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福利 赠送展览门票
张江科学会堂
向达·芬奇提案——
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地址:张江科学会堂(上海浦东新区海科路1393号 )
2023年10月28日,“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于张江科学会堂启幕。在10月29日至11月13日的十六天展期内,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将驱动全新的开放界面,通过艺术创作、学术论坛和展演项目汇聚一个时代的创造性能量,邀请达·芬奇来到二十一世纪,共同思考当今艺术与科技背后的人类时代命题。
实验艺术单元
透视或世界观:山水作为方法论

达·芬奇的透视法曾以线透视(近大远小)、空气透视(近明远暗)、隐没透视(近实远虚)将以人作为中心的世界确立,在平面之上形成了立体的幻觉,衍生出更强的主客二分。另一方面,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则是将“我”含纳于天地间,认为“我”是世界的一份子,具备着与天地宇宙终极一致的属性。

“三远”视角下的山水,具有三种方法论意义的形态:“山水现场”是“无我”之境,即造化自然之义;“山水道场”是“我”与山水相遇时刻之生发与涌现,“山水剧场”是山水的“人间化”。“山水剧场”是一种策略,它所赋予的戏剧结构,把“山水现场”由偏远带到中心,由不可见变为可见;把“山水道场”由单数变为复数,从个体超越走向全称意义的文化“致知”。
“透视或世界观:山水作为方法论”以“三远”之世界观对应“透视”之方法论,穿过达芬奇深长的凝视之眼,探问造型何为?绘画何为?又以中国古老的山水文化和精神为方法,在多重媒介混合现实状况下,回应五百年来达·芬奇们所构筑之世界观,激荡出一种新的人性,新的感性活力和精神自主。

天人之境是自然、科技与人的融会之境。追本溯源(好奇心),钜细靡遗(观察力),无所顾忌(想象力)——来自全球各地的12位(组)艺术家及作品让我们从飘忽不定的生存晕眩中得享科技与人文之境——道德、伦理、反思、敬畏、躁动、渴望以及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之轻或者不能承受之重,观众也将通过虚拟现实和多通道实时模拟,走进人类和机器的交叉领域,链接更广泛的沟通视角,共创未来世界并以此致敬“天人之境”的初始版本——达·芬奇和他的维特鲁威人、莱斯特手稿以及最后的晚餐。



媒介展演板块以“灵魂在哪里?”为题,以跨媒介巨构为品类,向达·芬奇提案。并进而继续发问:灵魂是什么?我们将惠特曼赞美人的肉体与灵魂的长诗《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贝多芬表现人类所有激情和感动的交响乐《第九交响曲》、杰夫·兰博和维克多·霍塔呈现人类激情爆发的《人类激情圣殿》、荒诞派戏剧表现人类的“行为人并没有卷入自己行为的两难困境”场景等媒介史源流拼溶在一起,构成人类激情体验的通道。


“程序员与小提琴” (A Coder and Violin) 是达芬奇名字中所有字母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概念,我们以极其达芬奇式的风格向他献上提案。达氏所代表的“新文艺复兴人”一直是开放媒体系2010年成立以来的育人目标。而我们眼中的程序员和小提琴家,他们之间绝非撞后逃逸式的随兴合作;他们必须深层内化为一人:coder 本人就是小提琴家。本展览及声纳演出囊括8个国家的艺术家40人,包括意大利的齐利欧(林兹电子艺术大奖金奖),全是这样程序员艺术家合体的代表。而AI其实握有通往艺术创作本源之密钥,它是这次展演的核心关注,也就是我们对达芬奇的提案。

科技和艺术曾经是同一个话题,而不是两个领域。“时间”这张图纸上其实可以有一道道折缝,沿着这条缝把纸折起,过往和将来就成为了同一个界面。达·芬奇是个支点,我们召唤的那个对话对象。在他那里,一个人的好奇心可以包裹整个世界,经验与知识密而未分,美与真实在神秘和清晰中和谐统一。
关于达·芬奇有太多的传说,在众多传说之中,这次,一幅消失了的名作正被打捞。《安吉里亚之战》是达·芬奇在艺术生命的壮年与米开朗琪罗对垒之作,狮子搏象,描绘了两军相争的瞬间。如今,这幅作品早已消隐于历史尘封之下,只留下零星的草图和些许后人的临摹。创作团队从这些材料着手,也研读达·芬奇手记中的真知灼见,怀揣着对当下技术与媒介情况的反思,把画幅延长至十数米,将新的焦虑与新的鼓舞注入作品之内。新的画面基于原作进行了横向延伸,展现出三个主要的团块,此外,画面还增加了纵深的远景。三个战争场景的变奏以及其间的诸多形象暗示了不同时代的技术与思想冲突融合。与其说是一幅绘画,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它更像是一场讨论,一次研究,一系列对科技史图像的重新审视,对现今的绘画与媒体技术的重新打量。展期:2023.10.26-2024.01.14
地点:上海蟠龙天地(上海市青浦区蟠鼎路123号8弄)

2023年10月26日,中国上海——2023年10月26日,由XINTIANDI新天地打造的第七届「光影上海」2023灯光艺术节将于蟠龙天地亮相。本届「光影上海」以“光予蟠龙”为主题,战略携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与余德耀美术馆联合打造,并入选成为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光影上海」自2015年创立至今,从携手世界级灯光艺术节构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到征集 “中国创艺”培育创意力量,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文化重要名片。今年的「光影上海」更是突破固有程式,将蟠龙天地作为江南故事的发生舞台,向公众免费展出来自英、澳、中等多国艺术家的九组灯光作品。瑞安新天地行政总裁张斌表示,“瑞安新天地作为卓越可持续城市社区建设的先锋,一直秉承 “在地新生-Bring Heritage to Life"的使命,将文化与艺术放在社区生态构建的核心支柱地位。伴随着蟠龙天地的面世,今年的「光影上海」也将从“唤醒”与“焕新”角度出发,邀请到多国艺术家为其量身打造多组灯光艺术作品,将公共艺术作为空间语言,聚焦自然之美和艺术生命力,用光影探索江南文化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在地新生”。
UFO Terminal
(UFO 未知终端)
可穿戴界面
展期:2023年11月11日 -2023年11月30日地点:UFO Terminal|UFO 未知终端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398号(上海西岸油罐艺术公园1号罐)开放时间:14:00 - 19:00(18: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作为中国最早的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之一的 UFO 媒体实验室 受邀于西岸油罐艺术公园1号罐持续展开的全新艺术项目,UFO Terminal 致力于成为当下媒体艺术的输出终端,成为多元艺术理念在其中碰撞与合作的场域。「可穿戴界面」是 UFO Terminal 的首个展览,它将展出 UFO 媒体实验室最新创作的,由屏幕、音响、程序、身体等组成的混合界面艺术装置。环形空间中,将特别呈现360度环绕的LED曲面屏幕,为观众营造全方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展览将从11月11日持续至11月30日。
「可穿戴界面」概念图 ©UFO 媒体实验室
从现实世界转向显示世界,“屏幕”成为当下使用和讨论最多的媒介之一,也是当代人类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它们无孔不入——从手中的便携设备,到车载显示,再到家中墙上的大屏,甚至公共空间中耸立的巨幕——似乎把物质世界与信息世界缝合成了一个不断扩张的虚实融合体。
「可穿戴界面」概念图 ©UFO 媒体实验室
目之所及,屏幕如影随形。生活需求、工作界面、社交媒体、游戏娱乐等各个方面,很多时候都在屏幕的方寸之间展开。屏幕成为了现实与虚拟的交汇口,人们越来越沉溺于屏幕背后庞大的信息漩涡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分辨率的增强、色彩的保真、立体感的逼真以及观看方式的多元,人与屏幕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地变动。屏幕作为一种界面,不断架空我们的身体,甚至代替身体成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接触面。界面意识化,生命界面化。
展期:2023年10月27日-2024年3月31日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一楼,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昊美术馆于2023年10月27日起,呈现张鼎与金氏彻平的合作展览“两个俱乐部”。本次展览回顾梳理张鼎、金氏彻平近十年创作的一百余件代表性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集中体现两位艺术家独特审美和多元化的社会视野。
张鼎、金氏彻平分别出生于1980年和1978年,在商业主义盛行的时代中长大的他们,选择脱离宏大叙事的意象与审美,转而将新生代的青春杂想融入个人表述。张鼎从音乐汲取灵感,使用“控制俱乐部”命名个人品牌和表演创作;无独有偶,金氏彻平基于童年收集动漫玩偶的经历,将玩偶部件重构为“青春粉丝俱乐部”系列雕塑。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迥异,但他们认同艺术的普世性,不约而同地在创作中使用“俱乐部”的概念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吸引更多观众参与互动。展览以“两个俱乐部”为名,以人与文化、空间的关系为线索,邀请大家探讨公众认知与个人想象力、计划与偶然、完成与未完成的意义。
联合策展团队: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 Lab、大自然保护协会主展区:徐汇西岸南段,龙耀路至淀浦河5公里滨江地区主展馆地址:上海徐汇区港口渡口站以南100米(原白猫库房)开放时间:2023/9/25 - 2023/11/20
周二 - 周日 10:00 - 17:00 对公众免费开放,周一闭馆(9月25日、10月2日照常开馆)
主办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徐汇区人民政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嘉定区人民政府、青浦区人民政府、松江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徐戈-《风之屋》©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摄影田方方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风土水灵 · 生境空间》 ©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摄影田方方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上海》©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摄影田方方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第五届)(Shanghai Urban Space Art Season 2023简称SUSAS 2023)是自然资源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协议项目,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徐汇区人民政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嘉定区人民政府、青浦区人民政府、松江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9月2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持续至11月20日。全市范围内“1+6+13”共20个展区将共同演绎“共栖”这一主题,包括“1个主题演绎展区、6个重点样本展区、13个实践案例展区”,充分展示上海先进的生态发展理念和技术方法,推动生态网络建设,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行于街巷》 ©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摄影田方方

▲赵潇潇-《云图》 ©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摄影田方方

▲杨泳梁-《极夜霓虹》 ©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摄影田方方

WHAT IF, Digital art, 2021△
The Circle, Single channel videowith audio, 2022△
首次展览名为「明天的记忆」(Memories of Tomorrow),是由TRLab携手RAM上海外滩美术馆,将阿根廷「数字诗人」—— 由国际数字艺术机构Triple X独家代理的艺术家Six N. Five(本名Ezequiel Pini)的诗意创作展现在公众面前。现在,这场如梦如幻、时空交织的数字艺术世界之旅即将启程,抓住这次机会,开启你的诗意之旅吧!The Ordinary/The Extraordinary, Single channel video with audio, 2022△
Digital Sculptures, Single channel video, 2021△
展期:2023年9月30日-2023年12月31日

“弗里达·卡罗的作品与生活”重现了墨西哥革命艺术家弗里达·卡罗的百余幅作品、信件和照片,生动地展现了她的一生。在这个展览中,你将感受到她对时代知识分子的影响,探索女性身份的独特思考,深情表达对墨西哥的眷恋,以及与丈夫兼灵感伙伴迭戈·里维拉的爱恨纠葛。展览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向观众展示了弗里达·卡罗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她的作品和思想。

地点:“TODTIME时间廊”文化空间(上海市闵行区梅陇西路2115号莘庄南公交枢纽内)
“梦”不仅是每晚睡眠时的意识投射,更是想象力的体现。梦是温柔的,又是坚韧的。“梦”之于国家,“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梦”之于个人,是每个人的梦想与理想,是在期望中将遥远目标变身为美好现实的全力以赴。
2023年11月1日至次年2024年5月31日,TODTIME时间廊联合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产业及媒体平台,共同推出TODTIME时间廊第十五季公共艺术展——《梦》。这场艺术之梦将横跨2023与2024,通过两位特邀艺术家村松亮太郎和罗比的两件作品,分别采用两种具象的物质——蒲公英与柿子,作为“梦”的载体,与观众共同重温一场“追梦”与“圆梦”之旅。这两件作品都曾在国际场合展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在此相聚、交流,一起传递对于“梦”的解读,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了生机活力。

展期:2023.10.28 - 2023.11.26周三-周日 11:00-18:00(17:30停止入场)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呈现瑞典艺术家组合Lundahl & Seitl的艺术项目《河流志》,该作品为CAC项目空间第二期下部分。《河流志》于2023年10月28日在CAC开幕,并将持续展出至2023年11月26日。呈现于CAC的《河流志》包含了展期内定期发生的表演以及展厅内的装置,通过听觉与视觉勾勒出塔伯哥河(Tabergs Ån,瑞典)的片段。该河流位于艺术家的家乡,也是他们开启《河流志》系列的第一个水体与研究。在本次展览中,真实与想象调和于观众中,将虚拟现实的概念——它并非是一种技术形式,而是一种具身性 —— 作为一种媒介,接入多层现实,使传统的理解方式和理性化策略已不再足够。它将环境美学中的技术框架从数字和统计学的“数据转储”模式(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相关)转向了简·贝内特(Jane Bennett)提出的“地球情动”(geo-affect)概念,强调了环境与物质世界的情感关系影响政治与伦理意识的作用。

展期:2023.09.23 – 2024.01.05开放时间:周一到周日 10:00am – 10:00pm
可以玩的交互艺术展”再玩会儿就睡”持续开放。大阳大树工作室从城市年轻人不甘心睡觉的话题上展开策展讨论,致力于做好玩、放松、治愈的装置艺术。展览第一部分“卧室出走计划”里面甚至会出现“打打蚊子”、“换个脑子”、“斗斗宿管”等一些以睡前活动为主题的剧情装置,参与者需根据提示通过互动和解谜来完成观展。

开放时间:工作日:13:00-21:00(20:00最晚入场)周末节假日:10:00-21:00(20:00最晚入场)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1800号(徐家汇公园9号门)
结合了NBA精彩比赛集锦和沉浸式光影秀的NBA奇境光影秀,于2023年9月29日在徐家汇体育公园内的上海体育场开启。项目依附于上海体育场“汇空间”而建,使用超1000平方米的超大剧场,通过360度沉浸环绕的多媒体视效、剧场级的灯光及舞美、全景环绕音效等创意手段共同打造一场沉浸式的NBA主题光影大秀。项目依附于上海体育场“汇空间”而建,使用超1000平方米的超大剧场,通过360度沉浸环绕的多媒体视效、剧场级的灯光及舞美、全景环绕音效等创意手段共同打造一场沉浸式的NBA主题光影大秀。
NBA奇境光影秀的首发主题名为“冠军之路”,聚焦过去十年内NBA总冠军球队的经典表现,集结了200余个历史名场面,打造一场超越时空的感官盛宴。
光廷Temple of Light
「一梦华胥」中国皮影沉浸式光影展

展期:2023年8月19日-2023年11月30日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598号 国际客运中心码头
「一梦华胥」《神游清明上河图》


打开你的全新视角,走进《清明上河图》的VR世界。由Danny Rose 执导、光廷团队统筹,VIVEARTS联手打造的《神游清明上河图》。首次突破将VR虚拟3D转化成实体4D沉浸式体验,以震撼的全景环绕式大屏幕,为观众打开全新视角。一步入画、身临其境沉浸在举世名画的恒久魅力中。
「一梦华胥」中国皮影沉浸式光影展皮影篇
「一梦华胥」皮影篇:邀你走进皮影梦境,开启一次如诗如画的华夏神游,享受一场精美绝伦的传统美学盛宴。



展览时间:2023年9月29日 – 2024年1月7日2023年9月29日至10月8日、10月14日至15日、10月21日至22日、10月28日至29日、2024年1月1日,09:00-19:00 (18:00停止入馆)每周二至周五,09:00-17:00 (16:15停止入场)每周六至周日,09:00-18:00 (17:00停止入场)
为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莫奈与他的朋友们”全球巡回光影大展在2023年金秋来到上海,携手充满艺术和设计气息的上海世博会博物馆,2023年9月29日-2024年1月7日,开启浪漫之旅。
印象派(Impressionism)这个名字的由来与1874年的一个展览和一幅画作直接相关。那个展览,是传说中改变艺术史的“落选者沙龙”;那幅画,是克洛德·莫奈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这幅画展示了勒阿弗尔港的清晨,日出时的景象:蒙蒙的晨雾、模糊的太阳、以及静静的船只,整体给人一种朦胧、流动的印象。莫奈试图捕捉那一瞬间的光线和色彩,而不是像传统绘画那样追求细节和清晰度。当时的主流艺术界流行的是“洛可可风格”,那是一种用细腻的笔触,画出比“磨皮”还有完美无瑕人物的画风,《印象·日出》一出,当时的艺术评论家们都get不到它的美,尤其是一个名为路易·勒罗伊(Louis Leroy)的评论家,更是讽刺的说到“你这是画了个啥?画了个印象吧?”然而,这个讽刺的评论反而被莫奈和他的朋友们们所接受,并成为了他们的自我标识。这些艺术家决定采纳“印象派”这个名字,并自豪地称自己为印象派艺术家。
展期:2023年9月28日-2023年11月10日
开放时间:13:00-18:00
地址:王小慧艺术馆(上海市长宁区威宁路369号)


当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地引起各界关注。王小慧艺术馆与众不同,以可持续艺术引领,用艺术告诉你可持续发展的传奇故事。展览聚焦可持续艺术、可持续时尚、可持续设计,可持续公益行动,呼吁关注绿色生活,共创绿色未来。
来自全球的十几位国际艺术家设计师与几十家著名品牌展出逾百件可持续低碳主题精彩之作,与他们坚持数十年走绿色生活之路的可喜成果。他们以创新思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可持续与再生再造的美丽与无限可能,引发观众思考,甚至可能影响人们今后的生活态度。

展期:2023年8月26日-2023年11月19日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合作:矶崎新工作室(东京)、MISA SHIN GALLERY(东京)支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熙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2023年8月25日,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举办的展览“矶崎新:形构间”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涵盖了模型、手稿、装置、绘画、影像等多种媒介,全面呈现了矶崎新漫长创作生涯中不同阶段的设计作品以及他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展期将从2023年8月26日持续至11月19日,欢迎大家前往展厅,领略矶崎新极富原创性的建筑表达及其跨越文化、领域与时代的思想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