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文章已获“一条艺术”(ID:yitiaoart)授权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95后”艺术家高嘉璐,艺术学院科班毕业,而她上大学前都是自由创作,没有受过兴趣班、艺考班的规训。

她自创字体,像画画一样写“书法”;按自己的想法绘画,自成一派,经过学院教育后,早期的创作不断延展、丰富,形成如今的独特风格,并仍保有天性。画中充盈着人物、看不懂的文字符号和线条,还有丰富的具象元素,这些都是高嘉璐给观众留下的线索,吸引大家走进她画中的世界。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复活节”展览现场‍
沪申画廊,2023

8月下旬,高嘉璐的新展“复活节”在沪申画廊开幕,我们到展览现场和她聊了聊创作的故事。在聊天过程中,她说的最多的是“不刻意”,如同她的创作历程一样,自然生发,不受束缚。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在展览现场
我们在8月的一个阴雨天,去往了外滩的老洋楼,看一个名叫“复活节”的展览,听上去很有神秘色彩。而一走进展厅,视线就被缤纷的色彩,布满画布的各种图案、元素所占据,被画中热闹的气氛包围。

高嘉璐身穿白衬衣走在这些画作旁,显得非常平静。说起作品的含义,她展露出“95后”少见的积极正能量,我们调侃道:“一点也不丧,很不年轻人欸”。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起源》,2022
布面油画,80 × 80 cm
一进入展厅,就会看到一排“蛋”系列的作品。2022年复活节前后,有感于“蛋”所象征的涵义,如“希望”和“重生”,高嘉璐开始以它为基础进行创作。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幅作品《起源》中,高嘉璐用渐变的颜色绘制蛋的内部,如同宇宙之初。除了形状的具象,画面的其他部分都是抽象的笔触。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复活节”展览现场

沪申画廊,2023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平衡》,2022
布面油画,170 × 170 cm
接着,作品里开始出现高嘉璐标志性的图案、人物、线条、文字符号,在初始状态的蛋里加入了她的绘画语言。

《平衡》里,蛋里有她代表性的表情符号,像闭眼的、斜视惊讶状的表情。左上角则是打着腮红,向画框外眺望的蛋,很有喜感。她常常在画面里加入这些诙谐、丰富的表情符号,它们像是在对话,甚至还和画外的观众对话,又像是画外音,很有戏剧性,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复活节”展览现场

沪申画廊,2023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要有光》,2023

布面油画,180 × 160 cm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握》,2023
 布面油画,160 × 120 cm
抽象和具象的创作并行
随着蛋、人物与文字符号越来越融合,画面也开始变得抽象,如《要有光》里,椭圆形的蛋,彼此重叠,抽象为几何色块。而不时冒出来的表情、独特的文字符号和线条又给画面增加了趣味性。抽象和具象创作并行。
文字符号、图案在她的画作中随处可见,似乎在表达什么含义,可是细看又似是而非,语意抽象。吸引观众探寻文字背后的故事。这让她的作品有超出具象绘画之外的别样魅力。

“我想要这种叙事性,人物旁边会有文字,那观者就会想这幅画到底画的是什么,文字是很有效的方式,连接画内的人物和画外的观者。”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复活节”展览现场

沪申画廊,2023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左:高嘉璐,《守护》,2018
布面油画,160  × 120 cm
右:高嘉璐,《律动交响 第一乐章》,2023‍
布面油画,160 × 120 cm
除了“蛋”系列,这次还展出了“人物系列”,穿着复古服装的男女在街头漫步、低语,或是女子在中式元素图案的包围下,享受惬意下午茶。相比之前作品中更为闭合的外轮廓、平涂的色块,2023年的一些新作中,主体形象轮廓更加松动、轮廓内增添了一些具象符号,提供关于作品故事的更多信息,或只是一处闲笔。

“有些人物我会用隐喻的绘画手法,观者就会想接着探寻里面的故事。”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复活节”展览现场
沪申画廊,2023
“所以画面不全都是抽象的,还是有具象的部分,我想邀请大家来思考画面内容,有一定的叙事性会更好传达,但我又不想描绘一个一目了然的故事,还是留有一些想象空间。”

这些读不出的文字符号、看不懂的图形,像星星散落在画面,是艺术家留给观众的线索。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高嘉璐,《诗篇23》,2023

布面油画,80 × 80 cm

可以发现高嘉璐画面的文字符号,没有直接对古代书法临摹、没有复杂的表意,也没有像马格丽特那幅著名的《这不是一只烟斗》一样,纠缠进图像和文字的复杂关系中。

很多时候,文字就像画一样,笔划抽象为线条、笔触,与图案组合在一起。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2015年创作的书法作品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创世纪》(局部),2023
布面油画,120 × 80 cm
她写毛笔字没有临过帖,自创书法象形画,发明自己的风格、字体。也因此她对线条特别敏锐,用自己理解的书法去创作,没有书体的束缚,自由自在、天马行空。

她画中的文字符号保留着小孩子写字时的天真拙朴和想象力,字是圆润的,没有太多笔法、顿挫,是形似文字的图像符号。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复活节”展览现场

沪申画廊,2023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出游》,2017
布面油画,160 × 120 cm‍
从中可以看到一些高嘉璐高中时创作的风格
高嘉璐高中的时候,办了自己的第一个个展,浑然天成的风格受到不少好评,在这次个展后她决定继续作画,成为一名艺术家。

“我第一个展览的时候,有点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既然有这样画画的能力,那我就去画,我想要成为艺术家。有些人有别的能力,比如说音乐或者说其他领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都是独特的。Ok,那我找到我的了。”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Fairy Harmony》,2019
布面油画,30.48 × 30.48 cm‍‍‍
大学时,她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研究生的时候觉得本科学纯艺术,想换一点不一样的,所以选择了艺术教育方向,她想用创作产生更多联结。

每次和教授交流时,教授看到她的作品,会说:“很好,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继续坚持”,“那我就一直坚持下来了”她笑道。高嘉璐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生长。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复活节”展览现场

沪申画廊,2023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园中行走》,2023
布面油画,80 × 120 cm
她持续文字符号的创作,用油画融汇写“书法”时的水墨用笔和造型语汇,文字符号成为抽象绘画的主体。接着,在具象人物画中,它延展为极富表现力的线条、灵动的轮廓;或是变成画面里的一个小元素;或是融合油画媒介,成为书写性的笔触。画面变得更加简洁。
高嘉璐在创作中还加入了新元素,具象符号,让作品有了图示的阅读性和叙事性,符号的多义则让作品呈现丰富的意涵和想象空间。

从早期创作,到吸收新的元素并融会贯通,一切都非常顺其自然。作品中抽象和具象并行、画面笔触的变化,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她也不会根据画面主题来刻意组织相关的元素。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最后的晚餐》(局部),2021
 布面油画,160 × 560 cm
“我没有刻意地去想,要抽象或是不要抽象,就是创作到了一个阶段,就出现了这样的作品,回归到艺术创作本身,其实就是不刻意,所有的变化都顺其自然。”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在工作室
高嘉璐如今在上海和纽约两地生活。在上海的工作室位于一个艺术家聚集的园区。工作室是一个狭长的长条空间,有一面墙的落地窗,窗外是竹林。
当我们抛出一个惯常的问题,“工作室里有什么自己喜欢的收藏吗?”“没有,只有喜欢的画板、颜料和笔。”她回答道,工作室里只有创作,也只放和画画有关的东西。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工作室
她每天都会去工作室,“我一早会阅读,然后好好梳理一下思路,上午会比较慢节奏,午餐后就会去工作室。朋友圈我几乎一年只发一条,因为我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创作,我喜欢简单的生活。”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哈利路亚》,2021
布面油画,120 × 80 cm
生活中,她喜欢音乐剧、话剧、歌剧,“在纽约时,我常去百老汇,还有大都会歌剧院,回上海后话剧也看过好多场,它丰富着我的生活,但是跟我目前的艺术创作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画中的歌剧女演员还是透露出高嘉璐的爱好。

旁人看来,她是一个从小就展露出天赋的艺术家,而高嘉璐说对于画画,她把自己放在一个“好管家”的位置上。
“管家”意味着做好自己的职责,不会自视过高。“我有绘画的能力,那么我就努力做好,管理好我的天赋,做好我应尽的本分,所以我是很平静地去看待天赋这件事。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从来没有过。”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复活节”展览现场

沪申画廊,2023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高嘉璐,《爱是永不止息》,2023
布面油画,120 × 80 cm‍
聊到未来的新作,高嘉璐说她会继续“爱是永不止息”和“蛋”系列。“最开始我画了一对民国夫妻。我对民国的一些元素会比较感兴趣,以后会延展出更多的内容,也许会是不同场景下的故事。”

看展时,画面中有太多细节让人忍不住端详,高嘉璐说“会很高兴观众在探索自己的作品,与画中人物展开一段对话”。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编辑:李凝玉
责编:邓凯蕾

SGA沪申画廊 上海|一条专访|高嘉璐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