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以史为鉴可知新替”。中国近代美术史便是一个新旧交替,东西结合的时期。而在其中有着重要地位的靳尚谊先生作为新古典主义绘画的领军人物,其对于绘画独到的理解和表现方法都对后人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靳尚谊先生的思想又源于何处呢?


    2023年度图说图栏目将以靳尚谊先生为锚点,通过分析和鉴赏艺术作品,用图像分析以及历史渊源调查的方式,深入探讨其创作角度、观念、以及方法。挖掘靳尚谊先生以及其上下三代艺术家的艺术故事,纵观中国近代美术史中油画的发展嬗变。



文丨中央美术学院 邓雅心

编辑丨虞茜宇

引言丨虞茜宇




2020年,作品《赤》在北京亮相,这是艺术家仇晓飞于疫情时期的创作。画面中布满剐蹭的颜料色块,好似儿童稚拙的笔墨。或许您会疑惑,这到底是在画什么?观看当代艺术,方式多种,解读不一。本文通过分析《赤》中的隐喻,剥开当代艺术抽象表现的外壳,共同体会精神自语里的时代共鸣。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赤》仇晓飞 

300 x 200 cm 2020年

布面油画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创作背景概述

《赤》创作在疫情肆虐的2020,死亡的不安恐惧胁迫着所有人。仇晓飞在这段时间同时经历父亲的去世,儿子的出生。社会的发展停滞,大众时间被停止,但又能看到时间在一个个体的身上走到尽头,在另一个体身上出发。


颜色的隐喻

画面中最为抢眼的即是背景大面积的红,作者用干、湿画法叠加的方式留下深浅不一的红,鲜红如鲜血喷涌,暗红旋涡却如烂疮脓血。作品名《赤》与此呼应,赤”为古代红色的基本词,现代则为“红”。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红色颜料作画的洞窟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阿尔塔米拉岩画,洞窟中所使用的的红色颜料混合自赭石、动物血和土壤。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图2 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旧石器时期


赭石作为蕴含铁与氧的矿物质,富含人体必须元素,早期人类立足于世,行走在土壤上,茹毛饮血地生活,矿物质、血、土化身为生存、死亡,聚合在制成红色颜料的三种主要材料内。埋藏在人类身体中原始地,对于红色的生存、死亡的印象,在宏壮的红色背景前被唤起。红色背景前的人物主要用群青色绘制,群青是最古老、最昂贵的蓝,因常用于描绘圣母的蓝色袍子,又被称为“圣母蓝”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图3 《祈祷中的圣母》萨索费拉托 

73 x 57.7 cm 1981年

布面油画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宗教感的色彩或许意味着疫情初期的恐慌转向宗教的精神寄托。中庸的群青有着消解红色灼烧感的冷静,使得整幅画面不显失衡。艺术家将群青不均匀的涂抹在白色之间,蓝白色不均地填满人的表壳,互相咬合的表皮下透出污绿色、褐色与棕色,似乎暗示着肉体的腐烂,迈进死亡是众生的结果。


画面意象的隐喻


残缺美

《赤》的主体是一个断臂人的坐像,他的五官消融,性别年龄未知,颈部略向前倾,姿势安坐,身材却敦厚而下垂,整体是在溶解而非凝固。


十字中心构图法同样可见于2009年创作的作品《静靛》,画面中反应的是精神病人妄想展翅高飞的场景,背景扭曲的靛蓝色建筑物,倾斜的地平线,暗示着精神病人精神世界的涌动,面部模糊的精神病人稳坐在凳子上,双手张开,无视世界的倾倒,主宰画面的平衡。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图4 《静靛》仇晓飞

120 x 100 cm 2010年

布面油画


在《静靛》到《赤》中间,艺术家将原本画面中心的展臂人改为独臂,打破平衡,加强画面的混乱感。《赤》主角的雕塑质感与断臂的形象很容易联想到著名的断臂雕塑《米洛的维纳斯》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图5 《米洛的维纳斯》

204cm 希腊化时期

大理石

法国卢浮宫藏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图6 《赤》中的断臂人


结合主角身旁倒塌,破败的废墟,呈现出一种神秘莫测的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缺陷美。”由于主体在对艺术母题的表现中流露出生命的迹象,媒介呈示出的残缺感就给人一种缺陷美。残缺感的形体,痕迹,是趋于原始的倾向,祛除工业化的死板僵硬,是富有生命力的节奏。


残缺的物品往往具有历史的古朴之美,残缺美遗留着生命的光辉与生命的奇迹,不仅仅是形式语言,它体现着艺术家向内探求的精神性追求。


精神浮空

艺术家对精神世界的关注最早可追溯到05、06年,饱受精神问题困扰的亲密家属使他开始关注到人的精神状态,以及造成这种精神疾病背后的外界政治境况和当时社会特有的“意识形态”语境,在大量阅读这位家属所写的笔记与文字后,艺术家开始尝试用视觉的方式来转译那些感受,创造矛盾,冲突,不平衡的元素,表现精神病人常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


上世纪医疗资源缺乏,对精神疾病的关注甚微,大部分精神病人挤居在一间狭窄的病房里,其中部分负担不起医疗费用,得不到足够的关照,只得“赤裸裸”地躺在破床板上。“赤身”的状态使他们看起来猥琐,粗俗,但“赤身”的状态才符合当时社会下的规训,衣着体面反而会逆反某种社会惯性。《赤》将《静靛》中的主人翁衣服剥去,以“赤身”的状态面向世人,“赤”不失为对陈旧社会规训的挑战,解放断臂人的形象,更直白地铺开疾病的隐喻。


宗教寓言

主体人物张开的另一端手臂上,手腕朝上,乌黑的手掌朝下,关节连接处好似被打上钉子,血液无法流向手掌,手掌因此发黑坏死。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图7 《赤》中发黑的手掌


手臂上扬的角度,手掌无力下垂的姿势,周身微微泛光的效果好像被钉上十字架处决的圣人耶稣,无形的钉子穿透骨肉,后方不均匀的深红色是行刑后流出的浓血,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衣服遭受分抢,耶稣同样“赤裸”地被展示在众人面前,他在那刻死去了,同时登上神殿得以永生,三天后回到人间。


死亡与复生凝聚到同一人的身上,生命的光辉照耀信奉者。在《赤》中,父亲、儿子的生命历程借助耶稣受难的典故隐藏在一只黑色的手掌上。这只如同黑色大理石般坚硬的手掌夺去视线的焦点,试图在为迷茫的人指引方向,顺着手指的方向,却只能看到茫茫宇宙中运转的行星。


疾病暗喻

腐朽的灰颜色里鲜明的浅色块似是生命的涌动,配合流动的红,古典的群青,画面上罩染上梦幻的气氛,仿佛要将观者吸进艺术家构建的精神世界。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图8《赤》中扭动的色彩


这种氛围,符合肺病导致的通常具有抒情诗色彩的死亡,《疾病的隐喻》中提及 “从隐喻的角度说,肺病是一种灵魂病。”肺病本身就带有精神性的色彩,它不能立马制人于死地,诗歌中提及的肺病,会对疾病本身进行美化。《赤》并没有美化肺病本身,将精神病与具有精神性的疾病并置在一个平面,强调自我需返还内在世界,去发现内在世界灵魂秩序的秘密。


界限

断臂人脚下是含混笔触组成的废墟之地,撬开的果壳,出窍飘飞的灵魂,在诘问着死亡之后,会前往哪里?张开嘴巴的幽灵向上逐渐变浅化为虚无隐入空幻。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图9 《赤》中的幽灵                                      图10 界碑


在混乱的废墟中无法窥见意义到底定义为何物,无人可以把握生命的来归。废墟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是一条蜿蜒的界河,艺术家没有改动过此河,河的一岸是虚化意象代表的精神世界,另一区域则是用山碑来暗示现实世界,界河所隔开的区域暗喻着肉体、精神两种境界。


在精神世界的远处可见隐隐山形,呼应前端的山碑,山旁立两栋城市中的废墟,密密麻麻的窗户代表着拥挤的居所,抑或是疫情时期运转过载的医院,空洞的窗户弥漫着死亡的阴森感,不合常理的建筑处于异度空间却不显突兀,而理的界限在疾病的冲击下重新划分。混乱,死亡,重生交杂在这片土地上,断臂人却像老树扎根一般稳坐在中心,仿佛正缓缓道出答案:“我即生命的真神。”



结语

当前文化语境下,画面表现内容与当下时代文化高度统一,仇晓飞《赤》中的视觉图像表现出艺术家在疫情时代下对疾病、生命的关怀,给观者带来生命力的体会。疫情席卷全球,人与世界的关系从未变化的就是无限的未知和变化。仇晓飞曾言,“人是一种思维善变、有恐惧和焦虑的生物,今天绘画的魅力可能就和人这个物种的瑕疵有关系。”



画家档案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仇晓飞(Qiu Xiaofei),197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2003年成为N12团体成员。工作、生活于北京。代表作:《赤》、《黑龙江盒》、《托洛茨基基长成了一棵树》等。


拓展阅读


《仇晓飞的架上绘画》,YUUR,《设计》2010年11期


《视觉艺术中的残缺美》,叶明辉,《理论月刊》2006年06期


《疾病的隐喻》,苏珊·桑塔格,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




撰文|邓雅心

编辑|虞茜宇

引言丨虞茜宇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邓雅心

邓雅心,就读于(中法)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了解更多,参见《中国油画鉴赏》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中国油画鉴赏》

赵力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5月


当代艺术的自语|分析仇晓飞《赤》中的时代性隐喻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