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5日,“隐匿的风景-李拥军作品展于海河美术馆开幕,并基于此次展览召开学术论坛,讨论李拥军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艺术语言,以下是这场论坛中俸正杰、刘芯涛、罗杰发言内容(节选)的整理。

这个展览的空间规模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做得非常完整。文献本身很全面,包括文字材料、图片、video等,甚至这些石头都是从拥军画面风景中的实地运过来。我觉得这是做得非常用心,也非常考究的一个展览,在每一个方面都有细致的呈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完整、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把每个方面做的都很到位的展览。

对我来说,拥军的风景作品不是风景,而是关于风景的肖像。“隐匿的风景”说明拥军的风景里面有故事,所以这些作品是有故事的,有记忆的、有情感的、有历史的、有文化的、有社会化意味的风景肖像。
通过这个展览的呈现还有一个更大的命题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思考:这些作品像是那个时代的纪念碑,在提醒我们思考当年为什么会有所谓的三线建设?为什么一定要大规模地去做这种工程?对這些问题的反思和追问其实是有现实意义的。


刚才谈到川美的伤痕美术,这种伤痕其实一直都在,在座各位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所以说中国艺术家或者是中国人一直在这种苦难中前行。李拥军老师的那种痛点一直抹不去,所以他回来以后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把童年记忆和那种年代的感受呈现出来,所以我觉得艺术家最真实的一面就是把内心最有感觉的东西呈现出来。让人们反思,我一直觉得有反思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我来说,拥军的风景作品不是风景,而是关于风景的肖像。“隐匿的风景”说明拥军的风景里面有故事,所以这些作品是有故事的,有记忆的、有情感的、有历史的、有文化的、有社会化意味的风景肖像。

拥军的状况和每一个想做艺术的县城文艺青年的状况是一样的,都会把现实处境和个人的精神困局纳入艺术叙事。如果我们想有一种艺术人格,一般情况下都必须有一种突围,这种突围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考验。

我认为今天的展览题目“隐匿的风景”非常有意义。拥军希望把个人命运和家国情怀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受通过风景的方式予以呈现,我认为他在重建自己的人格风景。我们都知道东方意义上的风景都是有隐喻的。比如说《千里江山图》展现一种皇家帝王气象。据最新的考证,《千里江山图》不是所谓的王希孟画的,其实就是赵佶本人画的,因为他比较崇尚孟子,所以说化名为希孟,王就更不用说,寓意帝王;据考证,赵佶当时画《千里江山图》年仅18岁,那个他还没有成为王储,处境微妙,所以他是做了一个国家文化工程,以展示自己的意志,他画的是一种帝王印象,是一种人格隐喻。历来都是这样,东方的风景都有一种人格隐喻的线索在里面,所以我觉得拥军的风景也有这样的一种线索,也许他没有意识到,但是东方绘画都有隐喻,在画面上隐喻自己的内在情感。悲也好,喜也好,作为个人精神的突围也好,大都会把这些人格的东西寄托在自己作品中间,这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从个人的层面上来说,我认为拥军的这次出走是一种精神突围。就像我们当初一样,每个人都是文艺青年的样子。
展出作品(部分)


空房之像四|纸本水彩|39×54cm|2016







HHAM · 展览
HHAM · 公教
HHAM · 公告
HHAM · 艺访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