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enor
利维坦按:

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自我管理来抑制欲望、规范行为——这需要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心理能量协同努力。
然而自我损耗理论认为,人的心理能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就像肌肉既可以迸发出力量,又会因为使用过度而产生疲劳。
早在1998年就有一项实验验证过“自我损耗”效应的存在:抵制过巧克力诱惑的受试者,往往更难完成一个高难度的拼图任务。研究人员推断,这是因为抵制美食诱惑这件事对个人的心理资源造成了消耗,使其更容易后继无力。[1]
© davidkanigan
有限的意志力被耗尽,人便容易感到疲惫。我们经常被鼓励调动意志力来克服任何挑战,但这样做却可能让我们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失去控制。
而如果习惯性地思虑过多,大脑便会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中,早早地被榨干。
“我刚是不是说错话了”,“他到底什么意思”,“这可怎么办”……
如果让这些思绪在脑中循环反复——尽管你什么都没有做成,也可能很快耗尽心理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内耗”。
© tenor
本文希望从心理、哲学、文学、科学四个角度出发,推荐一些或许会对“精神内耗”有所帮助的书。
首先是心理学方向的两本推荐,这会有助于你觉知自己的想法,了解自身。
***

心理学与生活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所以推荐这本,不仅因为它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赞誉的心理学经典教材头牌书,更因为相较于其他心理学读物来说,它在专业性与趣味性上达到了良好的平衡,是普通人了解心理学、了解自己的优秀读物。
自1937年首次出版以来,此书已经更迭到了第19版,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就是主导斯坦福监狱实验的那位)则是在第八次改版时加入,为本书的专业性保驾护航,泽被后人。
心理学是关于个体行为与心智过程的科学研究,对心理上发生的事情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干涉。通过此书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梳理产生精神内耗的前因后果,找到一直被忽视的“深层病因”。
了解自己,是解决内耗的第一步。
“请读者抵制住诱惑,不要用本章所学的新知识判断你的朋友和家人是否有病。”
——《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四章,心理障碍

智慧树
[瑞士] 卡尔·荣格
这里的《智慧树》,不是少儿节目里长智慧果的那棵,而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在1967年首次出版的著作。
荣格《红书》中所绘制的一些幻象。© artinwords
经验心理学的任务,不是去阐释或证实这个原型可能具有的形而上学意义。
我们只能指出,在梦和幻想等自发的精神产物中,是同样的原型在起作用,并且在原则上,一遍又一遍地产生扎根于本土的同样形象、意义和价值观。
任何一个公正地研究上述一系列梦境因画的人,都会相信我的结论是正确。
——《智慧树》卷二,树象征的历史与解读
***
努力工作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工作伦理视作人类道德的一部分,不假思索地将其奉为圭臬;一种是在问清自己“为什么”、“图什么”后的理性选择。
如果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就很难不被价值观裹挟着前进,意义感逐渐流失,内耗也就此产生。
下面这两本哲学小部头,或许可以帮助你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何为良好生活
陈嘉映
“我该如何生活”是贯穿所有人一生的问题。是按照家庭、社会所期许地那样活成一个模版?还是遵从自身欲望活出百般自在?
生命的意义那时不是个问题,这种意义自然而然地跟人们在一起,在他们的作坊里,在他们的田野里。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了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得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
为什么处在实践传统之中,“生命的意义就不是个问题”呢?粗说,因为意义不是想出来的,不是论证出来的,而是被感受到的,通过生存和劳作的直接性感受到。
在实践活动中,人的整个生存,包括他的德性,跟他的劳作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他的劳作跟一个兴趣—劳作共同体结合在一起。而当传统瓦解,业行转变为职业,职业要求于个人的,不是他的整个的人,而是他在特定岗位上的效用。
个人不再作为整体的人通过他所属的实践传统与社会相关联,他的性情、德性跟他的“效用”隔离开来,“生活的意义”渐渐成为一件主观的事情,而一旦意义成了主观的事情,就等于没有意义了。
——《何为良好生活》第四章,实践中的目的

西西弗神话
[法]加缪
人性里有一种本能,在无序中找寻秩序,在无意义中找寻意义。但事实却是:人生未必具备意义,世界也没有义务让自己被世人所理解。人与世界的这般对立,最终构建出了最大的荒谬。

© pictorem
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因其傲慢与虚伪而被施下惩罚,永远重复着推石头的行为,最终成为无意义循环的代名词。加缪却认为,西西弗是荒诞的悲剧英雄,是充实而幸福的。
“人们必须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因为“攀登高峰的斗争本身就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
精神内耗源自无限循环的自我拉扯。但西西弗的身上却暗藏着抵抗虚无主义的力量。人生无意义,所以更值得一过。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生活是否有价值,无异于回答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其他一切问题诸如世界是否有三个维度,思想有九个还是十二个范畴都在其次。这些不过是游戏;人们首先要做的是回答问题。
——《西西弗神话》,荒诞与自杀
***
心思细腻、情绪敏感的人更容易患得患失,也更容易陷入精神内耗中。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精神内耗也是我们在找寻更好结果的过程。纠结也好、焦虑也罢,如若不是高标准、高期望在背后作祟,可能早就不复存在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度的内耗又何尝不是行路的动力。
文学则可以是路途中的休息站,让人短暂忘却烦恼。下面推荐的两本文学作品气质迥异:一本写的是在路上的旅途,一本写的是灵魂深处的独白,但都历久弥新,能让旅人从中汲取养分。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美] 罗伯特·M.波西格
战后的几十年里,东方哲学在西方十分盛行。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寒山子”,披头士到印度冥想修行做专辑……1974年出版的这本小说十分符合那样一种时代气质,我们在其混搭的标题中就能清楚感受到。
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Robert M. Pirsig)先是攻读了生物化学,在参军期间接触到了东方思想后则前往印度,系统学习了东方哲学,最后又回到美国继续他的哲学研究。因此在他的文字中,不乏有物质与灵性相互嵌套的精妙之处。在他看来,机械的运作原理也好,哲学的辨析论证也罢,都无外乎理性的范畴。
一边与11岁的儿子共同踏上漫长的骑行之旅,一边在内心世界探索现代文明与自我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找寻关于人生意义的答案。“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
希望这场文字之旅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边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情形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第一部分
波西格和他的儿子。这张照片拍摄于此书出版的六年前。© William Morrow/HarperCollins

孤独是迷人的
[美] 艾米莉·狄金森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被视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她自25岁开始弃绝物理性的社交,在隐居生活中孤独写诗30年,且终身未婚,“直到青苔爬上我们的嘴唇,覆盖我们的姓名。”
当一个诗人选择离群索居,大概也就意味着她不再需要向世界、向未来索取什么。她去世的时候留下了近1800首诗稿,生前却只发表过7首短诗。就像她写道的那样:“这是我给世界的信,因为它从来不写信给我。”
狄金森的诗歌关于死亡、不朽、美学、自然与超验主义。在其所居住的、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不大的房子里,狄金森有足够的时间与自己对话。内省、灵动的文字中暗藏着与自我相处的强大力量。
——《孤独是迷人的》,在我的一只眼失明前
***
自我是上演内耗的唯一剧场。
在大大小小的决策中自我拉扯,在形形色色的思虑中逐渐拧巴,有时只是因为相信自己的选择有着其实并不存在的重要意义,或者是偏执地认为自己的言行一直在被观察与打量——换句话说,自我关注过剩。
本部分推荐的两本科学读物分别关于细微的苔藓植物和宏观的亘古宇宙,尺度跨越很大,因为世界本身就很大——意识到这点将有助于缓解因自我意识过多而产生的精神内耗。
当和自己玩变得不再好玩,建议多看看窗外的世界。自然界是最好的老师。

苔藓森林
[美] 罗宾·沃尔·基默尔
作为最细小的植物,最容易被忽视的生命,苔藓却早在四亿年前就征服了这片曾经荒瘠的原始土地。
苔藓身上暗藏着时间的秘密,是纯粹与优雅的结合体,它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典范,以微笑的身躯在意想不到之处连接世界。

© medium
本书作者罗宾·沃尔·基默尔(Robin Wall Kimmerer)是当代国际苔藓研究权威,同时也是北美印第安原住民的后裔,深谙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我们可以从这本极富诗意的自然文学中读到对生命的敬畏与个人主义的消弭。
当你再次感到被内耗,不妨尝试将自己交给自然。
我坚定地怀抱这样的愿景: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找到自我节制的勇气,拥有像苔藓那样生活的谦卑。到那一天,当我们怀着敬意向森林致谢,我们也许就能听到森林回应的声音,它在向人类表达感谢。
——《苔藓森林》

[意]卡洛·罗韦利
© tenor
对“我们不是独立自主存在的实体”这一事实的理解,帮助我们把自己从依赖和受折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正是因为生命变化无常,正是因为不存在任何绝对实体,生命才具有意义,才难能可贵。
——《量子物理如何改变世界》
开卷有益。大概两年半之前,拼多多首次发起了“多多读书月”这项大型知识普惠行动,从作家到发行公司,再到出版社,拼多多联合了书籍相关的各个行业,建立亿元级的读书基金,只为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平价正版好书。
今秋这次,已经是第六季。
除了继续投入亿元级的读书基金,增强官方补贴力度之外,这次读书月还增设了“编辑荐读”和“旅行阅读间“两大板块。前者汇集了20家知名出版社、图书品牌的图书编辑为广大读者精挑细选的20本热门好书,后者则是根据下半年密集的假期场景筛选出来的、适合“阅”度假期的好书。

在第一季读书月活动开始的同时,知识普惠也被拼多多确认为长期战略。通过每一季读书月的如约开启,每一册平价好书的切实补贴,每一场“为你读书”的抵达现场,拼多多用“至拙”的方法,进一步推动“平价好书 全民悦读”。
点击进入下方小程序,搜索“多多读书月”
就可以跳转活动页面
找寻你所需要的答案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书籍 -
- 有奖互动 -
评论区留言你最近读到的好书
获得分享的快乐
文/山贼烧
校对/tim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山贼烧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加星标,不迷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