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沈尹默秋明集朱批手稿》


作者:张一鸣 编

定价:198元

开本:大16开

装帧:布面圆脊精装

出版时间:2023年8月第1版











点击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1



沈尹默《秋明集》初版,一函二册,中华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一月北京书局印行,版权页旁,粘着一张薄薄的勘误表。百年风雨,物换星移,勘误表穿越了历史烟尘与人世沧桑,终在书页里安然无恙。同样安然无恙的,还有书页天头上琬琰琳琅的手迹­——朱笔迻录《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距上一次系统阅读沈老诗词,已逝去七八载光阴,这次重对沈老手迹,我既觉亲切,又有一些新的感触油然而生。面对淡黄书页的薄脆、秋明长短句的深婉、朱笔小行楷的隽雅,面对这看似轻盈的一切,我反而触摸到一种分量,一种传统文人书法的深沉厚重。


书法的分量,本来有内、外两个层次。


一、书法外在形式的轻重。包括线条粗细,字径大小,笔画多寡,笔力轻重,笔速徐疾,笔势之豪纵与细谨,形制之巨幅与小品,书风取法之北碑与南帖,等等。这些外在形式的轻重,可以通过简单直观获得,依赖欣赏者的视觉活动即可基本完成,人的知性与理性较少参与此过程。


二、书法内在意蕴的轻重。包括书法作品的意蕴,如作品的文字内容与思想、书写的历史背景、字体风格背后的审美价值取向等;也包括书写者自身的意,如书法家的思想、襟怀、学问、人生经历等,即传统文人书法强调的道德、政事、学问、辞章『一体化』的全幅人生实践。二十世纪以来,书法告别了它原先与之『一体化』的知识生产、文化创造过程。书法不再与政府机构的日常文书运作、学术文化的研究撰述、文人之间的日常尺牍往还等文化活动同步共生。毛笔退出日常实用书写,文人群体逐渐在书法家队伍中消失,书法的内在意逐渐轻如薄纸。



2



沈尹默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更是一位文学家、教育家、诗人、词人。这些不同身份的划分,受制于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若是在中国传统社会,沈尹默就只有一个身份:文士。文士(士大夫)终身信奉儒家之学,温柔敦厚、平和中庸,修身齐家、致君行道,『行有余力』再『学文』(《论语》),进而作诗填词,以书画陶冶性灵,『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苏轼)。因此,学而优则仕、居清要之职的沈尹默(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监察院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等),在书法上并不是用尽全力的,固然他平素也勤于临帖、不苟作书,但仍保持着传统文人『游于艺』的状态。与近代齐白石、林散之、白蕉等书家相似,沈尹默也曾发出『诗为第一』的感叹:


我无字不入诗,为诗坛之公认。平心而论,我之成就当以诗为第一,词次之,书法最下。世人不察,誉我之书法,实愧哉矣。〔一〕



这种自我评价,显示沈尹默仍为『诗尊词卑』、『余事』作书画的传统儒家文艺观念所深深影响。


在当代『尚技』派专业书家看来,沈尹默书法无疑存在着某些『瑕疵』。然而,这正是传统文人书法的本质所在。王羲之就对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表示不屑,说『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张彦远《法书要录》),反对在书法上一味耽溺,用尽全力。张怀瓘也说:『君子藏器,以虞为优。』(《书断》) 所谓『藏器』,指向的是随意自然、萧散适性的书写状态,不要在『技法』上过于刻意,显山露水。如果『技法』运用在书写活动中铆足了劲,那么书家的性情、学问就贯注不到作品中去了。


这一函二册《秋明集》,一万余字朱笔墨迹,沈尹默作于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字体以小行楷为主,偶带草意,整体风格清隽秀朗,端雅温儒。每页天头所书字,多以八行排列,每行约九个字,每个字径约八毫米。绝大多数字,笔画起讫完整,交代清晰,提按分明;结体上收放变化,向背参差,对比自然。以下就笔者一隅所见,对手迹中的部分精彩字例略作赏析:


用笔谨严:如图一,『安足致世用』之『致』,左『至』写毕,牵丝至右『攵』,非一笔画过,而是作提按,毫厘之间不失规矩。又如图二『來者堪追底用憂』之『追』字,极为端正,一笔不苟。手迹以行书为主,间或点缀一二极端正的楷书,正楷穿插在行书里,并不觉突兀,好比人在散步时偶驻足休息,眺望一下远处的风景,而后继续前行。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参差对比:如图三,『嘗試少成功』之『嘗』,『⺌』第一竖重笔下按,『冖』提笔作横钩,下『口』『甘』缩紧,使整个字右下部产生留白,与第一竖之厚实形成对比。又如图四,『但畏聒邻里』之『隣』,左右两部,大小收放,对比强烈,颇具抒情性。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变化呼应:如图五,『萬里寒刀騷』之『寒刀騷』,三字两放一收。『寒』之两点下拉,与主体笔画拉开距离,作纵势;『騷』字笔画多,字形较大;中间『刀』作收缩处理,『刀』之『丿』极为含蓄。又如图六,『西風飄落葉』之『西風』,两字连笔,『風』字极小,缩于『西』字下,似一个字,又与下『飄』中『西』『風』部件形成呼应,颇具意味。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逸笔奇出:如图七,『曉星不動長河迥』之『迥』,其『辶』部与沈老多数写法不同。沈老用笔承『二王』一脉下来,他在《我的学书经历》中论及古代两种用笔方法:『用笔有一拓直下和非一撮直下者(行笔有起伏轻重疾徐)』『前者是「二王」以来旧法,后者是张长史、颜鲁公以后新法。』〔二〕整体而言,沈老平素用『二王旧法』多一些,他不太喜欢在笔画行进过程中,作过多起伏、扭动变化。但是这里的『迥』,可能是写到一页的最后一字,节奏自然放慢了,情绪和缓了,于是写『辶』时有了较多的波折起伏之感,我们将它与同一页的『遊』字对看,就能明显感到这个『迥』似乎『逸出』了他平素用笔的习惯。手迹中此种抒情性极强的『逸笔』尚有多处。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图七


当然,此册手迹也同样存在『瑕疵』。举例而言,有书写笔误处(如『醇酒著人春夢里』之『里』应作『裏』),有败笔处(如『花蕊香』之『蕊』),有些笔画粘带痕迹较重,交代不清晰(如『文字黠者衒』之『字』,『老松卧雲壑』之『壑』等),有些笔画存在偏锋情况(如『老馬嘶故櫪』之『故』,『處世既匪易』之『處』等)。字径过小无法充分施展『拳脚』,书页纸张质地松薄,不少字迹明显洇化,沈老当时所用笔、墨、砚也可能不佳,种种因素,都导致了这份草稿存有『瑕疵』。然而,『瑕疵』并不能掩盖这份手迹整体的萧散随意之趣、自然适性之情,不能阻止这份手迹内在人文意蕴的涌现。


此一内在意蕴,指向了沈尹默的诗人、词人身份。


3



沈尹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健将,他发表在一九一八年一月《新青年》上的《月夜》,至今依然是中国新诗史上无法绕开的划时代之作。两年后的五月二十六日,蔡元培给沈尹默《秋明室诗稿》作序云:『余维吾国之诗……自以《礼记•经解》「温柔敦厚」四字为正宗……君所作,乃独不失温柔敦厚之旨。宜乎君所为新体诗,亦复蕴藉有致,情文相生,与浅薄叫嚣者不可同日语也。』〔三〕


短暂的新诗尝试之后,沈尹默的文学实践又回到旧体诗词的温柔敦厚,回到与自己性分相契的传统文体。相较于诗体的风格多样,传统词体更以『婉约』为正宗,『诗之境阔,词之言长』,长短句的婉约深隽更能表现沈尹默的儒雅内敛,因而沈尹默词之成就较诗为高。秋明词在民国词坛深获赞誉,如朱孝臧《题秋明小词》云:『意必造极,语必洞微,而以平淡之笔达之,在汴宋与苏晁为近,把臂九能,殆无愧色。』〔四〕冒鹤亭《跋秋明长短句》:『清言名理络绎奔赴,而中有奇采,如对列御寇见其御风泠然善也。』〔五〕这一万余字手迹中,《秋明室杂诗》五十九首,《秋明长短句》八十四首,且词稿的修改痕迹也更多,可见沈尹默在词上的用心。


《秋明长短句》的修改痕迹主要可归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为谐律而改。如《玉楼春》下阕『江南归梦有时醒』原作『江南旧梦人不醒』,『人不』不合律。《临江仙》下阕『知否酒痕稀』原作『身心两凄凄』,『心』不合律。


(二)意象增密,抒情深婉。在满足词律要求的基础上,一些字词的删改,增益了词的抒情效果。如《虞美人》(图八):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图八


乱山欲截东流住,却被东流去。浪翻孤月又多时,争信滔滔逝者竟如斯。  门前也有西流水,终与东流会。劝君莫问水西东,惜取飘花坠叶几番风。



下阕末二句原作:『君看流水直向东,恰似人生一去不回也。』用语过于直白,抒情欠含蓄。修改后,将直接抒情变为意象呈现,『飘花坠叶几番风』,融情于景,欲吐又吞。


(三)句法深折。《玉楼春》上阕『落尽香红风不住』原作『西风吹落香无数』。『西风吹落香』为主谓宾结构,句法平稳,改句『落尽香红』,主谓倒装,再将『风』置后,缀以『风不住』,句法结构深折,增加词境之婉曲。


(四)锤炼精深。《生查子·题稚柳画白桃蝶石》上阕『蝶梦乍醒时,犹记天台客。长立待东风,唯有玲珑石』,『长立』原作『静静』,『唯有』原作『款款』。原作以两个叠词分别描摹『玲珑石』之情态与『待东风』之状态,意脉不够紧密。修改后的『长立』『唯有』上下一气,更能表达『玲珑石』与『东风』之关系,且在『长立』一词中已含有『静静』『款款』的意思,『长立』用字更为老练。


(五)整体词境之拓深。如《水龙吟》(图九):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图九


一椽准拟幽栖,野烟漠漠迷林表。径回地僻,暗尘还惹,层峦自绕。花糁融泥,莺歌断雨,但余芳草。算西南浪迹,清游未试,春又去,人空老。  极目关河古道,倦沉吟,这番怀抱。故人不见,阑干依旧,酒边残照。去国兰成,登楼王粲,乡愁多少。纵云罗万里秋风动,也怕飞鸿杳。



此词有两处修改:过片处『极目关河古道』,原作『伫立天涯芳草』;下句『阑干依旧』原作『斜阳古道』。改稿将『斜阳古道』这一意象,提前至下阕开头,使词在过片转折处,顿生苍茫寥廓之感,远较『天涯芳草』更气势雄浑。


秋明词较少受晚清词的影响,取法乎上,继承北宋欧阳修、晏殊温润秀洁、疏隽深婉的词风,于寂寞闲愁与怨别伤离的抒写中,表达人生理性的反省与超越。代表作品如《玉楼春》:『与君俱是眼前人,领取从来无尽趣。』《浣溪沙》:『但恨花无人耐饮,此时堪赏莫停杯,人生何事待秋来。』《临江仙》:『闲愁不共岁华除,滴残红蜡,还解照流俗。』


此种词学上的祈向,与沈老在书法上问途两宋而不为清人拘囿是一致的。沈老书法一洗清末碑学书风重气势、略细节之弊,细腻闲雅,平易近人,不故作艰深而清隽儒雅。他的诗词与书法,共享着一种温婉深隽的风格,此种风格背后是岁月的磨砺、人生的沉淀。《秋明长短句》的修改痕迹,显示了沈尹默对语言文字的锤锻之功。一九二七年八月,沈尹默致信弟子顾随:『我词辛苦得来,仍余辛苦之迹。』〔六〕这些朱笔删改,即是沈尹默的人生『辛苦』之迹。此种锤锻,与其在书法创作上的锤锻,与其行楷书迹在用笔、结体及审美追求上的用心致虑,是互为一体的,都统一在沈尹默这一『文士』身份下。


4



近年来,多种沈尹默手迹陆续出版,对于改变当代中国的书法生态,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我认为当代书法可以有两种存在状态:『偏于艺术的存在』与『偏于伦理的存在』〔七〕。前者主要存在于展厅、博物馆、网络展厅等非日常生活空间;后者主要存在于我们实际的日常生活,包括平素案头阅读,居家室内悬挂,日常出入的城市建筑题字等。『展厅』书法是被『悬挂』起来,是与欣赏者保持一定『距离』的一个物,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艺术品。『伦理』的书法契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日久生情』,成为伦理的存在。


举例而言,正规出版物的封面题签,就是『偏于伦理的存在』。书籍是日常拿在手上翻阅、摩挲的,是与肌肤相触碰的,阅读过程是产生思想、情感交流的;那么,书籍封面的题签,其书法分量就要能够『压』得住这本书。沈尹默题签的分量,就能『压』得住《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出版),因为他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走过来的人。沈尹默题签的分量,也能完全『压』得住《诗经选》《楚辞选》《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文学名著(沈尹默一九四九年后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而题签)〔八〕,因为他是北大中文系教授,教授古典诗词,浸润于古典辞章之学,这就是文人书迹的分量。


所谓『压』得住,是指我们了解书写者,知道他的品格与学识、性情与阅历,我们仰慕他、尊敬他,认为他值得长久相处,愿意与之精神相交。不能令我们产生尊崇、仰慕之情(主要关乎人品与学问)的书家作品,我们不会将其长久悬挂于书房,我们很难做到与之朝夕『晤对』,哪怕他在技法上多么做到极致。除了审美经验之外,我们在书法欣赏、鉴藏过程中,还产生了道德判断、价值判断,这就是书法『伦理的存在』。书法『艺术的存在』与『伦理的存在』,不是非此即彼的,传统文人书迹大抵是兼而有之的,沈尹默书迹即为典型。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必然关联文字的意义深度,必然关联书写者自身的一切。诚然,无可奈何的现实情形是:当代专业书家越来越缺失传统文化,当代文人学者的字越来越差。但此一事实,并不能就此证明:断裂的文人书法传统在今天不可承续、不必承续。毕竟以文人书法为主流的中国两千余年书法史昭昭在目,毕竟由此书法史形成的文人书法文化传统、评价体系与审美需求,还在深深影响着当代人的书法审美接受。所谓『现代书法』『后现代书法』,妄图拒绝文字的意义深度,偶尔『先锋』一下、『玩』一下,未尝不可,但绝无可能成为当代书法发展的主流。


当沈尹默这一代人的背影日渐消逝,当以文官政治与科举制度为表征的传统社会已然瓦解,当我们处在科层制与分工化日益严重乃至扭曲的当代社会,书法的内在意蕴是否不存在了,不再重要了?


我认为并非如此。在『展厅』书法之外,当代书法欣赏者、接受者仍有更为丰富多样的审美需求。书法的『艺术的存在』与『伦理的存在』,理应能够共存。一方面,当前书法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日渐繁荣;另一方面,非书法专业的青年知识群体对书法的兴趣、关注与回归,也在日益增强。这两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传统文人书法在当代中国的再度复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日渐振兴的时代,文人书法的字外功夫、内在意蕴、伦理存在,一定会呈现别样的生机。沈尹默《秋明集》朱批手稿,也将是一件我们不断回望的近现代文人书法模板。


二〇二二年十月五日于上海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注释

一 沈长庆:《〈沈尹默年谱〉序》,《沈尹默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二〇一八年,第三页。

二 马国权编:《沈尹默论书丛稿》,岭南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第一五〇页。

三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第一〇八页。

四 吴耀辉、卢之章编:《凝静——尹默二十年祭》,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第一七页。

五 同上,第一九页。

六 赵林涛:《顾随与现代学人》,中华书局,二〇一二年,第八二页。

七 韩立平:《苏轼『书如其人』说之义蕴及对当代书坛的启示》,《书法》二〇二〇年第二期。

八 详见周维强《笔下云烟:沈尹默先生题签往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二一年版。





图书介绍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沈尹默秋明集朱批手稿》


作者:张一鸣 编

定价:198元

开本:大16开

装帧:布面圆脊精装

出版时间:2023年8月第1版











点击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相关图书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点击下方二维码购买图书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笔下云烟:沈尹默先生题签往事》


作者:周维强

定价:68元

开本:32开



供稿:左琦

编辑:李冰清

审核:况正兵

END




视觉书屋诞生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经营艺术图书的独立书店,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附近。视觉书屋秉持“艺术·人文·思想”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传播艺术阅读文化,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023年是视觉书屋的第25年,我们期待着将它一直延续下去。

武昌区中山路368号 / 027-88720311

书店营业时间:09:00-20:00

咖啡营业时间:09:30-20:00

新书推荐:文人书法的分量——沈尹默《秋明集》 崇真艺客

关注我们  成为书店的朋友

商务合作|微信号shijueshuwu01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