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旅法华裔大师赵无极、“作画的诗人”朱德群,到华人现代绘画的开拓大师吴大羽、以及将音乐、舞蹈、绘画融会合一的传奇艺术家谢景兰——这些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以他们手中的画笔伴随历史的跌宕起伏,绘制出一阙阙恢弘的时代篇章。即将于9月23及24日举槌的“佳士得上海拍卖十周年”系列拍卖,将于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时呈献多幅点亮时代的中国现代大师抽象杰作。
生于北京、定居巴黎,与米罗(Miró)和贾克梅蒂(Giacometti)建立友谊,成为中西艺术传统之间的桥梁——“无极”一词指没有界限,正如赵无极从油画、水墨画、平版印刷、雕刻以至水彩的多样化创作,亦同时拥抱不同文化身份而从不受约束。赵无极数十载的艺术生涯中,其作品见证另一个层次的超越,横跨时间和地点,呈现宇宙之美。目前,无极大师的作品遍布全球超过20个国家的150多个公共馆藏,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古根海姆美术馆(Guggenheim)和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等大型博物馆,皆将他的画作纳入永久馆藏。

赵无极(1920-2013年)
《16.02.64》
油彩 画布
65 x 81 cm.
1964年作
估价:人民币 8,500,000 - 12,000,000
此拍品将于9月23日佳士得“上海拍卖十周年: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16.02.64》创作于1964年,乃艺术家艺术生涯的黄金年份。画面色彩以红褐色、墨黑及纯白三色为主基调, 再由三色相加成不同的多个色阶及色调交相重迭。千变万化的运笔将较少的色彩组合成丰富而清透的空间结构,力图打造出无限深远的山水意境。完美诠释了 “墨即是色” 的中国传统美学,及其背后对高度单纯性与象征性的推崇。在前景红褐、白、黑色交错的细腻线条与粗犷笔触映衬下,旷远的背景引导观众进入更加深邃、超然物象的境界,拓展了空间的无限可能;似乎是可望的, 同时又是不可企及的;在可见的画布尺幅中似乎是有限的,但深度与距离却又是不可测的,这不仅是虚与实、近与远之间的对比,更是动态线条与静态空间的并置与对照。
赵无极(1920-2013年)
《15.3.63.》
油彩画布
16.5 x 22.2 cm.
1963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0 - 3,000,000
此拍品将于9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拍卖”呈献

赵无极(1920-2013年)
《莲花》
油彩 画布
38 x 46 cm.
1952年作
估价:人民币 3,500,000 - 5,500,000
此拍品将于9月23日佳士得“上海拍卖十周年: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呈献《莲花》是赵无极1950年代早期克利时期风格的绝妙体现,继承了他克利时期发展起来的抽象象征主义的浓厚兴趣。本作展示了赵无极早期对平面透视的探索,在画面中糅合大胆的色彩、东方书法线条和上古时期的图案,是赵无极融汇西方和中国传统的绝妙体现。作品亦是罕见的明黄色克利时期静物作品——画面以亮眼的明黄色为主色调,据赵无极全集记载,创作于克利时期的早期景物作品中除本作外,仅有另外一幅采用了相近的色调。近年来赵无极早期作品于市场备受关注,上一季香港佳士得的另一件他的早期作品《玫瑰》刚以逾2,200万港币的价格刷新这一系列的拍卖纪录。
赵无极(1920-2013年)
《1.10.81》
油彩 画布
73 x 60 cm.
1981年作
估价:港元 7,000,000 - 9,000,000
此拍品将于9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拍卖”呈献
赵无极晚期作品(作于1980至2010年)同样在市场上收到越发关注。蓝色亦是赵无极作品中最受市场追捧的颜色之一,现今艺术家单幅油画作品达到最高拍卖纪录的《29.09.64》的主色调便是蓝色。此拍品是艺术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风格的成熟融合,同时采取了赵无极备受追捧的“飓风时期”(1959至1972年)作品中的三层构图及1970年代中国泼墨特征。作品亦令人联想到晕涂法的画风。艺术家在画面上的光影间塑造了柔和的色调变化和渐变。融合欧洲油画技法和中国水墨传统的色彩和视角,《1.10.81》为一幅成熟而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凸显了艺术家1980年代职业生涯进入的全新高度。1980年代也是赵无极获得国际盛誉的时期——1981年赵无极在巴黎教皇宫举办的个人回顾展,随后巡回到日本五家博物馆。1980年代期间,艺术家开始了一段集中于北美及东亚的活动时期。从1980年由亨利·马蒂斯画廊的儿子皮埃尔·马蒂斯(Pierre Matisse)正式代理,到首次在他的故乡中国和周边地区举办多次个展,赵无极巩固了他的国际影响。他在1980年代的作品中散发的自信和活力植根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作为中国抽象表现主义发展的先驱之一,吴大羽同林风眠、 徐悲鸿等同为第一批留法的中国画家,留法期间受野兽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影响。归国后吴大羽任杭州艺专西画部主任,培育出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众多大师。他独特而大胆的抽象概念“势象”融贯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的哲学与形而上学,调合成一种个性强烈、色彩绚丽繁华而意象深郁的艺术风格。

吴大羽 (1903-1988)
《无题67》
油彩 画布 裱于木板
53 x 39 cm.
约1980年作
估价:人民币 4,000,000 - 6,000,000
此拍品将于9月23日佳士得“上海拍卖十周年: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无题67》从具象题材中萃取抽象之美。以抽象的笔触描绘出具象的小鸟,在形象中融入动势,而鸟作为艺术家自我形象的投射,是少见且重要的主题。作品画面色彩丰富、肌理厚重。画面以蔚蓝色、松绿石色、祖母绿色、柠檬黄色为主要基调,散发出明亮而柔和的光芒,力量感由内向外散发而出。缜密严格的色调变化、浓郁的色彩和厚重的肌理,融合成一股来自大自然的神圣能量。
与吴冠中、赵无极齐名且交情深厚,有着“作画的诗人”之美誉的朱德群,其思绪万千的油画作品使其声名远播,亦为西方抽象派带来新气象。朱德群的昔日同窗吴冠中,曾这样描述这位友人的作品:“远看像西洋画,近看像中国画。” 朱德群笔下的色块和几何线条,流露抽象表现主义的意味;而雄伟壮丽的山峰和河流,则又让人想起中国北宋山水画的风格。
朱德群 (1920-2014)
《创造力》
油彩 画布
97 x 130 cm.
2004年作
估价:人民币 2,500,000 - 4,500,000
此拍品将于9月23日佳士得“上海拍卖十周年: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创造力》一作创作于2004年,是千禧年后朱德群艺术成就的巅峰时期。艺术家1999年受勋首位华裔法兰西艺术院士后,个人事业达至巅峰,而此件拍品即是该时期的代表作。此作乃山水笔墨意趣融合光色抽象美学的集大成之作,采取经典的三段式构图,上半部分以大笔刷就,既有水墨中皴法飞白之神韵,又有抽象表现主义滴画、浸染之痕迹,多种色彩融合流动之中展现艺术家对媒介精准自如的掌控力,以及对东西方美学融会贯通的高超领悟。此作亦是极富律动感与音乐性的抒情诗篇。2003年,艺术家为上海大剧院创作史诗级巨作《复兴的气韵》,对画面音乐性的把握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创作于翌年的本作中色块与色点,冷色与暖色疏密交错,极具韵律,是声色相通的杰作。而这也将是此作自2004年完成后近20年来首现拍场。
朱德群 (1920-2014)
《1978年5月10日》
油彩 画布
46.5 x 62 cm.
1978年作
估价:港元 800,000 - 1,500,000
此拍品将于9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拍卖”呈献

朱德群 (1920-2014)
《T13》
压克力 纸本 裱于画布
32.5 x 50 cm.
1993年作
估价:港元 300,000 - 600,000
此拍品将于9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拍卖”呈献
作为法国华裔女性艺术先驱,谢景兰不仅擅长绘画与诗歌,同样在音乐和舞蹈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1948年,她随第一任丈夫赵无极移居法国。与赵无极分开后,她开始追求自己的艺术事业,虽然直到1957年她才正式开始艺术生涯,但这对她而言,更是作为一名现代舞者和电子音乐作曲家创作实践的延伸。谢景兰将舞蹈、音乐和视觉艺术在艺术创作中融为一体,令观者的所有感官都能和谐地感受其创作。

谢景兰 (1921-1995)
《无题》
油彩 画布
41.5 x 27 cm.
1975年作
估价:港元 280,000 - 600,000
此拍品将于9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拍卖”呈献
1970年代标志着艺术家绘画生涯的重要转折。本作作于1975年,是谢景兰艺术生涯的第二阶段(1970-1983)。在此阶段,她在作品中寻找和平与安宁,作品亦从抽象转向具象,以风景为隐喻。受南宋宫廷山水画家及老子与庄子中国哲学的深厚影响,她开始在画面上描绘梦幻般的风景——如太阳、月亮、雾、山峰和岩层,收放自如,在情感的表达与动态的挥洒中呈现出崭新的空间意识。
拍卖日程
9月23日 | 上海拍卖十周年: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艺术晚间拍卖
9月24日 |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拍卖|佳士得香港艺廊
上海拍卖预展
上海 | 9月20至23日 | 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香港拍卖预展
9月19至24日 | 佳士得香港艺廊
版权所有 © 2023佳士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