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及中国书法史上比较出名的书法家,智永算是比较出名的。作为“二王”一脉的传承者,智永作为王羲之的后代,对其祖辈书法的潜心研究和发扬光大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智永从小就对对乃祖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极为钦佩,一度决心使家门书法万古流芳。为了练习书法,毛笔用秃了不知多少支,他练坏的毛笔积了好几瓮。后来他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经过不懈的努力,智永的书法大有进步,并且名气也越来越大,求其真迹者数不胜数,登门求教的也极多,以至他户外之屦常满,连门槛也踩坏了,智永只好用铁皮来加固门槛,时人称之为“铁门槛”。
“退笔冢”与“铁门槛”成为书坛佳话,与汉张芝洗笔洗硕的“池水尽墨”交相辉映,同为千古美谈。
不得不说,智永真的很聪明,在那个没有高科技的年代,智永为了宣传自家书法也是下足了苦功夫,他在精心研究了王羲之的书法之后,亲自撰写《千字文》,一写就写了800帖,写完之后就送给各大寺庙、各位有缘人,然后让他们通过学习他自己的书法来为王羲之的书法“做推广”,堪比现代的发宣传单打广告。
这样的直接效果就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隋唐一代开始有意识地注意到“二王”书法,尤其是唐太宗,临去世前都不忘嘱咐儿子以《兰亭序》陪葬。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不仅仅在于宣传上,他还自创“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影响远及日本,即使是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其《真草千字文》采用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既便于学书者释读草字,又能让人同时欣赏他两种体裁的书法,可谓一举两得。
智永所书的《千字文》中的草书,笔法虽完全得益于王羲之,承袭了草字法规。但此帖每格一字,每字独立,写起来循规蹈矩,不似王羲之与张颠的笔墨飞舞、字字相连。
其虽继承了王羲之的笔法,但每个字中又都有一两笔特别加重笔力,更显示出智永作书时的神情专注,重笔之处圆润合拍,健肥适当。
智永在《千字文》中的真书是行楷,比正楷更轻快。行楷每字中也有一二重笔,因而使字态更生动,更劲雅,唐宋以后的书法大家也大多喜欢师承智永的楷字。
这幅作品法度谨严,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自始至终笔劲墨丰,精神饱满,一笔一捺一丝不苟,可以说是一幅楷书中的精品。
同时它的字势圆融,用笔清晰,结构稳定,再加上行书的笔意,章法自然,风格统一,是初学者绝佳的临摹作品。
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苏轼所评:“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此书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真草千字文》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
而拓本为故宫博物院所藏。从书史发展来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的规范作用超过了传为东汉蔡邕书《熹平石经》的影响。
明都穆《寓意篇》评其字谓:“智永《真草千字文》,气韵飞坮,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余下部分欣赏
欣赏完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你认为它当得起“天下法书第一”的名号吗?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