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词人晏殊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来感叹自然规律:美好的事物总是生命短暂,但同时又有新的美好事物破土而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今晚19:30线上播出的漫步经典之袁丁、秦立巍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以“似曾相识”为标题,四部作品如似曾相识的归来燕,衔起了音乐史上无可奈何的落去花……

▲马克斯·里赫特 维瓦尔第
音乐会开场的是先锋作曲家马克斯·里赫特创作的《重组维瓦尔蒂“四季”》——春。在《重组维瓦尔第“四季”》中,作曲家运用当代技术,融合小提琴、室内乐和电子合成器,将维瓦尔第《四季》这部300年前的作品呈现出新的生命力。里赫特弃除了《四季》原作中75%的内容,余下的小段乐句历经不断重复编织、分层、循环,来自十八世纪的声音与现代风格的笔触交汇而成的气氛与效果,令人着迷。
▲小提琴独奏窦聪昶
▲柴科夫斯基 莫扎特
为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创作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灵感源自被柴科夫斯基敬为楷模的莫扎特。音乐主题柔和、甜美,柴科夫斯基把它献给德国大提琴家,同为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的威廉·费曾哈根。但这套变奏曲的主旋律并非源于洛可可,而是采用了洛可可风格的原创主题。
▲大提琴独奏秦立巍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音乐《纸牌游戏》作于1936年,他本人自撰脚本,由演员充当主要扑克牌,每幕代表一次发牌,共发3次,更具体地说是三场游戏,每一次发牌就加重一次对手之间的紧张情绪。斯特拉文斯基于1937年4月首次以指挥家身份亮相纽约,指导他的这部作品。序曲中使用了德利布《葛蓓莉亚》、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以及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选段。
▲指挥家袁丁
▲勃拉姆斯 海顿
最后一首《海顿主题变奏曲》是勃拉姆斯于1873年所作的一首变奏曲。虽被称为“海顿主题”,但作品中的主题“圣·安东尼众赞歌”经考证并非海顿所作。全曲结构为主题+八个变奏+终曲的形式。8个变奏安排错落有致,充满变化,乐曲以古典的变奏曲形式,创作出了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音乐会上演的四部作品里,四位作曲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致敬前辈,仿佛架起了一座座通向过去的桥梁;但有趣的是,他们同时又是各自时代最具新锐思维的艺术家,这些桥梁的一端是过去,另一端却是他们都不曾知晓的未来。
在本期线上演出的演前导赏中,主持人李杨薇与指挥家袁丁、大提琴家秦立巍将共同探讨作曲家之间、乐曲之间的玄妙之处:里赫特与维瓦尔第之间“交锋”,谁赢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的原始版本和改编版本有何区别?《海顿主题变奏曲》跟海顿到底有没有关系?在似曾相识的音乐中发现新的声音,音乐的世界便得以延续。
本场演出由央视网提供超高清播出信号,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以及多家网络平台同步直播,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播出页,亦可扫描下方各媒体渠道海报二维码观看。


















文案:李思易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摄影:刘方、高尚
视频:卢雨霏
编辑:高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