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预约制
视线与器物交汇的刹那,礼器文明的高古悠远,太湖石的奇秀险峻,苍古、生猛、浑厚,仿佛夹着历史的颗粒,穿越莽莽的天地,扑面而来。
悠远的历史时空、幽微的个人记忆,构成了陶艺家王平的创作源泉。从最初接触陶艺以来,王平一直积极进行着对不同原料与技法的尝试,不断探索陶与瓷的边界。他以极为扎实的艺术功底、对自身艺术语言的拓展,寻觅独属于自己又契合时代的表达。
近年,他借由雕塑的艺术理念、紫砂泥的特殊材质,传承古典艺术的精神与气韵,创作适应当下的时代语境与东方生活方式的陶器,重构传统精神与当代生活的对话。他的作品循古而无拘束,重视工艺而不限于技艺,不断地创新、变化。展览取名“山外山”,不啻是艺术家“不破不立”的创作态度的传神写照,更欲传递出中国“纪念碑式”艺术给予我们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与美的沉思。
此次展览呈现 “黄石”、“青铜”、“远古的记忆”三大系列作品,崎岖起伏的肌理、迟涩凝重的线条,不仅能激起神秘悠远的感官体验,更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与审美观念的传递与表达,重新唤起我们对美的觉知,最终抵达内心深处的纯粹和宁静。


从细腻幽微的文人情怀中走来,古老的时空与远去的文明,也常常在艺术家内心深处唤起激烈而持久的感动与遐想。两种不同气质的东方文化的际遇交错,成为他对文化与生命感知的主要渠道,赋予其本能的创作冲动,也构成本次展览作品呈现的主要视觉面貌与精神底色。
古之韵
“崇古”是中国人独有的情结,与古对话,不仅是对前代文化的敬重与继承,更是悠悠天地之间寄托身心的一种方式。自宋以降,追慕商周、秦汉之古风,仿古、慕古、崇古之风愈加盛行。
作为复古的理想载体,三代青铜礼器与日常赏玩器物相结合,成为文人书斋之内的清供雅玩。鼎簋焚香、觚尊插花,透着质朴浑厚的历史感与沧桑感,澄怀相对,可令人抒发怀古之幽思、卧游于天地,由此形成极富文人趣味的审美表达。
远古的礼器不断地被重新创造,被赋予不同的时代精神。如何在这个时代里融入古老的东方基因,如何借由器建立起古典精神与当代生活的连接,成为了艺术家近年创作探索的主题。
今之器
相比于细腻、精致、优雅的瓷器,陶器更贴近于古器物的气韵表达,它仿佛就是直接从泥土中来,质朴、粗犷,带有天然的呼吸感。
紫砂被形容为“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茗壶图录》),以其质拟玉德而韵得古雅,不媚不俗,精致且古拙,自明代诞生起便成为文人品味的象征。为寻找适合的紫砂泥材料,王平老师花费多年时间游走四方,试验不同地区、不同特性的陶泥,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宜兴降坡段泥这一独特的材质。
循古而非盲目仿古,是王平老师一直以来秉持的美学态度。紫砂茶壶的容量适宜,专为现代人的饮茶习惯而设计,壶身婉转有度,方寸切合,拿起使用时最能感受到贴近自然的舒适。他相信,中国美学从一开始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滋养着中国人的物质与精神世界,因此,器物也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贴合当下的生活方式与实际使用场景。


在艺术与设计之间,在个人情感、志趣与器物表达之间,陶艺家王平始终在观察、思考、创新,希冀借由器的连接,给予我们在当下时代里,回望古典、重拾宁静的可能性。
关于艺术家

王 平
WANG PING
2008年 毕业于 中国美术学院
2008年 在景德镇创立「平造陶瓷工作室 」
现为职业陶艺家
国家一级技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主要个展/作品
2009年 上海国际生活与艺术陶瓷博览会 联展
2009年 “未来生活方式艺术衍生品展” 白盒子艺术中心 北京
2012年 “将饮茶”茶器五人展 M50 上海
2014年 “锋韵:中国当代陶瓷及玻璃艺术展” 英国
2019年 “泥性之美-手作茶事器物展” 赛丽美术馆 杭州
2022年 “一叶知秋-屋居生活风物展”莲空间 杭州
作品《青苔系列》被英国陶瓷博物馆收藏
作品《学者的石头》和《江南园林的记忆》被英国布里斯托博物馆收藏
咨询更多展览或展品信息
请私信客服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