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自生态文明概念提出以来,我国不断强化自然保护地立法,建设国家公园,在珍稀濒危物种恢复方面已卓有成效;而城市作为人类主要聚居地,对生物多样性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2023年春季媒传方向《信息交互设计》课程中,师生以数据作为创意胚胎,探讨如何通过社会计算及可视化设计,激励自下而上的生态社群涌现及自上而下的生态智能决策,激活本土生态创新策源地功能。值此2023年10月14日,今年第二个世界候鸟日契机,向全社会展示的作品涵盖生物友好大众传播、生态文创、自然疗愈、自然康养服务及公民科学平台等细分应用领域。同时在整个设计传达过程中,践行我们共建生命城市,生态的、伦理的、教育的及社会的责任。
#课程关键字
信息交互、数据故事、 可视化、生态文旅、生物友好
#教学团队
课程主持:曹静(设计创意学院)
跨学科联合指导:干靓(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郭光普(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嘉宾讲师:郑越升(坏打印机)、黎静波(小红书)、江垚(植南门市部)、宋昕霖(自然圣境)
#特别鸣谢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施雪莲 刘洁芸
选题一
助力崇明国家级鸟类保护区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及建设
过去20年间,各省市相继建立了观鸟组织,每年举办观鸟活动、面向公众进行环保宣教知识普及。崇明依托国家级鸟类保护区,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鸟者爱好者和鸟类保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崇明的人鸟共生建设语境。选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观鸟文创产品及公民科学模式创新设计,对内推动崇明当地居民与鸟类共生的价值认同,对外激发崇明观鸟生态旅游的新经济增长点,助力东滩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及黄渤海鸟类栖息地的可持续保护。
01 你好,观鸟人!——基于崇明观鸟人足迹数据的交互式可视化大屏

设计师
余雪韩、岳盈盈、段牧子
作品简介
作品基于中国鸟报中心2021-2022崇明观鸟数据,挖掘出188位崇明观鸟意见领袖,并反向追踪188位KOL两年间在全国的四十六万条观鸟足迹数据,建构大神观鸟时空图景。通过开发数据可视化大屏交互网页,以数据之美最大化人际网络传播效价,诠释如何跟随大神去观鸟,激活区域性观鸟亚文化社群。

通过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及数据艺术处理,构建全景、中景到特写的观鸟人故事,四个章节分别是崇明大神全国足迹总览、崇明观鸟概况、崇明观鸟人特写与观鸟艺术身份证。从多种维度解析观鸟人群画像及其时空足迹兴趣点,吸引网页浏览者,一步步跟随数据画布感受不同人眼中的观鸟人及观鸟活动,体会观鸟文旅的独特魅力,在数据中增进对鸟类、观鸟者及观鸟热门时空的理解及自组织行为,为崇明乡村生态文旅发展开辟自下而上的社群自驱新模式。
《观鸟人》项目介绍视频
02 跟着小鸟去旅行-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大屏

设计师
金怡 林煜 田梓昂
作品简介
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大屏可作为崇明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馆展示媒介,助力中国沿海地区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二期申报。作品首先聚焦鸟报中心,崇明片区2021-2022前100种候鸟观测数据,进一步扩展采集该100种鸟类的全球观测数据记录,集合了2年间全球六百多万条观鸟记录。

作品交互式数据大屏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自主探索中学习,通过浏览及点击任何一种鸟类图形,相关信息联动呈现,如居留型、生态类群、数量分布及全球占比、全年迁徙足迹动画等等。作品让保护区参访者,超越时空局限,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到该鸟类的迁徙信息。鸟类的迁徙过程实属不易,有的飞跃千百座高山,有的迷失大部队,有的慢慢吞吞拖延搬家,有的不顾生死,即使连飞好几千米也不停歇。尤其以崇明东滩为代表的栖息地、自然保护区成为迁徙路途中的鸟类停歇“驿站”,对于鸟类保护意义重大。希望读者通过本作品,共同感受庞大数据背后,隐藏着的一场场伟大而又顽强的生命迁徙之旅。
《跟着小鸟去旅行》作品介绍视频
03 鸟羽焕颜——基于鸟类色彩数据可视化的美妆文创系列产品

设计师
戴若妤 雷子熠 琚竞妍 王梓桐
作品简介
近年来,观鸟节活动逐渐兴盛起来,依托国家级鸟类保护区资源,崇明观鸟亚文化也正在崛起,但对于很多新手而言,观鸟还是一件高认知门槛的事。为了更大范围的让科学走进生活,激发新老观鸟社群涌现,团队聚焦挖掘鸟类的生态美学价值,跨界仿生美妆市场,开发生态美妆系列文创产品。

作品引入色彩审美的视角,就崇明地区2021-2022年所有的观鸟数据记录中,最有代表性的18目鸟类,各选美1种代表性鸟类,展开色彩分析,创作《鸟羽焕颜》鸟类彩绘IP,将线下实体鸟妆彩绘套盒与线上AR小程序相结合,打造O2O生态文创IP品牌活动。双管齐下激励鸟类科普美妆风尚的病毒式传播,将鸟羽颜色与眼妆形色结合,寓教于美的同时,科普观鸟知识,激起大众对观鸟的兴趣。作品同时引入品牌联合营销策略,探索未来美妆品牌、美妆直播及生态公益结合的双赢合作机会点。
《鸟羽焕颜》作品介绍视频
04 记羽——用户端观鸟成就记录收藏系统

设计师
金怡 林煜 田梓昂
作品简介
记羽(BIRDAIRY)——用户端观鸟成就记录收藏系统,设计定位旨在提升鸟类自然保护区的LBS生态文旅体验。团队通过用户研究,发现观鸟高峰体验具有瞬时性特征,聚焦初、中级观鸟者获得感及分享欲较差的用户体验缺陷,提出通过科普数据游戏化设计,升级现有鸟报中心小程序设计框架。系统通过API集成中国鸟报中心开源数据,将观鸟记录、鸟叫音频及小鸟照片数据,算法生成鸟类数字生命形态。游戏化科普小程序,分为“观鸟记录簿”、“私人典藏库”、“鸟蛋实验室”三个板块,让用户在贡献公民科学数据的同时,真正享受数据价值,通过将观鸟数据趣味可视化及多维实感化,增强用户观鸟分享欲、获得感及满足感,激活观鸟爱好者新老用户互动。通过数据生成鸟蛋、线下观鸟孵化鸟蛋、LBS智能游赏提示等多重游戏化机制激发新一轮线下观鸟体验涌现。
《记羽》作品介绍视频

选题二
助力云龙开辟生态游赏新模式
云南省云龙县位于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南缘区域,地处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的横断山南区,是我国濒危物种滇金丝猴最南的分布区和极为关键的保护地,也是西黑冠长臂猿最北的分布地,物种多样性丰富,是滇西生态示范县和大理州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也是我国880个地处全国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县级行政单元中的典型代表。选题旨在通过探索性设计研究,引入新媒体技术,探讨多维度的生态游赏模式创新设计,为云龙打造“在地”及“远程”的场所依恋沉浸体验,推动云龙生态文旅品牌的病毒式传播,以达到推动乡村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的生态文旅新模式,设计赋能人民富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01 星愈——基于云龙生物监测数据的动物疗愈冥想应用设计

设计师
石一辰 赵小雨 李欣瑶
作品简介
云龙地区自然资源充足、生物种类多、物种资源丰富,而自然界的运转迸发出有生命力的节奏感,团队首先基于红外相机影像数据,从时空、行为及声音,三个角度来分析研究自然节奏之美。时空板块结合影像、经纬度与海拔高程数据,探讨出没动物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及生物习性;行为板块引入AE视频编创工具,跟踪动物肢体运动(舍去外形),提取每种动物的骨骼动态韵律、伸展幅度及轨迹,探究云龙野生动物的行为姿态之美;声音板块,收集了不同野生动物声音,通过对其进行节奏、音调频率等维度的分析,横向对比不同动物的音高与音域,纵向对比同一物种雌雄不同行为、时期的声音,探究云龙声音景观的创作机会点。
基于前期数据研究成果,团队为云龙生态文旅,打造了一种远程沉浸式游赏新模式,即以设计驱动数据赋形,用户赋能,产业赋链,让乡村焕发自身独特的魅力。产品以保护区自然资源数据生成动物疗愈池VR场景,基于红外相机影像提取动物行为及声音数据,生成动物星云置入云龙上空,打造动物星空VR疗愈冥想应用。以VR平视、俯视、仰视视角,营造响应式生成的个体化定制疗愈池,带用户360度全沉浸式地拥抱云龙的星空山林,感受自然潮汐,步入心灵绿洲,疗愈身心。


02 鸟瞰云龙——基于云龙地禽鸟类数据的生存知识科普类情景桌游

设计师
刘隽语 刘可心 梁心怡
作品简介
团队基于前期对云龙地禽鸟类和与其相关物种的具体生态、行动、饮食数据研究,打造了一款兼具生物科普价值的严肃桌面游戏,通过为玩家提供沉浸式的游戏交互情境,启发玩家更深入地理解数据背后隐喻的生命故事,进而思辨鸟类与人类共生过程中、其生存习性、食物链和威胁源等问题。游戏中,玩家将作为调查员,模拟使用一种新型智能系统,代入鸟类视角,体会地禽在云龙所处的生境、食物链条件,及相适应的生存策略。游戏核心机制为威风与生存,玩家需要在保障自己的生存的同时,同时考虑鸟类复杂的繁衍生态系统。比如,与同性争夺领地、获得足够的威风值才能吸引异性繁衍后代;诸如时间及气候条件的随机事件,也可能带来新的危机考验。



选题三
助力同济大学建设生物友好型校园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作为NICE2035原型街所在地,这里将成为校区园区化、园区社区化、三区一体化“三区联动”3.0 版本示范区域。项目旨在通过探索性设计研究寻求与同济现有绿色校园品牌以及同济自然营造条件相适应的人与自然互动方案。以NICE,Next of Innovation, Creativity, Entrepreneurship 为创意目标,将大学校园作为自然亲和公共实验场域,通过数据研究及创意设计营造生物友好型校园,激活周边社区儿童、亲子、青少年及大学生对聚居空间、植被生境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兴趣社群,将环境教育从课堂之上,诱导向贯穿于整个校园生活的全过程观察之中。
01 遇见另一个自己——H5防鸟撞传播设计

设计师
孙韵涵、韩子萱、闫珂
作品简介
《遇见另一个自己——H5防鸟撞传播设计》是同济防鸟撞设计系列作品中的第一弹,以H5交互式叙事作品向公众病毒式传播。作品发布于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日,呼应2023年10月14日,即今年第二个世界候鸟日契机,以同济校园作为最小高密度人居环境示范,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研究者及民众共同思辨城市之中人与自然共栖的未来图景,共同探讨校园及社区的防鸟撞创新行动策源地功能。
作品的主角,黄眉柳莺作为全国鸟撞高发鸟类,也是同济大学的常见过冬鸟,我们从“它”的第一人称视角出发,带领大家历经迁徙、捕食、数次鸟撞威胁,最终共同见证“它”鸟撞前的死亡瞬间图景。整个页面由动态交互的插画、音效还有科普部分组成,旨在激发大家共情鸟撞瞬间生命逝去的惊愕与不舍。通过片尾防鸟撞科普,呼吁大家一起来参与“飞羽守护者”系列防鸟撞行动。



《遇见另一个自己——H5防鸟撞传播设计》视频
策划/导师|曹静
排版|孙韵涵
图文|2020级媒体传达全体同学
责编|雪青
同济设计点亮WDCC! WDCC主题展及工作坊丨创意社群:嵌入式、可感知与高交互 娄永琪教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演讲实录 喜报!我院教授当选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课程成果丨2023 Studio 2 Data Driven Life 以数据驱动行业革新 课程成果丨D&I与LVMH/DIOR可持续时尚设计 课程成果丨Studio2策展 · 设计史「循·常 Back to LOOP Days」在线展览 课程成果丨本科生Studio5:系统化视角下的学习设计与质量设计 课程成果丨交互式数据可视化设计 课程成果丨本科Studio5:功能性游戏设计与开发 同济iDVX实验室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课程成果丨第二届“同济-广汽创新设计策源营”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