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2022年由YOUNG剧场与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共同发起,为启发新生代中国戏剧人的创新能量,促进青年戏剧与文化产业的广泛融合,搭建一方展示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的多元艺术平台。GOAT由“Greatest Of All Time”首字母缩写而成,“构特别”取“突破边界,构新求变”之意。
第二届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幕,分为“戏剧在场”“戏剧在读”“戏剧在谈”“戏剧在线”四大单元,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推出6台新锐戏剧作品、3部读剧表演、3场戏剧跨界论坛,2场戏剧导赏交流活动,全方位打造青年戏剧人与戏剧爱好者分享、交流、互动的“戏剧节日”。
本届剧展面向全国青年戏剧人发出邀约,一共收到来自118名青年艺术家提交的129部作品,其中6部新锐作品入选“戏剧在场”展演单元,3部作品将以读剧表演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
第二届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
“戏剧在场” 单元 6 部作品
率先集结完毕
不定义意义,不仰视成功,不预设未来
呈现青年戏剧新锐面貌!
纪录剧场《做家务的女子雕像》
A knitting and story circle
导演:刘潇
时间: 9月2日 19:30/ 9月3日 14:00
地点:YOUNG剧场·绿匣子

👆 点击海报即刻购票 票价¥99
她为什么不去休息一会儿呢?
当她劳动时感到快乐吗?
《做家务的女子雕像》以纪录剧场的形式深入探讨家务劳动“剥削”与“快乐”并存的属性,讲述特殊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与家务劳动可能的连结。前期通过工作坊招募非职业演员来收集整理故事素材,表演时将多则的神话与传说作为剧作框架,如“田螺姑娘”“奥德修斯与佩涅罗佩”“俄尔浦斯与欧律狄刻”等等,开头结尾贯以预录的影像。同时,本剧会采用“编织小组”的社交形态,在日常的表演性中提炼戏剧元素和舞台形式,让女性们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相聚和碰撞,产生别样的思考与火花。
灵感来源
去年某天,主创观察到对面楼阿姨几乎24小时都在窗口洗涮清扫,家务事仿佛永远做不完,于是录下了一段视频。然而视频里无法看清阿姨的具体动作,只能看到她仿佛雕像般凝滞不动的身影。
雕像是艺术,将阿姨看作一尊雕像似乎也是对于她具体生活的一种简单化和浪漫化,但家庭妇女以及她们的劳动往往会被视作艺术的反面——庸碌的日常。在特殊时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被动或主动地和家务劳动产生了更深的连结,这是否会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些一直被忽略的“女人家的事”呢?
关于主创

刘潇(导演)
👇 上下滑动查看
编创剧场《重生俄狄浦斯会测出ENFJ吗?》
Odipus' Barnum effect
创作:贺煜寒、陈宛初
时间: 9月6日 19:30/ 9月7日 19:30
地点:YOUNG剧场·绿匣子

👆 点击海报即刻购票 票价¥99
我们仿佛一生都逃不开
有关“自我”的诘问。
主创团队邀请了五位95后大学生作为表演者,以MBTI人格测试为切入点,以表演者们的个体经验和生命体验为渠道,采用集体创作的方式,完成了一次非虚构剧场展演。主题从自我表达扩展到对时代的讨论,以演讲、戏仿、拼贴、肢体游戏等玩趣的方式,将记录的结构应用在语言被规格化的剧场传统中。
灵感来源
在心理学研究上,巴纳姆效应被归因为个体的“主观验证”,即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MBTI十六人格测试虽是当下年轻人热衷讨论的议题和追寻自我的手段,但它的准确与否并非作品探讨的重点,人们选择参与这项测试并越来越主动地将此作为社交手段的原因更具讨论价值。我们不禁提问,它的流行是否关涉到我们成长环境的独特性——成长于集体主义的中心教育,又发展于狂欢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茧房。
关于主创

贺煜寒(导演)
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专业 2021 级在读 MFA。

陈宛初(制作人、戏剧构作)
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专业 2021 级在读 MFA。

张曈(舞美设计)

靳思卿(灯光设计)
👇 上下滑动查看
身体剧场《漂亮漂亮》
Ciao Ciao
编导:张俏俏
时间: 9月9日 19:30/ 9月10日 14:00
地点:YOUNG剧场·绿匣子

👆 点击海报即刻购票 票价¥99
漂亮漂亮不是在追求标准的答案,
它是一个不断行动与验证经验的过程。
《漂亮漂亮》是一部立足于探讨“行动”而开始的肢体剧,身体运动和表演过程的呈现不是一个单一的状态。表演过程中,演员会试图让身体运动在自然和随机反应的状态下,产生对于身体审美的不同经验与感受。与过往的舞蹈模式不同,表演者身穿日常随处可见的服饰,希望可以在这里回归到人的本身状态,不只是简单做动作,而是通过寻求身体的平衡,在自然和危险的关系里去承接身体的力。
作品结构是非即兴的,并且试图让身体呈现出来的是非范式的漂亮。《漂亮漂亮》是在探讨身体的持续性、时间性和能量转换以及在过程里去发现和接受不同状态的经验。去印证“漂亮漂亮”不是在追求标准的答案、也不属于任何一套标准。
灵感来源
人们对于舞蹈动作的首要要求是好看的、漂亮的,但是这种认识并不是根据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来产生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外在的影响以及树立在心里的过往经验。而且每当我们在思考什么是“漂亮”的时候,我们会尝试赋予它很多的形容,可是真的“漂亮”好像什么也不需要、无法形容。所以当我们越努力的去给“漂亮”附加内容时,好像离它的样貌就越远了,失去了漂亮本身的魅力。主创希望以创作者、表演者以及批判者三种身份去摸索这出戏,去探寻不被定义的“漂亮”。
关于主创

张俏俏(编导)

杜万万(艺术实践者)

王海洋(音乐人)
👇 上下滑动查看
多媒体戏剧《狂人日记》
Diary of a Madman
联合导演:刘一晨、李艾宣
时间: 9月16日 19:30/ 9月17日 14:00
地点:YOUNG剧场·绿匣子

👆 点击海报即刻购票 票价¥99
许多狗也像雨⼀样降落,
没有坍塌,
但⼀切元素都开始降落。
《狂⼈⽇记》根据同名原著——以二十篇日记组成的短篇⽂学作品,拟定出了八场戏作为排练的主要结构。在排练的过程中,主创团队没有采用将⼩说完全改编成戏剧剧本的做法,而是更多地结合演员的个⼈特质、生活经历来创作出更具私⼈性和当代性的新的戏剧作品。这部戏将内⼼视像和视觉多媒体作为舞台美术的基础,让多媒体影像不仅仅承担传递信息和烘托气氛的功能,更同时扮演了演员的伙伴、搭档的角⾊。大家共同去探讨日常的现实生活与怪诞的离奇想象究竟于何处分野?
灵感来源
《狂⼈⽇记》是俄罗斯作家尼古拉果戈里创作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短篇⼩说,以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个九品文官波普里希钦在日常⽣活中、在爱情与工作中被排挤欺辱⽽最终认定自己是西班牙国王并且走向疯癫的故事。 果戈里在⼩说中构建了主⼈公怪诞的精神世界,这正与当下裹挟着我们的光怪陆离的日常⽣活不谋而合。果戈里笔下将主⼈公狂⼈最终逼⼊绝境的那种冷漠与压迫,似乎也正是今时今日我们颤栗的源头所在。果戈里创造出的⼩⼈物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销声匿迹,他们生活在你我身边,生活在你我⼼中,也或许正是你我。
关于主创

刘一晨(联合导演/编剧)

李艾宣(联合导演/编剧)

原储睿(服装设计)

亓华铮(灯光/舞美设计)
👇 上下滑动查看
纪录剧场《吃饭事大》
We’re How We Eat
戏剧构作/导演:翟博文
时间: 9月21日 19:30/ 9月22日 19:30
地点:YOUNG剧场·绿匣子

👆 点击海报即刻购票 票价¥99
我们是由我们所吃的构成的,
吃饭不仅维持了生命的存续,
也塑造了不同的生命个体。
《吃饭事大》是一部纪录剧场作品,通过记录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人们吃饭方式的变迁,反映时代变化的大背景下个体生活态度及精神追求的改变。四位演员以自己的生活为坐标,寻觅身边与吃饭有关的故事,展现其中蕴藏的对健康、幸福、传统和现代的看法和冲突,也试图探讨食物消费背后隐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灵感来源
对一些人来说,吃饭,是为了活下去,对另一些人来说,吃饭,是为了活得更好。人们对待吃饭的态度,亦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呈现出每个人对于生命之价值的看法。中国人自古注重吃,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亦是一种民族价值观的体现。生活于当代的中国人,承载了先人的文化基因,但也因为全球化和互联网浪潮的浸润,产生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生活方式。因此主创团队想要用个体关于“吃饭”的真实故事互相碰撞,探讨新的关于“吃饭”的意义。
关于主创

翟博文(戏剧导演/戏剧教育者)

徐锐(戏剧导演/演员)

李艺赫(戏剧导演/傀儡师/独立剧场创作者)
👇 上下滑动查看
剧场作品《难忘今宵》
Happy Ending
摧毁面包小组作品
时间: 9月23日 19:30/ 9月24日 19:30
地点:YOUNG剧场·绿匣子

👆 点击海报即刻购票 票价¥99
目之所及的黑夜,
向我们展示着宇宙大爆炸的起点,
那么宇宙大爆炸、洞穴壁画、
抖音直播、淘宝购物,
过去、现在和未来
将有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发生,
比如剧场。
在夜晚和白天的界限日益模糊的今天,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夜晚时光?
《难忘今宵》是一部关于夜晚的作品,我们尝试从个体经验出发,进入城市的夜晚生活,在那些由人们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所结构的夜间景观中,通过声音、图像、物件等媒介,勾画出现代城市夜晚生活的大致轮廓。当我们把夜晚看作被文明不断探索和开发的疆域时,当时间取代空间成为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时,在绘制这份“夜晚地图”的过程中,哪些是可见的?又有哪些正在被我们的日常经验所忽视?
“今宵”连结着过去无数个夜晚,又通向未知的未来,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刻,我们能否迎接我们想象中的黎明?
灵感来源
夜晚是什么?夜晚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夜晚的概念经历过哪些发展?不同时代的人,会习惯以怎样的方式度过夜晚?人类对于夜晚的态度经历过哪些变迁?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夜晚是怎么诞生的,夜晚又代表着什么?
整个世界似乎依靠白天来运转,大部分人类的历史也都与白天有关。我们每天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度过夜晚,但却很少思考夜晚是什么。一连串对于“夜晚”的发问,促使我们想要去“重新发现”夜晚。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夜晚最简单的定义是“太阳落下之后与升起之前”,它是行星运动的结果。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远古时代,“夜晚”对人们意味着休息、未知与危险。而古希腊与基督教文化作为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其中蕴含的对夜晚恐惧、憎恶等负面的态度,一直延续至中世纪后期。直至工业革命的发生,照明技术的持续发展,人们才对夜晚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夜间的娱乐与社交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人类与夜晚漫长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不断为它添加着新的涵义。从吸血鬼的古老传说到不夜城的都市神话,从洞穴石壁上的潦草涂鸦到电子屏幕中精致图像,从篝火到壁炉再到天线......人们和夜晚的关系始终发生着变化,而它也从“人类第一件明知无益却又无从回避的事”变成一天中唯一属于自己的一段时间。正如A.罗杰·埃克奇在《黑夜史》中所说:“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黑夜在提供了日常生计的一个避难所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让人们在夜色渐浓的时候表达他们内心的冲动,使他们实现清醒时或睡梦中的各种被压抑的欲望。从本质上说,夜晚是解脱和更新的时候,可以让善良的人和邪恶的人无拘无束,可以让 日常生活中善与恶的力量自由展示”。
如今,每当太阳开始落山时,我们对夜晚有哪些期待?我们要如何去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我们会重新发现夜晚吗?当我们抹去人类在夜晚中留下的所有痕迹,我们还能与它和平共处吗?
关于主创

摧毁面包(创作)

王光皓(导演)

沈伊宁(制作人/戏剧构作)
👇 上下滑动查看
🤝
若您有意与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进行合作或提供支持,请致电021-55521155转222
或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programming@theatreyoungsh.com
谢谢!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