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汉美术馆观看《无声合唱团》
会有什么感受呢?⏯点击倾听

阅读延展
reading extension
“艺术的分贝:武汉美术馆听障人群美育体验课”是武汉美术馆针对听障人群开展的美育项目,旨在通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艺术美育课程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武汉美术馆也多次走进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将丰富多彩的美育课程、图书画册送进去,也将美育课堂搬进美术馆,邀请同学们走进来。
9月8日,武汉美术馆举办《ACS·繁星说》艺术分享会,本次活动我们特邀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第二聋哑学校师生及热心公众来到现场聆听艺术家的分享,了解作品《无声合唱团》背后的艺术故事。
艺术家李博将借助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通过“无声合唱团”的教学方法,引导现场观众通过感知声带、喉头等身体部位发出的振动频率来感受声音,探索艺术疗愈的无限可能,用艺术体验的方式加深听障儿童与其他人的沟通与了解,唤起社会公众对听障人士的更多关注,共同感受生命力量,艺术的力量。


活动现场,武汉美术馆宣教部李沉老师向观众介绍本次活动主题以及无声合唱团创始人、参展艺术家李博先生的创作经历。

△李沉为大家介绍本次《繁星说》艺术家李博

李博在展厅《无声合唱团》的参展作品前,为同学们分享他如何与大山里的无声儿童结缘,这些孩子们又是如何克服心理障碍,通过反复的训练一步步融入律动的世界,最终在舞台上绽放光芒。

△艺术家李博的分享充满力量


△大家认真倾听,用心感触
同学们被来自大山,充满了勇气和力量的小伙伴们所感染,用手语频频互动,表达自己的钦佩和感动。

李博引导同学们通过多种艺术体验形式真实地感受多元的世界。他拉着孩子们的手来到作品《默祷》前,带着他们去抚摸麻绳编织的肌理,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绪。

同学们纷纷上前触摸,感受画面上嘴唇的不同纹理所传达的不同心境,体会艺术创作的力量。


艺术可以让人们无障碍沟通,拉近彼此内心的距离,我们可以试着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同学们在报告厅沉浸观看《无声合唱团》视频
打击乐专家钱光曦带领音乐教师团队为同学们演奏气势磅礴的中国鼓,以节奏的律动敲击诗赋的雄浑,给他们视觉与振动的鼓乐盛宴。
△同学们观看中国鼓演奏
现场,李博向同学们传授了“无声合唱团”的教学方法。在过去的几年,他经过不断地观察与尝试,学会运用其他媒介帮助孩子们从震动频率、气息、体表肌肤中感知声音。这一次,他带领同学们从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式中学习发声。

极目新闻记者肖颢摄
鼓点引发声带、喉头等身体部位产生共振频率,通过不同节奏的鼓声能深入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同学们在李博的鼓励下,逐渐打开心扉,全身心投入训练,鼓起勇气张开嘴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视频长达2分钟,但请您耐心看完
感受同学们发出的『啊——』的音量
体会他们对表达的渴望

△同学们跟随李博学习发声,眼睛闪烁坚定的光芒
随后,音乐疗愈师宋晓玲老师带领大家调整呼吸,进行音声疗愈。用特定的乐器声波(舒缓的乐器声)与人体共振调频,帮助同学们放松压力。大家分组练习,运用课堂学习的发声技巧,通过乐器锣感受音律,与老师一起共创演奏。



△同学们在报告厅感受音声疗愈
艺术链接平等与爱,打破沟通的障碍,跨越语言的壁垒,让更多的人走进特殊群体的内心世界。共创过程中同学们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人建立更深的情感交流。
△无声的共创
在这个特殊而奇妙的场域里,他们不再受到语言和听觉的限制,跟随声音振动的频率,被温暖被疗愈。
活动最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用文字和图画在武汉美术馆“无声合唱团”定制小卡片上留下感悟。





△来自孩子们的童真寄语

△影像记录有爱时光
未来,武汉美术馆将继续构建平等、多元与包容的公共文化艺术环境,通过美育活动传递艺术的力量,用温暖与爱照亮特殊人群的生活。

△扫描二维码,即可回顾本次活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