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顶画廊 | 沈莘个展“一,至河漫滩”将于2023年11月6日开幕
展览现场
没顶画廊 | 尭个展“秦岭2/3”将于2023年11月6日开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尭:秦岭2/3”,没顶画廊,上海,2023
沈莘(b. 1990,成都)目前生活和工作于 Mni Sota Makoce (双子城) 和 Muhheakunnuk (纽约) 之间。他近年的个人展览、表演及放映包括:“Brine Lake (A New Body) / 盐湖(新身体)”,安特卫普当代艺术博物馆,安特卫普,比利时(2023);“The Earth Turned Green / 大地转绿”, KUNSTVEREIN GARTENHAUS 艺术中心,维也纳(2023)& 瑞士当代艺术学院,纽约(2022);“Brine Lake (A New Body) / 盐湖(新身体)”,沃克艺术中心,明尼阿波利斯(2021);“Double Feature / 双重特写”,法兰克福锡恩美术馆,法兰克福(2019);“Synthetic Types / 合成类型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2019);“使饱和”,没顶画廊,上海(2019);“温暖期”,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伦敦(2018);“切片单元”,中国当代艺术中心 (CFCCA),曼彻斯特(2018);“仪式的纪录”,米德尔斯堡现代艺术学院 (MIMA),米德尔斯堡,英国(2018);“半说半唱”,公园之夜,蛇形画廊,伦敦(2017);“原本包容”,中国当代艺术中心(CFCCA),曼彻斯特(2016);“在家”,剩余空间,武汉(2016)等。
他近期参与的群展包括:“THIS TOO, IS A MAP”,第12届首尔媒体城市双年展,首尔(2023);“To bind, embed, shimmer, and brace, with 楔Xiē”,DAAD 艺术中心,柏林(2022);“共同的____ |2022 OCAT × KADIST青年媒体艺术家项目展览单元”,OCAT上海馆,上海(2022);“ON | OFF 2021:回到未来”,和美术馆,顺德(2022);“意识燃起,精神振奋”,第13届光州双年展,光州(2021);“语言的河流”,莫纳什大学美术馆,墨尔本(2021);“忍不住转身”,中间美术馆,北京(2020);“希克奖2019”,M+美术馆,香港(2019);“破坏之歌:新美术馆三年展”,新美术馆,纽约(2018)等。他于2023年获得Jerome Hill Artist Fellowship(明尼苏达州),2019年入围希克奖(M+美术馆,香港),2017年被授予“BALTIC艺术家奖”,并于2018-2019年参加了荷兰皇家艺术学院艺术家驻留项目。
尭,生于1982年,2004年毕业于西安翻译学院艺术学院,2007-2008年就读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中国西安。
尭出生于中国北方一座千百年来以陶瓷生产为中心的城市。他儿时就被这座城市诸多古代遗迹上那些残缺、简陋、未完成的绘画和独特的装饰纹样所吸引。对他来说,这诠释了艺术的发展,并且在他后来的生活中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策展人孙啟栋将尭的创作归结为一种“盖娅”式的创作方式,即“追求实现其个人与自然的沟通、协商与问答,从而在动态中把握力量”。旧的全球化秩序下的层级的、二元对立的或中心论的思维习惯,尽管强调联系,仍旧不足以掌握动态的生命力量。尭的创作,“使得秦岭由具体的、闭合的地点重新成为了动态的’盖娅’,从而为我 们在新的网络化的全球化秩序下重新思考和阐述‘文明的冲突’提供了契机”。秦岭即盖娅,它不再与传统理念中的和谐、孕育、滋养有关,而是充斥着暗流涌动的矛盾与冲突。秦岭即生命力量的化身。
尭曾参与的展览包括:“风滚草”,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2023;“手迹与心性”,西安美术馆,西安,2023;“楼上的城市”,ASE Art Space,上海,2023;“秦岭不是一座山”,没顶画廊, 上海,2022;“无处不在”,FINE ART ASIA 8D(香港会展中心)展览号 8D ,香港,2017 ;“无处不在”,FINE ART ASIA 36A(香港会展中心)展览号 36A, 香港,2016;“模糊的边界”,Asia Week New York Exhibition,纽约,2011;“不可测量的光”,Asia Week New York Exhibition,纽约,2010。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