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展览现场
壮美的山河、香甜的瓜果、特色的民族乐器、能歌善舞的群众……一百多幅表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人文风情和援疆成果的中国画佳作正在中华艺术馆(上海美术馆)展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画作都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纸张,不仅千年不褪色,还防虫蛀、不怕潮,它就是桑皮纸。
本次“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全国名家作品展”是近年来在上海举办的首个以桑皮纸为创作媒介的美术展览。通过展览,市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新疆及全国各地美术名家描绘的大美新疆,还可以深入了解桑皮纸的前世今生,及其背后的文化交流、融合之路。
一键了解 桑皮纸的“前生今世”
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

“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展览现场
新疆桑皮纸古称汉皮纸,源自中原,特产于西域,是丝绸之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在新疆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桑皮纸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后,最早在和田地区生产,后又传到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等地。桑皮纸和丝绸一样,沿古丝绸之路一直传播到中亚和欧洲,是古代中原与西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见证。
桑皮纸以新疆境内生长的桑树、胡杨碱、土碱为原料,经伐条、浸泡、剥皮、锅煮、过滤、锤捣、发酵、捞纸、滤水、晾晒、揭纸、分类、打磨等13道主要工艺制成。按照用途可分为生活用桑皮纸和书画用桑皮纸,尺幅大小不等。
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装备
桑皮纸具有写字作画历经千年不褪色、防虫蛀、不怕潮、纸质抗拉力强等特性,弥足珍贵,曾广泛应用于天山南北各族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深受古代书画家的青睐。唐玄奘用其抄过经,宋苏轼拿此作过画,明清时期官方用于制作钱币、公文等,现珍藏于北京故宫的《五牛图》,就是唐朝宰相韩滉用于阗桑皮纸绘就。


左:毛雪峰《丝路驼铃》(展览作品)
右:李志天《不老的歌》(展览作品)
桑皮纸曾经是丝绸之路书画史上理想的文房一宝,是造纸业的主角。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桑皮造纸这门古老技艺濒临消失,传承制作人屈指可数,只有和田地区墨玉县几个家庭制作桑皮纸。
跨越千年再放异彩
2006年,新疆桑皮纸制作技艺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十年来,新疆国画院携手和田地区、吐鲁番市及国内外书画艺术家,致力于传承保护、研究开发、推广利用桑皮纸,使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古老文明在天山南北重焕光辉,成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一大亮点。


“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展览现场
“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发展成为享誉美术界的一个知名品牌,亦是文化润疆的一个标识性文化符号,也成为上海观众了解遥远边疆风土人情的一个重要媒介。
一键了解 桑皮纸制作的13步传统工艺














“桑皮纸上的中国画”
是 “海上观潮”艺术系列大展的重要展项之一
100余幅桑皮纸国画佳作 邀您一饱眼福
赏新疆大美风光 感悟风土人情

桑皮纸上的中国画
——全国名家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3.8.17—10.15
展览地点
中华艺术宫0米层17展厅
展览集结了新疆和全国各地的美术名家,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人文风情及援疆成果为主要题材,以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为主要类型,绘就了一百余幅桑皮纸国画佳作,藉此展示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特征,共同开启艺术交流的新篇章。
展出作品欣赏

魏宝山《春华秋实》

吕剑利《雪域高原》

曹小钦《风雪奔牛图》

黄理国《起舞拉里昆》
编辑:王璐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