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麟访谈 | 迟群:一根线本身的深度和可能性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赛麟空间《艺术家访谈》栏目,旨在通过与艺术家的对话,展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为观众了解艺术家提供一些多维的视角。 本次访谈邀请了抽象艺术家迟群,介绍艺术家的15年来的个人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带来的思考,在创作中呈现出的不断突破。
|
以下Monnie对迟群的采访,隐去提问,以艺术家第一人称阐述,发表前经过艺术家本人的审校。

迟群《红色的斜线-绿》布面油画 80x60cm 2023年
抽象打破了普通人想讲故事的心理,一旦把形式简单到一根线的时候,就赋予了它很多深度。我在院校学习的时候,有一点反叛,对当时流行的政治波普和“新卡通”绘画,有点想不通,觉得可以有点改变,但同时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当时我刚考上陈文骥老师的研究生,他让我们什么都不要画,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说“你们先去反思自己,感觉感觉”。其实我也不知道反思什么,就到处玩到处看,到处观察,或许就是陈老师的不限定,就让我变得主动和敏感,也改变了观察事物的方式。有半年的时间,我都在拍照、收集,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记录下来,晚上整理出来画小稿,一天画六七张。在大量的练习和对收集的图像抽离加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线很关注,就持续做一些与线有关的作品,陈老师也一直鼓励我,然后就继续做下去。迟群《椅子》纸上素描 120x80cm 2008年刚开始还是有具象的,后来发现是不是具象的东西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可能线就已经足够了,它们的组合和纵深,线之间的关系,都是我感兴趣的,就继续往下发掘,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直到最后出现在毕业展的那个纸上的作品。迟群《线-1》布面油画 60x220cm 2010年决定放弃具象的时候,是非常决绝的。因为当时我们学校很少用纯粹的抽象来表现的,所以内在的信念和老师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2010年离开学校后一开始展览机会非常少,感觉很孤立,但是我内心还是有一种信念,尤其是看到了西方和日本的发展脉络,对我是有支撑的,觉得抽象是有很多的可能性,所以有一种内心的冲动要去做。我关注作品的呈现是否跟我自身的状态相一致。用一种相对冷静的方式来体现我的生存生活状态。刚开始的作品是单层的,那时刚毕业,单身,没有特别多的经历。作品虽然用了复杂的手段,也真实地展现了当时我自己非常纯粹的一个状态。而现在的作品变得更复杂,更像织锦缎,有更多颜色的存在,是我自己慢慢对社会对历史对文化的理解,还有对亲情爱情的感受,包括了解了很多艺术家对我的反馈,所有这些汇总形成了我自己对当下的认识。当然每个时期都有它独特的面貌,跟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状态息息相关。迟群《影-1》纸上素描 120x80cm 2012年2013-15年的作品画面是有一点空间感的,那时对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关系比较感兴趣。但是越做就越觉得这个空间感并不是我最关注的。虽然空间感会让线变得相对丰富一点,观众也会被这种空间感所打动,我内心也会去向往人们对我营造的空间感的感叹,但我决定尽量不去考虑(笑)。我并不想呈现我的技术,不想表现视错觉的东西,我想让线的本身有自己的厚度,想表现线本身的深度和可能性,想让线本身具有一种重要性。我要让线展示出它自己的魅力,或许这条线就是我自己。去掉了空间感之后,我反而有一种更轻松,更纯粹的感觉,跟我想表达的东西更近。

迟群《橙-1》布面油画 60cmx80cm 2014年

迟群《折- 5》布面油画 60cmx80cm 2014年
中间有过挣扎,就像当年放弃具象一样。制作有空间感的作品,比制作我现在的作品轻松很多,画面效果也好把控,或许太容易达到的东西会让我对它有一种怀疑,会反复去思考:这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这种纯粹的探讨反而让我有了轻松感。
2016年到2019年的灰色作品,当时自己刚刚成为母亲,角色的转化带来了很多的不适应,好多东西在束缚自己,看不到生命的活力,只看到消耗。那时我整个人更倾向于用一种冷静的状态来做作品,觉得生命是在于一种平衡感和稳定感,平行线是让我内心更平稳的状态,也是来对抗外在的破坏和不稳定性。
迟群《一条竖线》布面油画 100cmx150cm 2014年
迟群《相交-蓝橘1》150cmx100cm 布面油画2016年
2019年之后,我开始打破之前的横线竖线,同时对色彩有了进一步的感受,作品有了细微的形式变化,就是从束缚中看到了一种美好。为什么是2019年,因为那年做了一个手术。生病的时候思考,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假设第二天我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真正留恋的是什么,是一幅画吗?不是的。我觉得是别人对我思想上的温暖和鼓励,一种让我顿悟的东西,这种思想上的改变是超越绘画这个实体的东西。所以在那一刻我理解了博伊斯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是爱的重要性,让所有人感受到内在的能量和思想的重要性。其实能够通过绘画做深入交流的人是非常有限的,真正能够对话的人是非常少的,当时就想如何让大家能了解艺术,了解艺术的美好。所以我开始做美术讲座的视频,这是让我去做这件事的原动力。做了大约三年的视频的同时,我慢慢开始改变,有了对绘画另外的认识。以前我只关注绘画,会纠结画的到底怎么样。但是现在觉得绘画不重要的时候,反而来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地方,让我更加轻松。艺术的目的是让人们体会美好,至于用什么方式去展现这个美好,其实什么方式都可以。就是去创造一种真实的体验。做视频开始以后,我跟外部的交流就增加了,我感觉到生命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正是流动性的存在,让生命有了开放性和延展性。这时候我反而觉得横线竖线会成为禁锢我的东西,从那时开始,我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了波浪线。迟群《绿色波浪线-深紫》布面油画 130cm×160cm 2022年在最初的几年,我会通过作品名字表达我对形式的诉说,名字中有很多个人的体会,想要把自己的感受带入到作品中。但是这种感受只是我个人的,作品在墙上让观众来看,那么观众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我不想去干扰观众,而是想让观众自己去体验。每个人经历不一样,看作品的感受都不一样,我觉得涩的,别人不一定觉得涩。所以从2014年开始,我决定把个人化的东西去除掉,作品名字只表述作品上的事实,比如颜色,线条的状态等等。这样的作品感受更广阔,让大家都来参与。说到线条的状态,近两年的作品,视觉上直观能够感受到的波浪线这个变化。但在做波浪线的过程当中,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复杂的感觉。我在每条线的制作中都有感受,但并不是我想做到简洁就能简洁。想要把作品做得简洁,并不简单。新作品中的线是由点组成的,背景的线都是点划到这里形成的,每条线都与背景有关联,所有的点组成了线,而点的链接留下的痕迹是我所关注的。每个点就是一个即刻的存在,每个点自身都是一个生命体,都会有自己的光亮,或微弱或明亮,都是独立的存在,可以说它很简洁也可以说它很复杂。
迟群《红色折线-浅粉蓝》布面油画 150cmx100cm 2023年

《红色折线-浅粉蓝》局部细节图
很幸运,我作为女性艺术家在当下机会比以前多。我自己并没有刻意在作品里去展现女性的身份。最近有对我自己身体的感受,线与身体的关系,但是更多的时候,在创作中不去考虑身份的问题。在我的潜意识里,认知,方位,材料,是一种混合的东西,让我对作品有综合性的判断,单纯提出女性概念的话好像就很难说清楚。2022年的作品颜色是偏艳丽一点的,会令人感觉比较女性化。但其实是因为疫情让我们都感觉到了封闭和压抑,我的心里迸发出一个对丰富的渴望。这是我当时用这批颜色的感觉,就是要用跟灰色不一样的颜色,带来不同的感受。内心想追求的美好,跟真正表达出来的还是有区别,那批作品是特殊阶段的特殊状态,但它们也很真实,那时的我更多地想追求理想化的东西。迟群《深色的线-大红》150cmx100cm 布面油画 2022年迟群《镂空的线-草绿》80cmx60cm 布面油画 2023年创作了那批作品之后,今年的作品颜色又往灰色走了走,好像是想追求的丰富已经追求到了,因为我并不是那么的外向热烈,所以还是回归到平和的状态,也是我真实的状态。接下来我的作品会在形式和颜色上继续探索,更重要是展现我的当下,这中间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也是我所期待的。迟群《绿色的折线-浅灰红》布面油画200cmx135cm 2023年


迟群
1981年生于山东
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上文图片及文字由赛麟空间Sailing Space独家提供与编辑
作品图片版权由艺术家本人授权
海报由王存璐设计
部分作品图和现场图由摄影师凌卫政拍摄
赛麟空间于2019年成立于上海,是一家致力于以专业知识参与到当代艺术领域的画廊机构。该画廊关注正在发生的当代艺术现象,不断发掘和合作具有时代价值的艺术家,并将艺术家的发展作为自身工作的核心。画廊在深耕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同时,于英国伦敦设立了卫星团队,以未来艺术史的书写可能作为自身价值判断的标准,努力建构符合时代意义的艺术机构。Founded in Shanghai in 2019, Sailing Space is a gallery dedicated to participating in contemporary art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gallery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ising contemporary, constantly exploring and cooperating with artists who reflect the value of the era. 'Grow Together with Artists' is the core value of our mission. While deeply roo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n Eastern China, around the city of Shanghai, the gallery has also set up a satellite team in London, taking the writing of future art history as the foundation of its value, it strives to build an art institution that conforms to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modern day.
赛麟空间营业时间:周三—周日 13:00—19:00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