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原载于《时尚芭莎艺术》
经授权转载
闻名极简艺术界,
这两位先锋艺术家
你必须了解!
文/ 于明祎
六十年代的纽约,极简主义与观念艺术大行其道。以白色绘画艺术家罗伯特·莱曼(Robert Ryman,1930-2009),与热衷使用画布、石块或钢材等多元素材创作的梅瑞尔·瓦格纳(Merrill Wagner,1935年生),在这场运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卓纳画廊将于11月9至12日举办的上海ART021艺博会呈现瓦格纳的作品。同时,莱曼的个展亦将在月内分别于纽约和伦敦空间举办。以下,《时尚芭莎艺术》为我们介绍这对伉俪的创作之路。

莱曼在纽约的工作室,1998年
摄影:摄影:Bill Jacobson Studio
1969年,艺术界的焦点在瑞士伯尔尼。三月,展览《生活在你的头脑中——当态度变成形式》在伯尔尼美术馆向公众开放。由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策展人之一哈拉德·塞曼(Harald Szeemann)策划,七十位来自美国和西欧的艺术家参展,回顾了观念艺术和后极简艺术,规模之大、极尽先锋,轰动一时。不久后,他们的名字会被载入艺术史:约瑟夫·博伊斯、约瑟夫·科苏斯、布鲁斯·瑙曼、罗伯特·史密森……
罗伯特·莱曼也是其中之一。被《纽约时报》首席艺术评论家罗伯塔·史密斯(Roberta Smith)称为“二战后出现的最重要的美国艺术家之一”的他,还有着一段颇为传奇的经历。在做职业艺术家前,莱曼是一名警卫,就职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这是1954年。同年,他开始绘画,对方形支撑面与白色的使用即将起始。
罗伯特·莱曼(Robert Ryman)
《无题》,1959年
布面油画
111.1 × 111.1 厘米
七年里,其“老师”是MoMA中展出的每位艺术家,并交到了诸多好友,如丹·弗莱文(Dan Flavin)与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前者担任过电梯工,后者在书店工作;此外,他的身边还有另一位即将成为圈内重磅人物的露西·利帕德(Lucy Lippard),极简主义和观念艺术的领军评论家、策展人。

罗伯特·莱曼(Robert Ryman)
《无题》,2010年
布面油画
55.9 x 55.9 厘米

罗伯特·莱曼(Robert Ryman)
《无题》,2010年
布面油画
45.7 x 45.7 厘米
莱曼很快受到艺术界的关注。1966年,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策划的展览《系统绘画》里,这位画家的作品与弗兰克·斯特拉、艾格尼丝·马丁同台亮相。他用一种经验主义的方式,以白色与方形为不变量、将媒介和材料设为变量,呈现着绘画最基本的定义:平坦的表面、几个固定的悬挂边角,然后涂抹颜料——消除多余的形、色、思,这就是一件画作的全部。
也是在古根海姆,莱曼举办了首次博物馆个展(1972年)。这距其第一场美术馆个展仅过去了五年。

回到1969年,还有另一件人生大事发生:莱曼与梅瑞尔·瓦格纳(Merrill Wagner,1935年生)相遇,二人结婚了。同为极简主义艺术家,瓦格纳多以丰艳的色彩与冷峻的几何抽象进行创作。与莱曼不同的是,她的情感与诗意被囊括于棱角分明的画布、石块或钢材中,媒材不断变化,但保留着事物本质的属性与意义。
如今,再回望瓦格纳与莱曼的创作——在当代艺术界发生突破性变化之际,两位艺术家皆以自身独特的视觉语言,占领着时代舞台的一席之地。


梅瑞尔·瓦格纳人生的前二十年成长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奥林匹亚与塔科马市,地处太平洋西北部,环山绕水。因此,“景观”(Landscape)是其创作的关键词。1959年,在萨拉劳伦斯学院毕业后两年,她于纽约艺术学生联盟继续学习绘画——波洛克也曾在此就读。恰逢浪潮,瓦格纳很快成为极简主义的一员。

梅瑞尔·瓦格纳与其作品《无题》(1967),约1960年代
六十年代初,其作品是几何形的大型抽象风景画,“边缘清晰,类似于埃尔斯沃斯·凯利的作品和其他大约同时完成的硬边彩色抽象画。”七十年代,观者时而也能在瓦格纳的创作中看到前辈艾格尼丝·马丁的痕迹,譬如呈现于《梅瑞尔·瓦格纳:七十年代后的作品》展览中的胶带画。
瓦格纳没有局限于画布,并将过程、偶然、时间代入创作。如果将其使用的材料与支撑物汇集一起,“自然”的基因便会显性:石头、混凝土板、钢铁、有机玻璃以及栅栏……



在儿子威尔(Will)和科尔迪(Cordy)的描述中,母亲会开着一辆旧大众汽车,载着二人在城中寻找建筑工地的材料——“当她开始吸收周围生活时,其作品开始跨越田园与城市。”接着,瓦格纳会在具有浓重工业或天然属性的支撑物上留下痕迹,或许是颜料,或许是防锈剂。有时,彩色的几何形会带来严谨的浪漫感。
“她对这些材料的特定属性抱有强烈但不加评判的尊重。”更多时候,瓦格纳将干预降至最低,理智、诚实地令物质与情感同一。

莱曼则注重对白色的运用,追求极简和抽象表现。不同于前辈马列维奇,于他而言,白色不是绘画的极限,而具有无数解法。他通过“白色”与“方形”去思考绘画本身,并很快从画布扩张到木头、玻璃、铝及纸张;白色可以是油彩、丙烯或珐琅;悬挂方式则通过螺丝、胶带,甚至铝带。如上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示着艺术的物质性与物理性。

莱曼在极简中独辟蹊径,为艺术史引进了崭新的观看方式。2015-2016年,他在纽约迪亚艺术基金会(Dia Art Foundation)举办个展。随后,美国评论家杰森·法拉戈(Jason Farago)给予其中肯的评价:“无色的束缚给予莱曼极大自由。白色并非主题,而是他重新审视一幅画如何组装、如何获得意义的一种装置。”
《罗伯特·莱曼》展览现场,迪亚艺术基金会,2015年
03
创作的嬗变
九十年代后,瓦格纳时常来到宾夕法尼亚陪伴家人。周遭环境的变化令其笔下“风景”更为温情。三月画连翘,盛夏画灌木,正如她对该系列作品的阐释:“每一季,我都做该做的事……我画这些是因为我看向窗外,它们就在那里。”
有时,莱曼也会将更多色彩纳入画面,譬如用白色、铁锈红等颜色绘制具有节奏感的线条,这指向艺术家的早年喜好:他曾是一位爵士乐手。而此类作品仍未远离对物质性与物理性的推演,其称之为“表面上的对比运动”。


专访卓纳高级总监
近三十年的合作,令卓纳画廊高级总监苏珊·杜恩(Susan Dunne)对艺术家创作建立了全面了解。我们与其就罗伯特·莱曼与梅瑞尔·瓦格纳的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时尚芭莎艺术》(下称BAZAAR):自九十年代以来,瓦格纳一直在描绘风景。除延续“自然”的主题外,其创作兼具极简主义和印象派的手法。你如何理解或定义她的风格?
苏珊·杜恩(下称杜恩):瓦格纳的职业生涯一直在画风景画,游走于表现和抽象间。她所有的作品都与这两种形式有关,自然是主要影响。

BAZAAR:“白色”与“方形”贯穿莱曼的艺术实践。在此之上,你如何看待艺术家创作生涯的转变与发展?
杜恩:莱曼职业生涯的艺术实验都在围绕绘画媒介与支撑结构,其每件作品皆带来全新的方式,并推动下一系列的起始。
自《橙色绘画》到最后的画作,艺术家一直在探索对底色的使用。此外,如何在墙上悬挂一幅画至关重要。他会将螺钉、螺栓、胶带等材料融入作品的整体美感中,也会用签名和日期作为构图元素。
BAZAAR:艺术家夫妇的创作常常相互影响,你认为莱曼与瓦格纳的艺术有何相通或不同之处?
杜恩:莱曼和瓦格纳结婚五十多年,但二人有独特的审美和创作方式。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抽象——几十年来,瓦格纳在抽象中来去,寻找材料,对其进行标记和上色;莱曼则从头到尾控制着一幅画的所有方面,他的创作中没有“意外”。他们有各自的工作室,从一开始就尊重并欣赏彼此的艺术,也会邀请对方来看自己的作品。



2021年,卓纳画廊宣布代理梅瑞尔·瓦格纳与罗伯特·莱曼的作品。次年,画廊在纽约举办展览《罗伯特·莱曼:最后的绘画》。这是艺术家生前最后一批作品,但不见时光易逝的疲惫,仍然幽默俏皮、孜孜不倦,惹人忍不住靠近,观察其对绘画的新解法。
同年,瓦格纳的生涯回顾展在画廊开幕。从几何形的大型抽象到胶带画,再到钢材与石板作品,跨越数十年的创作生涯。在对自然风景的关注外,我们看到的还是瓦格纳经年不变的智性、严谨与浪漫。
《罗伯特·莱曼:最后的绘画》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2年

收藏垂询
长按二维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