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10月16日下午,“附体——托比恩·卡瓦斯博作品展”相关讲座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J201课室举行。此次讲座主题为“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由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Torbjørn Kvasbø)担任主讲,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托比恩·卡瓦斯博创作纪录片《在可能和不可能之间》的摄制者谭红宇担任学术主持。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正式开始前,谭红宇老师介绍了托比恩·卡瓦斯博的艺术成就与本次讲座的简要流程,并提示对讲座问答环节时间的特意延长,鼓励在场同学将问题留在后面,踊跃提问。讲座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分享其多年创作与教学的工作模式,同时还包括艺术家所创办的陶瓷艺术中心的过去与现状,以及他作为现任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的概况;讲座第二部分放映由艺术家的儿子拍摄的记录艺术家日常工作的短片;最后部分是特别延长的问答环节,为在场听众与艺术家的交流预留了更充裕的时间。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由托比恩·卡瓦斯博展示的地图上的挪威展开。在这个与中国距离遥远的国家里,艺术家创办了陶瓷艺术中心,作为其活动据点,一方面邀请国内外艺术家驻场创作,另一方面也在此间积极举办展览、工作坊、讲座等活动,为当地民众与陶瓷艺术、以及不同地区的陶瓷艺术家彼此间增加交流机会。配合着图像,托比恩·卡瓦斯博详尽地介绍了一些驻地项目,包括亚历山德拉、李明舒、王琳、Nataliya Zuban等艺术家的作品,为听众呈现了陶瓷艺术中心平实而具象的工作模式,以及对陶瓷艺术过去历史的关注和现在发展的参与。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The barn building at Ringebu Vicarage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The first exhibitions in what was to become the Centre for Ceramic Art, in the Byre (Fjøset) 2017 and 2018.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The Byre 2019,project room.37 raw clay pillars built by Hyangjong Oh og Nari Kwon, South Korea, with 10 students from KHiO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The Byre 2020-21 
Katrine Køster Holst Norway/ Denmark,«The Collapse of the Clay -Thither and Thence».Artistic expression through rule-based research.Katrine invited a number of colleagu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ment with the clay installation through sound, music, photo and text.
 «I didnt THINK I would drop CLAY onto the floor to make a good SOUND» 
Publisher: TILT 2022 ISBN: 978-82-690497-7-0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The Byre 2022 
Alexandra Engelfriet, Netherlands.
«Intertwining»:Alexandra made the dry clay into slip and mixed it with raw wool from the local primeval sheep,spælsau.


接而,通过一些工作室及其周边环境的图像,托比恩·卡瓦斯博展现了对其作品——尤其是管状系列和堆叠系列——具有构成性意义的问题,“在艰苦的气候下如何进行人生规划?”发源于艺术家生活环境客观特征的问题在此作为其作品背后关键信息之一被理解。除此之外,托比恩·卡瓦斯博也解释了自己独自工作的选择,并分享了自己盖造的两个窑。在其事无巨细的描述中,托比恩·卡瓦斯博的工作思维变得具体可见,于艺术家而言,陶瓷创作中所有的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亲手完成,不假借于他人的选择是必要的。紧接着,托比恩·卡瓦斯博就具体的作品分享了自己创作的背景、理念,以及对文化之根、历史转型、艺术价值、作品展示等问题的一些延伸思考,并以自身经验多次提醒年青的艺术专业学生在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托比恩·卡瓦斯博认为,由于自己的祖国缺乏深厚陶瓷传统,失去了原初可能的文化土壤,而到其它国家的文化传统中学习的艺术家们,实际上大家所得到的灵感来源或者信息来源常是相同的,作品难以看出其根茎发源之处,因此需要再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尽管过程道阻且长,但却是一位艺术家必经之路。另外,向内的寻找是必须的,向外的延展,也是托比恩·卡瓦斯博所反复强调的。在整个讲座中,艺术家总不忘为后辈带去一些发自肺腑的提醒或建议,并且总是以鼓励式的语言出现,“要走出去,这就是你们的未来所在。”“要尽可能地走出去,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别人。”是其多次提出的忠告。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托比恩·卡瓦斯博也在讲座中解释了自身创作转型的现实原因,而这同样成为了管状系列不可分割的创作背景,艺术家提到,“管这个形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形状之一,因为所有需要生长的物体,它的能量获得都是从管道而来,你的身体其实就是一根管子,你是从这里面获得生长能量的,其实在你身体内部,看起来就是这个样子。在一棵树或者一朵花的内部也是这样的形状。”出于身体过劳透支的原因,托比恩·卡瓦斯博在2008年辞去教职,在家休养了一年,同期开始创作管状系列,而“管”无终止的形状特性促使了艺术家对其的选择,并最终成为艺术家常用的语言之一。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在介绍自身参加的数个展览的过程中,托比恩·卡瓦斯博也分享了其对作品展示的观点,“(陶瓷作品)它的根是不同的。如果是洁白无瑕的展台,它其实不能够提供一种交流,它看起来好像具有排斥性,是一种距离,这不是我们在陶瓷艺术中希望展示的。陶瓷艺术是贴近你的身体做出来的,所以你应该可以触摸它,它和你的身体应该可以形成接触。大家一定要记住艺术的真谛就在于交流。我还想提醒大家,你在做艺术品的时候是用身体,做的是自己的表现,所以你的艺术品所展示的,其实就是你自己。”基于此种看法,托比恩·卡瓦斯博也表示在一个更糟糕的环境下展示作品,对于陶瓷艺术家而言,是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除了艺术家身份,托比恩·卡瓦斯博还有一层重要的身份是艺术教育者,甚至而言,艺术家坦陈,也许教学比自己的艺术创作更为重要,因为需要通过教学将自身的艺术思想传承下去。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尝试、体验,以积累经验和体悟,从而学会控制与理解环境、材料、技艺、合作交流,以及观念表达,是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教育观念。此外,“展示”也是艺术家认为的必修环节。艺术家指出,在工作室的作品与在展览空间的作品,需要考虑的角度与内容均有所不同,学习“展示”,以锻炼自身把握整体、考虑细节的能力,是必需的。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而在讲座第一部分最后,介绍了与陶瓷工厂的合作项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的宗旨。托比恩·卡瓦斯博从过去和挪威、韩国、中国景德镇的陶瓷工厂合作的经历讲起,提到一些挑战极限的尝试——利用数量惊人的陶瓷现成品创作的装置,以及作品承载的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不断拉扯的力量。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2023年春天利用13500个景德镇瓷瓶制作的《集群》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谭红宇拍摄记录托比恩·科瓦思博在中国景德镇的创作

讲座第二部分,播放了由其长子Brage Kvasbø拍摄的托比恩·卡瓦斯博工作的日常,由于作为家人的熟悉,录像得以呈现出艺术家自然的工作状态。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纪录片《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设计:梁碧琪)

在讲座问答环节,现场听众踊跃提出了数个深刻而精彩的问题,从艺术创作到形式转换,甚至到生活态度。就创作之于生命的分量、瓶颈期的应对方式、行动与自查、完整作品的定义、教育实践等问题,托比恩·卡瓦斯博耐心又细致地一一作出回答。艺术家提到,于己而言,作品越来越不再是表征,而成为了真实的体验,具有一种存在性的意义,而在创作过程中,沮丧是重要的情绪,但如何对待沮丧?托比恩·卡瓦斯博以为,将其认知为进步的需要,能够推动新的解决方案,同样的,生活也是如此,有阴晴圆缺,我们正是在感到沮丧与诞生新的解决方案两种情况中前进。另外,托比恩·卡瓦斯博还特别强调艺术家需要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保持对自己方法的信心,长久以来会形成个体创作的独特性,而这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成为一位有趣的艺术家。再者,托比恩·卡瓦斯博指出行动的重要性,提到需起而行之,避免将一件事想得过于浪漫化而不去行动,一旦行动起来灵感自然会形成,昨日之事会变成今日之平台,而今日的行动也是为明日的更进一步。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在问答环节期间,谭红宇老师也参与对话,作出总结。在谭红宇老师看来,托比恩·卡瓦斯博始终在极限里面工作,既接受极限,同时也跨越和延展极限,此外,作为一种未来式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始终为未来做充足准备,谨慎考量,而又乐于探索未知之境,坦然接受结果,在面对陶瓷材料时有一种从心所欲而又不逾矩的自由,这正是陶瓷材料表达的最高境界——在材料的局限性中达到最大的自由。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至此,讲座“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为听众呈现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成熟艺术家其平实而可接近的、具体而活生生的、全力以赴而令人敬重的工作与生活图画,最终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展场图片



相关链接:

1. 展览预告 | 附体——托比恩·卡瓦斯博作品展

2. 讲座预告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3. 展览现场 | 附体——托比恩·卡瓦斯博作品展

4. 对话·座谈回顾|束缚的能量



文字整理:李光仪
编辑:余爽 谢赢盈
审核:王秀媛 刘子瑗 
审定:陈晓阳 洪荣满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