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偏锋画廊于8月20日推出“心令如山: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群展”,集中呈现8位70后艺术家的水墨绘画及装置作品,从媒介、语言、形式及主题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下个体对水墨语言的理解与探索。“心令如山”即是面对这一媒介语言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参展艺术家

谭军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197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工作与生活于长沙。


作为新一代水墨艺术家,谭军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全然天真、炽热地投入在画面中。因此艺术家的绘画与其内在性情保持绝对的忠诚和一致,作品中揉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艺术家直面自由和孤独的思绪。在他的绘画中,可以看到纸本与画布的异质感,画面的交界处出现的微妙分界,让原本就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画作,格外散发一种超脱的自由之感。谭军对绘画的纯粹态度,在于表达艺术家精神性与情感性的真实。他的构图形式,回归到他创作之初伫立画面的孤独形体,带有强烈的观古喻今的转化,给观者留下深刻的时代感和介入现实的当代性。



参展作品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谭军 

观沙岭.56

2021

手工纸,墨,丙烯

215 × 200 cm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谭军 

观沙岭.57

2021

手工纸,墨,丙烯

200 × 215 cm




“观沙岭”系列,创作于疫情期间,每件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段特殊时间的痕迹。


虎,一个在东方有着特别文化涵义的形象,曾经被无数人描绘,象征勇气、生命力、战斗力、暴力、权力等等。我想借此形象寻求的是勇气、巨大的勇气。因为,这是疫情期间我最需要的。


以巨大的局部形象和尺寸,以虔诚的膜拜心态,塑造了这些单纯、天真与勇气的混合体。


造型上,采取拟人化的方式,同时,舍弃虎在文化上“老”的特征,去掉虎须,拟作少年儿童的状态,自然天真、无所畏惧。


语言上,采用惯常使用的手工本色长纤维云龙纸,配合矾水和纸张正反两面着色的技法,力求达成质朴古雅的语言特征。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谭军 

半天堂.37

2017

纸本综合材料

200 × 215 cm




恐惧和死亡,一直与人类如影随形,带来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悲伤,影响着整个人类世界,也深刻地影响着我。说悲悯,太过于抬高我自己了,我也只是这芸芸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可以说,有感于生命的易逝与脆弱,为了拯救自己的内心于安宁,我画下了很多脆弱、疲惫、惊恐、挣扎、茫然等等状态的形象,其中约一半是以动物形象来呈现的。这只灰色的鹦鹉便是其中之一。


通过这些既脆弱又顽强、惊恐又安详、疲惫又挣扎的生命,我自己某种持续的或者特定时刻的个人生存体验得以释放。


“半天堂”,是一种没有全然解脱的状态,但却也部分地得到了完满。这也可以说,是我对自己现实处境的一种自欺,是我想成为人而不能的一种隐喻。我所有的作品、所有的形象都是这种状态的自白。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谭军 

物候记.53

2017

布面拼贴

35 × 35 cm




除了对纸本综合材料和布面综合材料的语言探索,我还尝试将这两种经验组合起来,最早创作是在2012年开始。鉴于原色长纤维云龙纸突出的纤维特性,我想进一步突出它作为语言的特性,因而想到了将纸张依据形象手撕下来的方式,尽量保留在手撕过程中纤维在轮廓边缘随意凸显的特征,并将它平整地粘贴在布面上,让纸张纤维再度参与到语言表现中来。


这种拼贴技法的第一步仍然是纸本创作的方式,勾线稿、喷矾水、上色,只是背景处理这一步骤不必了,因此可以根据纸张上纤维分布的状况来确定图形的位置,有意识地将特定的形象轮廓画在跨越纤维或者是涵盖纤维的位置,以便在下一步手撕纸张时留下足够突出的纤维特征。


撕下具体图形后,根据图形的色调和构思处理画布的色调和肌理。画布的选择根据构思可能是较为细腻的棉麻布或略微粗糙的亚麻布,通常画布不做类似油画的胶底,更像是把亚麻布当传统中国绘画中的绢帛或生宣纸在使用。然后用面粉自制浆糊将撕下的图像黏贴在画布上,待干透后继续调整描绘某些细节,或根据需要粘贴额外的单根纤维,完成的时间凭感觉定。



——谭军




展览现场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延伸阅读:偏锋 现场|心令如山








关于画廊   


偏锋画廊坚持对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洞察以及对欧洲及战后艺术大师的探索,并在两者的对话与碰撞中寻找各种可能的艺术力量。偏锋既是中国最早推动抽象艺术研究与发展的重要画廊,也是持续探讨具象绘画在当下多种可能性的主要机构。我们深信,艺术的体验产生于一个又一个的变革中创造的新世界;艺术家的作品正是探索世界的第三只眼睛。对于收藏家,偏锋为其提供专业知识,鼓励他们发掘个人独特的视角,只因两者的充分结合才能构建卓越的收藏。我们希望更多的藏家可以秉持鉴赏家的心态,更深入地理解当代艺术以及欣赏画廊发掘、重塑并坚信的艺术家。




其他垂询


王彧涵 Sophia Wang

sophia.wang@pifo.cn

M: +86 18210011135


邵萍 Apple Shao

apple@pifo.cn

M: +86 18310700176



偏锋 艺术家|「心令如山​」参展艺术家谭军  偏锋画廊 偏锋 心令 艺术家 谭军 中国 水墨 艺术家群展 装置 作品 媒介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