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时间:2023年9月10日(周日)20:0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二楼主展厅

票价:180元(音乐会+夜间观展)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参与方式:请点击上方海报进行活动报名,报名成功的观众当天请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VIP入口处核验姓名入场。


“摩登之夜系列音乐会”将在“摩登巴黎1914—1945”展览期间,带来五场与本次展览主题相契合,并据之延展的音乐活动。


系列活动以声音的介入作为展览本体的感知耦合。在对传统音乐会的重构下,我们探索声音与他种媒介的交融可能性、与空间的互嵌关系,以及表达与感知的再思考。活动将从现场声学演奏逐步引申至与数字媒体艺术、实时电子音乐、行为艺术、装置与交互艺术等学科的跨媒介融合,以及每场音乐会演奏家与在场观众的演后谈。




活动详情



“Les matériaux oniriques de Monsieur Bec-en-sabot”


鹳先生是一位资深法国音乐爱好者,每天清晨都要伴着德彪西、拉威尔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入睡。这些作品偷偷潜入鹳先生的梦中,在意识的地下水管中被冲刷成了古怪的形状。为了捕捉这些形状,鹳先生每天都在半梦半醒中将他们画在床头的素描簿里,之后用这些形态当作零件,用梦之记忆搭建出了一座城堡。在夜晚,鹳先生打开窗户,让晚风拂过城堡,城堡的墙壁、吊灯和门缝发出沙沙的、无规律的响声。但每当鹳先生侧耳倾听,他便可以看到那些在记忆深处的、微微褪色的和弦如同大海苍老的皱纹一般缓缓地波动。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建造、摄录、书写、绘制……创作的过程是感知与技巧的整合再造。在上世纪前叶的巴黎,人们得以在其慷慨的社交底色中看见世界的折射在此重叠,在僵化和突围的持久对峙之下,这些暗自涌动的世界语言为思想和创作源源不断地补给营养。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弗洛伦·施密特1953年于家中。


重回二战前的巴黎盛景,作为巴黎音乐学院同窗的作曲家弗洛伦·施密特(Florent Schmitt)与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前者作为拉威尔成立的“捣乱分子协会”(Les Apaches)一员,将印象主义的和声和德国浪漫主义风格的配器交融于创作之中;而后者作为斯特拉文斯基与新古典主义的坚实拥趸,以其矜持、克制的音乐语言,以及清晰简明的织体,在瓦格纳式的晚期浪漫主义和以德彪西为主的印象主义脱颖而出。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指挥台上的达律斯·米约。


当战争的阴云覆及欧洲大陆,似乎没有任何语词得以脱身于沉重且压抑的底色;在米约于1918年为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与钢琴而作的奏鸣曲中,上半阙的舒展明快与下半阙不得释怀的哀叹,如同相对的两面镜子所映射出的无尽裂隙。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安德烈·若里维1941年于巴黎创作。


对于仪式的神秘与崇拜在法国作曲家安德烈·若里维(André Jolivet)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东方哲学作为对其影响颇深的元素,驱使若里维以一种反机械的方式撤销性地获得一种原初的、咒语般的表达。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桑桐先生。


让我们将视角投向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来自上海的作曲家桑桐将一种彼时新颖的创作语汇从欧洲带回中国,其作品《夜景》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自由无调性作品;游离且解构重组的和声系统似乎是诗人的喃喃自语,在这样的语言之中,清澈而激昂的色彩不再浮出表面,取而代之的是如流沙一般厚重且不可挣脱的的阴翳。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1992年,凯雅·萨莉亚霍与大提琴演奏家Anssi Kartunnen于芬兰。


20009月10日首演于赫尔辛基的Sept Papillons(中译《七只蝴蝶》),作曲家凯雅·萨莉亚霍(Kaija Saariaho)将蝶翼扑朔一般易逝的瞬时意象嫁接于大提琴极富张力的光谱之中;当瞬间被拾入谱纸,即便是在23年后、距离芬兰万里之外的上海,这些经过时日风干、几近透明的乐丝依然在每一次演绎中涅槃重生。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2023年8月27日,摩登巴黎系列音乐会前。图为林瑞沣摄影作品。


“摩登巴黎”系列音乐会的第一部委约作品来自中国作曲家王尔清。在为室内乐团与小型打击乐而作的这部作品Les matériaux oniriques de Monsieur Bec-en-sabot(中译《鹳先生的梦境素材》)中,被解构并重组后的音乐片段被交由分布在场地不同方位的演奏家——以秒表为基准呈现该作品。我们试图在这部作品中,以声音作为无体的填充与拓展空间的流动性媒介,使其穿梭于包括你我在内具有物质属性的人、物以及场域之间。当我们在一件展置作品前观赏,与其共鸣的互文便在此刻产生,在这座庞然大物中,我们也成为了涌动其中的元素。暨或在更宽阔的视野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个有序排列的句点。




演奏曲目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关于艺术家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林笑语

青年长笛演奏家、当代艺术活动策划人。作为一位活跃于当今舞台上的青年独奏家,她对艺术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演绎极具张力和感染力。林笑语的演奏曲目囊括自巴洛克时期直至当代实验音乐的一系列作品,她与来自海内外的当代作曲家们紧密合作,委约并首演了众多题献给她的作品;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倡导者,近年来她致力于探索作为表达载体的声音与其他媒介交汇的可能性。


她先后师从于邵兵老师、马勇教授、朴美香教授,201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同年入读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师从长笛/短笛演奏家Cynthia Meyers和音乐学家、作曲家、音乐史学家John Heiss;2018年联合创办美国Alinéa当代室内乐团,同年举行为期一年的美东地区巡演;2020年获得由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颁授的学科荣誉毕业奖、全期院长奖学金,以及每年仅授一席的约翰·凯奇当代音乐杰出贡献奖,在读期间任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当代音乐理论部助教;2021年收到来自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当代室内乐团的研究项目邀请;2022年创立此在艺集艺术交流平台。


作为当代艺术活动策划人,林笑语的策划项目遍及深圳、广州、上海、北京、杭州、波士顿等城市。近年来,她受邀参与演出以及策划统筹的主要音乐节与项目包括: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国东盟音乐周、杭州现代音乐节、广州大剧院多媒体音乐剧场《弄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作曲学部沙龙音乐会、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摩登巴黎1914-1945”系列音乐会等。

▲上滑查看更多艺术家简历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刘 铭


双簧管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双簧管教师。2009年开始学习双簧管,师从著名双簧管教育家孙铭红教授。2010年考入上音附中,2016年获专业推免直升上海音乐学院本科,2020年获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22年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2023年攻读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


曾获得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2019年入选上海音乐学院“登峰人才计划”。


2017年9月起先后在波兰、英国、立陶宛等国获得国际音乐比赛第一名,2019年7月获第 39届国际双簧协会吉列-福克斯国际双簧管比赛第二名,成为首位中国本土培养的在读获奖选手。2023年入选第17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正赛。

▲上滑查看更多艺术家简历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杜星佑

青年单簧管演奏者杜星佑,曾随法国当代室内乐团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独奏家Alain Damiens教授学习,并致力于当代音乐的诠释和推广,在欧洲求学期间受到多位世界著名演奏家包括瑞士洛桑高等音乐学院Florent Héau教授,巴黎管弦乐团首席Pascal Moragues教授以及法国里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教授Nicolas Baldeyrou先生的指导。


他曾在Darrell Ang洪毅全先生,马林斯基歌剧院指挥科尔马尔,Alexandre Grandé,Nicolas Jordi指挥下担任多个乐团的单簧管声部首席,他曾与波尔多歌剧院大提琴演奏家Alexis Descharmes,小提琴独奏家Alexandra Greffin Klein,法国广播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Cyril Baleton同台演出。


受法国艺术文化氛围的影响,他的演奏类型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器乐间的交流,同时也与国内多位艺术诗歌舞蹈领域的艺术家跨界合作,包括舞蹈家张娅姝,余尔格,诗人翟永明等。他参与中国东盟当代室内乐团的委约作品创作并在杭州现代音乐节,东盟音乐周参演了数十部国内青年优秀作曲家的世界首演作品,获得好评。

▲上滑查看更多艺术家简历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杨 康

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FRAM)、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继武教授;国际著名大提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健教授。 


13岁考入星海音乐学院附中,16岁时以第一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随李继武教授学习至今,随后继续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本科。在校期间又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2021年经校内专家评审全票通过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生项目,交换期间师从丹麦著名大提琴家Morten Zeuthen。2022年加入王健、李继武大提琴工作室,随两位教授共同学习。2023年以器乐演奏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8年5月,获得“上海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比赛”弦乐四重奏第一名和“维也纳古典时期作品特别奖”。2018年8月,获得由原文化部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大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2018年12月,获得波兰“潘德列茨基国际大提琴比赛”第三名。


杨康的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主要演出如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举办“丹麦挪威大提琴作品”独奏音乐会;同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合作演绎“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和“潘德列茨基中提琴协奏曲(大提琴版本)”;同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演绎布洛赫“所罗门—希伯来狂想曲”;同丹麦哥本哈根青年交响乐团合作演绎“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

▲上滑查看更多艺术家简历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王尔清

青年作曲家。曾先后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秦文琛、Kati Agócs和Stratis Minakakis。目前在奥地利格拉茨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就读,师从Beat Furrer。


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上演,包括为长笛演奏家林笑语创作的协奏曲《当喧嚣的色彩掠过天际》(2020年)、管弦乐《光之迷宫》(2020年,2022年首演于波士顿)、室内乐《降雨习作》(2019年,收入北京当代乐团-拿索斯录制唱片《玉》)、《金属螺旋鸟安装说明及使用指南》(2022年首演于深圳)、《鹳先生的梦境素材》(2023年,由“摩登巴黎”系列音乐会委托创作)。

▲上滑查看更多艺术家简历




相关展览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

Paris Moderne 1914—1945:

Architecture, Design, Film, Fashion

展期:2023年7月22日-10月20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楼大厅、2楼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策展人:让-路易·科恩(Jean-Louis Cohen)、帕斯卡·莫里(Pascal Mory)

时尚策展人:凯瑟琳·奥尔默(Catherine Örmen)

展陈设计:Diller Scofidio + Renfro

摄影师:安东尼奥·马丁内利(Antonio Martinelli)

平面设计:何见平

展览正价票:80元


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0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展览“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从丰富交织的视角回溯现代性在巴黎上世纪黄金年代的萌生与蓬勃。展览由知名建筑史学家让-路易·科恩(Jean-Louis Cohen)、建筑师帕斯卡·莫里(Pascal Mory),以及时尚史学者凯瑟琳·奥尔默(Catherine Örmen)共同策展,由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筑事务所(DS+R)担任展陈设计,何见平担任平面设计。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即购票



 //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10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互动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风从梦中吹来...于此,于彼|摩登之夜More Than Night系列音乐会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