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位:A1-24/25
2023.10.26 - 10.29
VIP贵宾预展:10.26 2-7pm
公众开放日:10.27-28 10am-7pm / 10.29 10am-6pm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A1/A2馆(厦门市思明区会展路 198 号)
2023艺术厦门博览会将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艺术厦门成立于2014年,今年的博览会以“欢喜就好”为主题,设置国际画廊区和公共艺术区两大展区,展示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多元类型的艺术精品,吸引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参展。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于 展位A1-24/25 带来艺术家 罗中立、朱金石、毛旭辉、谭平、岳敏君、王忠杰、傅瑶、赵赵、蔡磊、冷广敏、闫镜州、李尔鹏 的作品。
罗中立《山泉》,布面油画,180 × 200 cm,2000罗中立,1947年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1983-1986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美院研修,现工作、生活于重庆。曾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1983-1984年,两年被四川省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7年被评为文化部百位“德艺双馨”艺术家,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7年荣获“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2009年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还设立了“罗中立油画奖学金”,推动了中国青年当代艺术的发展。1980年,罗中立以一幅《父亲》震惊中国画坛,并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这幅作品在当时引起了美术界和社会一场关于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与审美的讨论。罗中立曾在芝加哥艺术中心、波士顿哈佛大学、悉尼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比利时驻华大使馆、上海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重庆当代艺术中心、罗中立美术馆、贵阳美术馆、深圳e当代美术馆、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北新光美术馆等地举办个展。同时,他的作品展出于国内外众多重要机构的群展中,包括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亚洲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智利国家美术馆、法国布隆尼亚宫、杜塞尔多夫NEW FORUM展览馆、卡塞尔文化火车站、巴西萨尔瓦多现代艺术博物馆、利马国家博物馆、图卢兹美术馆、俄亥俄大学美术馆、 南斯拉夫现代美术馆、韩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松美术馆、大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龙美术馆、宝龙美术馆、陕西省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成都现代美术馆、苏州美术馆、南京博物馆、四川省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美术馆、重庆当代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岛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三亚当代艺术馆、台湾美术馆等。罗中立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台湾山美术馆、美国哈佛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等海内外艺术机构及私人广泛收藏。

朱金石《西郊的风》,布面油画,180 × 160 cm,2012
作为中国抽象和装置艺术最早的践行者,朱金石的创作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延展性。他以强烈、张力极强的手法,用调色板、砌墙抹刀、木铲、十五公分的画笔等将颜料重色厚涂于画布之上。作品在材质的作用下凸显出极具雕塑感的三维样式,画面上的空隙、断裂、留白、厚度、颜料形成一套自属的视觉系统。这种纪念碑般的物体感,使朱金石的绘画作品不仅成为一种空间的艺术,也成为一种观念的艺术。「虽然我在形式的范围内创作」,朱金石说,「我的想法是超越形式的限制,打破自由」。朱金石,1954年出生于中国北京,是中国抽象艺术和装置艺术最早的实践者。80年代初开始抽象绘画创作。1986年移居柏林后又转入行为、文字、装置等艺术实验,1994年之后往返柏林北京之间,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朱金石多次举办国内外重要展览,他的主要个展有《绘画社会学》,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3);《意外美学》,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2022);《李白雪》,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0);《木·字》,南池子美术馆,北京(2020);《时间的船/拒绝河流》,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8);《甘家口303》,艺术门,上海(2018);《颜料的空缺》,艺术门,新加坡(2017);《朱金石》,元典美术馆,北京(2016);《朱金石》,Blum & Poe画廊,纽约(2016);《颜料的演绎》,中间美术馆,北京(2015)等。他的部分群展包括《中国当代艺术三部曲:超越伤痕》,韩国釜山美术馆,韩国釜山(2020);《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北京(2020);《AND NOW》,白兔美术馆, 澳大利亚悉尼(2020);《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2020),芝加哥大学斯玛特美术馆和莱特伍德659空间,美国芝加哥;《开幕展》,鲁贝尔美术馆,美国迈阿密(2019);《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洛杉矶郡美术馆,美国洛杉矶(2019);《红色童话: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澳大利亚墨尔本(2019);《抽象以来: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2016 ),《中华廿八人》,圣安东尼奥艺术博物,美国圣安东尼奥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2015);《Alone Together》,Rubell家族收藏展,美国迈阿密(2013);《超设计》,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2006 );《定向:第四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土尔其伊斯坦布尔(1995);《中国前卫艺术》,柏林世界文化宫,德国柏林(1993);《第二届星星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1980);《第一届星星画展》,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中国北京(1979)等。他的作品被海内外众多国际公共机构及私人收藏。

毛旭辉《红土路之二》,布面油画, 89.5 × 120 cm,1984
毛旭辉是中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也是西南艺术群体的领军人物。毛旭辉1956年生于中国重庆,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80年代曾带领「85新具象」运动,在中国近代美术史有无可撼动的地位。1980年代,毛旭辉积极投身于前卫艺术的大潮中,并发起和组织了“新具象画展”,成为85美术新潮中的代表性艺术家。毛旭辉尝试采用象征、隐喻等的手法,炽烈地尝试更新的语言更激进的绘画张力,反思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同时,他以“剪刀、椅子”等生活中的日常物,指向当时对社会现实构成绝对性支配的“父权”,乃至背后更深层更广义的绝对权力,“剪刀、椅子”也成为后来公众对毛旭辉艺术的符号性认知。
毛旭辉的作品曾在欧亚各大城市展出,如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纽约、旧金山、巴塞隆那、波恩、巴黎及伦敦。他的作品亦曾参展于多个具影响力的展览之中,如在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香港艺术馆等。
谭平《无题》,布面丙烯,120 × 150 cm,2019
谭平1960年生于河北,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89年至1994年,获得DAAD奖学金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200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200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2014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谭平举办的个展包括:“再问——谭平绘画”(广州,广东美术馆,2022);“谭平:内循环”(北京,誌屋,2022);“绘画是什么 1984-2021”(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1);“双重奏:谭平回顾展”(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19);,“……”(北京,元典美术馆,2017);“谭平”( 丹麦霍森斯现代美术馆,2017); “彳亍”谭平个展(美国,坦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2015); “画画”谭平作品展”(北京,今格空间, 2015); “1 劃”谭平个展(中国美术馆,2012);,“谭平版画作品展”(北京,德国驻华大使馆,2011);“谭平作品展”(深圳美术馆, 2008);“刺痛与抚慰”谭平绘画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08);“谭平绘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05);谭平版画作品展(德国,柏林艺术库, 2000);谭平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1995); “北京—柏林”谭平版画展(北京,当代美术馆,1994)等。
谭平的作品在国内外众多展览上展出:“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抽象——当代中国非具象油画艺术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17); “抽象以来——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巡展”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7);“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16)等。“非形象-叙事的运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2015); “伟大的天上的抽象”(中国美术馆,2010);“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西班牙马德里文化中心,2008)等。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科灵现代绘画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路德维希博物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
Yue Minjun

岳敏君《重叠》,布面油画,170 × 140 cm,2019
岳敏君,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国际著名艺术家。1962年生于黑龙江大庆,1985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生活、创作于北京。自90年代初,岳敏君就在画布上著意一个有夸张意味的“自我形象”的塑造,近年来这一形象蔓延到其雕塑和版画领域里。“它”有时独立出现,有时又以集体的面目亮相。“它”开口大笑,紧闭双眼,动作夸张,但却充满自信。自参加了1999年的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后,岳敏君成为了历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受邀中国当代艺术家,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更是为中国当代艺术以及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写下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笔。 2007年,他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并当选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在获奖的五位全球重要人士的名单上,岳敏君是唯一一个中国人,也是唯一一个艺术家。岳敏君近年来在全球各地举办个展:纽约昆斯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巴黎卡地亚基金会、丹麦奥胡斯ARos Aarhus美术馆、丹麦欧登塞Brandt 13美术馆、韩国首尔Hangaram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天津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香港海港城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同时,他的作品也展出于1999威尼斯双年展、2004光州双年展、2004上海双年展、2007莫斯科双年展、2015亚洲双年展、2016南京国际美术展、2016宁波国际当代艺术展、2017安仁双年展,及美国丹佛美术馆、美国休斯敦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德国汉堡当代艺术馆、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德国包豪斯大学美术馆、法国马赛现代艺术博物馆、比利时布鲁塞尔特奥莱梅美术馆、挪威奥斯陆艺术家中心、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当代美术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西班牙米罗博物馆、古巴国家美术馆、古巴伦比略艺术博物馆、冰岛雷克亚末克艺术博物馆、克罗地亚国家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韩国汉城文化艺术中心、中国美术馆、中国故宫博物院&太庙、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民生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宝龙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苏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南山博物馆等机构。岳敏君的作品被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美术馆以及博物馆收藏,包括美国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建筑博物馆、美国丹佛美术馆、法国索瓦·密特朗文化中心、韩国釜山美术馆、印度尼西亚CP基金会、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机构。
王忠杰《花蕊》,布面油画,200 × 160 cm,2021-2022
对王忠杰来说,绘画首先是某种能够战胜概念引力的东西。概念总是以其安全与舒适将人限定起来,而绘画就是试图跑到监狱外面,是一场通往未知的实验。这十年来,他在不断地拒绝概念、风格、体系,为此需要把故事、情节、情感叙述、解释等等绝对地去掉。他在追求着不可知的,总在变动的,当下的鲜活感受以及其中潜藏的秩序。王忠杰,1972年生于河南郑州,现工作生活于河南登封。他最近的个展包括:“神曲”(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从无来处”(美成空间,深圳,2022);“2016-9-28~2019-2-24:王忠杰”(魔金石空间,北京,2019);“不可思议”(利索内美术馆,意大利,2018);“乌云天空”(Spazio Kn,特伦托,意大利,2017);“王忠杰”(魔金石空间,北京,2016); “要有光”(莫空间,郑州,2016);“乌云天空”(维戈洛· 瓦塔罗教堂,维戈洛·瓦塔罗,意大利,2014);“潜行者和他的影子”(魔金石空间,北京,2012); “乌云天空”(以索罗十七画廊,维罗纳,意大利,2012);“乌云天空”(巴拉卡诺,博洛尼亚,意大利,2012)等。他的作品亦展出于瑞士卢加诺Primae Noctis、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香港Massimo De Carlo、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北京当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上海展览中心、河南省美术馆、河南省书画院、郑州市美术馆、亦安画廊、林大艺术中心等。
傅瑶《出逃记 - 38》,布面油画,150 × 200 cm,2018
傅瑶的绘画作品蕴含着诸多非现实的象征性图景,通过错综复杂的笔触与细腻的肌理,将写实与想象巧妙结合,呈现出具有矛盾性的戏剧化效果。她通过一种维持象征秩序的表现手法,虚构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场景,并将这些虚拟的人物与周遭环境相结合。她的绘画既不是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画,也不是西方的古典造像;既不是单纯的挪用形象,也没有按照传统东方绘画进行创作。她在画面的设定中自由地处理着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现实与幻想的双重结构颠覆了任何一个时代所固有的图像认知。傅瑶1977年⽣于内蒙古,1999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现居住及工作于北京。她的作品充溢着蓬勃跃动的⽣命体,除⼈物形象之外还有⿅、狗、兔以及各式各样的鸟类与无名的花草等,这些古往今来与⼈类建⽴着亲密关系的⽣物以众⽣平等的姿态同样是画⾯中的主⻆,万物与⼈类同并置于傅瑶所构筑的「伊甸园」,相互对话,相互依存。反映出她在现代艺术纷繁的语汇思潮下运⽤象征、超现实等⼿法对主题的诠释与表达。她最近的个展包括:《傅瑶:剧本》,当代唐⼈艺术中⼼,⾹港(2023);《修远兮》,北京时间博物馆,北京(2021);艺术长沙,长沙市博物馆,长沙(2019);脱离的存在—傅瑶艺术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微醺》,颐和俱乐部,三⾥屯,北京(2014);《同⼀个我》,桥舍画廊,北京(2010);傅瑶个⼈作品展,上海地艺术中⼼,上海(2008)等。她的作品也展出于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时间博物馆,上海展览中心,长沙市博物馆,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卢森堡当代艺术展,纽约安迪画廊等。

赵赵《中国文物-商》,布面油画,90 × 70 cm,2023
赵赵1982年生于中国新疆,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与洛杉矶。他在作品中运用多种媒介对现实题材以及艺术形态进行转换,着重探讨个体意识与其所处的社会领域的关系。他在创作中关注并展现处于多元文化影响下人类内心的微妙变化。其作品中出现的当代艺术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概念,暗喻当今全球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境遇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真实状态。同时作品也反应了他对集体主义与个人理想相互并存的态度。近年来,赵赵大胆激进的艺术实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他在上海龙美术馆、斯德哥尔摩Carl Kostyál基金会、北京松美术馆、北京南池子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柏林亚历山大·奥克斯画廊、洛杉矶Roberts & Tilton、纽约前波画廊、日本三潴画廊、台北大未来林舍画廊、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文件仓库等机构举办过个展与个人项目。他的作品也曾参加过多个机构的群展并被收藏,包括美国纽约MoMA PS1、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美术馆、乌克兰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米兰帕迪廖内当代艺术馆、意大利罗马国立21世纪美术馆、法国DSL基金会、西班牙卡斯特罗当代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香港西九龙文化区M+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泰康空间、成都麓湖·A4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星美术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天津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日本横滨三年展等。与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路虎Land Rover、耐克NIKE、VANS、话梅、Venvennet等品牌也开展过多项艺术联名合作。2019年赵赵获得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2017年其作品《塔克拉玛干计划》被选为“横滨三年展”海报、画册背景图,同年赵赵被CoBo评选为中国艺术家Top10,并获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赵赵被Modern Painters列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25位艺术家之一。

蔡磊《自由之外20220707》,青铜,177 × 82 × 68 cm,2022
蔡磊是一位十分重视形式表达的艺术家,其作品有着浓郁的构成主义特点。然而对所谓“有意味的形式”似乎并不是艺术家真正的追求。虽然作品的语汇仍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内部的形式并不是自律的、静态的、封闭的,反而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感。对材料“物性”的强调使蔡磊的作品具有雕塑化的特点,但置身于墙面的展示方式,又使其分享属于架上绘画的观看经验。从这个角度讲,蔡磊的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介于雕塑与装置之间,在形式建构的过程中则隐含着解构的力量。蔡磊1983年生于吉林长春,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生活与工作于北京。蔡磊最近的个展包括:单 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23平米(白石画廊,台北,2018);景 - 别(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6);模棱 - 无伴奏(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6);模棱(林大艺术中心,北京,2015);降维法(林大艺术中心,新加坡,2014)等。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的美术馆展出并获奖,包括泰勒基金会(巴黎),波恩当代艺术馆(德国),杰克逊维尔当代艺术馆(美国),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台北关渡美术馆(台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四川美院美术馆(重庆),知美术馆(成都),蓝顶美术馆(成都),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大同博物馆(大同)等。作品亦被多个美术馆、公共机构和个人收藏。
冷广敏《骨骼》,布面综合材料,50 × 60 cm,2022
冷广敏,1986年出生于山东青州。作为80后绘画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冷广敏早在天津美院油画系学习的时期就已然极为自觉的摸索出打破传统油画创作范式的个人化路径。与用颜料堆积的笔触相对,冷广敏以切割的动作在画面中打开全新的物理空间。切割既是他的创作手段,也是他对于艺术的态度,锋利、果决、不容置喙。冷广敏以相对恒定的绘画技法来不断解剖物质或图像,它们或许会由一定的线索牵引,却不曾存在某种可被精准概括的主题。冷广敏绘画最具魅力之处在于画面之中无处不在的由于对峙而形成的张力,是色彩上的对撞与互补,是材质上的平整与刮痕,是质感上的硬边与渐变,是结构上的负形与正形。冷广敏正是在以此提炼某种纷繁物象之下的内在秩序,一种极其抽象的唯有借物象以显形的不断流变中的状态。
冷广敏的重要个展包括:2023“光,总在表面停留”(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国);2023“壳,仅如蝉翼一般”(MAHO KUBOTA GALLERY,东京,日本);2019西岸博览会个人项目(上海,中国);2018“涟漪”(MAHO KUBOTA GALLERY,东京,日本);2017 “完美破坏”(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4“冷广敏”(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3“看见表象”(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等。
闫镜州
Yan Jingzhou
闫镜州《111-117L. R. 八点钟的黄金档》,布面丙烯,170 × 129 cm,2023
闫镜州的作品执着于个人化视角的现代性探索。 作品中的主角们是光怪陆离的扭曲人偶,荒诞的扮演着一个个充满趣味又略带辛酸的故事。剧情通常是欢乐世俗的,甚至是有点无聊庸俗的, 素材灵感通常来自于大众轻松随意的生活本身,细细品味又总能察觉到一丝黑色幽默的荒诞反讽。这种主题的编排具备着难以言表的压抑欲望和蒙昧的象征主义,也有一些轻松的灵光乍现,是一种有着90年代影子的中国式思考方式。产生一种游离在现实世界外的边界感。 通过对荒诞人偶的时刻凝视且同时保持着疏离感,来表现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怀疑与自省。闫镜州1995年出生于中国河北邯郸,2018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油画系,2022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目前在北京居住及创作。他的展览包括:个展“老巴的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3);“层叠之肤”(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3);“初次见面”(悦美术馆,北京,2022);“万相丛林”(海汇美术馆,郑州,2022);“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22);“第五届诗意生活节《给生活的诗与歌》”艺术展(天桥艺术中心,北京,2020);“循循展 第五回——小径分岔的花园”(北京侨福芳草地艺术中心,北京,2020)等。李尔鹏
Li Erpeng

李尔鹏《走红地毯的小马》,布面丙烯,90 × 70 cm,2023
李尔鹏,1995年生于辽宁大连,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他最近的展览包括“5号动物”(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3),“控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1),“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UCCA Lab项目,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21),“异质— 伍伟与李尓鹏双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OPPO reno vators(2019)并获“大众之选”,yoho!潮流展(Yohood Gallery,上海,2018),“青年艺术家群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6)。李尔鹏曾先后获得中央美术学院造型一等奖、Inter younth国际优秀创作奖(2016)和创新奖(2016)、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创新实验奖、2016“学院本色”新秀奖、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优秀作品奖,他的作品被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和美术馆、LYC Collection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