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文摘选自《圣佳艺文志NO.21》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记忆中的大槐树

文\亦奇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 1758 年)腊月二十四日,曹雪芹在槐园同董邦达、过子和、端隽、于叔度等人雅聚,此事详细记录于敦敏《瓶湖懋斋记盛》。敦敏,也就是此次聚会之地——槐园的主人。据北京民俗学者冯其利先生考证,北京内城西南隅的袁家花园,应为敦敏公槐园遗存。“穿过山洞,往西望去,一派田园风光……草房周围有槐树数株,树龄约二百余年。”这处宅园由理事官爱新觉罗·瑚玐建造,后为长子敦敏住所,几经易主,民国初年袁世凯管家、陆军中将袁乃宽搬迁至此,从此“槐园”被称为袁家花园。老槐树是这段漫漫历史的见证者。


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关注槐树,不仅培育了更多样的槐树品种,还对其有深入研究和思考,赋予了槐树深邃的文化内涵。国槐为何被誉为“灵星之精”呢?本文试作讨论。


一、五沃之土皆宜槐


槐树原产于我国北方,也称为国槐、家槐、守宫槐、槐花木、豆槐等。国槐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山海经·中山经》有云:“条古之山其木多槐桐”“历山其木多槐”;辞书之祖《尔雅·释木》对槐树进行了描述:“櫰,槐大叶而黑”。在甘肃平凉,“华夏古槐王”经国家林业总局测定树龄有 3200 余年。我国不少城市的市树都是槐树,如北京、西安、开封等。可见,槐树自古以来就挺立在中华土地之上,受到大家的喜爱,并广泛种植于宫廷、街道、驿站、庭院等场所。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国槐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槐花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槐树叶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树干


国槐为落叶乔木,成熟后树高一般可达 25 米左右,树皮有纵裂纹,呈灰褐色。小枝为绿色,托叶形状多变,为卵形、线形等。圆锥花序顶生,为金字塔形,长约30 厘米左右,花萼 4 毫米,花梗比花萼短。花冠为白色、淡黄色,具有紫色脉纹。6 月至 11 月为花果期。现国槐的造型修整主要分为自然开心形、杯状形和自然式合轴主干形三种。


国槐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能适应干冷气候,也能在炎热湿润的华南地区自由生长,属于广域分布的树种,其种植范围北至辽宁,西至陕西、甘肃南部,西南至云南、四川,南至广东、台湾等地,横跨北纬 25°到 40°的广大地区,广西、重庆、山西、湖南等地有规模化种植国槐的基地。


二、可食可赏宜宝之


早在唐代人们就发现了槐芽的食用、药用功能和价值。大历二年(公元 767 年),杜甫在瀼西作《槐叶冷淘》,槐叶冷淘是以槐芽、槐叶之汁和面做成面条,煮熟后放入凉汤,拌以作料食用。有槐芽温淘,亦有水花冷淘,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愿随金騕袅,走置锦屠苏……”诗中描写了美食的烹调过程和食用方法,也用大段篇幅着重称赞了它的鲜美滋味,以致要献予朝廷。陆游则把槐芽的食用方法记入《幽居》诗:“荠菜挑供饼,槐芽采作葅。朝晡两摩腹,未可笑幽居。”大美食家苏轼也喜欢食用槐芽:“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事实上,槐芽略带苦味,通过特定的制作方法可以去除苦味,而且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药用功效。此外,槐花清香幼嫩,也是非常不错的食材,槐花炒鸡蛋是当季流行的一道美味佳肴。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故宫十八槐


晚春时节,槐树开始抽出新嫩的绿叶,占尽晚春的日光和雨水,因具有强大的萌芽力而迅速铺展成翠生生的绿荫。到了立夏节气,槐树以其清美巨大的绿荫遮天蔽日,延续到秋天,为人们遮蔽烈日,带来幽爽清凉。卢照邻《长安古意》:“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从诗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的长安,高大舒展的槐树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行道树树种之一,为长安营造繁华鼎盛的盛景。故宫中的“十八槐”也十分著名。《旧都文物略》:“桥北地广数亩,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荫,颇饶幽致。”此十八槐,现仅剩十七株,位于武英殿迤东断虹桥北的道路两侧,帝后、王公大臣进出西华门往往从此经过。在园林造景中,高耸挺拔的抱印槐、撒金串珠的多花槐、苍劲倒挂的龙爪槐、金碧闪烁的金枝槐,都是构建园林迂回曲折的线条、丰富调和的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槐作为植物本身,除了上述提及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它还具有多种经济价值。槐木富有弹性,且耐水湿,可供建筑、船舶、枕木、家具、农具等使用,还能雕刻花纹于其上。此外,种仁含淀粉,可供酿酒或作湖料、饲料;种子可榨油、制皂。


三、国槐与古代文人雅趣


中华文化艺术可谓百花齐放,而各门类之间又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国槐可以入诗、入画,是文人表达情怀的依托。


魏晋时期,国槐文学开始形成。曹植借“三槐九棘”象征“三公九卿”作《槐树赋》,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唐宋是我国古代文学高度繁荣的时期,国槐在此时期也作为一种意象常被写入诗歌之中。据统计,《全唐诗》中,言及国槐的诗篇有 299 首。如,白居易《早入皇城赠王留守仆射》:“城柳宫槐谩摇落,悲愁不到贵人心。”“宫槐”在诗中依然延续魏晋时期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特别喜欢槐花,不少佳句流传至今:“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等等。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及至元明清时期,国槐一直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高士奇,清康熙帝近臣,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其《江村销夏录》著录了从东晋王羲之到明代陆治的书画名作共计两百余件,朱彝尊赞曰:“评书画者至此而大备焉。”退休后,高士奇于庭园养花种菜,随植随记,成《北野抱瓮录》,其中有《槐》一则:“槐木数株,阴蔽一院,夏月就绿荫之下,解带披襟,箕踞盘薄,不知时为炎暑。花细而黄,香亦清发,凉雨乍过,金英满地,倍觉幽趣可耽。”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王翚、恽寿平 《槐隐图册》


国槐在绘画作品中,常常作为背景来烘托画面氛围。故宫博物院藏南宋佚名绢本《槐荫消夏图》描绘了当时文人闲适的日常生活。盛夏时节,庭院中有一株老槐树,树荫之下,一高士卧于榻上,双腿自然地搭靠在凭几之上,榻旁还有屏风、桌案、书卷、砚台等文人用具。画中勾线流畅自如,设色古雅静穆,气韵圆融天成。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清初六大家”王翚和恽寿平两位合作的《槐隐图册》,其中包括王翚绘《槐荫图》一开,并以小篆题“槐隐”二字于其上,恽寿平绘《竹石图》一开,水墨之间,云林清秘,高槐古石,文人趣味尽显。


四、迁民怀祖的寄托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明洪武至永乐期间,曾有一段历经五十余年的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历史,《明实录》《通州志》《大兴区志》等史书及文献中对此均有大量记载。据众多专家学者调查考证,全国有 11 个省的 227 个县有居民的祖先是来自山西洪洞县,有不少学者对此仍有怀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明初的洪洞大槐树移民是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移民史上规模最大、迁移人口最多、涉及区域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大移民。


明朝初年,由于长年兵燹荡劫,中原荒芜,朝廷多次强制移民。山西洪洞县地处交通要塞,且人口稠密,因此官方组织大量移民播迁。一说,洪武年间,办理移民公文手续的地点设立在大寺庙,寺庙内有大槐树三棵,正值枝繁叶茂、槐花盛开之际。一说,永乐年间,衙役们把百姓集中到洪洞县大槐树旁,在此宣布迁移地点。踏上迁移行程的移民看着高大的槐树一步步消失在眼前,大槐树是他们对故乡最后的记忆。于是,在他们新的居所,通常会在庭院种上槐树,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成长为他们记忆中的大槐树,寄托对故土的思念。如今,“大槐树”已经成为民众传承历史记忆的符号。


千百年来,国槐给我们带来槐花的清香、槐芽的可口、园林的景致等各种美的体验。从国槐本身发散开去,又形成了与槐相关的文学艺术,将人们对国槐的审美提升到精神的层面。对于我们这个安土重迁的民族,“大槐树”作为历史符号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圣佳艺文志》广告位招募中,欢迎来询!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联系我们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工作时间
周一到周五 10:00-18:00

联系方式

总部(北京)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A区04·圣曦中心三层

(86-10)6415 6669 | www.sungari1995.com


圣佳艺术中心·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

(86-10)6732 5717 | www.sungari1995.com



中贸圣佳·上海

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1439号莱茵虹景中心A栋301 

(86-21)-5221 6411


圣佳艺术空间·上海

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376号武康庭五层

(86-21)-5221 6411



办事处 


台湾办事处/林秀霞

+886-2-2700 0886 

台北市安和路二段5号11楼-4 


香港办事处/曾秀娴

+852-5343 7872 

香港上环文咸东街93号文乐大厦4楼B室 


北美办事处/颜自强

+1(416)-567-8521  

606 Gordon Baker Rd.,Toronto, ON M2H 3B4, Canada 


广州办事处/刘典达

+86-010-64156669-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86号二楼 


日本联络处/当铭藤子

+06-6365-5554 

大阪市北区西天満2-3-20 


夏威夷联络处/郑景达

+1 (808)-382-9633 

1101 Maunakea St.Honolulu, Hawaii, HI96817 


旧金山联络处/伍永富

+1 (650)-922-4888 

No.415 Gellert Blvd., Daly City, San Francisco, CA 92505 


华盛顿联络处/叶鼎 

+1(240)-441-2834

37th and O Street, N.W, Washington, D.C. 20057


推荐阅读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圣佳艺文志 | 李国华:当代水墨艺术的问题与发展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圣佳艺文志 | 谁解其中味——红楼诗词书法赏析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圣佳艺文志 | 玫瑰椅浅议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圣佳艺文志 | 记忆中的大槐树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