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德文诗与浪漫主义音乐交织的起点,那么拉氏的浪漫曲则是俄文诗与浪漫主义音乐缠绵的终点。
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身兼作曲家、钢琴家与指挥家,集所有音乐才华于一身,是公认全方位的音乐家。且拉氏的作品,算是除贝多芬莫扎特等几位大家之外,最常被流行音乐所借用,或被电影拿来当作配乐的作曲家。
他是古典音乐界的巨人——192的高大身材,还拥有一双如巨人的大手,不但力道充沛又可以轻松跨越十二度音程,因此,拉赫玛尼诺夫所写的钢琴曲,每一首都挑战钢琴家的能力,让钢琴家又爱又恨。
在俄罗斯,自19世纪起,一直沿用“浪漫曲”(романc)一词作为一种声乐题材的名字,可以将其理解为欧洲的艺术歌曲,如同德语的利德,法语的香颂,浪漫曲是在俄罗斯的称呼。俄罗斯的音乐文化底蕴丰厚,它的浪漫曲(艺术歌曲)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惊叹。
俄罗斯浪漫曲是在俄罗斯城市生活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19世纪上半叶起,涌现了阿里亚比约夫、瓦尔拉莫夫、古里辽夫等“浪漫曲大师”;紧接着,俄罗斯民族乐派奠基人格林卡及其追随者达尔戈梅斯基大大丰富了浪漫曲的题材和表现力;之后,“强力集团”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继续开拓,赋予俄罗斯浪漫曲以新的面貌;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则使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达到高峰。
在革命前的俄罗斯,拉赫玛尼诺夫在移民西方后已经得到认可:巡回演出、高额报酬、公众和媒体的关注……但如果深入了解他的命运,就会发现:在这个外在的成功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充满了离别故土的痛苦,陌生人之间的孤独,同时也充满了不竭的信念。
“我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这样评价自己,“我的祖国决定了我的气质和世界观。我的音乐是我气质的创意,所以它是俄罗斯的。”
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创作了83首浪漫曲,他的浪漫曲是以俄罗斯音乐深厚的大众传统风格为依托,表现的是对俄罗斯深厚而细腻的热爱。他说:“我将用我的眼睛和心灵来表现我的祖国,祖国给了我丰富的创作灵感以及美妙的自然风光,这是我精神的源泉。”
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题材很广泛,大多表现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以及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在拉赫玛尼诺夫广阔的浪漫曲世界,有充满深深悲哀的沉思浪漫曲,有洋溢着热情、充满不安情绪的浪漫曲;有的如春天般清新,有的充满痛苦的情绪,有的则是描绘俄罗斯大自然美景。
早期浪漫曲更多是爱情诗,后期的浪漫曲更多是一种忧郁、悲伤的情绪,是孤独寂寞的悲剧主题,带有晚期浪漫主义的特点,这与他长期旅居国外、远离祖国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他的浪漫曲中,创作出令人惊叹地简洁、美妙、生动、丰富的内涵,且充满诗意的旋律。他们的题材无论多么不同,但都充满着激情和作曲家光彩耀人的才华,旋律与诗词和钢琴伴奏,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
如作品《梦》Son, op. 8, no. 5 (The Dream) ,音乐优美生动,意境深邃。
歌词大意
我亦有土生土长的故乡,
它的美使我魂牵梦绕!
冷杉树在我头顶摇摇晃晃……
但这只是一场梦!
故乡的挚友安居于此,
围绕我左右,
说着地久天长的友谊……
但这只是一场梦!
诗人普列谢耶夫青年时被沙皇流放长达8年之久,流放期间的悲惨与痛苦自然不用多说,但是诗人以坚强的信念活了下来,他获释后仍然活跃于文坛,成为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翻译家。这首译自德国诗人海涅的《梦》无疑寄托了他追求自由和美好前程的理想抱负。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也有相似的体会,他由于种种原因离开祖国来到美国发展,其间也经受了不自由、痛苦,饱受乡思的折磨,拉赫玛尼诺就是在这种创作心境中谱下这首抒情作品,此曲亦成为了拉氏浪漫曲的代表作之一。
在拉氏的浪漫曲中,钢琴伴奏地位与人声同等,彼此相互独立并且相互协调,这也正体现出来了他浪漫曲创作之中的最大创意以及构思,由此使得浪漫曲成为了一种更加复杂的人声与钢琴的二重奏。
比如《这里多好啊》Zdes’ khorosho, op. 21, no. 7 (How Nice It is Here)之中在其后半段钢琴伴奏使用了与人声相互对立的旋律,由此旋律将人声本身的空档进行填补,并将其串联起来,使得音乐本身的流动性变得非常强烈,也促进了钢琴与人声之间的动静结合。
歌词大意
这里多好啊……
看呐,远处河流波光粼粼,
如同火焰跳跃不止;
岸边洼地浮翠流丹,
而天空云朵纯白一片。
无人在此停留。
这里一切寂静。
此地,只有我与神同在。
噢,还有鲜花与老松,
还有你,我的梦……
能够发现这些作品的间奏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尾声与间奏了,而是它就在整个作品的段落之中,比如《这里多好啊》的尾声,一般可以不将其看作是结束,尾声也并没有开始,只是像乐队一样进行旋律交接一般,钢琴很自然地接过了人声,把歌词从有变成了无,这样使得感情变得更加含蓄。由此就使得声乐与器乐相互融合并合二为一,最后产生了一种延伸式的情况,体现出来了一定的整体性意义。
拉赫玛尼诺夫是不朽的,因为他留给后人的83首浪漫曲,记录了那一个时代的心声,摹画了彼时的历史风貌,并运用他的天才,将浪漫曲的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使他的创作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他本人则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据了一个无人能够替代的位置。
明星女高音安娜·奈瑞贝科将在10月4日首次广州献唱,演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拉赫马尼诺夫、柴可夫斯基,三位俄罗斯作曲家共25首歌曲,诚意满满。
再下一篇曲目介绍中,剧院君将带出第三位作曲家——“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老柴的大部头大家都熟悉,但柴氏亦将毕生才华与情感写进了他的百余部浪漫曲作品里。
当今歌剧界最炙手可热的
国际巨星中国巡演之旅
期待万千 众所瞩目
仅广州上海两站
广州站仅此一场!
2023广州艺术季
女高音安娜·奈瑞贝科独唱音乐会


2023年10月4日(周三)19:30
广州大剧院 歌剧厅
惠民价:488 688 888 1088 1288 1488 1688
(原价:688 888 1088 1388 1588 1788 1988)
年费会员可在惠民价基础上叠加会员折扣
*本场演出开放乐池
时长:约95分钟(含中场休息15分钟)
* 每人一券,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 演出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敬请留意。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限时立减:即日起,下单原价1588 1788 1988票档,可在其惠民价基础上享立减100,年费会员可以叠加会员折扣。
本场演出设有学生票专属区:二楼指定H区:399元(原价1088)学生票仅限学生银卡账号购买,每账号限购一张,下单请选对应二楼H区1088票档座位。学生银卡9.5折优惠与专属学生票优惠共享名额(限购1张)
*学生票入场要求:须出示本人有效学生证


音乐会曲目
PROGRAM
演唱:安娜·奈瑞贝科
钢琴:伊琳娜·索博列娃
Soprano: Anna Netrebko
Piano: Irina Soboleva
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宁静的夜晚
沒有从高处吹来的风
永恒的爱
在格鲁吉亚的山丘上
在玫瑰与美酒的国度
朱莱卡之歌
迷恋于玫瑰的夜莺
太阳的赞歌
(选自歌剧《金鸡》)
渐渐稀薄了,飞跑的层云
终曲(融化的一场)
(选自歌剧《雪之少女》)
仙女
仲夏夜之梦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窗前
回答
梦
这里多好啊
噢,不要哭泣,我的保罗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早春
如此健忘
疯狂的夜晚
为什么
小夜曲
我是否身处在没有青草的田野?
日落
那一天,是否寂静如夜?
*曲目以现场为准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 安娜·奈瑞贝科与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G)签有独家录制协议
* 奈瑞贝科女士所佩戴珠宝品牌为Chopard萧邦
* 摄影 © 2023 Olga Rubio Dalmau
或许你还喜欢
【浦发银行购票优惠】
【农商银行购票优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