模仿或反抗——将其推向极致,再以全新的方式进行重新应用。
展览汇集了贯穿弗格艺术生涯的约百幅作品,聚焦于其绘画创作实践,综合呈现其标志性的系列作品。此外,展览亦涵盖此前鲜有展出的作品,以展现弗格的艺术表达广度。在不同时代之间、在凝练的极简与丰盈的表现力之间,冈瑟·弗格总能自信地不断前行,在艺术史上开辟出独特的道路。



左、中、右图:冈瑟·弗格,《无题》,1989年 ,布面丙烯,200×70 厘米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Bernhard Strauss
段建伟:到新店去

段建伟,《到新店去》,2023年,布面油画,130x180厘米,图片由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段建伟最新个展“到新店去”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呈现,展览由杨紫担任策展人,精选了20余件艺术家标志性的乡间人物题材作品呈现给公众,其中14件是艺术家近3年的新作,最早的一件则可以追溯至十年前。
展览名称“到新店去”源于段建伟喜爱的、以刻画细节见长的短篇小说《到网走去》;“新店”是在中国近年来在郊区或乡村常见的街道和地区名称。“新店”模糊地交代展览乡野题材的印象。同时,“新”蕴含了艺术家试图在既有的知识系统之外另辟蹊径的意图——他的绘画常被描述为“艺术史”的,尤其与文艺复兴早期的壁画有着不解之缘。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22日。
徐渠:降临

徐渠,《星轨(三联)》,2017-2018年,250x600厘米,布面丙烯腐蚀处理,图片致谢艺术家与龙美术馆
2023年8月26日至10月22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在第二展厅呈现艺术家徐渠首个美术馆个展“降临”,由策展人孙冬冬策展。此次展览与艺术家2023年新创作的大型装置《降临》同名,该作品也将在本次展览中与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多组大型绘画、装置一同展出。

徐渠,《中轴线大迷宫红黄》,2022年,布面丙烯,250x375厘米,图片致谢艺术家与龙美术馆
任重水墨丹青艺术展

任重,《泥金绢金屏风六曲》(局部),2019-2023年,174x373厘米,图片致谢艺术家与龙美术馆
2023年7月29日至10月8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举办“任重水墨丹青艺术展”,由刘益谦、王薇夫妇策划,谢定伟担任策展人,精选艺术家任重的约百件书画作品,涵盖人物、山水、花鸟多个门类,展现其水墨丹青精湛高超的技艺,以及对中国古典意象审美缘物寄情的超然又自我的理解和表达。
任重的绘画上追宋元、五代、晋唐,但是从高古到当代,他是当做一个整体去传承、借鉴的。其创作不拘泥于某一家,而是博取众长,创作题材含花鸟鱼虫、人物亭台、山水竹石,国画所有门类无一不涉足,又都自成一家。(引自陈佩秋)

任重,《浩浩醉歌群鹜起,翩翩孤影角巾欹》,2022-2023年,34x68厘米,图片致谢艺术家与龙美术馆
黄锐:缺为名

龙美术馆(西岸馆)黄锐个展“缺为名”展览现场,2023年7月22日至10月8日,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图片致谢艺术家与龙美术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以艺术与诗歌结合的形式,呈现黄锐个展“缺为名”。本次展览是黄锐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个展,汇集了跨越40年的重要艺术作品60余件,包含“星星”时代、四合院、空间结构、空间、绘画立体装置、有道·无道、缺失、行为艺术摄影等多个系列,是对艺术家创作历程的全新探索和回顾。同时,展览采用了两种独特的策展方式,为观察黄锐的艺术发展提供了独特而多元的视角。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8日。

龙美术馆(西岸馆)黄锐个展“缺为名”展览现场,2023年7月22日至10月8日,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图片致谢艺术家与龙美术馆
乾坤一溥儒——溥心畬的书画世界


左:溥儒,《汉苑图》,立轴,纸本设色,134×66厘米,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右:溥儒,《名花彩蝶》,立轴,纸本设色,97×49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溥儒,满族人,原名爱新觉罗·溥儒,道光皇帝的曾孙,恭亲王奕诉的次孙,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出生于1896年,光绪皇帝赐名儒,“溥”字为其辈份,民国后改为姓。初字仲衡,改字心畬,以字行,自号西山逸士、羲皇上人、旧王孙,室名寒玉堂。
本次展览一共遴选溥儒近百件作品,分“书香为韵”“画有诗书气自华”“众生云来集”三大版块展出。溥儒一生课徒教学三十余年,除在家以私塾形式授徒外,也在北平国立艺专、国立杭州艺专以及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他的画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认为绘画须以书法为基础,教导学生应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做学问、作诗文、写书法上。对于绘画,则主张要多临多看古人名作,不需有南北宗门户之见。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29日。

龙美术馆(西岸馆)“乾坤一溥儒——溥心畬的书画世界”展览现场,2023年7月18日至10月29日,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图片致谢龙美术馆
START星美术馆
Start Museum
上海市徐汇区瑞宁路111号
述而刹那——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二季

蒋志,《0.7%的盐》,2009年,单频影像,彩色,8'43'',图片致谢艺术家与星美术馆
2023年8月27日至11月15日,START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二季《述而刹那》如期而至。为期2年的连贯开馆展每一季均以不同基调、不同视角呈现。本次START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二季《述而刹那》全球范围内抽样21位(组)艺术家近30件大作,囊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千禧一代艺术家,意在凸显1960年代以来的世界当代艺术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经历的艺术家个性。我们期望以最真诚和直接的观看和研究开启大众对当代艺术和艺术家根本问题的讨论。

尹秀珍,《黑洞》,2013年,收集的T恤衫、可变颜色的led灯、木材,2.5(D)x1.5(H)米,图片致谢艺术家与星美术馆
油罐艺术中心
TANK Shanghai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380号
艺术的朋友——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

油罐艺术中心“艺术的朋友”展览现场,2023年7月7日至2024年1月28日,图片致谢油罐艺术中心
“艺术的朋友”作为2018年展览“艺术赞助人”的系列延续,呈现了来自海内外的、现时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30位中国/华裔收藏家近期获得的作品,涵盖到一批重要的全球与本土艺术家及其多元的媒介与观念。“艺术的朋友”将聚焦现时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新世代收藏家及其近三年所藏,容纳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不同媒介的创作。“艺术的朋友”分以两期呈现,11月将展示更多收藏家的面貌。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月28日。

油罐艺术中心“艺术的朋友”展览现场,2023年7月7日至2024年1月28日,图片致谢油罐艺术中心
池社
Pond Society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4号
PUBLIC PRIVATE|PART 2

池社“PUBLIC PRIVATE | PART 2”展览现场,2023年7月30日至9月7日,摄影:Hong Zhang,图片致谢艺术家们与池社
群展“PUBLIC PRIVATE”(下部)呈现海莉·巴克、今井麗、李莎拉、朴佳熙、米凯拉·耶尔伍德-丹等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将持续至2023年9月7日。展览分为上、下两部,呈现12位来自欧洲大陆、英国、北美、亚洲等地区当代画家的细致观察与研究。从看似闲适松散的笔触到稠密的颜料层叠、从精细线条到粗粝厚涂,艺术家展现出的绘画技巧令人耳目一新;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从历史绘画中汲取养分,突破陈式,展现个性化的(全新)绘画语言。

池社“PUBLIC PRIVATE | PART 2”展览现场,2023年7月30日至9月7日,摄影:Hong Zhang,图片致谢艺术家们与池社
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
Power Station of Art
上海市黄浦区苗江路678号
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展览现场,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0日,图片致谢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展览“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呈现三百余件展品,包括建筑模型、手稿、绘画、珠宝、摄影、电影、服装,以及由DS+R建筑事务所创作的数字空间等,从丰富交织的视角回溯现代性在巴黎上世纪黄金年代的萌生与蓬勃。从私密室内空间到庞然的城市规划尺度,从珠宝到服饰再到电影图像,展览所呈现的可谓是巴黎这座城市三十年的创造激情史。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20日。
“新文化制作人”第二季“活性建筑”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文化制作人”第二季“活性建筑”展览现场,2023年7月15日至10月8日,图片致谢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香奈儿文化基金于2023年7月15日至2023年10月8日共同举办“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第二季“活性建筑”。继去年广受好评的“手艺再兴”之后,“新文化制作人”第二季以“活性建筑”为题,直面城市环境的复杂多变与材料科技的迭代更新,向“建筑”的种种想象与定知发起挑战,以激发中国当代建筑领域的崭新理念和焕新实践。
矶崎新:形构间

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1971-1974年 ©Kochi Prefecture, Ishimoto Yasuhiro Photo Center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全球首次回顾展“矶崎新:形构间”将于2023年8月26日至11月19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办。展览基于多元的视角,回溯了矶崎新不同时期的思想轨迹,是一次对矶崎新建筑艺术生涯的全面大型回顾展。
作为20世纪以来最具创造力和前瞻性的建筑师之一,矶崎新的建筑思想植根日本本土,同时面对全球文化的多元性也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态度,将历史反思注入到极富原创性的建筑表达中。矶崎新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跨界实践,塑造了他独特的文化视角,也令其建筑实践从纯粹的空间形式扩展至跨媒介的社会语境。本次展览涵盖了模型、手稿、装置、绘画、影像等多种媒介,全面呈现了矶崎新漫长创作生涯中不同阶段的设计作品以及他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

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2004-2011年 ©Hisao Suzuki
东一美术馆
Bund One Art Museum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号
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

桑德罗·波提切利,《三博士朝圣》,1474-1475年,木板蛋彩画,111x134米 ©Photographic Department, The Uffizi Galleries - By Permission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of Italy
“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展览正在东一美术馆展出,这以展览是东一美术馆与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合作的第二个国际大展,也是大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波提切利主题展。展览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杰出大师波提切利的作品为主题,展出他10件难得一见的真迹杰作,如《三博士朝圣》与《女神帕拉斯·雅典娜与半人马》,以及他的老师菲利普·利皮、佩鲁吉诺、洛伦佐·迪·克雷蒂、科西莫·罗塞利等30位艺术巨匠的杰作,共计48件稀世真迹。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15日。

东一美术馆“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展览现场,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10月15日,图片致谢东一美术馆
久事美术馆
Jiushi Art Museum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7号6层
白日梦——稚拙派艺术家的奇妙世界

多米尼克·佩罗内,《山崖与海》,1931年,布面油画,50x61厘米,Fondation Dina Vierny - Musée Maillol ©Jean-Alex Brunelle
阅尽百年,回归稚真。备受毕加索推崇的稚拙画派首次来到中国:“白日梦——稚拙派艺术家的奇妙世界”正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展出。展览通过5大主题版块,集中展示了由该画派开创者亨利·卢梭领衔的9位艺术家的55件油画作品。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1月12日。

久事美术馆“白日梦——稚拙派艺术家的奇妙世界”展览现场,2023年8月1日至11月12日,图片致谢久事美术馆
上海外滩美术馆
Rockbund Art Museum
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
托什·巴斯科:没有天空

上海外滩美术馆“托什·巴斯科:没有天空”展览现场,2023年7月1日至10月15日,图片致谢上海外滩美术馆
上海外滩美术馆欣然呈现艺术家托什·巴斯科(Tosh Basco)的首场回顾展“没有天空”(No Sky),该展览带来艺术家过去十年间创作的逾60件作品,涵盖纸本绘画、油画和摄影,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以“触觉再现”为主导,这些作品邀请观者进一步思考替代性的感官再现形式,挑战眼与心、模仿与观念的主导范式。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15日。

托什·巴斯科,《无题》,2018年,纸上色粉、树脂,48.3x33厘米,由艺术家及纽约Company Gallery提供,摄影:颜涛
黛安·塞弗林·阮:在她的时间里
上海外滩美术馆欣悦呈现越南裔美籍艺术家黛安·塞弗林·阮(Diane Severin Nguyen)亚洲首场机构个展“在她的时间里”(In Her Time),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15日。她以涵盖摄影、电影与装置的丰富艺术实践著称,此次展出的两组作品皆为沉浸式装置。位于美术馆二楼的展览同名影片《在她的时间里》是该展览的全新委约作品,亦是艺术家的首部长片。而占用三楼整层的新作《你年轻吗?不要紧。》(Are you young? It doesn’t matter.)则以灯光与音效营造出复杂精细的“时光隧道”,由电影原声的许多切片混剪了环境的音轨。此外,上海外滩美术馆将委约亚裔美籍新锐作家甘英(Olivia Kan-Sperling)执笔一部小说,作为展览的出版物于2024年初发行,成为展览叙事的延展。

黛安·塞弗林·阮,《在她的时间里》(截图),2023年,彩色录像,有声;62分37秒;由艺术家提供,由上海外滩美术馆委约制作,并得到温哥华当代艺术美术馆的支持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Fosun Fondation Shanghai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
隈研吾:五感的建筑

《竹涧》,上海复星艺术中心“隈研吾:五感的建筑”展览现场,2023年7月20日至10月6日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隈研吾最新个展“五感的建筑”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热展,将持续至10月6日。本次展览是隈研吾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体验式回顾展,以全新概念“五感的建筑”为主题,从视、听、触、嗅、智等人类的感官层面出发,涵盖建筑模型、音乐、香氛、大型装置、多媒体艺术、文献、书法等多种形式,不仅探索未来建筑的全新形态,亦是隈研吾近二十年来的工作与生活场景的集中呈现。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隈研吾:五感的建筑”展览现场,2023年7月20日至10月6日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chi K11美术馆
chi K11 art museum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
曼纽尔·马蒂厄:浴火重生

曼纽尔·马蒂厄,《精神分裂》,2023年,布面综合材料,203.2x190.5厘米,图片致谢艺术家、HdM画廊与chi K11美术馆
2023年7月22日至2023年9月15日,当代艺术家曼纽尔·马蒂厄(Manuel Mathieu)于chi K11美术馆带来其中国美术馆首展《浴火重生》。曼纽尔·马蒂厄出生于海地后移民加拿大,并在英国伦敦求学,拥有丰富的跨文化背景。展览展出曼纽尔·马蒂厄今年创作的几十件绘画及陶瓷装置等作品。
在《浴火重生》中,曼纽尔·马蒂厄用多重的、观念的、抽象的表达来继续完善自己的语言探索,借助多样性去拓展其艺术表达的边界。其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中产生的文化艺术多样化特征,唯美的结构显示了一种极致化的张力和诗意格调,使得观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体验到某种丰沛的艺术魅力。

曼纽尔·马蒂厄,《矛盾的池塘》,2023年,布面综合材料,172.7x182.9厘米,图片致谢艺术家、HdM画廊与chi K11美术馆
ASE基金会
ASE Fondation
上海市黄浦区茂名南路205号瑞金大厦南侧7楼
楼上的城市

ASE基金会“楼上的城市”展览现场,2023年3月30日至9月19日,图片致谢ASE基金会
“楼上的城市”是ASE基金会继去年的开幕展“舞台/时间”(STAGE/TIME)之后的第二个展览,同样是以其藏品为基础的一个展览——一半以上的展品来自基金会收藏。展览从上世纪90年代末艺术家对于城市生活的关注开始,到2000年初,人们对于超级都市的期待和构想,直至今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对于城市生活的自觉与表达结束。分为“第一个知识分子”“第二人生城市”“第三形式”“第四道光”四个单元,依次探讨了人与城市、建筑与城市、城市与超城市、城市及其未来等话题。(文字引自策展人鲁明军)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9月19日,期间对公众免费开放。

ASE基金会“楼上的城市”展览现场,2023年3月30日至9月19日,图片致谢ASE基金会
UCCA Edge
上海市静安区西藏北路88号盈凯文创广场2层
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

UCCA Edge“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展览现场,2023年6月22日至10月8日,图片致谢UCCA Edge
UCCA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携手呈现“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展览于上海UCCA Edge展出至2023年10月8日。本次展览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的珍藏中精心挑选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保罗·克利(1879-1940)、亨利·马蒂斯(1869-1954)、阿尔伯托·贾科梅蒂(1901-1966)、保罗·塞尚(1839-1906)、乔治·布拉克(1882-1963)六位20世纪现代艺术巨匠的近百件代表性作品,以时间为序,通过对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多种抽象表现形式的呈现,追溯20世纪欧洲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UCCA Edge“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展览现场,2023年6月22日至10月8日,图片致谢UCCA Edge
明当代美术馆
Ming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Flu水o

“Flu水o”表演现场,米兰倍耐力HangerBiocca,2021年,图片由t-space studio拍摄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即将呈现“Flu水o”,展览以多种形式呈现对这一长期展演项目的创作和记录。“‘Flu水o’是对僵化的欧洲中心主义世界观的完美解方。项目强调了世界仪式化之必要,从而达成理解及变革。‘Flu水o’为这个急需医治的病态世界提供了一个反思之地。当人们以艺术来表达一项共同制作的、启迪人心的实践时,往往会发现其中蕴含了构建更深层意义所需的完美要素。艺术能够促进共识,深入人心,深入人类的文化存有,直指存在本体的内核;如此说来,艺术家作为人类的存有本质,意味着调解的角色。”——乐大豆
展览将从2023年9月1日持续至10月12日。

“Flu水o”表演现场,米兰倍耐力HangerBiocca,2021年,图片由t-space studio拍摄
浦东美术馆
Museum of Art Pudong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77号
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
2023年6月22日至11月12日,浦东美术馆重磅大展“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The Greats of Six Centuries: Masterpieces from the Museo Nacional Thyssen-Bornemisza)向观众开放。本次大展精选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中跨越六个世纪共70幅绘画珍品,呈现自文艺复兴直至战后欧洲和美国艺术的西方艺术画卷,引领观众通过名家杰作了解西方世界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在过去六百年间的变迁。

浦东美术馆“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展览现场,2023年6月22日至11月12日,图片致谢浦东美术馆
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
摄影家刘香成首个大型全面回顾展“刘香成 镜头 · 时代 · 人” (Liu Heung Shing Lens · Era · People)正在浦东美术馆展出中。作为浦东美术馆开馆以来的第一个摄影展,本次回顾展是刘香成迄今为止展出体量最大的一次,近200件作品中超过半数为初次展出。这也是他首次将视角扩至全球,为国内观众带来摄于中国之外的作品。展览更打破过去以事件和年代为线索的策展方式,以单元分区并着重展示其摄影语言,从视觉文化要素中提炼摄影手法。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2月17日。

浦东美术馆“刘香成 镜头 · 时代 · 人”展览现场,2023年6月9日至12月17日,图片致谢浦东美术馆
昊美术馆
HOW Art Museum
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你和我,保持凝视

昊美术馆“你和我,保持凝视”展览现场,2023年2月17日至9月15日,图片致谢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上海)五周年特别展览“你和我,保持凝视”正在展出中,精选馆藏作品中包括Carsten Nicolai、Lee Bul、Markus Lüpertz、Tobias Rehberger、林天苗、刘韡、张培力在内的20多位国内外艺术家的30余件装置和影像作品。本次展览以“同时代的人是紧紧保持对自己时代的凝视”为线索,以“你和我”为名,在展厅中,“你和我”即与空间对话的直接核心,填补了主体与场景的缺席;对世纪悲剧的发生做出反思,于当代事件和过去参考之间取得联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定义时间,将“当下”作为过去与未来的划分点;从社会装置出发,从文化的层面瓦解和反转语言;再认识物质肉体之外的文化表征,对抗碎片化的数字世界;并在数字世界中,转变为无法注销的有机生命形式。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9月15日。

昊美术馆“你和我,保持凝视”展览现场,2023年2月17日至9月15日,图片致谢昊美术馆
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自性洄溯

昊美术馆“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自性洄溯”展览现场,2023年7月15日至10月29日,图片致谢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正在呈现德国艺术家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在亚洲的首次美术馆个展“自性洄溯”。作为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Friedrich Einhoff,1936-2018)迄今亚洲首个全面的展览,展览展出百余件艺术家的布面及纸本作品,同时收录了他从未公开展出的珍贵素描和教学笔记,以及策展人特别为此次展览录制的采访影片。展览涵盖了“人物(Personenregister)”“微型画(Miniaturen)”“动物(Tiere)”和“转换照片系列(Überzeichnungen)”等不同题材的作品。此次展览呈现这位艺术家对人类状况的深刻关注,并将这种情感深度真诚地融入作品中,展现他作为一个真正具有同理心、爱和尊重的人格的特质。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29日。

昊美术馆“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自性洄溯”展览现场,2023年7月15日至10月29日,图片致谢昊美术馆
葛 辉:末人形状

昊美术馆“葛 辉:末人形状”展览现场,2023年7月28日至9月5日,图片致谢昊美术馆
该展览呈现了艺术家葛辉自创作以来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全面的视角解读了艺术家近年来工作、研究的方向——突破人类自身的限制,从非经验中传递人性。
1983年葛辉出生于江苏,其作品聚焦于对形体、形状的研究;擅长用理性思维介入创作,将人体、动植物的形象元素拆分、重构,最终显现出富有张力的超现实景观。“末人形状” 梳理了艺术家的研究方向,也直观地展现出葛辉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更为精准的表达。本次展览由孙周兴担任学术主持,将持续至2023年9月5日。

昊美术馆“葛 辉:末人形状”展览现场,2023年7月28日至9月5日,图片致谢昊美术馆
明珠美术馆
Pearl Art Museum
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中心8楼
重返自然

明珠美术馆“重返自然”展览现场,2023年7月1日至10月7日,图片致谢明珠美术馆
上海明珠美术馆以“重返自然”为主题,邀请到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位卓越艺术家,呈现极具代表性、前沿性的缤纷自然主题创作100余件,囊括绘画、装置、雕塑、影像、摄影、行为艺术等多元媒介。展览以“人与风景”、“行旅”、“绘事”与“问与探”四个篇章为线索,带来对自然母题个人化的艺术再现与创造、环境议题的深刻追问与反思,以及对“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独特表达,并邀请观众在艺术中重返自然,共同探寻面向未来的艺术与生命之径。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7日。

明珠美术馆“重返自然”展览现场,2023年7月1日至10月7日,图片致谢明珠美术馆
宝龙美术馆
Powerlong Museum
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欢聚!共享喜悦

宝龙美术馆“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欢聚!共享喜悦”展览现场,2023年7月1日至10月8日,图片致谢宝龙美术馆
在和中国朋友见面的十周年的纪念展出上,环游过20多个国家、存在感满满的大黄鸭,带来了20多个重磅明星伙伴和神秘嘉宾。展览聚焦于“庆祝”作为一种人类需求的重要性,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胜利和欢乐的感人世界。庆祝是至关重要的;它在团结人类社区和加强纽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体庆祝赋予了一个群体以归属感,这对于人类来说不可或缺。展览反映人类庆祝行为的叙事交织在一起——从动物和玩具、娃娃和人体形象、到互动和节日象征。霍夫曼通过重新诠释日常生活的词汇来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新视觉和空间体验。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8日。

宝龙美术馆“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欢聚!共享喜悦”展览现场,2023年7月1日至10月8日,图片致谢宝龙美术馆
上海玻璃博物馆
Shanghai Museum of Glass
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
宋冬:退火不退火 & 尹秀珍:涟漪应力


宋冬,《退火不退火》(To Be or Not to Be),2018-2023年,霓虹灯、钢板、控制器,图片致谢艺术家与上海玻璃博物馆
2023年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带来宋冬、尹秀珍双个展。作为享誉全球的重量级艺术家,宋冬和尹秀珍一起参与和见证了过去三十多年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他们的作品,各有其美学框架,但都关注极速发展变化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个人情感、记忆和命运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此次展览项目是宋冬、尹秀珍首次以玻璃为首要核心材料进行创作,对材料所包含的哲学及社会意义的进一步探索。同时,宋冬、尹秀珍、宋儿睿一家三口将再次携手,带来合作展览《筷道:品光》。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29日。

上海玻璃博物馆“尹秀珍:涟漪应力”展览现场,2023年4月29日至10月29日,图片致谢上海玻璃博物馆
余德耀美术馆
YUZ Museum
上海市青浦区蟠鼎路123弄8号
跨界:可能与回响


刘诗园,《绿毯子的梦》,2023年,双屏影像,彩色6K/屏,13'7'',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2023年9月3日至10月8日,余德耀美术馆将携手福布斯中国呈现其首个项目合作群展“跨界:可能与回响”(Bordercrossing: Possibilities and Interactions)。本次展览着意体现美术馆“未来之史成于今日”的思想,同时深化“流动的美术馆”这一概念,借由实验性的跨界合作,展现艺术领域自内向外的探查以及非艺术行业由外向内的审视。

张如怡,《景有如此-1》,2021年,混凝土、马赛克、木板、碎石、螺纹钢筋、地漏,62x100x95厘米,摄影:苏杭,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 关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