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
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筹备组:
总顾问:苏新平、邱志杰
总策划:张子康、韩文超、傅怡静
特聘专家:吴洪亮、彭锋
统筹:王春辰、高高、郁飞、扈学婷、李彦君
执行策划:刘希言、李垚辰、李金朋、易玥、胡晓岚、金简如、王若冰
视觉设计:闵志伊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于2022年初启动第一期,秉承推动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在策展与创作方面多维探索的共同理念,由美术馆与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使美术馆二层半的独立空间,成为青年教师创作研展、展览策划的一块实验田。经历数月的方案征集和方案评选,第一期“青年实验项目空间”选定5份展览方案落地实施。耿雪团队的“虚身棱境”为第四个实现的展览。
虚身棱境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日—9月21日
开幕时间:2023年9月1日14:00
展览及开幕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C展厅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的第四期展览——“虚身棱境”,将于2023年9月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耿雪及联合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肖怀德共同策展,将展出八位艺术家的十一件新近作品,从古老的摄影术作品到新技术的机械交互装置,从原始的陶土到对人工智能与人类生活的幽默想象。展览希望探讨这样一个话题:“在技术和媒介环境加速迭代的境遇下,技术媒介如何影响身体与观察的互动机制,以及自我、身体与外部世界的知觉反馈。”
这种新的知觉反馈机制形成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触发:比如,有新的技术软件的发明所携带的命令,有人与自然世界之间互动经验的变化,有城市化进程中隐匿的技术座架,有人类对自身知觉的新的科学探索与认知升维,新的技术支撑的社会治理和“生命政治”形态等。“虚身”与“具身”相对,是对人类身体的微观介质和感知能力变化的隐喻,指人处在身体“在场”与“不在场”的即时切换之中,人类身体的“具实性”正在面临挑战。“棱境”与“灵境”相对,如果说“灵境”是一个万物有灵、生生不息的世界,是一个人类意识、身体与自然万物相通的境遇,“棱境”则是一个经过技术屏幕“折射”化的倒影和错置。
展览将持续到9月21日。
部分参展作品

陈旭/作为一种强度结构的理由/瓦楞纸、灯箱/10cm×6cm×200cm/2023
陈昭辰/人类世界生活指南/影像/3分01秒/2022
李尚儒/证明此处存在一只不可见的兔子/现成品、电子元器件/58.5cm×37.5cm×40cm/2020

耿雪/索拉里斯星/综合材料装置,包括丙烯、画布、金属、画框、亚麻布、树脂内昆虫标本、屏幕、LED 灯、交互系统、影像、灯光等/160cm×160cm×87cm/2022
“虚身棱境”研讨会
研讨会时间:2023年9月2日14:30
研讨会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会议室
| 论坛主持人 |

肖怀德
当代文化研究者、社会教育探索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见地沙龙召集人。
| 论坛嘉宾 |

张晨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美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邵亦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

季铁男 Chi Ti-Nan
注册建筑师、季鉄男建筑师事务所 (Chi's Workshop) 主持人、北京服装学院兼职教授。

耿雪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涉及陶瓷、雕塑、绘画、影像等不同媒介。

朱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德州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

曾毅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类脑智能实验室副主任、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

陶乐天
哈佛大学物理系学士、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傅怡静
文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文艺评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工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

虚身棱境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日—9月21日
开幕时间:2023年9月1日14:00
展览及开幕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C展厅
策展人:耿雪、肖怀德
策展顾问:夏彦国
执行策展人:王沛
展览助理:刘祥琪、李尚儒
展览协调:胡晓岚、王若冰、马亮
设计总监:纪玉洁
视觉设计:王沛
公共教育:任蕊、姚轶群、梁雯、王军
翻译:石若宜
特别鸣谢:李丹、惠瑞、韩静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预约参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微信公众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官方微博账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抖音官方账号
Cafam

< 快手官方账号
CAFAMuseum

< 官方网站
www.cafamuseum.org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