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上图:建造中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1995年5月1日,东方明珠正式投入使用

网络图源



当代艺术的发生需要特定的空间吗?不同的城市空间会给艺术家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于文化与艺术从业者来说,“北上广深”不仅仅是超一线城市的代名词,更在无形中背负着艺术圈层与知识阶层的文化属性。尽管在这个时代我们不再以地理上的绝对主义去界定城市的文化以及其中的人群,但是“某地的”艺术家这一抽象的判断与分类总是萦绕在我们日常的谈话与思绪中。无论是身在其中还是完全作为一个旁观者,特定的场域与个体之间互相塑造的事实是不言而喻的。

 

上海,这座几乎承载着中国人对现代性都市的所有想象并最早融于全球化进程的城市,其影响力究竟如何作用于生活在这里的艺术家与研究者?

 

由ASE艺术基金会展览“楼上的城市”出发,在艺术家崔洁、杨振中、徐震和策展人鲁明军的阐述中,上海这座城市与其创作的关系错综交织,而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个体,他们亦分别以各自的视角在今天这个日益不确定的现实中去重视自身的生活空间。这个“城市”,既特指上海,同时也指向一个国际化超级都市的抽象范式。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1990年与2010年的上海外滩

©Rolfe Winkler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时间回到1992年——作为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上海率先从计划经济的体制中走出,重续其自19世纪中期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沿海城市开始进入城市化急剧发展与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阶段。

 

而到1990年代末左右,城市化带来的福利与弊端均开始逐渐显现,刚刚从旧体制中走出的新老上海人,在混杂着兴奋与躁动的时代精神中,在上海这座乌托邦与控制器的轮番搅动下,飘零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艺术家徐震和杨振中便是在这一时期在上海开启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而彼时,出生于1980年代的艺术家崔洁尚在读小学和初中。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徐震

上海大概从1996年开始出现连锁超市。在这之前,几乎所有弄堂门口都有一个小杂货店,我们从小就在这些杂货店买东西,和杂货店老板也都很熟悉。但是大概在1996年、1997年,这些小店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标准的、工业化的超市。虽然它是那种冷冰冰、没有温度感的存在,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很新奇,也很便利;同时,很多外企开始进入上海,例如和我同届毕业的同学,纷纷进入国外的广告公司上班,这些会带给你一种“全球化”的感受。这种感受很明确,也会让你对消费主义、资本主义的态度发生转变,你的生活也因此开始发生很大的改变。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上:1991年,上海第一家连锁超市——联华曲阳店开业。

下:1995年,家乐福刊登在报纸上的招聘广告。

网络图源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崔洁

那个时候我在读小学和初中,我家的小区是1983年左右建造的公房,相当于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工人新村。整栋楼,乃至整个小区的居民大都互相认识或是互相知晓彼此的一些信息,因为都在附近的工作和上学。说到超市——我记得1995年的时候,我们小区附近开了上海第一家家乐福超市,这是上海最早的外资超市之一,虽然现在已经没落了,但在那个时候是非常洋气的。不过也就是在1995年之后,邻居们陆续搬走,新搬进来的邻居大都就不认识了。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杨振中

1997年,我跟着我所在的杂志社一起从杭州搬到了上海。杭州是比较悠闲的城市,到了上海便一下子明显感到节奏变快,工作变得异常忙碌。刚到上海的时候我非常不适应,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就是到处都是塔吊,到处都在建摩天大楼,空气也比较差,灰蒙蒙的一片。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或许是出于自身的敏感度,对于上海这座全球化城市的适应与不适,很快催生到了身居其间的艺术家的相关创作。在徐震的影像作品《喊》(1998)中,艺术家的情绪和存在得以纾解,同时也在汹涌的资本主义浪潮里掀动起了涟漪;杨振中的《你所忍耐的不能被你的忍耐消除》(1999)《我吹》(2002)和《轻而易举》(2003)都来自艺术家在这座城市中的居住体验,并最终以戏谑的手法获得表达;彼时的崔洁虽然还在就读中学,但这座处于新旧更替中的城市所拥有的“未来”意象——那些乌托邦符号以及为意识形态所支配的建筑风格(例如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苏联美学以及包豪斯风格等),却正在她的心中构筑着一种独属于那一时代片段的上海城市图景。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徐震®,《喊》静帧,1998,单频录像,4'AP

1998年,徐震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喊》。他将摄像机对准上海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大喊一声,受到惊吓的人群刹那间暂停了脚步,并转头将目光投向徐震准备好的摄像机镜头,而在那一刻,后者忠实地记录了人群本能的集体无意识的反应和表情。他期待有一天镜头中的人物能看到影像中的自己,因为,他的目的不是通过自己的喊声和摄像头唤醒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唤醒自己,以重识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系。

©艺术家及没顶公司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徐震

其实一直到九十年代后期,资讯都还是相对落后的。互联网是没有的,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你能接触到的当代艺术无非就是杜尚、安迪·沃霍尔、博伊斯和基弗,做影像的也就是比尔·维奥拉和马修·巴尼——就是这么些名字在整个中国大地上来回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末。虽然我们接触到的文化产品的品类是单调的,但我们还是试图从多元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当时我们这群艺术家就像城市里的“游击队”,或是说“野狗”一样。而并非现在这样——当圈外的观众在开幕式上遇到你的时候,会觉得你是一个行业里的艺术家。


但是,那时艺术家的“自恋”程度比现在要高得多,因为没有人了解、尊重你,你若不自恋,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情绪性的,或是说属于生命体验的东西,便会随之生发。然后你会看到,大家纷纷对城市产生了兴趣——因为在那时社会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中,城市生态的变化最能带来具有刺激性的空间和主题。就像杨振中在“轻而易举”系列里用手托起东方明珠……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杨振中,《轻而易举》,2003,影像,1分钟,无缝循环

©艺术家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杨振中 

确实如此,实际上就是有感而发。比如我的《你所忍耐的不能被你的忍耐消除》,记录了一位外地人在上海市中心焦急寻找厕所的过程。因为很多人都会碰到这种情况——在这种密集的城市空间里,并且还是一个不太熟悉的地方;《轻而易举》其实也不需要解释太多,它肯定有来自我对于上海城市个体体验的部分。它不是批判,而是一种表达。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杨振中,《你所忍耐的不能被你的忍耐消除》,录像,1999

©艺术家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徐震

我们这一代(出生于1960年代末年到1977年之间)经历了九十年代的城市化,并开始接受国际化带来的那些“规范性的”东西,可以说当时我们创作中最大的主题就是城市。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城市里,很多“问题”就是城市与人之关系的问题。比如说,2000年之后,我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出国参加展览,日韩、欧洲、美国、东南亚到处飞,但是我们的视角是着眼本土的,具体来说,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和全球化的问题。后来我发现,这种状态基本到我们这里就结束了。大概2004年、2005年的样子,“中国热”就开始退热了,中国的“本土”叙事,在西方开始退潮了。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完全消失。在那之后,我们关注的话题也就自然发生了转变。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或许并不存在完全的“上海艺术家”,因为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是复合式的,不能仅仅以地方性对其进行简单分类。但是“在上海”这一状态,仍然会为艺术家提供一些在其它中国城市所没有的差异性。明末清初,上海地区曾出现以董其昌、陈继儒、沈士充等人为代表的“松江画派”,而在上海开埠之后,以“三任”、吴昌硕、虚谷和蒲华为代表的“海上画派”也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而,“上海艺术家”不能完全被认为是一种偷懒的认知标签。一个艺术家选择上海和不选择上海,必然有其自身的理由。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鲁明军

我是2020年6月搬到上海的,迄今刚好三年。每年我都会在上海策一至两场对自己而言比较重要的展览:2020年,我在K11策划了“绝地通天——王兴伟、徐震、宋拓联展”,2021年在沪申画廊策划了大型群展“靡菲斯特的舞步”,2022年是复星艺术中心的“形而上器:刘建华个展”,今年在ASE艺术基金会策划了“楼上的城市”。之前我也策划过“疆域:地缘的拓扑”,其首展也是在上海。期间我也在北京、武汉、深圳等地策划过展览。从策展的角度而言,我觉得不存在城市之间的差异,区别主要还是体现在机构之间,更具体地说是机构负责人之间。


若非要做一个区分,相比而言,上海可能比其他城市更讲求品味、更为精英主义,但这其实恰恰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土壤”——正是因为它过于精致,所以更容易显现出当代艺术的质感。不过遗憾的是,即便如此,今天有质感的展览越来越少,大多还是在竭力地适应各种顺滑、正确的趣味和价值观,就像有人说的“当代艺术要么就是金融类,要么就是流量类”。这好像也没错,但这一直是我比较警惕的。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上&中:“楼上的城市”展览现场,ASE基金会,2023

下:崔洁,《招商局西港中心#2》,2021,布面丙烯喷绘 

©ASE基金会

“楼上的城市”由鲁明军策划,展览从上世纪90年代末艺术家对于城市生活的关注开始,到2000年初,人们对于超级都市的期待和构想,直至今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对于城市生活的自觉与表达结束。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徐震 

我其实在毕业之后北漂了一年,后来为什么回上海?主要是因为在北京“效率”太低了:每天就是聊天,过着文艺的生活,五湖四海来的朋友们白天来弹琴,晚上来念诗,熬到凌晨五六点,最后半年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啥都没干(笑)。但是我个人一直认为,起码在我那个年代,北京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城市,它有一种汇聚的力量,有非常大的包容度,能够包容来自中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多元的文化以及不同的想法。你每天会体验到很多出乎意料的东西。


当时我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中国的当代艺术重心,基本就是在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之间来回游走,以四到五年为一个周期。我从北京回到上海之后,时间大概就是1998年,除了自己创作,也开始策划艺术家自我组织的艺术项目,从做“晋元路310号”开始,到和杨振中、飞苹果(即Alexander Brandt)一起策划“超市艺术展”(1999年),“双胞胎”(“范明珍范明珠”,2002年)再到“快递展”(“62761232快递展”,2004年),包括比翼艺术中心在那十年间的一系列的实践,上海的艺术家开始逐渐汇集;同时,在几乎互相不认识的情况下,我们和主要活跃在北京的“后感性”群体,包括刘韡、孙原、朱昱在内的艺术家保持了同步,当时的情况就是京沪两地的艺术家同时隔空出手,而且方式都是自我组织。


所以我说这种城市之间的区别,我觉得蛮大的,但是现在就太趋同了。北京跟上海越来越像,比如说精致化和细分化。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上&中:“超市艺术展”现场,上海广场,1999年 ©没顶公司

下:“超市艺术展”告示牌的上方,恰巧是一位正面迎向历史废墟的天使。©Francesca Dal Lago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62761232 快递展”,上海比翼艺术中心,2004年。

展览由由42位艺术家和15位快递员参与。

图一为参与项目的快递员合影。©没顶公司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特别项目“‘62761232 快递展’档案”现场,“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城市叙事”,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2019。项目以文献和档案的形式对2004年的“62761232 快递展”做出了回溯。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崔洁

我完全同意艺术家是复合的,尤其是在当下,交通便捷,不可能简单地分类。这里面也还有心理上的身份认同——譬如我现在住在上海的松江,在此之前是在北京,我觉得地域性的差异越来越小,虽然上海和北京仍然是大部分艺术活动的发生地,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在其它地方居住和创作,我觉得差异很小,或者因人而异。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崔洁,《上海建行大厦 2》 ,布面丙烯,2021

©艺术家及天线空间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鲁明军 

我补充一些文化层面上的内容来回应“差异性”问题。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实际上是由上海的知识分子发起的,前段时间为了纪念大讨论三十年,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先后举办了主题讲座,王晓明、许纪霖、陈思和等当时参与的部分学者再聚首,回顾、反思过去三十年来人文精神和知识分子境遇的变化。知识分子因为本身的公共属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体,所以真正改变知识分子结构和属性的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媒体。1990年代还是学院知识分子和纸媒的时代,比如左右之争,主要依赖当时几家重要的纸媒《读书》《天涯》等;后来,微博出现以后——此前的博客是一个短暂的过渡,媒体的属性彻底发生了变化,并造就了一批新的公共知识分子(就是“公知”),里面很多还是学院知识分子,也有不少媒体从业者、民间学者、包括明星等。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上海进入全球化体系的这三十年,实际上也正是上海以及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三十年。每个时代的人们必然会遭遇来自其自身时代的问题,同时也拥有着特定的机遇。相比三十年前,在2019年后,当全球进入一种更为保守的全球化进程中时,上海的年轻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又面临着一些什么新的问题?不同代际的艺术家与知识分子的处境又有什么差异?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上:杨福东,《第一个知识分子》,2000,彩色C-print ©艺术家及香格纳画廊

下:“楼上的城市”展览现场,ASE基金会,2023 ©ASE基金会

从《第一个知识分子》开始,杨福东就将目光投向都市知识分子群体。背景中隐约可见的摩天大楼提示我们,艺术家关注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的下海潮。大约至世纪之交——也就是杨福东拍摄此片的前后,他们中间有的已成了商界精英,有的则倾家荡产,一去不返,还有的从此流落街头,不知所终。《第一个知识分子》无疑是对那个疯狂时代最精准的刻画。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徐震

单由我们来说其实还是片面的,因为年轻艺术家的真实生态还是需要在他们自己在生活里体验,我们可能免不了用一些过来人的观念去衡量是非以及有效性等问题。比如在ASE基金会当下的展览“楼上的城市”中,杨福东、杨振中和我本人的作品,基本就是在前后一两年完成的,因为大家都在关注城市。但现在,年轻艺术家作品所关注的问题虽然也隶属于城市这个空间(比如后人类、身份、性别以及族群),但城市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种唯一的对象,城市在他们这里是碎片化的。对年轻人来说,这个问题本身甚至可能都不属于考虑范围——他们会觉得“我生活和工作在上海”,仅此而已;但是当他们思考的问题和Instagram上某位国际艺术家能够产生共鸣时,他们更多的是生活在那种“陌生地带”上,它结合了对外部的想象和对本土的想象,又或者说,他们哪怕生活在上海,更多地也是生活在“某一种上海”里,在那种非常细分的国际化和城市化的“上海”里。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杨振中 

单从上海来看的话,此前的代际可能主要分为三个时期:较为早期的代表有余友涵和李山;再往后,回看这三十年,下一批的代表可能是丁乙和张恩利;而我和徐震这个群体基本活跃在1990年代末到2000年期间。现在的年轻一代依旧活跃,并且所处环境比我们那时更好。但弊端在于,那么多的艺术机构和画廊都需要艺术家,这同时也可能会导致艺术家被“快速消费”。不像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人会来消费我们,都是我们自己在那儿折腾。而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一出来,还来不及自己折腾就被市场和资本“消费”了,这对年轻艺术家是比较大的挑战——很多人不一定接得住,当然部分人还是会处理得很好。不过,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鲁明军

学术圈实际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微信、公众号的出现虽然没有改变原来的学术生态结构,但有一个变化是,学院知识分子又开始抬头了。因为此前很多学术论文还是限于发行量极小的体制内刊物,现在通过公众号大量转载,他们的观点也得到了空前的传播。与此同时,类似b站、抖音、小红书这些移动网络媒体也塑造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其中有老的,也有少的。相比之下,变化还是很明显,比如过去那些偶像级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在式微,今天一个人成名是分分钟的事,而人设崩塌也变得很容易,毫无疑问这与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这些变化不仅意味着中心的失落,其实也告诉我们,一切都处在贬值的过程中,这里指的还不只是知识分子,毋宁说是整个人文知识变得越来越廉价。


说到代际差异,其实在学院里面尤为明显,这个也跟近十年高校体制的变革有关,尤其体现在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身上。首先,我们要承认,人文知识发展到今天,每个学科的问题都已经变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虽然我们一直努力在尝试跨学科,但真正有效的对话越来越难,很多论文只限于专业内部的交流,有的可能不超过一百人,加上科研、教学压力,青年教师抽不出时间针对公共问题发言。所以,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都变得越来越职业化,越来越碎片化,他们跟另一拨完全走媒体路线的知识分子形成了两极,虽然也有能够两头兼顾的,但不多。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除却时代本身造成的差异,数字技术对于今日城市生活造成了结构性的改造,艺术家同为生活在这一城市空间及现实世界中的人,他们会如何应对这种新的变化?数字资本平台与城市生活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暧昧和危险——城市,这个20世纪先锋派乌托邦的现实空间载体正向另外一种为维度无限扩张。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崔洁

不管是“智能城市”还是工人新村,都是不同时代的城市规划项目,这里面主要是技术和历史的迭代关系,从模拟到仿真,算法可能没有变,只是时间被压缩了。谈到其中的非线性,我即将在伦敦的个展“高温景观”,思考了两种视觉时间——从瓷器到玻璃幕墙的视觉演化历史,两种需要高温烧制的材料和冷却物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感知方式的变化与大尺度事件(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或者只是一种虚拟的关系。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崔洁,《西非国家中央银行,阿比让》,2023,布面丙烯

崔洁在新近系列绘画“高温景观(thermal landscape)”中检视当代超级城市中的摩天大楼,并在气候危机的语境中质询此种建筑形式的正当性。现代主义的、带有玻璃幕墙的大楼与放大了的、似乎获得了人类形态的陶瓷动物并置;而后者似乎比摩天大楼更庞大,甚至意欲吞噬那些大楼。崔洁使用了在中国家庭常见的动物陶瓷装饰形象,这些陶瓷在1980至90年代批量生产以出口至西方,它们象征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现代中国生活变迁,也代表了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的文化输出及软实力。

©艺术家及柯芮斯画廊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杨振中 

我的理解是——当然,我以前在别的地方也曾说过,所谓的城市规划,实际上是一个人群控制的技术。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这种便利也是会让人上瘾的。当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还怎么抵抗?艺术家试图用创作来抵抗,实际上仅仅是摆出了一个抵抗的姿态,有时甚至就是自嘲。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完全脱离城市生活,你有意志这样去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大部分人实际上办不到这一点。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杨振中,《那雄那儿》,2007,单路视频

杨振中的录像作品常常展示了上海这座城市被操控和改造的都市图景与韵律,而在《那雄那儿》中,杨振中不仅再次扭转了大众对于城市空间的惯常认知,并且以一种并不纯真无邪的方式予以呈现。

©艺术家



 鲁明军

关于数字资本主义及其对人的野蛮掠夺,两年前我给《信睿周报》写过一篇文章《技术资本、艺术动物与积极野蛮》,我的观点基本没变。我认为“是时候重新思考当代艺术的政治性了。过去曾主导当代艺术的单一的政治向度如今已彻底瓦解,泛当代化看似一直在拓展艺术的边界,但丧失了政治性的无边拓展反而将当代艺术推向更为狭仄的窘境,其中最根本的危机无疑是艺术家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丧失,这又恰恰是其政治性的根源”。随着AI时代的来临,艺术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变得更为紧迫,这里不仅涉及艺术家,也涉及行业里的各个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20世纪初先锋派的技术乌托邦构想——要知道,不管是未来主义,还是构成主义,这些历史前卫派其实都诉诸技术的自动化和去人化;一百年后,AI对于人类的挑战,不正是历史前卫派行动的目标么?!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反转和颠倒:百年前我们相信并想象技术会改变人类的命运,百年后,当技术真的要改变人类的时候,我们面临的不再是如何捍卫技术,而是如何保卫人类。“毁灭与幸存”这一前卫议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



事实上,城市的问题远比此复杂得多——譬如当前充满战争威胁及气候危机时代中城市的垂危前景。谈论城市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谈论人类生存的问题——去谈论城市里具体的人,尤其是那些可能被遮蔽、被忽略掉的群体中的个体——在上海这样一个最能够代表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空间,一种被力比多政治驱动和剥削的经济体制里。

 

正如鲁明军所言,“城市生活其实也在不断地改变和重塑着我们的情感结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的纽带等,不可否认,这些在今天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定。理论上,近年经常被提起的情感转向、情动理论等,其实都多多少少跟我们的生命状态有关。”

 

于是,“在上海”实则成为了一种“陪伴”,艺术家用感性创作反应个体在城市中的感受,承载着情感的艺术作品成为沟通城市与人之关系的中介,重新缔结起人与城市相互依存、共生的相互作用。在愈加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反而更需要去期待艺术重新唤起人们对于城市的惊叹与欢喜,并造就若干引导人们更加“艺术地”去生活的一种可能性。





撰文:刘林

编辑:夏寒

编排:Tianhui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艺术图书馆内景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关于ASE基金会  


ASE基金会是一家立足于中国,拥有全球视野的非营利性基金会,致力于支持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和学术层面的研究整理。基金会共有四个功能:永久性的艺术收藏、ASE·空间、ASE艺术图书馆和艺术赞助项目。


ASE Foundation is a non-profit foundation based in China with a global perspective, dedicated to supporting the popular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research and organiz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It features four functions: permanent art collection, the ASE·Space, the ASE Art Library, and art sponsorship.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www.ase-foundation.com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

欢迎扫码预约参观!

   
ASE推荐|当代艺术“在上海”:被城市重塑的创作与生活  ASE FOUNDATION 艺术 城市 上海 生活 ASE 上图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网络 图源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