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与人”
老照片征集与展示系列活动
浦东美术馆“时代与人”老照片征集与展示系列活动正在火热征集中,我们从本次展览作品中凝练出不同主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回溯家中的老照片,重读回忆的故事。
↓征集主题↓
戳上方主题了解活动详情,投稿入选作品将在浦东美术馆线上自媒体平台及数字体验中心进行展示,并获赠精美礼品。此外,文字表述丰满生动的精彩投稿还将会获邀来美术馆现场参加相关活动!(投稿截止至10月底)

摄影家刘香成的首个大型全面回顾展“刘香成 镜头 · 时代 · 人” (Liu Heung Shing Lens · Era · People)正在浦东美术馆展出中。作为浦东美术馆开馆以来的第一个摄影展,本次回顾展是刘香成迄今为止展出体量最大的一次,近200件作品中超过半数为初次展出。这也是他首次将视角扩至全球,为国内观众带来摄于中国之外的作品。展览更打破过去以事件和年代为线索的策展方式,以单元分区并着重展示其摄影语言,从视觉文化要素中提炼摄影手法。

刘香成 镜头 · 时代 · 人
展期:2023.06.09 - 2023.12.17
展厅:4楼
展览以“面孔”、“姿态”、“时机”、“刺点”、“人群”、“风土”、“后记”七个单元呈现,囊括历史事件现场、人物肖像和特定时期中不同国家民众真实日常生活等多个主题的珍贵摄影作品。现场还特别搭建一方实景,还原刘香成摄影生涯中一次独特的照片冲印经历,生动再现彼时新闻图像的创造、选择和传播过程。
本期,让我们一起进入展览的单元之——
人群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人群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因素,它能反映事件的规模与现场的感受。人群也是一个微妙的棱镜,摄影记者可以通过它来洞察社会。这部分照片有些拍摄于事件的关键时刻,有些则诞生于闲暇与机遇中。因此,它们也更能反映刘香成富有个性的目光,甚至是幽默感。
我们可以把人群理解为时代和历史进程中无意识的细节,而人性的光辉往往闪烁于无意识的瞬间之中。
等待超市开门的
俄罗斯市民
01

顾客们在室外排队守候超市开门
刘香成摄于莫斯科 1991年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1990、1991年时,前苏联的物质供应变得越来越稀缺,刘香成在那段期间里拍摄下了市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大家等候超市开门的场景。莫斯科城的清晨三四点,许多妇女在超市门口等待开门,以便得以在第一时间进去采购食品物品。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我们可以从刘香成拍摄的这张照片里看到,身着厚重衣物在夜色中等待的市民们,齐刷刷地望向超市,从室内散发出来的光线赋予照片之外的观者更多想象空间,也由此可见物资供应在正常的经济生活里扮演着重要一环。这也是不平常的生活时期中,市民们平常的一面。
/////
不同年代与地区中
人们的下午茶
刘香成记录下不同年代与国家地区中,人们生活里的休闲时刻。
02

和平宾馆内的北京首家西式咖啡厅
北京 1979年
photo(s):©刘香成
上图摄于七十年代末北京的第一家“酒吧”,这在当时的北方是个新词。作为北京第一个现代酒吧,这里也是年轻人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
改革开放后,“休闲”的概念慢慢流行,人们除了工作以外,乐于在生活中探索与体验更多样的放松途径。那时在京驻华记者把人们在酒吧休闲的方式,当作是新时代改革开放中一种有象征意义的生活情景加以报道。

人们在豫园茶楼休息
刘香成摄于上海 1979年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七十年代末,上海的豫园茶楼内,人们饮茶休息。

一间咖啡店
阿塞拜疆巴库市 1992年
photo(s):©刘香成
九十年代初,刘香成在阿塞拜疆摄下人们在咖啡厅休憩的片刻。

人们在外滩享用下午茶
刘香成摄于上海 2012年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当时间来到21世纪,在上海,下午茶文化俨然成为了一种新时尚。外滩视野开阔的景观露台上,人们惬意围坐攀谈着,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进程中,寻得有劳有逸的新生活方式。
/////
马克西姆餐厅
开设第一家国际分店
03

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 卡丹于他的马克西姆餐厅的开业仪式
北京 1983年
photo(s):©刘香成
马克西姆餐馆于1893年在法国开业,取名自创始人马克西姆·加雅尔。为迎接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餐厅进行了重新设计并蜚声国际,被誉为世界上最时尚和最受欢迎的餐厅之一,是上流人士来往的场所。1981年,设计师皮尔·卡丹买下即将破产的马克西姆餐厅,向全社会开放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开设分店。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1983年正式营业的北京店,是马克西姆餐厅的第一家国际分店,也是中国最早的中法合资西餐厅。它位于崇文门饭店的二楼,采用了意大利、法国进口装修材料,特邀日本工匠进行装饰。最初这家餐厅对当地人来说价格昂贵,但十年后,中国国民已然成为它的主流顾客。
/////
席卷全国的
墨镜时尚
04

一名女子于王府井首家百货商店内试戴太阳镜
刘香成摄于北京 1981年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改革开放后,北京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女士们开始关注自己的面貌。衣着的个性穿搭、太阳镜的独特搭配,都是当时最时髦的事情之一。刘香成在北京第一百货大楼里看到一位女士戴上墨镜在照镜子,其他消费者在一旁等着试戴。他觉察到当时人们追求新生活的欲望跟兴趣,便用相机记录下来。

左:改革开放后, 现代时尚潮流逐渐影响年轻人
刘香成摄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 1980年
右:三个戴着太阳镜庆祝春节的女性,为传统装饰注入了现代气息
刘香成摄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82年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看到这张墨镜照片,或许大家会想起在展览第一单元“面孔”中的另两幅作品。八十年代初期,这股以墨镜为明显特征的潮流风不仅仅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里流行,中国的各个地区,例如云南西双版纳与哈尔滨,人们也都紧跟时尚装扮着自己。
/////
“人群”单元
更多作品……
photo(s):©刘香成
持续关注微信公众号“浦东美术馆MAP”获得更多关于展览“刘香成 镜头 · 时代 · 人”的作品赏析,请期待下期介绍!
目前,浦东美术馆内另有“曾梵志:过往与此刻(绘画 1988-2023)”、“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即将于11月12日闭幕)、“徐冰:引力剧场”正在同期展出。一票纵览多展,快抓紧时间来MAP享一场艺术饕餮盛宴吧!

浦东美术馆按馆收费
一张门票(80元起)纵享馆内所有展览
正在展出↓




美普绘——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

浦东美术馆会员卡↓

购票详情请戳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