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

Josh Smith



展览日期
2023年9月2日-10月7日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六 11:00–19:00

画廊地址
108, rue Vieille du Temple
Paris, France


■ 《是》(细节),2002年




卓纳画廊于巴黎空间呈现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1976年生)的全新画展《与抑郁共存》(Living with Depression)。这是史密斯自2009年以来在法国首都的首场个展,也延续了此前不久画廊为艺术家举办的两场个展:同期举行于伦敦和纽约东69街两处空间的《幽灵》(2020),以及横跨呈现于画廊纽约19街三个空间的《情绪丛林》(2019)。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与抑郁共存》展览现场,卓纳巴黎,2023年



2020年,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史密斯与卓纳画廊合作呈现了“场外”展览项目《High as Fuck》。2023年春天,史密斯在卓纳线上展厅推出了《工作室新闻2》,呈现全新的手绘独幅版画作品,它们以艺术家在热带地区创作的日落和棕榈树等标志性绘画作为基础。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2021年

摄影:Jason Schmidt




“我有很多各不相同的小兴趣,我把它们都融汇到所做的创作里……某种程度来说,我好像成了一台打印机,把所有自己内心的事物都列印出来。”

——约什·史密斯
摘自《工作室新闻》,2023年6月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是》,2023年

聚酯棉布面油彩与丙烯

182.9 x 152.4 厘米



《与抑郁共存》反映了史密斯欲将自己及其作品推向全新境地的愿望。尽管艺术家的过往展览大多聚焦于特定的视觉元素——如死神、棕榈树、海龟,或者他自己的名字——但此次的巴黎展览更强烈地凸显图像的生动活泼,而弱化创作系列的序列性。展览呈现了抽象和具象的绘画,以及杂糅了这些视觉形态的各种复合创作。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是》(细节),2023年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爬梯》,2023年

聚酯棉布面油彩与丙烯

213.4 x 182.9 厘米




“与他所致敬的艺术家们——恩斯特·路德维希·基什内尔(Ernst Ludwig Kirchne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基思·哈林(Keith Haring)和克里斯托弗·伍尔(Christopher Wool­)类似,史密斯也没有用绘画来阐述某个项目。

相反,他在‘绘画中’思考。这种‘在行动中进行的思考’体现在他创作作品的数量上,也是他在自己的装置里刻意架构起来的一种景象。”

——安妮·庞特尼(Anne Pontégnie)
法国第戎“财团”美术馆非驻馆策展人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与抑郁共存》展览现场,卓纳巴黎,2023年



史密斯意识到,成功的绘画作品来自于强加在艺术家身上、或是由艺术家强行施加的诸多结构与限制。因此他挑战自我,减少了依赖鲜明的色彩对比及在过往作品中常用的高亮色调,转而选择去探索红色中的细微差别,由此统一起展览中的作品。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无题》,2023年

亚麻布面油画

152.4 x 152.4 厘米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与抑郁共存》,2023年

亚麻布面油画

121.9 x 121.9 厘米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1】《无题》(细节),2023年;

【2】《与抑郁共存》(细节),2023年。




“这些绘画仍然充满了诱惑,但又将流行可爱的风格置换成了一种更具颠覆性的表达。对待这些画,你必须从后门潜入,而不是前门。”

——约什·史密斯
2023年6月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与抑郁共存》展览现场,卓纳巴黎,2023年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星系》,2023年

聚酯棉布面油彩与丙烯

121.9 x 91.4 厘米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星系》(细节),2023年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闪电风暴》,2023年

聚酯棉布面油彩与丙烯

213.4 x 182.9 厘米



红色,对于现代和当代的艺术家而言,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复杂而诱人的色彩。在这些新作品的探索中,史密斯致敬了许多伟大的现代主义画家们,如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菲利普·古斯顿(Philip Guston)、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艾德·莱茵哈特(Ad Reinhardt)及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等,他们都曾创作过红色单色画,或是以红色为主调的绘画系列。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在菲利普·古斯顿(Philip Guston)的《绘画、吸烟、饮食》(1973),2023年;图片出自艺术家的Instagram。


阿尔伯斯曾说,他认为红色是最难处理的色彩,而劳申伯格正是应承了这一挑战而在1950年代中期创造出开创性的红色绘画系列。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1】约瑟夫·阿尔伯斯,《〈向方形致敬〉习作:潮湿与干燥》,1969年,图片由Phillips提供;【2】罗伯特·劳申伯格,《红色绘画》,1954年,洛杉矶弗雷德里克·R.·魏斯曼艺术基金会(Frederick R. Weisman Art Foundation)收藏。




“如果有个人向五十个人说起‘红色’——这种颜色的名称,那他们脑海中将会出现五十种不同的红。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红色会大相径庭。”

——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
摘自《色彩的相互作用》,1963年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与抑郁共存》展览现场,卓纳巴黎,2023年


▲ 观看史密斯在工作室中的日常
视频来自艺术家Youtube频道


史密斯很清楚红色的渊源及历史重要性,而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创作每一幅新画——它们对形式与画面的回应方式非常极致,以至于每一笔、每个记号、每块色彩都与其他形式元素紧密而错杂地联结在一起。

描绘纽约建筑环境的画——让人想起史密斯在《幽灵》中首展的那些城市风景——在猩红、深红、樱桃红或红褐色调的映衬下,呈现出全新的视觉特质和内涵。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昆斯博罗桥》,2023年

聚酯棉布面油彩与丙烯

182.9 x 213.4 厘米




“史密斯的创作往往是快速并且带着一丝凌乱的,直到一幅特定的图像成为了他的第二天性、成为了某种模板。这种自发自动的特性开启了一扇门,使得笔触、背景,以及最重要的色彩会产生持续不断的衍变——同样随之开启的,还有我们对这些衍变的思考。”

——罗伯塔·史密斯(Roberta Smith)
《纽约时报》首席艺评人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约什·史密斯》,2023年

聚酯棉布面油彩与丙烯

182.9 x 152.4 厘米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万事万物的答案》,2023年

聚酯棉布面油彩与丙烯

213.4 x 182.9 厘米


▲ 史密斯分享新作主题和创作过程


史密斯在这些新作品里对色彩的关注,还强化了介于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张力。虽然他均匀地将颜料涂抹于画作表面,但在一些作品中,动物或是抽象的形态在背景中显得格外突出,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它们的色彩和轮廓则融化或是逐渐消失于背景中。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红色甲虫》,2023年

聚酯棉布面油彩与丙烯

213.4 x 182.9 厘米



人物、形状和形态,可能看来有如无伤大雅的色彩与线条的载体,但它们着色的手法时常会让人联想到身体的内脏。与此同时,这些作品仍然保持着鲜明的绘画性,而非“草率脏乱”(abject)的风格——这充分反映了史密斯对绘画媒介的敏锐与驾驭。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1】《红色甲虫》(细节),2023年;【2】《万事万物的答案》(细节),2023年。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伙伴》,2023年

聚酯棉布面油彩与丙烯

182.9 x 152.4 厘米




“史密斯的构图松散着充满整幅画面,这与艺术史上从德国表现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的种种先例有着鲜明的关联。不过,他并不拘泥于其画作可能让人联想到的任何艺术史时代的理论或文化语境。对他而言,所有的风格都是他个人绘画语汇中独立的元素。”

——玛格丽特·尤因(Margaret Ewing)
艺术史学者、策展人及作家



▲ 史密斯分享准备新展的感想
视频来自艺术家Youtube频道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约什·史密斯:与抑郁共存》展览现场,卓纳巴黎,2023年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收藏垂询

长按二维码


文字与编辑:Mary Stuart Baker
英文翻译:Qianfan
排版制作:Chantal





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卓纳巴黎|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个展《与抑郁共存》 视频资讯 David Zwirner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