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野
《天真伤感之绘画》
■ 作品细节依次为:【1】《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2022-2023年;【2】《是谁在害怕G夫人》,2022-2023年;【3】《菲比》,2021年。
卓纳画廊伦敦空间即将在10月10日(下周二)为中国艺术家刘野(1964年生)的近期绘画举办个展《天真伤感之绘画》(Naive and Sentimental Painting)。这将是刘野的第二场卓纳个展,也是他自2002年以来的伦敦首展。
在他令人沉思的绘画中,刘野通过一套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独特语汇,探究着历史及符号表现的相融交汇,因而唤起了独特的观念性、情绪性的意涵。他的作品细致而平衡、渲染得细腻又丰沛,涵盖了各类美学和文化的素材。
刘野从他的童年记忆以及早年在欧洲接受教育的经历中汲取灵感,他捕捉了许多名人的肖像以及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和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等,以及演员阮玲玉、作家张爱玲,和从包豪斯到巴尔蒂斯(Balthus)的现代主义画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三十多年来,这些不同的参考素材一直启发着刘野,使他的作品既有着丰富的历史引述,又显得独树一帜。
此次展览探究了肖像创作的艺术史遗产,以及画面形式的可能性和细微差别。展览标题颇有趣味地参考了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999年的交响乐作品《天真伤感之乐》(Naive and Sentimental Music);后者本身则参考了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写于1795-1796年的文章《论天真伤感的诗歌》。
展览中尺幅紧凑、明暗关系强烈的作品,所运用的精湛技术可以与欧洲古典大师精准的笔法和画面处理的方式相媲美,如扬·凡·艾克(Jan van Eyck)和安东尼奥·达·梅西纳(Antonello da Messina)等。它们展现出刘野的绘画风格走向了细致而多元、内省又宽广的自然主义肖像之全新转折。他的每幅画都可被视为某种自画像——即便当中没有一幅描绘的是艺术家本人。刘野对细节和画面逼真度的精雕细琢,展现出他对绘画主题以及绘画媒介的深思熟虑和敬畏之心,而它们往往与艺术家保持着深厚的个人联结。
刘野的肖像绘画融合了不同的艺术门类、时间阶段以及表现形式,它们同时唤起并颠覆了刘野形式性及观念性的传统。这些作品的创作历经数月,有时还长达数年,展现了艺术家的独特能力,哪怕是他在以高度自然、具象的手法描绘主题时,也能将笔触与画面粉碎般地细化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抽象状态。
正如刘野所描述的:“创作一幅画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花费的时间越长,能看到的东西就越多。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元素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边缘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一切的边缘。这本身就是一个主题。边缘总是危险的,就好像一个站在悬崖边的人。”

展览中的绘画从文学艺术的灵感,到刘野的家庭和宠物,全面展现了他开阔的兴趣。在《是谁在害怕G夫人》中,艺术家的妻子正看着出自色域绘画先锋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的四联张作品《是谁在害怕红黄蓝》(Who’s Afraid of Red, Yellow and Blue, 1966–1970),她向上扬起的头以一片皇家蓝为背景,两边衬以红色和黄色的条纹。除了对纽曼创作系列的参考,这件作品的艺术灵感还可追溯到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现代主义几何图形创作,以及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的《X夫人肖像》(Portrait of Madame X, 1883–1884)。
在描绘本就会将多重参考材料层叠于自己作品之中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时,刘野从肩部以上刻画这位阿根廷作家,单色的背景以及类似纽曼风格的竖条,与博尔赫斯布满皱纹的脸和犀利的眼神达成了平衡。
在一组采用了明暗对比法、让人萦绕心头的绘画中,刘野描绘了由张曼玉饰演的角色苏丽珍,她是香港导演王家卫充满情调的电影《花样年华》(2000)及其前作《阿飞正传》(1990)中孤独的女主角。
在另一件作品中,卡通兔“米菲”——刘野最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之一——沉思地凝视着观众,她耷拉着耳朵的头倒向一侧。两幅兰花的绘画,在风格上以卡尔·布劳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的花卉和植物摄影作为蓝本,这是刘野反复回归的素材图像,此前他曾在自己的《书》(Book Paintings)系列中探索过。刘野的早期作品曾经重现了布劳斯菲尔德1928年出版的《自然界的艺术形式》(英语版为“Art Forms in Nature”,德语原版为“Urformen der Kunst”)一书中的跨页开本图,而在这里,他的花卉直接取材自生活,对肖像及物件的特性进行了观念性的探究。
展览中最后一组三幅的作品,展现了刘野的秋田犬“菲比”(Phoebe)和他的猫“闹闹”,这两只宠物在画中都以威严的姿态示人,为这一平凡普通的主题注入了庄严肃穆的气氛,也让人想起了古埃及的浮雕和十八世纪英国马术的肖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