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根伸夫
SEKINE NOBUO

关根伸夫先生是物派的创始人和代表性艺术家,物派艺术(Mono-ha,もの派),是1960年代诞生的唯一被写入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亚洲艺术流派。“物派”使用木、石、土、铁等自然材料为主要特征,注重物体之间关系的同时,将空间也作为作品因素之一来考虑。通过化繁为简的表现手法,来揭示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从而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以此表现东方哲学和日式禅宗的感知方式。赋予虚相意义,较之实相的态和具象的声,更注重其中的空白和静寂。其造型观是基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来构成作品,并通过它们强调一种“关系”而存在。
关根伸夫于1968年创作的「位相—大地」,被广泛认为是物派运动的起源,也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日本艺术创作之一,对亚洲地区日后的大地、装置、极简艺术发展有显着深远的影响。本次展览我们会呈现70-90年代关根伸夫先生最具代表的一系列雕塑作品呈现给大家。
展览现场





部分展出作品




关于艺术家
1942年生于日本崎玉县,1968年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油画研究,日本著名当代艺术家,日本“物派”创始人。 物派对自然的认识正是传统的“素”的自然观。关根伸夫认为:“世界以其自在方式存在,所以怎么能说我们是在创造呢?我所能做的仅是尽现自我,还世界其本来面目,让这种状态更加清晰。” 用技能去除所有物外在的不必要的多余想象,用人为的方式还原物以自然状态。但他的“情景”有意识地将物体的形而上学意义与“场所”和偶发性联系起来,从而再现了存在的相对性和依存性。
关根伸夫热衷于探讨共存和相互联系的概念。他的作品风格大胆,充满生动的物性。关根在重与轻之间,在充满暴力的巨石与顶在它下方的镜面柱子之间塑造艺术张力。1968 年,关根伸夫使用 isō 或 "位相" 来指代他在拓扑学上进行的空间与时间实验。到了 1969 年,他开始使用 kūsō 或 "空相" 来进一步强调系统的无常,并聚焦充实与虚无的平衡关系。他将空间看作是一个单一、可塑的实体,认为它可被操控成无数种各异的结构。这一思想为他的大地艺术作品《位相—大地》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件充满突破性的作品最初诞生于一场思想实验,意在将 "负地球"(negative earth)概念视觉化。这场实验最终引发了认知层面的革新,孕育了以物派为核心的艺术现象。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