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重量级宫廷御制珍稀漆器及掐丝珐琅器以外,本季中国古董部“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还将呈献数十件高古瓷器、玉器及青铜器,来源于本港及海外重要私人收藏,其中包括一件西周时期青铜饕餮纹方座簋及汉代白玉雕瑞兽,造型典雅隽永,彰显古韵之悠长。
香港邦瀚斯2023秋季拍卖
宋韵·凝简
拍卖日期
11月29日下午2时
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拍卖日期
11月29日下午3时
预展日期
11月25日至28日
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预展及拍卖地点
香港邦瀚斯拍卖中心
金钟太古广场一座20楼
秋拍重点拍品

Lot 818
隋/唐 白釉杯
直径9.1厘米
估价:60,000 – 80,000 港元
来源:
1990年代早期入藏于香港

Lot 819
隋/唐 白釉高足杯
高8.8厘米
估价:40,000 – 60,000 港元
来源:
1990年代早期入藏于香港

Lot 820
隋/唐 白釉长颈盖瓶
高25.7厘米
估价:60,000 – 80,000 港元
来源:
1990年代早期入藏于香港

Lot 821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萱花纹葵口碗
直径22.5厘米
估价:80,000 – 100,000 港元
来源:
1987年购于香港(68,000港元)

Lot 822
西晋 越窑青釉鸡首执壶
高24.5厘米
估价:180,000 – 220,000 港元
来源:
传北美私人收藏
亚洲私人收藏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832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玉龙
长16厘米
估价:200,000 – 300,000 港元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龙身卷曲内弯,卷尾微尖,饰有梭子形眼,上唇略翘,颈背起长鬣。参考两件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遗址之红山文化玉龙,整体造型、装饰皆与本品极为相似,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及翁牛特旗博物馆,著录于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卷2,北京,2010,页17至18。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834
新石器时代 单孔褐玉钺
高14.5厘米
估价:300,000 – 400,000 港元
来源:
陈淑贞旧藏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835
新石器时代 或石家河文化 玉面人头像
长7.1厘米
估价:300,000 – 500,000 港元
来源:
重要亚洲私人收藏,1950年购藏
参阅一件类似石家河文化玉兽面,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编号1950.372。另见养德堂旧藏一件后石家河文化青玉神祖面饰,售于香港佳士得,2017年11月29日,拍品编号2722。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836
战国时期 镂雕人物玉佩
长6.8厘米
估价:200,000 – 300,000 港元
来源:
Kenneth Thompson旧藏,编号0432(标签)
本品应与其余数件器物组成玉组佩,为战国时期佩饰用玉,参考一套战国早中期玉组佩,当中第六件缕空玉佩与本拍品之造型及风格相似,著录于震旦艺术博物馆,《战国玉器》,台北,2007,页56至61。
本拍品所饰之蟠龙纹乃战国玉器中的常见纹饰,作盘曲蜿蜒状,双眼多雕作菱形,有关讨论见古方,《中国古玉器图典》,北京,2007,页223。至于所饰人像之风格,可参考一件战国早期玉人,出土于山西省侯马市西高祭祀遗址,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载于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卷3,北京,2010,页196。该玉人与本拍品所饰之人像皆头戴冠帽,身穿长袍,阴刻方格纹。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828
战国中期 玉双龙纹璜
长11.3厘米
估价:120,000 – 150,000 港元
来源:
养德堂旧藏,1998年入藏于台北
云中居旧藏,台北
香港佳士得,2021年12月3日,拍品2736
璜身以灰白玉雕琢,玉质晶莹细腻而光气十足,呈现玻璃光泽,伴有黑色的矿物质。主体浮雕琢磨谷纹装饰;两端则随纹作形,伴随细阴线条打洼勾勒龙首造型。龙首纹威严传神,线条流畅优雅,游丝阴线与浮雕技艺颇为精湛。
战国时期的玉璜以双龙首璜十分常见,形制类似的玉璜亦多见于博物馆。当时的玉璜雕刻通常较为尖锐,刀工锋利,而本拍品的双龙首璜两端线条较为圆润,相对稀少。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837
汉 青玉雕方印
印面“刘武”
2.4 × 2.4厘米
估价:150,000 – 200,000 港元
来源:
重要亚洲私人收藏,1950年购藏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839
汉 虎纹玉印
印面“济南王玺”
2.8 × 2.8厘米
估价:300,000 – 400,000 港元
印上所雕之猛虎栩栩如生,与汉代肖生玉雕之风格吻合,对动物尤其是神兽的刻划更强调其威武特质,所以玉雕多具生动姿态及凶猛表情。参考一件汉代卧虎,载于罗森,《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伦敦,1995年,图版26:7。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840
汉 白玉雕瑞兽
长4.6厘米
估价:800,000 – 1,000,000 港元
来源:
思源堂旧藏
白色玉质,质地温润,造型浑厚,形象生动。动物及神兽玉雕自两汉时期作为陈设玉器已较为常见,此件玉雕瑞兽牛头带角和羽翼之形象虽特殊,但造型及雕刻富汉代风格。
动物及神兽玉雕自两汉时期作为陈设玉器已较为常见。此件玉雕瑞兽牛头带角和羽翼之形象虽特殊,但造型及雕刻富汉代风格。参考一件震旦艺术博物馆藏西汉玉牛,《汉代玉器》,震旦艺术博物馆,台北,2005年,页206,图版206。另见陕西省蒲城县贾曲乡西贾曲村遗址出土一件西汉玉牛,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见《中国出土玉器全集:4》,北京,2010年,页159。

Lot 841
战国 乳钉纹青铜钮钟 一组七件
最小高16厘米;最大高25.5厘米
估价:200,000 – 300,000 港元
来源:
1990年代购藏于日本
此组青铜编钟共七件,形制、花纹皆同,上铸环形提钮,大小依次递增。钟身呈合瓦形,近鼓状,自上而下渐宽,钟底成上拱形,身侧刻有铭文,其中有“滕侯赇之歌钟”六字铭文以示出处。铜锺器身每侧各饰两组乳钉纹,每组五个,置于一组正方形几何纹交点之上。下方刻一带状鸟形纹饰,对称工整,线条交错而流畅。
铭文所示“滕侯”乃属滕国,位于现今山东滕州市西南,由西周时起已存在,本为周文王之子错叔绣所封,战国初灭于越,不久后复国,后又灭于宋。类似编钟参阅一组春秋晚期“臧孙编钟”,同为钮式编钟,一组九件,1964年出土于江苏六合,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842
西周 青铜饕餮纹方座簋
高24.6厘米
估价:2,000,000 – 3,000,000 港元
来源:
台湾私人收藏,1980年代购于香港
重要亚洲私人收藏
方座簋起源于商末周初、将青铜礼器置于青铜禁(即台座)上的习俗,是一种地位崇高的盛食礼器,一直延续使用至西周晚期。
此簋腹内底铸有铭文两行共七字:“伯恒父作宝尊彝”。“作宝尊彝”,意为铸造这件宝贵的祭祀用器。带“恒父”的青铜器目前在录的有两件,皆出土于山西省洪洞县永凝堡,见《山西洪洞永凝堡西周墓葬》,1987年,页5,图8-2及3,其身份则尚待考证。

Lot 843
西周 青铜饕餮纹方鼎
高21.7厘米
估价:400,000 – 600,000 港元
来源:
购藏于日本
方鼎为饪食器,早在二里头文化中就出现陶鼎,金石并用时代如二里岗文化则出现青铜鼎,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青铜鼎的使用在周代达到鼎盛。青铜鼎也是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器形之一,常被用作祭祀神明的礼器。西周的列鼎制度表现等级秩序明显,贵族等级越高,使用鼎数越多。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844
西周 青铜弦纹三足鼎
高28.9厘米
估价:200,000 – 300,000 港元
来源:
1990年代入藏于日本
鼎身口沿下方环饰一圈重环纹,一端呈半圆形、一端内凹,依次横向衔接,形成连续的带状几何纹。重环纹是从晚商时期流行的龙纹延续而来,通常象征单个鳞片或两层鳞片重叠排列,多作为主纹饰施于口沿之下,盛行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此鼎形制近于毛公鼎、多友鼎,与1988年出土于平顶山应国墓地的应侯鼎(《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01909器)形制、纹饰极似。综合纹饰和形制信息,本件拍品当为西周晚期,形制规整,铸造精良,且具铭文,是一件时代风格鲜明的青铜佳器。
相关阅读




关注我们
小红书
小程序
视频号



版权所有©2023邦瀚斯拍卖行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